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預防運動損傷三措施

預防運動損傷三措施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1日 17:58

預防運動損傷三措施

在平時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進行運動,不過是平時進行運動的強度不同而已,在進行運動的時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們會出現(xiàn)損傷的事情,這對于我們的身體也是一種傷害,在有了損傷的情況后,我們一定要注意進行及時的處理,另外也要進行預防,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的方法?下面我們來進行一下了解。

目錄運動損傷的原因預防運動損傷三措施?常見的運動損傷都有哪些運動損傷為什么要冰敷盤點運動各類損傷的急救方法

1運動損傷的原因

  1、認識不足,措施不當。對運動損傷預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未能積極地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2、準備運動不足:

  A、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活動,易造成肌肉損傷、扭傷;

  B、準備活動敷衍了事,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各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尚未達到適宜水平;

  C、準備活動的內(nèi)容不得當;

  D、過量的準備活動致使身體功能不是處于最佳狀態(tài)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如缺乏經(jīng)驗、思想麻痹、情緒急燥;或在練習中因恐懼、害羞而產(chǎn)生猶豫不決和過分緊張等。

  4、體育基礎差、身體素質(zhì)弱,或動作要領掌握不正確,一時不能適應體育活動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發(fā)生損傷事故。

  5、不良的氣候變化。如過高的氣溫和潮濕的天氣,導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發(fā)生凍狎或其它損傷事故。

  6、組織紀律混亂和違反活動規(guī)定也是造成傷害事故的原因。

2預防運動損傷三措施

  肌肉拉傷或挫傷 肌肉受到突然撞擊或拉力,造成肌肉纖維斷裂或肌膜損傷。此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對痛點進行冷敷,切忌搓揉或熱敷。

  預防措施 不要在身體疲勞或精神狀況不佳時勉強運動;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特別是伸展運動,以防肌肉拉傷或抽筋。

  腹痛 運動中腹痛是由運動刺激引起的,隨著運動停止,癥狀可逐漸緩解。根據(jù)腹痛的部位不同又分兩種情況:發(fā)生在中下腹的疼痛多為飲食不當、吃得過飽或喝得過多引起的胃腸痙攣,性質(zhì)為鈍痛、脹腹,嚴重者可產(chǎn)生絞痛。發(fā)生在上腹及兩肋的疼痛可能是由于準備活動不足,呼吸節(jié)律紊亂引起呼吸肌痙攣。

  預防措施 運動前不吃難消化的食物,飯后1至2小時才可參加運動。在高溫下或長時間大強度運動應適當補充涼開水(或淡鹽水),并注意少量多次飲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適。

  關節(jié)扭傷或脫位 由于關節(jié)部位突然扭轉(zhuǎn)或用力,容易發(fā)生扭傷或脫位,多發(fā)生在踝、膝、腕、腰等部位,引起關節(jié)腫、疼痛,甚至造成臨近肌腱損傷或斷裂。

  預防措施 不做超出關節(jié)負荷的運動,特別是在練習瑜伽的時候,不要因過分追求動作完美而使關節(jié)過度屈伸。在健身器械上運動時,先要對器械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有所了解,反復練習體會,不可盲目鍛煉。

3?常見的運動損傷都有哪些

  常見運動損傷目的要求:了解常見運動損傷的機制、癥狀與體征,掌握各種損傷的處理與預防方法。主要教學內(nèi)容:1、擦傷、撕裂傷、切傷和刺傷2、肌肉拉傷3、關節(jié)韌帶損傷 4、滑囊炎5、腱鞘炎6、疲勞性骨膜炎7、髕骨勞損8、骨骺損傷

  一、挫傷挫傷:是指由于鈍性暴力直接作用于機體某處而引起的的局部或深層組織的急性閉合性損傷。

  (一)損傷機制相互沖撞、被踢打、撞在器械上等。(二)癥狀與體征1、單純性挫傷(1)有明顯的受傷史(2)疼痛(初輕后重)(3)腫脹(4)壓痛,且皮下或皮下組織中有硬結(個別嚴重者有深部膿腫或骨化性肌炎)。(5)功能障礙2、混合性挫傷如頭部挫傷合并腦震蕩或顱內(nèi)出血;

