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景頗族織錦

景頗族織錦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8日 14:33

景頗族織錦內涵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內容及色彩別具一格,花紋圖案獨樹一幟,它凝聚了無數(shù)代景頗族婦女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是景頗族婦女手工文化的藝術精髓所在 [1]。

景頗族織錦可分為傳統(tǒng)織錦和現(xiàn)代織錦兩大類,圖案花紋多,文化內涵深厚,包容性很強。傳統(tǒng)的織錦樣式有長裙、短裙、婦女內裙(相當于短褲和衛(wèi)生帶)、毯子、背腰、護孩圍巾、祭祀毯(分公母)、男女腰帶、挎包、護腿、包頭、馬鞍坐墊、刀背帶等?,F(xiàn)代織錦又增加了材質柔軟、款式新穎的錢包、挎包、提包、披巾、拖鞋、領帶等。不同地域、不同支系、不同等級所使用的制品各有差異,保持著各個支系、各個地區(qū)的特點。景頗支系的織錦圖案相對精致而細膩、圖案內容較為豐富,顯得清新秀麗;載瓦(包括“浪莪”、“波拉”)支系的圖案形狀顯得粗獷豪放,但種類較少,略顯單一;“喇期”支系則配色古樸、色調統(tǒng)一,顏色淺而不艷。山官貴族使用的織錦圖案在內容上更為豐富多彩,用料講究,織工精細,顯得富麗華貴,非常精美。如盈江銅壁關、卡場、盞西、隴川王子樹一帶的織錦最大特點就是花紋精美細致,圖案內容多而精細,色彩搭配協(xié)調和諧。其中,尤以盈江盞西地區(qū)的柵欄式格條圖紋筒裙最為典型。一般一看他們所穿戴的傳統(tǒng)織錦服飾,如筒帕、婦女的筒裙、男式織錦腰帶就能知道他們是哪個地區(qū)、哪個支系的人了。 [2]

景頗族特殊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特殊的文化。據(jù)說景頗婦女織錦上的圖案是一種古老的景頗族圖畫象形的表意文字,屬于圖畫記事,是一種文字符號,具有濃厚的圖畫色彩,每個字都是一幅惟妙惟肖的圖畫,比形意象形文字更加古老、原始。每幅織錦圖案在可能含有某種寓意。景頗族信仰原始宗教,如:墳頭樁、官廟橫梁、目瑙示棟、祭祀鬼樁上面也有大量的符號圖案——圖畫示意文字,是專門在宗教活動儀式上使用的一種古樸神秘的符號,所繪符號內容為圓點、菱形紋、交叉幾何齒紋、旋轉交錯連續(xù)紋、太陽、月亮、星星、各種動物、五谷雜糧、瓜果等。圖畫自成一體,線條比較簡練粗獷,造型神奇古怪,是一種人與鬼神能通用的簡明易懂的交流形式和語言,具有直覺性、具象性的特點。千姿百態(tài),形象生動的景頗族象形文字,它們或倚或靠,或交或連,或獨自成體,是如詩如畫、詩情畫意的象形文字,很藝術很美妙。

過去景頗族沒有文字,以象征性的紋樣、符號、標記形式記錄本民族大遷徙的實史、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爬蟲飛碟、日月星辰,浮云流水、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用具實物等。

景頗族織錦花紋圖案是一部結構宏大的史詩,景頗族古代社會生活的燦爛畫卷,記載著景頗人的思想情感、人生追求,是景頗族日常生產生活、居住環(huán)境等的一種再現(xiàn)。凝結著景頗族古代社會的歷史、自然知識、美學藝術、意識觀念、習俗禮儀、倫理信仰、宗教哲學、思維方式、行為心理等古老精神文化,它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多姿多態(tài)的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景頗族古社會的燦爛文明。

景頗族織錦圖案用紅、黑、白等色彩勾勒,具有特殊的含義。景頗族對黑、紅、白的顏色,有著一套完整的應用概念和心理感覺。“紅”、“黑”、“白”貫穿整個祭祀柱中,紅色象征血,代表勇敢頑強,另象征兇兆,以畜牲動物血代表犧牲祭品;黑色代表驅邪除惡;白色代表吉祥、平安,用在祭祀活動上表示行禮、崇敬并求神靈保佑。 [2]

景頗族織錦圖2 [3]

織錦的產生和發(fā)展與景頗民族的發(fā)展、開化歷程息息相關。景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從原始狩獵游牧部落發(fā)展到原始農業(yè)民族;從先民遷徙的經歷到農耕定居的民族等歷史發(fā)展歷程。在歷史上曾進行過大的遷徙,在許多地方留下了先民生活的痕跡。景頗族屬古代氐羌支系,發(fā)源于“木拽省臘崩”(Majoishingrabum),一個位于邁立開江、恩梅開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之源以北遙遠的地方,大概起源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青海、甘肅、陜西一帶。那里高山峻嶺,有洶涌湍急的江水,交通不便,終年積雪,異常寒冷。先民們?yōu)槎惚軕?zhàn)爭和惡劣環(huán)境便不斷大量南遷,到唐朝時期已廣泛分布于雅礱江下游至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帶,被稱為“尋傳”人,從此便有了記載確切的景頗族歷史。據(jù)樊捉綽《蠻書》記載:“裸形蠻,在尋傳城西三百里為窠穴,謂之為野蠻。閣羅鳳即定尋傳,而令野蠻散居山谷,其蠻不戰(zhàn)自調伏,集戰(zhàn)自召之。其男女遍滿山野,亦無君長,依攔居屋。多女少男,無農田,無衣服,惟取木皮以蔽形。或十妻、五妻共一丈夫。盡日持馬,不下欄,有外來侵暴者,則射之。其妻入山林,采拾蟲、魚、菜、螺、峴等歸,啖食之?!惫饩w《永昌府志》一書中記載:“野人,居無屋,多者茅棚,好遷移。赤發(fā)黃睛,以書皮、毛面為衣,掩其臍下。首戴骨圈,插野雉毛,纏紅藤,執(zhí)鉤刀大刃,獵捕食獸,食蛇鼠”。當時的景頗族處于原始的部落民族社會,完全依賴于大自然生存,主要以采摘野果、野菜、獵殺動物為生,取樹皮、草藤、動物皮為革,居溝壑、窠穴。景頗族是樸實而講究實際的民族,他們善于在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不斷探索生產生活。他們哪怕是苦苦掙扎在苦難和艱辛的生活之中,心理總是充滿著對生活的美意識,憧憬美好的生活,正是這種民族思想心理鼓舞他們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景頗先民為了御寒、裝扮身體,逐步學會了取麻、種棉、紡棉紡麻直至織布一整套的技能,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首先,先民要適應周邊環(huán)境,深刻認識周邊環(huán)境,認真仔細地觀察和研究植物的特性和生長規(guī)律,洞察和了解動物的生活規(guī)律和生存方式,從植物的屬性、生長規(guī)律和動物的習性和行為特征得到啟示,學會織布,編制出豐富多彩的織錦圖案,織錦圖案符號也說明先民對環(huán)境的理解、對生物的了解和熟識。

