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問速答
高蛋白飲食是影響人體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適量的飲食高蛋白食物,可攝取優(yōu)質蛋白,為機體提供必須氨基酸。高蛋白食物與蔬菜的合理搭配,有利于機體免疫力的提高。國際營養(yǎng)協會對成年健康個體蛋白質RDA(每日推薦量)為0.8g/kg/d。攝入蛋白質的量取決于個人每天的運動量,蛋白質的質量,能量供應狀況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蛋白質不僅可幫助替換和形成新的組織,在血液和細胞中運輸氧氣和營養(yǎng),調節(jié)水和酸的平衡,而且還是產生抗體所必需的物質。然而,過多的蛋白攝入,尤其是動物蛋白消耗過量會導致心臟疾病、卒中、骨質疏松和腎結石。
高蛋白飲食與腎功能
有文獻報道,長期攝入高蛋白質對腎功能會產生不利影響,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腎代謝緊張,從而引起腎功能受損。Hostetter和Brenner的高濾過理論提出,高蛋白飲食會使腎小球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壓急劇增加,這種狀況長時間的持續(xù)會導致腎小球發(fā)生慢性損傷、纖維化、系膜細胞增殖。胰高血糖素、加壓素、神素、血管緊張素、前列腺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均被證明參與此過程的介導。但是高蛋白飲食是如何影響這些介導因子尚不明了,有待深入研究。但文章中列舉的大多數證據是來自動物模型或是有腎病的患者。因此,這種推測延伸到腎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是不可靠的。研究發(fā)現,對于腎正常運轉的女性而言高蛋白質攝入不會導致腎功能下降。據報道,年齡、性別和體重不會對非素食者和素食者(較低的飲食蛋白)的腎功能造成影響。非素食和素食組有相同的腎功能,并且腎臟生理功能都隨年齡增長而相同程度衰退。初步的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蛋白飲食有利于控制引發(fā)慢性腎疾病的主要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和代謝綜合征。上述推薦量的蛋白攝入并不會對健康個體造成傷害,而對于有輕度腎功能不全的人群則需要密切監(jiān)視他們的蛋白質攝入量。因為流行病學研究的觀測數據表明飲食蛋白與腎疾病的發(fā)展有關。
高蛋白飲食與減肥
高蛋白飲食減肥,一方面可能與包括增加飲食生熱效應、增加飽腹感、減少高蛋白飲食后的能量攝入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高蛋白飲食中低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制碳水化合物攝入減少有關,已有研究證實高血糖指數的精制碳水化合物降低飽腹感和增加后續(xù)的能量攝入。用餐時感覺身體發(fā)熱甚至出汗是食物生熱效應的作用,這是消化、吸收和處理進入到身體內的營養(yǎng)素所需要消耗的一部分能量。一般混合膳食所引起的能量消耗大約占總能量的10%,而蛋白質的生熱效應消耗能量可達到20~35%,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則只有5%~15%。因此高蛋白飲食比高脂肪或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能顯著增加生熱效應的能量消耗。Johnston研究發(fā)現30%蛋白占比的飲食生熱效應比含15%蛋白飲食高出34 kg/h。Mikkelsen 研究報道29%高蛋白飲食24 h能量消耗比11%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增加3.9%。Swaminathan也發(fā)現無論是正常體重或肥胖人群,高蛋白飲食比高碳水化合物或高脂肪飲食的平均代謝率顯著增加。有學者綜述大多數研究都支持同等能量的蛋白質比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更能增加飽腹感。Westerterp.Plantenga研究發(fā)現高蛋白飲食(Pro:Carb:Fat:30%:60%:10%)比低蛋白飲食(Pro:Carb:Fat:10%:30%:60%)在用餐和餐后都有更高的飽腹感。Moran在16周的研究中,高蛋白低脂肪組受試者(34%:29%)餐后飽腹感明顯高于標準蛋白高脂肪組(18%:45%)。除了增加飽腹感,高蛋白飲食對于后續(xù)能量的攝入也有影響,大多數研究證實高蛋白飲食能顯著減少飲食能量的攝入。ArayaI研究發(fā)現兩組共35名兒童在提供相同熱量午餐并可以自由進餐的情況下,高蛋白組(47%)攝入能量顯著低于低蛋白組(12%)。Barkeling對20名健康女性的交叉研究發(fā)現,在進食了同等能量但不同蛋白含量的午餐后4h,高蛋白組(43%)比低蛋白組(10%)在可以自由進食的晚餐中少攝入12%能量。Ludwigt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結果,12名肥胖青年男性在高蛋白飲食5h后(Pro:Carb:Fat=30%:40%:30%)比低蛋白飲食(Pro:Carb:Fat=16%:64%:20%)攝入能量顯著減少。