  胸部挫傷合并肋骨骨折;腹部挫傷合并肝脾破裂等,除出現(xiàn)局部癥狀外,??砂l(fā)生休克。(三)處理單純性損傷的處理分為三個時期:

  1、限制活動期(1)制動(2)冷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3)傷后24-48小時內(nèi),可外敷或內(nèi)服活血、消腫及止痛的藥物(新傷藥、云南白藥、七厘散等)(4)若腫脹不斷發(fā)展,且局部皮溫較高者,應盡快送醫(yī)院處理。

  2、恢復活動期(受傷24-48小時)(1)按摩、理療等(2)傷肢功能鍛煉(先靜力收縮,后屈伸)

  二、肌肉拉傷肌肉拉傷:指由于肌肉的猛烈收縮或被動牽伸超過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擔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組織損傷,稱之。

  (一)損傷機制1、急性損傷(1)主動用力拉傷:(如跳遠時小腿后群肌拉傷;起跑時大腿后群肌拉傷等)(2)被動拉傷:(如跨欄運動時大腿后群肌拉傷;壓腿時大腿后群肌拉傷等)肌肉拉傷的好發(fā)部位:肌腹、肌腹與肌腱交界處、肌腱的起止點。2、慢性損傷如:末端病、肌腱腱圍炎、肌腹部勞損等。(二)癥狀與體征1、有明顯的受傷史2、疼痛3、腫脹(嚴重者皮下瘀血)4、壓痛5、肌肉收縮試驗陽性(嚴重者肌肉收縮畸形,如部分斷裂傷處凹

4運動損傷為什么要冰敷

  讓我們來看看冰(冷)的生理作用,依據(jù)賴金鑫醫(yī)師指出,冰的生理作用有:1.強化膠原纖維,2.使局部血管收縮,3.放松肌肉,4.局部麻醉、止痛,5.消炎、降低局部的新陳代謝速率,抵消發(fā)炎所引起的紅、腫、熱、痛,并改變組織的反應過程。所使用的方法系將冰塊、冰水袋或含有特殊化學物品的冰敷袋直接覆蓋在皮膚表面,每次約冰敷15至20分鐘,等20至30分鐘后再冰敷一次,必要時每隔2至4小時再冰敷一次,則可將腫痛瘀血減至最低的程度。剛開始冰敷時會感覺局部冰冷,最后局部皮膚的知覺會暫時消失,等局部的疼痛消失時,就可以停止冷療。

  運動中在皮膚方面的傷害多為擦傷、水泡等。在運動時與運動器具發(fā)生碰撞摩擦或是和地面等外物發(fā)生擦撞都會發(fā)生,其癥狀為破皮、出血、滲出組織液等,可以在清洗過傷口之后對患處加以消毒,必要時施以冰敷以求止血消腫。當運動時發(fā)生擦傷或是撞傷,都應注意有無骨折的發(fā)生,以避免傷勢更加惡化。如果因為鞋襪不合適或是運動前貼扎導致皮膚表面發(fā)紅的現(xiàn)象發(fā)生,再加上皮膚受到突然而有力的外物多次摩擦之后導致組織液滲出,貯積于皮下而形成水皰,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冰敷患處,待其自動消去。

  如果在運動中發(fā)生腦震蕩、脊椎傷害(尤其是頸椎),患者會有明顯的頭痛、嘔吐、疼痛、身體麻痹等情形發(fā)生,應該僅量避免搬動患者,并且作好完善的固定與初步評估工作之后盡快送醫(yī)急救。這種情形常發(fā)生在橄欖球以及角力等沖撞性較大的運動項目,必須要中止或暫停比賽時間,待患者已經(jīng)作完初步評估及處理送往醫(yī)院之后才可繼續(xù)進行比賽,以維護選手的生命安全。絕不可為了比賽之進行,而馬虎處理頭部與頸椎的傷害。