朵石擁湯的《絢麗多彩的德宏民族服飾》一書中講述:《遷徙遠征史詩》中記載的唱詞唱道:“請記住,從前居住的地方,白雪皚皚的峰頂,飾我頭(即白包頭巾);中途,山腰彌漫的云霧,在我手中(即彩帕);現(xiàn)時,壩子彎彎曲曲的河流,在我腳下(即筒裙花紋)?!?/p>

景頗族婦女穿的筒裙,據(jù)說是按史祖諾羌和熟羌夫婦兩的遺囑織成的。相傳史祖諾羌臨終前,對他的妻子熟羌留下遺述:“晴雨間,請你看天空,我要把長刀展現(xiàn)給你看(閃電);請你看山坡,我要滾石頭給你看(泥石流);請你看田壩,我要堆谷子給你看(谷堆)?!焙髞?,景頗族男子學著閃電的樣子,打制了長刀;學著史祖的說法,堆起了谷堆。史祖熟羌臨終前也留下了遺囑給世人:“晴雨間,我要在天空織七彩筒裙給你們看(虹)。”景頗族婦女才學著天上的彩虹織出了筒裙并定下規(guī)矩:“景頗女子不會織筒裙不能嫁男人?!笨梢姡楀\在景頗族生活中占居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織錦的來歷在景頗族民間還有幾種動人的傳說,傳說故事生動形象,既反映了歷史的進程,也記錄了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知識和生產生活經驗。如,傳說有一年,在大青樹果子成熟的季節(jié)里,百鳥選擇吉日,在結滿紅、白、黃、黑、灰、紫各種顏色大小不一的果子的大青樹下,舉行了隆重的鳥類目瑙盛會。這一天,人類如期撲約,參加了鳥類的目瑙盛會,與鳥類一同歡歌狂舞。盛會結束時,在舞場上滿地散落著百鳥舞蹈后落下的五彩斑斕的美麗羽毛,細心、愛美的一些景頗族婦女把它一一揀起來,拿回家去,小心翼翼地編制為筒裙,上面匯有多姿多彩的圖案,非常漂亮。到來年舉行目瑙盛會時,婦女們穿著自己親手織做的鳥羽筒裙去參加了目瑙盛會,鳥羽筒裙引來在場所有賓朋的目光,大家都想要如此漂亮的筒裙,可哪里去尋找這么多羽毛呢,聰明的婦女們靈機一動,便用多彩線模仿鳥羽筒裙紡織,并驚喜的發(fā)現(xiàn),所紡織出來的織錦鮮艷奪目,婦女們興高采烈,大家相互效仿,各個都學習織織錦了。編織的圖紋日益豐富、工藝日益成熟。又如,相傳,景頗族織錦創(chuàng)制者是一位名叫碧作銳湯的小姑娘,一天,她看見父親扣回來一只五彩繽紛的芭幫鳥,心里十分喜愛,心想自己也能有一條鳥羽般美麗的筒裙該多好。她靈機一動,將芭幫鳥的羽毛一根一根拔下編制起來,匯成了一幅幅好看的圖案,煞是可愛。到她出嫁的那天,穿自己親手編制的鳥羽筒裙,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她的筒裙引起了所有賓客的注目,姑娘們甚至看得如了迷,人人都想要一條如此漂亮的鳥羽毛筒裙,可怎么去找這么多芭幫鳥的羽毛呢?于是姑娘們就用五彩線慢慢地學著模仿鳥羽筒裙編織,匯成的花紋圖案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奇妙,就這樣,織錦一代代傳下來了。經過許多年代的流傳,紡織技術日益精湛,品種日漸豐富。這是大山的恩賜,山魂賦予勞動人民智慧,景頗先民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經驗,早已懂得了如何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景頗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創(chuàng)造了大山文明。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女性對美最敏感,她們是最能感知時尚和展示時尚的人群,她們懂得修飾自己,精致地活著?!闭绱耍哂薪k麗心性的景頗族婦女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織出了技藝精湛的織錦,研究出了燦爛紛繁的服飾,不斷豐富自己的穿著世界。

景頗族婦女勤勞持家,特別是成了家的婦女,家庭責任感很強,精心經營家庭,她們要像男人一樣盤田種地,早上披著星星出工,晚上帶著月亮回來,又要服待小孩,專心侍侯丈夫、孝敬公婆,還要舂米做飯……她們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家庭,這是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美德。