高蛋白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美國心臟學會營養(yǎng)委員會聲稱:“高蛋白飲食可能會有罹患潛在的心臟疾病的風險?!比欢鳫u等人在長達14年的跟蹤研究中發(fā)現,蛋白質供熱占比為24%的高蛋白飲食比15%蛋白飲食的冠心病發(fā)病率降低,說明冠心病風險降低與飲食蛋白質含量相關。Jenkins研究發(fā)現一個月內采取高蛋白飲食(27%)的受試者比對照組(16%)血漿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在Famswortht3以及Skovt 等人的研究也發(fā)現相同的結果。
由于日常飲食中的蛋白大多都是來源于肉類、蛋類等動物食品,而這些食品往往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因此合理選取食品并借助蛋白質補劑補充蛋白質就顯得至關重要。植物中的蛋白質(如大豆)其LDL膽固醇含量較低,而HDL膽固醇含量較高。這可以防止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癥的動脈硬化的形成和心臟疾病的發(fā)生,從而減少風濕性心臟病和卒中的發(fā)作。
含蛋白質高的食物有瘦肉、魚蝦、蛋、乳品、大豆等,且為優(yōu)質蛋白,可為機體提供必需氨基酸。食用這些高蛋白食物的同時增加蔬菜攝入,將會更有利于機體免疫力的提高,并增進心臟健康。
高蛋白飲食與骨健康
蛋白質約占骨量的30%和近1/3的骨指數。有研究表明,骨質疏松與蛋白質缺乏有關,并且蛋白質攝入不足或缺乏易引起老年人骨折。研究發(fā)現,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所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蛋白質是維持骨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人們擔心高蛋白尤其是高動物蛋白的攝入會導致骨中鈣的流失,這可能會導致骨質疏松和一些人易患骨質疏松癥。這一推測源于早期的研究報告,增加飲食蛋白質引起含硫氨基酸含量增加而引起代謝酸負擔,此時,骨架中的碳酸鹽會被用來緩沖酸,尿鈣增加,導致骨鈣質丟失,其結果是增加了骨質流失,降低了骨密度,增加了骨折的風險。然而,關于此報告的研究的受樣本量小,方法不可靠以及純化的各種形式蛋白質的高劑量使用的影響。一些數據顯示,老年人(最容患骨質疏松癥人群)應補充0.8g/kg/d以上蛋白質以優(yōu)化骨量。此外,來自鈣穩(wěn)定同位素研究數據顯示,尿液中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高蛋白飲食的腸吸收而非骨骼吸收。更多的研究需要在成年人和老年人群進行例如運動、肌肉肥厚、蛋白質攝入和骨量的積累效應。大量文獻已經證明補充蛋白質有利于多器官和系統(tǒng)的健康。所以經常運動的老年個體1.4~2.0g/kg/d的蛋白攝入是安全的。在飲食中,蛋白的類型和數量對鈣的吸收與排泄有著重要的影響。蔬菜中蛋白質能提高鈣在身體中的保留數量,從而減少鈣尿的排泄量,降低骨質疏松癥的風險。
結
論
保證機體足夠的蛋白質攝入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雖然高蛋白飲食與健康尚有不明確的地方有待證實,但并不等于越高越好,凡事均有個尺度。因此,在日常膳食中,注意仍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源,蛋白質、脂肪作為其補充,三者保持比例,均衡營養(yǎng)為首選。另外,合理有效地補充蛋白有利于促進恢復和顯著增加瘦體重。我們建議盡可能從飲食中攝取機體所需蛋白,同時應避免過多攝入動物蛋白,或者選擇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搭配使用,可有效補充蛋白質增強機體免疫力。
作者:車延龍
相關知識
極速問答:天津男科好的??漆t(yī)院
快速健康減肥瘦身
如何快速有效瘦小腿
快速健康減肥
健康快速的瘦身方法?
怎樣迅速減肥
如何減肥健康又快速
怎樣快速瘦
怎么快速健康瘦身
怎么減肥快速
網址: 速問速答 http://m.u1s5d6.cn/newsview43830.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