  至于肌肉肌健的傷害多為撞傷及拉傷、抽筋等。處理原則應為立即停止運動并施以RICE的步驟,以期能將所造成的傷害及腫脹降到最低的程度。而關節(jié)、韌帶和骨頭的傷害中,以骨折、脫臼、韌帶扭傷為多。在發(fā)生骨折后要立刻固定傷處使之保持在當時的姿勢后并迅速送醫(yī)處理,千萬不要試圖將之復位,以避免傷及其他肌肉與神經(jīng),造成更嚴重的傷害。至于關節(jié)因不正當?shù)氖芰Χl(fā)生脫臼或是半脫位的情形,也應該送至骨科醫(yī)師處作進一步的檢查與處理,最好也能盡量避免自行將之復位。

  相信大多數(shù)的運動員都有經(jīng)歷過關節(jié)韌帶的扭傷(Sprain)。不管是膝關節(jié)或是踝關節(jié)都有很大的發(fā)生機率,依據(jù)賴金鑫指出,踝關節(jié)所受的傷中有85%是韌帶扭傷,其中又以外側韌帶扭傷占絕大多數(shù)。扭傷后如不加以妥當?shù)奶幚沓鹛弁磁c腫脹。當發(fā)現(xiàn)關節(jié)扭傷時應該立即停止運動,并且加以冰敷及適當?shù)膲浩龋谀軐⑻弁醇澳[脹的情形減至最小,必要時再加上貼扎直到腫脹消除、疼痛褪去為止。如果是輕微的扭傷在不痛不腫之后就可以繼續(xù)叁加運動,但如果是較為嚴重的扭傷則需要延醫(yī)診治,以確保日后的恢復情形。

5盤點運動各類損傷的急救方法

  一、擦傷即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擦傷部位較淺,只需涂紅藥水即可;如擦傷創(chuàng)面較臟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chuàng)后再涂上紅藥水。

  二、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jù)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xiàn)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 分鐘,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三、挫傷由于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jīng)冷敷處理24小時后可用活血化瘀酊劑,局部可貼傷濕止痛膏;在傷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熱敷,約1 周后可吸收消失。較重的挫傷可用云南白藥加白酒調(diào)敷傷處并包扎,隔日換藥1次。每日2~3 次理療。

  四、扭傷由于關節(jié)部位突然過猛扭轉(zhuǎn),擰扭了附在關節(jié)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所致。多發(fā)生在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腕關節(jié)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傷,其治療方法也不同。1. 急性腰扭傷可讓患者仰臥在墊得較厚的木床上,腰下墊一個枕頭,先冷敷,后熱敷。2. 關節(jié)扭傷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腕關節(jié)扭傷時,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兩三天后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和疼痛,可用陳醋半斤燉熱后用毛巾蘸敷傷處,每天2~3 次,每次10 分鐘。

  五、脫臼即關節(jié)脫位。一旦發(fā)生脫臼,應囑病人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彎成直角,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帶纏過肩部和胸部,在對側胸部作結。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立即讓病人躺在擔架上送往醫(yī)院。

  六、骨折。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出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yī)院處理。骨折后肢體不穩(wěn)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用木板、塑料板等將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jié)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直關節(jié)固定于軀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對側的肢體上。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平臥在床板或擔架上,軀干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以免引起傷者脊髓損傷而發(fā)生截癱?;杳哉邞P,頭轉(zhuǎn)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nèi)。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fā)生晃動。

相關知識

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運動損傷常見預防措施有哪些?
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
“運動雖好,損傷需防:揭秘常見運動傷害與預防措施”
預防運動損傷的措施
常見的運動損傷及應急預防措施.docx
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措施有哪些 易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有什么
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方法 運動損傷有什么急救措施
關于籃球運動員膝關節(jié)運動損傷分析與預防措施.doc

網(wǎng)址: 預防運動損傷三措施 http://m.u1s5d6.cn/newsview44675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