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人群都要攝入大量蛋白質(zhì),高蛋白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對于大多數(shù)國人來說,蛋白質(zhì)的攝入肯定是不足的。傳統(tǒng)的中式早餐是各種粥、包子饅頭以及一些油炸的碳水、餅,等等,這些都是高碳水高脂肪,蛋白質(zhì)往往就只有雞蛋或者牛奶,而且還不是所有人早上都會吃。中午和晚上,一般還是有肉,但看情況,也不一定很多。
一般只有健身人群或者有營養(yǎng)意識的人才會注重蛋白質(zhì)的攝入。由于健身會提高身體對蛋白質(zhì)的需求,所以健身人群攝入的蛋白質(zhì)要比久坐人群高。這就不禁讓一些人懷疑,蛋白質(zhì)攝入這么多到底好不好?有沒有什么危害?
高蛋白飲食最常見的擔(dān)憂就是腎臟損傷、骨骼的流失以及癌癥相關(guān)。那么高蛋白飲食與這些到底有沒有關(guān)聯(lián),下面就讓我們看看研究是怎么說的。
高蛋白飲食與腎臟損傷
營養(yǎng)學(xué)界最普遍的一個誤區(qū)就是,高蛋白飲食會提高腎臟的工作負(fù)荷,久而久之會帶來損傷,最終導(dǎo)致腎衰竭。然而,這只是有腎臟疾病的人需要擔(dān)心的問題。
比如,2003年的一項研究觀察了11年來已有腎病患者腎小球濾過率(GFR)的變化[1]。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蛋白質(zhì)的提高與腎功能下降之間存在關(guān)聯(lián),這表明高蛋白攝入可能加速腎損傷。
PS:腎小球濾過率(GFR)是一種用來評估腎臟工作狀況的測試。腎小球是腎臟中的小過濾器,用來過濾血液中的廢物。
“蛋白質(zhì)對腎臟有害”的說法源于這樣一種觀點:長期攝入高蛋白會損害這些過濾器,從而導(dǎo)致腎衰竭。
然而,上面提到的文獻(xiàn)也觀察了1135名有健康腎臟女性高蛋白攝入的影響,結(jié)果并沒有發(fā)現(xiàn)GFR的變化和蛋白質(zhì)攝入之間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2018年的一項系統(tǒng)性回顧和meta分析[2]觀察了超過1300受試者高蛋白攝入(20%總卡路里)和低蛋白攝入(5%總卡路里)的影響。研究人員總結(jié)道:
當(dāng)前的meta分析結(jié)果表明,在腎功能正常的人中,高蛋白飲食對GFR的影響不存在或者很小。這些發(fā)現(xiàn)與世衛(wèi)組織和醫(yī)學(xué)研究所關(guān)于蛋白質(zhì)攝入和腎功能的聲明一致。此外,沒有證據(jù)表明高蛋白攝入會以某種方式導(dǎo)致健康人的腎功能下降,甚至在腎功能下降風(fēng)險更大的人群中(比如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如此。
與這些結(jié)果一致的是,Poortmans等人觀察了健美運動員高蛋白和中等蛋白攝入,他們發(fā)現(xiàn) 高達(dá)2.8g/kg的蛋白質(zhì)攝入沒有損害到腎功能[3]。
Antonio等人最近幾年發(fā)表的兩項研究都觀察了極高蛋白質(zhì)攝入。在第一項研究中[4],48名受試者要么攝入2.3g/kg要么攝入3.4g/kg的蛋白質(zhì),持續(xù)8周。研究最后,沒有發(fā)現(xiàn)對腎功能有什么影響。
在第二項研究中[5],受試者每天攝入2.5-3.32g/kg的蛋白質(zhì),持續(xù)時間一年,研究人員沒有發(fā)現(xiàn)血脂和肝腎功能的影響。
所以, 只要你是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你的腎臟沒有問題,那么你不需要擔(dān)心高蛋白攝入會影響到你的腎臟。
高蛋白飲食會導(dǎo)致骨質(zhì)流失嗎?
很久以前,代謝平衡研究發(fā)現(xiàn),當(dāng)人們攝入更多的蛋白質(zhì)時,尿液中的鈣就會增加。該理論認(rèn)為,高蛋白攝入增加了血液酸度,導(dǎo)致身體從骨骼中攝取鈣來平衡pH值。久而久之,鈣的流失就會導(dǎo)致骨質(zhì)流失。
然而,更新的研究對先前這些研究提出了質(zhì)疑,因為測試方法不科學(xué)。比如,F(xiàn)enton等人的meta分析認(rèn)為, 沒有高質(zhì)量的代謝平衡研究證據(jù)表明,增加飲食酸負(fù)荷會促進(jìn)骨骼礦物質(zhì)流失或者骨質(zhì)疏松。尿鈣的變化不能準(zhǔn)確反映鈣平衡[6]。
此外,如果高蛋白飲食真的會導(dǎo)致骨質(zhì)流失,那么我們應(yīng)該會看到攝入高蛋白質(zhì)飲食的人群骨折風(fēng)險提高。但事實上,結(jié)果恰恰相反。
比如,Kerstetter等人觀察了1882名50歲及以上的女性數(shù)據(jù),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蛋白質(zhì)攝入越高,股骨頭的總骨密度就越高[7]。
Kerstetter等人,2000.