也許是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造就了她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每天,天還不亮她們就早早的起床摸黑生火做好一家人的午飯,舂一家人吃的谷子,天剛亮或身背長約1米5的三四個圓竹桶到水井背水去,或背起花籃到山上砍干柴火或找豬草,吃完午飯又出工,在往返的來回路上還兩手不停地邊走邊捻線。下午收工回來,一放下裝滿柴或豬草背籮又開始忙碌起來了,喂豬、喂雞、生火煮飯等一刻也不停歇,一直忙碌到晚上。景頗男性則不同,他出工往往不背背籮,收工回家什么也如此,身掛刀捎和挎包一身輕松地跟在妻子后面,回到家坐在火塘邊,二郎腿一翹,邊烤火邊抽煙,心安理得的等待著妻子把飯煮熟擺放在他跟前。景頗婦女卻毫無怨言,恪守婦道,她們早已習慣和接受了這種傳統(tǒng)的生活。景頗女性是如此偉大,我特別想說:她們的心靈比她們自己親手織出來的織錦圖案還要美麗。這也許是愈在殘酷的生活環(huán)境下,更加絢爛執(zhí)著的對生活的熱愛便愈強烈吧。

過去,景頗族山寨里的女子一年四季除勞動外,余下的時間幾乎都用在捻線織布上。全家男女老幼用的織錦都出自她們的巧手。每個有了孩子的婦女都有義務為自己的孩子準備好將來的織錦,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時女孩沒有線織筒裙穿、男孩沒有織錦包背是母親的一大恥辱??楀\織得多而好,表明這個女人勤勞能干、心靈手巧;女人也以紡織漂亮的織錦而引以為自豪。

景頗族麻、棉花在春天種植,秋天收獲。從種麻、棉花到割麻、剔麻、摘棉花、績麻、紡棉、織布做衣,一般由婦女承擔。平時趕集、下山背水、出門參加社會活動、出工都帶上彈好的棉花和線砣兩手都不停地邊走邊捻線。之后把捻好的線用植物和礦物染料染色、晾干。最后牽線上架織布,一有空閑就織。

景頗族織錦始于何時,現(xiàn)在無法查考。然而毫無疑問,歷經歲月變遷、文化積淀,景頗族織錦集實用、裝飾、藝術三位于一體,是景頗文化發(fā)展的見證,反映風俗習性的一面銅鏡,折射出景頗民族審美、價值取向,反映出景頗婦女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

一個民族的織錦文化,就像河流一樣,總是在默默地變化,無聲無息地展示著這個民族的歷史和民族的思想性格。對于山地民族——景頗族來說,更是如此。也許在這個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里,只有如此執(zhí)著而奔放、熱情的民族,才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奔放而熱情的織錦吧。 [2]

文化總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進行著傳承與變異,作為表象文化的織錦更容易變異。景頗族的織錦經歷了麻線手工織錦——棉花線手工織錦——羊毛線染色織錦——現(xiàn)代毛線棉線手工紡織和機器紡織織錦四個發(fā)展歷程。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歷史在發(fā)展,文化在流動,景頗族文化織錦儲蓄了博大而精深的內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景頗族織錦在保持原有特色、風格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花紋、圖案在原有基礎上更加靈活多樣,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款式、材質逐步向輕薄、簡便、美觀、大方趨勢發(fā)展、變化。

慘遭流放之時,三閭大夫屈原沉吟汨羅江畔:“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鼻咏杳篮玫囊挛锸惆l(fā)胸臆。無論何時,人類對美好服飾的追求始終如一。隨社會的發(fā)展,織錦正在實現(xiàn)商品化的演變,然而這種演變并非蛻變,它在保持原有藝術性、厚重的民族特性的基礎上吸收工業(yè)化的生產模式。必將朝著健康、進步的方向發(fā)展。在全球化、現(xiàn)代化、社會趨于一體化的今天,重新翻檢中國各民族的織錦美學,體會織錦中蘊藏著的文化內涵,也許從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織錦之中可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富有民族意味的織錦文化,吐故納新,為新時代服務。也許不久的將來,比這更漂亮的風景——多姿多彩的民族織錦,就會出現(xiàn)在邊陲德宏。 [2]

傳統(tǒng)織錦

傳統(tǒng)織錦按紡織工藝方法可以分為素錦和彩錦兩大類,素錦多以黑或深青色、白色為基調,屬通經通緯織造;彩錦則多以紅色為主色調,通經斷線,其造工較素錦要復雜得多。如按織圖法又可以分為機排自序圖案織錦和手工挑花織錦兩種。手工挑花織錦圖案又分為柵欄式織錦和非柵欄式織錦,內容十分豐富,樣式繁多;機排自序織錦圖案內容相對較少,織錦成品存量也十分稀少,所以顯得更珍貴。

傳統(tǒng)的景頗族織錦是用景頗族婦女自己平時爭分奪秒捻出的麻線、棉線、羊毛線,染色后用腰機一行一行一圖一式編織而成。制品有毯子、筒帕、筒裙、護腿、包頭、腰帶、背腰、護孩圍巾、祭祀墊毯等。筒帕、包頭、筒裙、護腿、腰帶等制品經線用深青色或黑色線構成,緯線為手工自捻自染的紅色羊毛線,且多為紅底。有些角邊或特殊部位以深青色或黑色作底,深青色或黑底部分無花紋圖案,紅底部分再用紅、綠、黃、藍、紫毛線或絲線織出各種精細的花紋圖案??楀\圖案多為比較抽象的幾何圖形,主要取材于人們熟悉的自然界的飛禽走獸、奇花異草、鳥蟲魚蟹和所目睹的自然現(xiàn)象,以動物為題材的有老虎腳印、毛蟲爬行痕跡、老鷹爪印、牛角、螃蟹、蝴蝶、蛐蟮、魚、蟬紋樣等,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以植物為題材的有罌粟花、桃花、蕨、“莫蘭”(milam)花、南瓜子、藤蔓等,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此外,也有不少十分抽象的原始造型的變形圖案,形狀千奇百怪,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

