受訪專家:大連市中心醫(y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 張士紅
環(huán)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董長喜
在大多數人眼中,肥胖僅僅是美觀與否的問題,事實上,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將肥胖定性為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并將其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一道列為世界四大醫(yī)學社會問題。有不少疾病因肥胖而引起,一旦身體瘦下來,疾病可能也就不治自愈了。為此,醫(yī)學專家一直嘗試用各種途徑幫助患者減肥。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各種減肥藥物了。前不久,美國胃腸病協(xié)會(AGA)在《胃腸病學》期刊上發(fā)表了新的循證醫(yī)學指南,推薦成年肥胖患者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添加減肥藥物。
該指南主要針對的是體重指數≥30千克/米2,或者≥27千克/米2,并伴有體重相關并發(fā)癥的人群。體重指數簡稱BMI,即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可作為判斷超重、肥胖的指標。根據減重療效,指南對推薦的四種“抗肥胖藥物”進行了排名,分別為:司美格魯肽(2.4毫克)、芬特明/托吡酯緩釋制劑、利拉魯肽(3毫克)、納洛酮緩釋/安非他酮緩釋制劑,對比安慰劑分別可減重10.8%、8.5%、4.8%和3.0%。指南不建議超重/肥胖并伴有體重相關并發(fā)癥的人群使用奧利司他,認為其“減肥效果較小以及有胃腸道副作用”。
對此,“環(huán)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了大連市中心醫(y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張士紅,她表示,“盡管美國的循證指南對這四種藥物進行了推薦,但目前在我國,這些藥物都并未被批準用于治療肥胖癥,因此一旦用其減肥,就屬于超說明書用藥。這需要有經驗的醫(yī)師,通過評估患者的情況來應用,患者切勿擅自用藥?!?/p>
張士紅說,最佳的減肥效果無疑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積極運動來實現的。但對于很多人來說,管住嘴、邁開腿可能是一個挑戰(zhàn),因此會寄希望于減肥藥。藥物減肥雖不失為一個選擇,但它們都存在副作用,并且適用人群不一,長期使用還可能引起機體損害。
張士紅提醒:“上述藥物都是處方藥,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切勿擅自用藥?!睉脺p肥藥物前,首先要對自己的體重進行評估。具體評估方式可以通過公式“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來計算自己的體重指數。根據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提出的適合中國成人的肥胖標準:體重指數大于等于24為超重,大于等于28為肥胖。使用減肥藥的前3個月,至少每月評估1次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后至少每3個月評估1次。如果治療3個月后,體重下降<5%(與基線比較),或出現安全性和耐受性問題,應終止治療或更換其他方案。而且,藥物減肥需要在飲食、運動的基礎上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對于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減肥產品,如減肥餐、減肥茶、減肥餅干等,建議不要輕易嘗試。服用正規(guī)減肥藥品,也需到正規(guī)醫(yī)院經醫(yī)生診斷后再用。”張士紅說?!?/p>
責編:趙子瑩
主編:吳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