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清淡飲食=不吃肉?你是不是對“清淡飲食”有什么誤解

清淡飲食=不吃肉?你是不是對“清淡飲食”有什么誤解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6日 10:19

腸胃不好手術過后大病初愈時醫(yī)生往往會提醒:清淡飲食。到底什么才是清淡飲食呢?是不是只吃菜不吃肉就可以了?遺憾地告訴您,您認為的“清淡飲食”可能錯了。

清淡飲食≠不吃肉≠只吃青菜

很多人誤以為,清淡飲食就是水煮青菜。但事實并非如此。如果每天只吃這些食物,往往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貧血、免疫力降低等問題,結果越吃越不健康。清淡飲食并非只吃青菜,只是建議不吃過于油膩、甜膩,以及味道過重的食物,若是用大量食用油炒,即使是青菜也不算清淡的飲食。除了食物的原材料,烹飪方式對于清淡飲食也很重要。

什么是真正的清淡飲食

真正的清淡飲食是指在膳食平衡、營養(yǎng)合理的前提下,口味偏于清淡的飲食方式。清淡飲食的一個標準是:少油、少糖、少鹽、忌重口味,以及正確的烹飪方式。

記住這5點,清淡飲食不用愁

選擇正確的烹飪方式:日常飲食里,我們大吃貨民族的烹飪方式簡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炒、爆、熘、炸、烹、煎、燒、燜、烤、熏等等。但如果要健康飲食,我們最好還是選擇清蒸、白煮、涼拌等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營養(yǎng)、最低限度增加脾胃消化消耗的烹飪方式。

少油

很多人喜歡吃大魚大肉這種油膩感比較重的食物,但對于健康而言,這樣吃是很不利的,尤其是一些消化能力差的中老年人、三高人群。

少糖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每天的糖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克,大概是一般吃飯用的勺子2勺左右。盡量少喝含糖飲料,因為這樣會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身體就攝入超過50克的糖了。食用大量添加糖,會刺激胰島素水平急速上升,從而加快脂肪合成,甚至還會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

少鹽

成人每日攝入鹽量應不超過6克,吃得太咸會讓體內的代謝廢物不能很好地排出,水分滯留在體內造成水腫和肥胖。除了在日常飲食中,少攝入鹽分,更要少吃一些零食,比如薯條、薯片、炸雞、等,因為絕大多數(shù)零食里面,都加了不少含鹽的調味料。

忌重口味

重口味大致分為辛辣類,以及油膩類。過食辛辣類,會刺激消化系統(tǒng),傷害脾胃。過食油膩類,則會增加脾胃消化負擔,增加過多脂肪,而這些過于厚膩的東西如果沒有辦法及時排解出去,輕者讓人肥胖,重者會引發(fā)三高、脂肪肝等疾病。

清淡飲食的最佳搭配

清淡飲食應該做到食物多樣化,在減重飲食中要確保營養(yǎng)進食的合理性,千萬不要忽視這7類食物。

1、水果

水果是日常飲食中補充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之一,對于調節(jié)體內代謝極為重要,另外多吃一些蘋果、橙子、草莓、獼猴桃這樣的高纖水果,能夠促進我們的新陳代謝。

2、蔬菜

蔬菜也屬于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且含有營養(yǎng)豐富的抗氧化劑、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腸胃正常消化的重要保障。

3、豆制品

豆制品含有和肉類媲美的蛋白質,但熱量卻非常低;同時大部分豆制品含有大量的纖維,對于分解脂肪及抑制脂肪堆積極有好處。

4、瘦肉

瘦肉富含蛋白質,足夠為我們身體提供每天所需的蛋白質。而且瘦肉富含的鐵元素和鋅元素,也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必要元素,相比果蔬來說,瘦肉中的含量要高得多。

5、魚類

魚肉富含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維生素,非常有利于為人體提供營養(yǎng)元素;肉質鮮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來更覺軟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魚肉還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于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而且魚肉也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做一些清蒸羅非魚、草魚來吃,既清淡又美味營養(yǎng)。

6、雞蛋

雞蛋中高含量的蛋白質、氨基酸的構成與人體極為類似,所以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雞蛋的飽腹感極強,減重的時候吃個雞蛋,對于延緩饑餓,減少食量很有幫助。

7、牛奶

適量的牛奶能夠補充我們身體中所需要的能量,并不會給我們身體帶來額外的熱量和脂肪,同時也有利于身體吸收鈣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知識

飲食清淡三餐怎么吃
不要總說清淡飲食,老年人要吃肉,但要吃對
清淡飲食一日三餐吃什么
清淡飲食五個原則
清淡飲食=吃素?追逐健康但別踩入誤區(qū)!
老人為何會消化不良 飲食方面要清淡
孕婦孕早期飲食要低鹽清淡
吃素減肥會帶來什么?怎樣才是科學的清淡飲食?
清淡飲食=不吃肉?這些6個你以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實沒那么健康
【健康】清淡飲食=不吃肉?這些6個你以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實沒那么健康

網(wǎng)址: 清淡飲食=不吃肉?你是不是對“清淡飲食”有什么誤解 http://m.u1s5d6.cn/newsview31071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