國家骨質(zhì)疏松基金會2017年的一項系統(tǒng)性回顧和meta分析觀察了16項隨機對照試驗和20項前瞻性隊列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 高蛋白攝入對骨骼健康沒有不良影響[8]。
歐洲骨質(zhì)疏松癥、骨關(guān)節(jié)炎和肌肉骨骼疾病的臨床與經(jīng)濟(jì)學(xué)會和國際骨質(zhì)疏松基金會批準(zhǔn)的一份2018年專家共識文件發(fā)現(xiàn),蛋白質(zhì)攝入量高于RDA(0.8g/kg)可能有助于減少骨流失和髖部骨折風(fēng)險。同一綜述還指出, 低蛋白攝入比高蛋白攝入對骨骼健康的風(fēng)險更高[9]。
說到骨折,有一些證據(jù)表明, 對于剛剛從髖部骨折中康復(fù)的患者來說,攝入更多的蛋白質(zhì)(同時加入鈣和維生素D)有助于加快康復(fù)[10]。
所以總的來說,高蛋白飲食不會導(dǎo)致骨質(zhì)流失,反而還能降低骨折的風(fēng)險。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一點變得更加重要,這也是老年人更需要注重蛋白質(zhì)攝入的原因。
蛋白質(zhì)與癌癥
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一件事。當(dāng)很多人說“高蛋白飲食導(dǎo)致癌癥”時,他們實際上是指紅肉。
這一點非常關(guān)鍵。 因為同樣是蛋白質(zhì),白肉、魚、乳制品和植物蛋白都是健康的,而且與癌癥和死亡率呈負(fù)相關(guān)。甚至紅肉和癌癥之間的關(guān)系都會由于一些研究的局限性讓我們還不能下非??隙ǖ慕Y(jié)論。
第一個問題就是, 將紅肉和癌癥相關(guān)聯(lián)的研究是觀察性的---研究人員回顧數(shù)據(jù)并試圖找到聯(lián)系,而 觀察性研究只能指出潛在的相關(guān)性,不能確定因果關(guān)系。
雖然觀察性研究能夠幫助我們開啟一個很好的話題,從而帶來更好的對照試驗,但是由于后勤、成本和倫理方面的考慮,這在某些情況下并不總是可能的,這就意味著其他因素會干擾觀察性研究。
比如,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食用紅肉與總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癌癥死亡率的增加有關(guān)[11]。但是研究人員指出, 紅肉攝入較高的人不太可能參加體育活動,更可能是現(xiàn)在的煙民、飲酒者和BMI較高的人。以及,更高的紅肉攝入與更高的總能量攝入相關(guān),同時與更低的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攝入相關(guān)。
同樣,發(fā)表在歐洲癌癥雜志上的一項meta分析探討了攝入紅肉和加工肉與乳腺癌之間的關(guān)系?;既橄侔┑氖茉囌唧w力活動較少,更可能以前抽煙,BMI較高,蔬菜攝入量較低[12]。
那么,到底僅僅是因為紅肉,還是說紅肉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個潛在因素?事實證明, 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不管他們是否吃素,都比那些不吃素的人活得更久[13,14]。此外,一些研究沒有區(qū)分非加工和加工肉類。比如,熱狗和瘦牛肉。如果這都沒有區(qū)分開來,那么很難說是紅肉的問題還是某種類型紅肉的問題。
飲食的評估也是另外一個問題。大多數(shù)研究使用的是24小時回憶問卷調(diào)查。我們都知道, 大多數(shù)人不僅僅不善于準(zhǔn)確報告自己實際吃了多少,而且一天的食物攝入量并不能總是代表一個人平時的飲食習(xí)慣。
最后, 使用實驗研究(即動物模型)的關(guān)聯(lián)并不總是適用于人類。
第一,實驗?zāi)P褪褂玫娜忸惢蛘呷忸惓煞炙竭h(yuǎn)遠(yuǎn)高于人類飲食中發(fā)現(xiàn)的水平,即使是在肉類攝入量較高的文化中也是如此。以血紅素鐵為例,血紅素鐵是一種存在于肉類中的物質(zhì),它與多種癌癥風(fēng)險的增加有關(guān),而實驗?zāi)P椭醒t素的使用量是普通人類飲食的9-22倍[15]。
第二,實驗?zāi)P褪褂玫氖且环N純凈的食物,不含水果和蔬菜等這些有許多好處的食物。
就連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紅肉列為對人類“可能致癌”的食品,也承認(rèn)這是基于有限的證據(jù)和其他解釋,比如隨機性、偏見或者無法排除的混雜因素。
所以,紅肉致癌還不是決定性的,但是適當(dāng)攝入在整體的健康飲食下可能問題不大。最后,記住你的總體生活方式對癌癥風(fēng)險有更大的影響,而不是單一的食物。
總結(jié)
對于健康的成年人來說,不需要擔(dān)心高蛋白攝入會對健康帶來什么影響。況且,我們推薦健身人群提高蛋白質(zhì)攝入,也并不是無腦地瘋狂攝入,只是相對久坐人群會多一點。
在提高蛋白質(zhì)攝入的同時,你還是需要注意自己整體的飲食結(jié)構(gòu),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膳食均衡。 #謠零零計劃#
參考文獻(xiàn):
[1]Lentine K, Wrone EM. New insights into protein intake and progression of renal disease. 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 2004 May13(3):333-6.