傳統(tǒng)織錦完全依靠手工制作,紡線、織布、靛染、縫制都要人工完成。材料采用原生自然纖維,質感厚實、耐用,色彩和諧。比現(xiàn)代織錦深厚,花紋圖案更稚拙古樸,怪誕神秘,風格古樸凝重,古色古香,閃耀著景頗族婦女善于思索的智慧之光。

傳統(tǒng)筒裙:景頗族傳統(tǒng)織錦有筒裙、掛包、包頭、護腿、腰帶、毯子等品種。在琳瑯滿目的景頗族織錦種類中,工藝最復雜、用料最講究、圖案內容最豐富多彩的要數(shù)景頗族婦女的筒裙,屬于織錦中的極品。筒裙,按織法可以分為機排自序圖案筒裙和手工挑花筒裙兩大類;按圖案內容、形式、色彩和用途可以分為彩裙、素裙、祭祀墊毯(載瓦稱“拍剛”pigvang,得名于其黑紅相間條紋,屬于公;“章噴”zhangpun,得名于其上圖案,屬于母,兩種構成陰陽配對)三種。機排自序圖案筒裙,圖案內容固定,種類較少;手工挑花筒裙的圖案是手工挑花制作而成的,工藝相對復雜,花紋圖案可以靈活多變,它又分為圖案分散擺布式筒裙和柵欄式格條圖案筒裙兩種,前者圖案擺布稀而散,圖案數(shù)量較少,形狀較大,后者圖案擺布較密集,圖案較多,形狀較小而零碎,屬于景頗族傳統(tǒng)織錦中圖案最豐富最精致,更加古樸、神秘和傳統(tǒng)的織錦,一條筒裙圖案有300到400個?!凹漓雺|毯”是祭祀專用毯,出于對鬼的無比崇敬,在這種毯子的制作過程中極其忌諱期間有人死亡,所以制作時力求迅速制作完全。祭毯比較珍貴,往往只有富有的家庭擁有,有其獨特的花紋圖案,并僅在此處出現(xiàn)。彩裙,相對于素裙而言,可謂“盛裝”,相當于“禮服”,只有在出嫁或盛大的節(jié)日、走親串戚、趕集等社交活動時穿;素裙屬于日常穿著的便裝筒裙,多用作老年人服裝,圖案簡單而少。

筒裙有中老年裙、青年裙、兒童裙之分,成年人的裙子一般由三塊橫幅拼成,兒童裙由二塊橫幅拼成。中老年裙素裙,左右兩頭約一尺五長,紅色,上面有左右相互對稱的花紋圖案,中間部分是深青色或黑色,沒有花紋及圖案,不分上下,可以倒轉過來圍,顏色較深,顯得成熟、穩(wěn)重、深沉;青年人穿的彩裙腰部區(qū)域(頭一塊)純深青色或黑色,沒有花紋圖案,左右兩端一尺五長的部分呈紅色,上面有左右兩端相互對稱的圖案,下面兩幅全是紅底,織有各種各樣的圖案,有上下之分,不能倒過來圍。一般在一條筒裙上有一百到四百多個圖案,造型美觀、色彩濃烈、花紋無拘無束,充滿了神秘、浪漫的色彩,斑斕醒目,撩人心魄。展開的筒裙呈長方形,長1.5米,寬1米。兒童裙的款式和青年裙相似,圖案相對簡單,色彩更加鮮艷、明快,圖案醒目。

“旁”(pyang),婦女來假時穿的內裙,相當于現(xiàn)在的衛(wèi)生褲或衛(wèi)生巾,一般由兩塊橫幅拼成,白色低紅色線格條,約1米5長。織作隱蔽,一般不好意思給人見,特別是小姑娘一般不被人發(fā)現(xiàn)的野外去趕織。

織錦包:景頗族織錦包是景頗族人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必備品,分為生產勞動用包(素包)和裝飾性包(彩包)兩種。生產勞動包為白色,由麻線、自捻棉線和成品白線通經通緯紡織而成,中間穿插兩根黑色或紅色經線,將包帶和包身隔成一道黑色或紅色長條,無其它花紋圖案,簡單素雅,多用于勞動生產當中,織一個包一般需要四五天的時間;裝飾性包織制工藝則比生產勞動用包復雜得多,通經斷緯、挑線起花和機排圖紋織就,花紋內容固定,圖案相對豐富,一般于上街、集會、做客和節(jié)日時佩掛。據(jù)統(tǒng)計,織錦包共有圖案27—30種,不同支系、不同地域的彩錦包有一定區(qū)別。例如“喇期”支系的傳統(tǒng)掛包以黑色為底,其上用各色彩線織花,包身、包帶也都有其獨特的花紋圖案。包身正面上部排吊多塊長方形織布條,布條腳邊飾有彩帶,包身下方邊角處吊有彩線和紅色布條,包帶正前方吊幾塊飾有“可奪”(kikdoq,一種類似蘆葦?shù)闹参锕樱┖筒示€的織布條?;y圖案獨樹一幟、與眾不同,顯得原始、古樸、典雅,色彩素雅和諧。

在盈江縣盞西一帶的掛包,包身用紅色線紡織,使底呈紅色,上面織有與其它包不同的彩色圖案,其圖案發(fā)現(xiàn)有五種式樣,且僅出現(xiàn)在包上,包身邊緣吊彩帶,不裝飾銀泡銀鏈。

潞西地區(qū)的掛包圖案比較豐富,按相同的色彩基調、結構樣式上分共有五種不同花紋圖案的包,黑色包帶、紅色包身。包身上面用彩線織花,花紋圖案種類繁多,一側(正面)飾有銀泡銀鏈,別具一格。潞西地區(qū)的掛包分為男式包和女式包。

隴川織錦掛包,黑背帶、紅包身,包身上部有兩行彩圖,花紋圖案相對少,顯得簡單大方,清秀,一面(正面)綴有銀泡銀鏈。

緬甸包,有花紋圖案復雜的傳統(tǒng)包與款式新穎、質軟的現(xiàn)代織錦包兩種,分為傳統(tǒng)式掛包、新式掛包、手提包、錢包四大類。具有色彩豐富而不雜、花紋圖案內容豐富而不零亂的特點。

包頭:景頗族婦女織錦包頭,除景頗支系的婦女包頭與眾不同外,其他支系的婦女包頭圖案內容和款式大同小異,沒有明顯的支系和地域之別,花紋圖案內容簡單,式樣比較固定,有手工挑花圖案和機排自序圖案兩種,色彩比較鮮艷,邊角繡有彩色飾品。景頗支系的包頭在圖案上有明顯界限,在邊緣有彩色飾品與綴線。一般在包頭中出現(xiàn)的圖案共有25—30種,織一個包頭一般需要2—3天的時間。

護腿:護腿是景頗族婦女歡度佳節(jié)、參加禮儀性社會活動時穿戴,與織錦筒裙配成一套,圖案內容和款式相對固定。景頗支系的護腿下節(jié)部分為黑底彩圖,上節(jié)部分為紅底彩紋,屬于挑花圖案,花紋圖案比較多、密集而細小,式樣單一?!袄凇敝档淖o腿顏色灰暗、質樸,圖案獨特。其他支系的護腿,上部五分之一的部分為黑底,無花紋圖案,其余部分為紅底彩圖,花紋圖案大而稀少。護腿有手工挑花圖案和機排自序圖案之分,一般在護腿中出現(xiàn)的圖案共有23—30種。值得一題的是,大多數(shù)護腿的圖案都是手工挑花制成的,織一個護腿一般需要2—3天的時間。

腰帶:腰帶為條狀,男式女式腰帶差異較大。男式腰帶較寬較長,紅色底布上有重復圖案,兩側點綴各色彩色絨球。女式腰帶有紅布腰帶與織錦腰帶兩大類,織錦腰帶有多種色彩圖案,挎墜各色彩線,顯得飄逸輕盈。目前,織錦腰帶共發(fā)現(xiàn)手工挑花圖案8種。織一條腰帶一般需要2—3天的時間。

毯子:毯子和生產勞動筒帕均為白色,用自捻的麻線和棉線織成,織品結實厚重。毯子長約2米,寬1.3米左右,由三幅匹塊橫拼而成,四根黑色或四根紅色分兩組線束從毯子的一頭貫穿到另一頭構成一個色帶,并把毯子格成三股長條。一般情況下,織一條毯子一般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不包括捻棉花線的時間)。

刀背帶:與男式腰帶一般寬,圖案也與男式腰帶相仿。

現(xiàn)代織錦

作為日常穿著使用的現(xiàn)代織錦,是在傳統(tǒng)織錦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是原始織錦的繼承和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景頗人的審美觀。在繼承傳統(tǒng)織錦文化的同時,根據(jù)現(xiàn)代審美觀念汲取傳統(tǒng)圖案花紋中的精華,并重新剪切、編排?;驅υ螆D案加以分解、組合,別出心裁的造就了如今百花齊放的現(xiàn)代織錦圖案。

全手工制作并非唯一方法,大多數(shù)圖案的工業(yè)化制作得以實現(xiàn)。兩者所使用的工具不盡相同,現(xiàn)代織錦的織機更為先進。現(xiàn)代織錦采取手工織法與機械織法兩種制作方法,有別于傳統(tǒng)織錦?,F(xiàn)代織錦質地柔軟,款式新穎,色澤鮮艷,品種多樣?;y圖案千姿百態(tài)而不失傳統(tǒng)織錦的理念、精髓。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還出現(xiàn)了款式新穎的衣物、褲裙、披巾、提袋、錢包等織錦產品,爭奇斗艷,風格各異。

織錦圖案是織錦作品的主要元素之一?,F(xiàn)代織錦圖案都屬于挑花圖案,沒有機排自序圖案,主要分為兩類:一類在傳統(tǒng)花紋圖案的基礎上適當放大或縮小,并在此基礎上將多種圖案進行拼湊、組合創(chuàng)新;另外一類則是突破原有風格,遵循基本線條、大致形狀,探索性地大膽創(chuàng)新與實踐,織出新圖案。但無論是什么時代的織錦作品,其所承載的每一種花紋始終繼承并保持著景頗族傳統(tǒng)織錦圖案的特點、風格。

總而言之,景頗族織錦作為體現(xiàn)景頗族傳統(tǒng)文化的實物,織錦圖案花紋散發(fā)著景頗民族厚重的文化氣息。琳瑯滿目的景頗族織錦作品,清晰地顯露了傳統(tǒng)織錦的脈絡。 [2]