[2]Devries MC, Sithamparapillai A, Brimble KS, Banfield L, Morton RW, Phillips SM. Changes in Kidney Function Do Not Differ between Healthy Adults Consuming Higher- Compared with Lower- or Normal-Protein Die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Nutr. 2018 Nov 1148(11):1760-1775.
[3]Poortmans JR, Dellalieux O. Do regular high protein diets hav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n kidney function in athletes? Int J Sport Nutr Exerc Metab. 2000 Mar10(1):28-38.
[4]Antonio J, Ellerbroek A, Silver T, Orris S, Scheiner M, Gonzalez A, Peacock CA. A high protein diet (3.4 g/kg/d) combined with a heavy resistance training program improves body composition in healthy trained men and women--a follow-up investigation. J Int Soc Sports Nutr. 2015 Oct 2012:39.
[6]Fenton TR, Lyon AW, Eliasziw M, Tough SC, Hanley D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acid-ash hypothesis of osteoporosis on calcium balance. J Bone Miner Res. 2009 Nov24(11):1835-40.
[7]Kerstetter JE, Looker AC, Insogna KL. Low dietary protein and low bone density. Calcif Tissue Int. 2000 Apr66(4):313.
[8]Shams-White MM, Chung M, Du M, Fu Z, Insogna KL, Karlsen MC, LeBoff MS, Shapses SA, Sackey J, Wallace TC, Weaver CM. Dietary protein and bone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m the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Am J Clin Nutr. 2017 Jun105(6):1528-1543.
[9]Rizzoli R, Biver E, Bonjour JP, Coxam V, Goltzman D, Kanis JA, Lappe J, Rejnmark L, Sahni S, Weaver C, Weiler H, Reginster JY. Benefits and safety of dietary protein for bone health-an expert consensus paper endorsed by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and Economical Aspects of Osteopororosis, Osteoarthritis, and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 and by the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steoporos Int. 2018 Sep29(9):1933-1948.
[10]Sch%uFCrch MA, Rizzoli R, Slosman D, Vadas L, Vergnaud P, Bonjour JP. Protein supplements increase serum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levels and attenuate proximal femur bone loss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hip fractur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nn Intern Med. 1998 May 15128(10):801-9.
[11]Pan A, Sun Q, Bernstein AM, Schulze MB, Manson JE, Stampfer MJ, Willett WC, Hu FB. Red meat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results from 2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Arch Intern Med. 2012 Apr 9172(7):555-63.
[12]Anderson JJ, Darwis NDM, Mackay DF, Celis-Morales CA, Lyall DM, Sattar N, Gill JMR, Pell JP. Red and processed meat consumption and breast cancer: UK Biobank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Eur J Cancer. 2018 Feb90:73-82.
[13]Chang-Claude J, Hermann S, Eilber U, Steindorf K. Lifestyle determinants and mortality in German vegetarians and health-conscious persons: results of a 21-year follow-up.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5 Apr14(4):963-8.
[14]Key TJ, Appleby PN, Spencer EA, Travis RC, Roddam AW, Allen NE. Mortality in British vegetarians: results from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EPIC-Oxford). Am J Clin Nutr. 2009 May89(5):1613S-1619S.
[15]urner ND, Lloyd SK. Association between red meat consumption and colon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Exp Biol Med (Maywood). 2017 Apr242(8):813-839.
收藏
舉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