圖案名稱

景頗族織錦花紋圖案取材廣泛,內涵豐富,內容廣博浩瀚,有動物、植物、生產生活用具、幾何圖形、自然現(xiàn)象等圖案,現(xiàn)代又增加了旅游文化等新內容??楀\花紋圖案有“同嫩課”(tungnvutko,挎包包口圖案)、“課米”(komyvi,花紋主圖)、“同當課”(tungdangko,間歇挎包花紋圖案)、“靜破波”(zhingpoqbo)、“同都課”(tongdvuko)、螃蟹腳印、“起緬課”(qimyvako)、野貓足跡圖案、罌粟花、“課占”(kozhvan,橫向周期性圖案)、“省國”(singgoq)、“課龍波”(kolumbo)、“課掐作”(或稱“同掐”koqaqzo或tongqaq)、“格可”(gvikem)、“起促”(qicuq)、“苗繃”(myoqbvong)、“章噴”(zhangpun)、“課堆”(kodvui,周期性繩結圖案,有幾種大小、形態(tài)有所差異的圖案)、“革年課”(ginvenko)、“課籠”(kolung)、“勒足”(lazuq)、“么斑暫”(mibvatzam)、“莫蘭波”(milambo,野生植物“莫蘭”花型)、“莫蘭作”(milamzo,野生植物“莫蘭”小類種圖型,有大小面積、形態(tài)上有所差異的幾種圖案)、“默蘭”(moklam)“、課列”(koleq,臥形的圖案,有幾種大小、形態(tài)刻畫有所差異的圖案)、“增塊”(zingkoi)、桃花、“丁努課”(dingnuko)、“老課米”(laukomyvi)、“昆曾虧類課”(kumzingkuiluiko,破開的柱子木紋圖)、“課車課”(kocheko,周期性重復圖案)、“拜賠”(bvaipoi)、“哥王”(gviwang,有的叫“勒思枚嘎”lasimagva,景頗語)、“毛拐”(maugoi)、南瓜籽(有幾種大小、形態(tài)上有所差異的圖案)、“有練”(yuleng)、蕨菜幼葉、“康追包”[kangzhuibvau,苦子(茄科漿果)坐果枝椏]、老虎腳印[也稱“課框”(kokong,老虎外八字腳?。、“框弄降”(konglvongjap,祭祀竹臺圖案)、“寧捏課”(ningneko)、“努莫”和“努作”(numo、nuzo分別為一大一小圖案)、螃蟹、蚯蚓、蝴蝶、蝸牛(有幾種大小、形態(tài)上有所差異的圖案)、蝸牛觸角、犁、剪刀、“魚”、牛角花、蜂窩、樹眼、毛蟲爬行印跡(潞西地區(qū)稱蕨草,有兩種形體有所差異的圖案)、“課奪”(kodoq,上揚圖案)、南瓜籽嵌套圖案、“增對課”(潞西地區(qū)稱zingdvuiko,意為拴鼓的牛皮繩,也稱“kodoq”,意為上揚圖案,隴川地區(qū)稱南瓜藤)、紙花、“坎史”(kanshi,野生植物果實圖案)……紋樣有三百余種,琳瑯滿目,不勝枚舉。

由于景破族織錦是大眾文化,織錦制作者不同的審美、工藝水平,使得刻畫同一事物的圖案具有不同但相似的表現(xiàn)手法,使織錦圖案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并由此產生了所謂的“大圖案”、“小圖案”。這兩種圖案的區(qū)別并不象字面上所說的大小之分,而在形態(tài)、所占面積上有一定差異,相對于小圖案而言,大圖案對事物的刻畫較為精細,圖案復雜,小圖案可謂大圖案的簡化版。由于景頗族各支系語言各不相同,致使有些圖案名稱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亂和模糊。

圖案特點

織錦圖案絕大多數(shù)是由點、面、線組成,線居多,點和面極少??楀\圖案上的點可以是各種形狀的點。線也可以是粗、細、直、曲、折、弧等多種多樣的線,曲折線居多,彎弧線極少。各種線同時使用,加上間隔的變化,色彩的對比,線的形態(tài)是多姿多態(tài)、千變萬化的。同樣,面的變化也是形態(tài)各異的,一般有方形、三角形、折形、多角形、菱形、圓?。ê苌僖姡⑸刃蔚鹊取缀螆D案編排十分巧妙,比例尺寸協(xié)調,講究對應關系,有的相互聯(lián)貫、連接成體?;旧鲜浅橄髨D案,具體的象形圖案尙未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圖案形象生動,多數(shù)圖案則很抽象,難以看出圖案所表達的內容和含義。值得一提的是,菱形、菱角圖案幾乎是所有傳統(tǒng)織錦作品的底紋圖案,由折線圍成,有3、4、5、6、7、8折之分,都屬于“革王”gviwang類圖案,“載瓦”、“喇期”、“浪莪”、“波拉”四支系的織錦多用7折圖形,景頗支系的織錦多用4折圖形。這樣的菱形、菱角圖案用于織錦對比彩色的裝飾圖案也很多。

在人類社會的童年,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比較感性、直觀,他們所刻畫的圖案和內容都相對簡單,隨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加深,人們把抽象的形象和具體的物體物象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沒有完全脫離物體物象的形似,取之于主要特征,處理的十分巧妙,圖案效果非常美妙非常完美,可謂神韻十足,耐人尋味,并且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景頗族傳統(tǒng)的織錦花紋圖案可謂奇特精細,這些圖案僅出現(xiàn)在本民族原創(chuàng)織錦作品上。經研究分析,在傳統(tǒng)織錦中很少發(fā)現(xiàn)包括景頗男子的竹藤編織圖案繪畫和雕刻花紋等其它藝術作品圖案,也沒有發(fā)現(xiàn)與其他民族相同或很接近的圖案,只有“格順”(gvishun,蕨菜幼葉)圖案與目瑙示棟柱上的“格順”圖案相同,而且這些圖案有嚴格的構形,決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差異、形變出現(xiàn),這點有別于其它民族織錦中派生、創(chuàng)新的特點。而現(xiàn)代織錦圖案則多由傳統(tǒng)織錦圖案嵌套、拼拆、組合而成,圖案多樣,線條簡略、簡潔、概括。

圖案種類

景頗族織錦花紋圖案分為機排自序圖案和手工挑花圖案兩種,有半花、滿花之分。手工挑花圖案,花紋靈活多變,內容豐富多彩,但制作煩瑣,費時費工;機排自序圖案,相對先進、簡單,圖案式樣較少,有些機排自序圖案也可以采用手工挑花法織圖。隨著技術不斷發(fā)展更新,原本采用手工挑制的圖案機械化制作得以實現(xiàn)。

景頗族織錦圖案以幾何圖案為多,大多是以菱形為基礎衍生出的圖案,其中以菱形圖案為主。按圖形大體可以分為連續(xù)圖案和格律體圖案兩大類。

1、連續(xù)圖案

連續(xù)圖案分為二方連續(xù)圖案和四方連續(xù)圖案兩種。二方連續(xù)圖案是以一個花紋為單位,向上下或左右展開;四方連續(xù)圖案是向四面八方連續(xù)展開而成。

四方連續(xù)圖構圖方法有成角、直線、斜線、相交和弧線交織兩種。傳統(tǒng)織錦圖案變化層出不窮,它充分利用圖案創(chuàng)作上的形式法則,設計巧妙。景頗族婦女織圖時充分利用色彩對比,利用方折對比、曲直線對比,方中有折,折里有方,使圖紋富有變化,千姿百態(tài);用同一紋樣,進行方向和位置的變換,讓畫面更加活躍;線面結合、對比強烈,效果突出;同一形(花紋)整半對比或叫“一整二割式”,突出主體,如主體是菱形,客體則是半菱形等;間隔,用不同的圖形,交替間隔出現(xiàn),或同一圖形,紅色、白色、黑色、藍色等顏色交替出現(xiàn),色彩鮮艷奪目,對比強烈而協(xié)調。

2、格律體圖案

格律體結構圖利用“×”字格、對角線等格式劃分區(qū)域,從上下左右填入各種各樣、千變萬化的圖案,然而又統(tǒng)一在一定形體里,成為格律嚴峻的圖案。

圖案的創(chuàng)作,從規(guī)律中求變化,從同形中求多變,推陳出新,以此創(chuàng)造出新穎的圖案。這樣,圖案的變化就無窮無盡,如自身變化、外形變化、位置變化、組合變化等。

圖案差異

德宏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各民族在語言、文字、習俗、繪畫、歌舞、宗教、民居、服飾、飲食、生產方式等方面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各民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一個既保持各民族文化特色,又使多民族文化凝于一體的文化景觀。

傣族是生活在壩區(qū)的民族,信仰佛教,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他們在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的傣錦文化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傣錦用坐機織制,一般以棉沙為經,五色線為緯編織,品種有筒帕、被面、窗簾、門簾、沙發(fā)墊、床單、奘房里用的佛幡、婦女筒裙、頂頭帕及各種裝飾品??楀\圖案豐富多彩,有常見的動物和花草,有男人的蔑竹編制圖紋,也有宗教涵義的圖案花樣,如寶塔圖案等,基本上都是象形圖案。傳統(tǒng)的傣錦織花常見的除八角花、方格花、銅錢外,還包括手工藝圖案。色彩變化上,傳統(tǒng)的織錦多為黑底、藍底,現(xiàn)在多以黃、白為底,用多種色彩線交叉織花,并在圖案精彩部位又加襯金線、銀線,色彩明亮跳動,顯得富麗華貴。景頗族則屬于山區(qū)民族,山水曾將與外界阻隔,因而使其獨特的民族風俗、民族文化、社會組織與大自然和諧關系的傳統(tǒng)得以保存和延伸,形成了它獨特的民族文化、獨有的異域風貌、社會特點和審美情趣,在景頗族傳統(tǒng)織錦文化里沒有發(fā)現(xiàn)與傣族織錦圖案完全相同的內容,沒有反映出多元文化的痕跡。景頗族織錦圖案里沒有直接表現(xiàn)具象的動物、花草的圖案,只有抽象地描繪動物、花草的圖案,對原始宗教圖意表達上也是完全抽象的,而不是具體地去表現(xiàn)。色彩上,景頗族織錦底色一般為紅色和一定分量的深青色或黑色,具有濃烈、古樸、和諧、粗獷的色調感。而傣族織錦底色為黃色或一般色度較輕的幾種色,具有明快清爽、華麗的色調感。心靈手巧的阿昌族擅長制作銀飾工藝和鍛刀技術,“阿昌族打的刀景頗族背,阿昌族制作的銀飾景頗族戴?!钡拇_,景頗族使用的刀、銀飾品都是產自阿昌人的。但織錦不見長,他們的織錦只有筒裙和腰帶兩種,五種相類似的花紋圖案,形態(tài)既象竹魚籠罩,又象阿昌婦女的高包頭。熾熱勝火的傈僳族、淳樸知足的德昂族,沒有彩錦,只有素錦白包,沒有圖案,沒有花紋,只有花線條,他們的服飾都以各種色塊布拼合而成,德宏各民族的織錦文化如此鮮明。

隨著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吸納,各族文化逐漸融合,使自身文化在汲取外來文化精華基礎上得以優(yōu)化。這也表現(xiàn)在織錦作品上,景頗族現(xiàn)代織錦出現(xiàn)了與傣族、阿昌族織錦圖案相近相類似的個別圖紋;另一個是表現(xiàn)在穿著上,由于現(xiàn)代的景頗族織錦與傣族織錦,在材質、色彩、圖案、風格上有些相近似,而出現(xiàn)傣族婦女穿景頗族的現(xiàn)代織錦筒裙,同樣有些景頗族婦女也穿現(xiàn)代的傣族筒裙的情況。 [2]

制作方法

景頗族織錦多以自捻的棉線、麻線、羊毛線,并經自然印染(深青色、深紅色)初步加工后作為織錦材料。機杼由“工”字型主線支架、皮制腰帶、數(shù)對梭子、兩只相同的竹竿、梭鏢(形似古代青銅劍,用于壓線)、線軸、底杠組成,所有部件均為竹或木制。制作織錦時,將線縱向排布于主線支架上,并固定于兩棵平立的木樁上,另一頭系在腰間即成經線坐于席上,由較小的梭子完成橫線布線及挑花等工作,最后由大木梭鏢壓緊、咬和。在織錦過程中4線成股及8線成股兩種壓線技法最為常用,根據(jù)織錦、圖案種類大小排列組合,結合使用以制得各式圖案,在必須時還可結合手工挑線成花,使圖案更為精密、豐富。而單線壓線法則用于制作背帶等簡單部分。

總之,景頗族織錦制作復雜、煩瑣。其原理類似于電視機顯示器成像原理:每一根縱橫線交點就好比一個“像素”,兩種壓線技法就像“隔行掃描”與“逐行掃描”,由此即可制得各種織錦產品。景頗族先民逐漸掌握了較高的手工紡織技術,從紡棉、績麻、染色、架線到紡織,是一整套復雜而繁瑣的工藝。傳統(tǒng)織錦是用非常古老簡陋的木、竹制土機進行數(shù)線、撿線、插線、穿梭、排列編織而成的,不僅費工費時,對紡織者的眼力也是十分“嚴峻”的考驗。一般情況下,制作一條筒裙要一個月時間。

制作習俗

景頗婦女不厭其煩,常常是從天亮織到太陽落山,至今依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織錦工藝技術。自古以來,每個景頗族婦女都要學會紡線織布,景頗族織錦編織技術由此代代相傳。姑娘從小就被要求掌握紡織編織技術,女孩一般七八歲起就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織布了,一般從簡到難,先從織掛包學起,織了四五件掛包以后,就可以學習織更為復雜的織錦了,如筒裙之類的織錦。學得快的一般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慢的需要五六個月左右,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景頗族諺語里說:“不煮過大鍋飯,不織過大筒裙的女人成不了家庭主婦。”“小姑娘不會織統(tǒng)裙不能嫁人,小伙子不會耍長刀不能出遠門?!贝_實,景頗族小伙子不會耍長刀的不多,小姑娘不會織統(tǒng)裙的也幾乎沒有。一個小姑娘如果連一種織錦也不會織的話,不但被人譏笑,看不起,而且小伙子一般都看不上。因此,景頗姑娘就必須從小勤學苦練,她們一有空就學習織布。這樣,景頗婦女人人都成了心靈手巧、獨具匠心的紡織能手和藝人。母親在傳授編織技藝的同時,也把紋樣的名稱、含義、以及有關本民族的歷史、創(chuàng)世故事傳授給她們,并做思想教育工作。此外,織品還是景頗人家中的重要財物,一件制作精美、用料上乘的筒裙的價值相當于一頭水牛,是婚禮中最珍貴最重要的嫁妝。擁有織品的數(shù)量往往與富有程度成正比,華麗的織錦作品是財力、地位、身份的象征。

景頗族傳統(tǒng)織錦出自地道的農家女子之手,鄉(xiāng)土味特濃,樸實無華,她們根據(jù)織物經緯結構的規(guī)律和本民族的審美觀,憑借對大自然物象的直觀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在對所飾物進行高度的提煉概括后,創(chuàng)作出獨特、古樸、優(yōu)美的紋樣,制圖講究對稱、平衡,紋樣圖案造型具有極強的可視性和藝術性。

織品中,經線一般為黑色或深青色,緯線用各種顏色的毛線、棉線,其中大多以黑色、深青色、紅色為基色,以黃、藍、綠、紫、白等顏色圖紋作點綴,用色不受自然的制約,色調強調對比強烈、鮮明奪目,表現(xiàn)出豐富而協(xié)調、絢麗而細致的色彩效果,有絢爛、莊重、艷而不俗的藝術效果。

景頗族織錦是景頗姑娘智慧的結晶,是她們借以顯示手藝、尋偶擇配和憧憬未來的珍貴織物,我們從中可以理解景頗族婦女的人生經歷和生活追求。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織錦了解景頗族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習俗和歷史文化。

丹青斑駁,千秋溢彩。景頗族這一織錦藝術奇葩,將在爭奇斗艷、琳瑯滿目的民族文化藝術的百花園中越開越艷麗。 [2]

榮昌苗,女,景頗族,1935年出生在盈江縣盞西榮氏山官家庭,德宏州盈江縣人,景頗族織錦大師。她從小就酷愛景頗織錦。7歲時父母就為她舉行了織布拜師儀式,從此景頗織錦便伴隨著她成長。她曾到保山地區(qū)接受過初等教育;20世紀50年代隨丈夫排啟仁(原州政協(xié)副主席)到了州俯芒。1998年至2001年曾擔任德宏州政協(xié)委員。文革期間由于丈夫遭受迫害,她也未能幸免,被下放到邊遠的農村。在那艱苦的環(huán)境里,盡管連飯都吃不飽,但她也從未放棄過對民族織錦藝術的追求,不斷挖掘、收集、創(chuàng)新織錦圖案,并傳授與她人。她的織錦作品已流傳到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泰國、緬甸、臺灣、香港等地,并被云南省省民族博物館和民族文物愛好者收藏。 [4]

相關知識

景頗族特色美食排行榜:景頗火燒牛干巴上榜,景頗鬼雞味道獨特
德昂族、景頗族的腌茶(健康飲食)
云南特別味道,景頗族特色文化小吃,嘗嘗有苦味的美食
【錦繡中國年】芒市孔雀宴:風情濃郁的民族宴席
德昂族的服飾
隴川=芒市、騰沖=隴川,2月23日開航!每天一班
德昂族
【聚焦深圳文博會】“藏在深閨人未識”? 德昂族酸茶大有來頭!
德昂族展廳——省紀檢監(jiān)察特色文化走廊(德宏篇)特寫之十一
上班族必備 上班族必備十個健康錦囊

網址: 景頗族織錦 http://m.u1s5d6.cn/newsview87716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