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親密關系】親子關系丨狹小的屋檐下,如何與父母和平共處? ——疫情期間的親子沖突與緩解方式

【親密關系】親子關系丨狹小的屋檐下,如何與父母和平共處? ——疫情期間的親子沖突與緩解方式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7日 02:40

親子關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的最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我們從自己的家庭成長起來,也從與家人的相處中學習人際關系、親密關系的處理方式,父母是兒女第一任教師,更是終身的教師。家庭是人的第一課堂,也終身的學堂。

   家庭能夠給我們情感的支持,也會讓我們感受到強烈的沖突。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將同學們對美好團圓的新年期望攪碎,也將我們的寒假學習計劃完全地打亂了。我們原定的歸期也被一次次地擱淺。現(xiàn)在正值春暖花開之際,本該攜手踏青觀賞鳥語花香的我們卻不得不將呆在家變成進行時,口罩也變成了我們的“保護罩”。呆在家的時間多了,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多多少少體驗到母愛從“涓涓細流”到“泥石流”的轉變,每一天好像都會和父母產生些許摩擦沖突,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如何進行調整,讓我們能夠擁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居家時光呢?

親子沖突產生的原因
親子雙方作為不同的兩代人,彼此的心智學識、經(jīng)歷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 在對事物、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親子沖突難以避免, 它實際上就是多種親子互動狀態(tài)中的一種行為類型。

親子沖突表現(xiàn)形式  
親子沖突主要有言語、情緒、身體沖突三種表現(xiàn)形式。其中青春期親子沖突的主要形式是言語和情緒沖突, 最激烈的是身體沖突。親子沖突的特點為沖突的內容、頻率、強度和沖突的主動性。親子沖突的內容方面,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沖突較多的為日常生活安排、學業(yè)和家務,較少的是朋友和隱私。國內最新研究也證明了青少年與父母沖突最多和最激烈的三個方面依次為學業(yè)、日常生活安排和做家務。國內研究從性別差異的研究中得出結論, 女生與母親的沖突明顯多于與父親的沖突,而男生只在日常生活方面表現(xiàn)明顯差異,即在日常生活方面男生與母親的沖突明顯多于與父親的沖突。

疫情下親子沖突的特點

1、沖突頻率明顯增加

“全民禁足”期間,長時間在同一屋檐下的共處讓親子間的矛盾時時刻刻都有可能發(fā)生。隨著線上教育的開展,原本的師生沖突也部分轉移到親子之間,致使親子沖突的頻率更高、強度更大。從電腦使用到日常作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成為親子矛盾的導火索。大學生更加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立的價值觀,容易與父母長輩爆發(fā)各種沖突??傊?,疫情期間,封閉的環(huán)境,年齡的代溝,不同的生活理念與生活習慣都加劇了親子間的矛盾。

2、親子矛盾不斷激化

值此舉國艱難的時刻,每個家庭也都承擔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在這樣的應激事件下,焦慮、恐懼、失控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長期處于同一個封閉的空間中時,父母更容易將注意力聚焦在孩子身上,進而導致親子矛盾不斷產生。本身的焦慮情緒再加上親子沖突的頻發(fā),使得本該是其樂融融的親子關系變得滿滿都是火藥味,也逐步造成了親子關系的疏離。

親子沖突的應對

一、當發(fā)生親子沖突時,從家長方面可以這樣做:

(1)積極暫停,管理情緒

當我們意識到發(fā)生沖突時,往往沖突雙方都已經(jīng)產生了較為激烈的情緒,雙方都容易使用宣泄情緒的方式溝通,這樣的溝通是無效且容易激化矛盾的。當家長們意識到發(fā)生沖突后,馬上停止教育和講道理,通過注意力轉移等方式,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

(2)看見需求,尊重孩子

當自己心情平復后可以好好想一想剛剛的沖突是因為什么?作為家長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而孩子的需求又是什么。只有清楚的看到彼此真正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溝通。

舉個例子:

放假回家,同學們好不容易忙完家務,習慣性的拿起手機,家長出現(xiàn),開啟嘮叨模式:“天天看手機,一天到晚都在看手機”、“喊你做什么你不做,只會玩游戲”、“天天只知道玩游戲,玩廢了都不知道”……同學們開始出現(xiàn)反抗情緒,要么閉嘴不言起身走開,把嘮叨留在身后,把憤怒埋在心里,要么積極反抗,“一天天就知道念我,我做家務你怎么不念”……矛盾升級。

其實在這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情況下,沖突雙方都沒有將自己的真實需求表達出來:家長真正的需求是希望孩子有序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和娛樂時間;而孩子只是希望娛樂的時間和方式的自由被尊重。如果看到彼此真正的需求,表達需求,矛盾的沖突就不會不斷升級。

(3)冷靜詳談,就事論事

找到合適的時機和方式再與孩子去探討當時親子沖突的事件,以成人平等的方式與孩子探討這件事情的解決方法。避免教育式和高高在上的“經(jīng)驗式”溝通,同時要注意在談的過程中避免翻舊賬,教育式和經(jīng)驗式的溝通會讓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積攢過錯會使得事情變得復雜而失去了焦點,容易激發(fā)沖突雙方的負面情緒。就事論事,平等探討可以幫助家庭成員積極的解決問題。

(4)積極協(xié)商,及時肯定

遇到問題,討論解決方案要孩子一起參與其中,那么孩子覺得得到尊重就更愿意執(zhí)行。例如家庭的某些重要分工及決定,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讓他們感覺自己的意見得到傾聽和尊重,也就更容易執(zhí)行。

二、從同學們的角度,也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

(1)調節(jié)情緒,冷靜釋放

當察覺到爆發(fā)性情緒即將來臨時,可以暫時關自己“小黑屋”——暫時隔絕與外界的交流,讓自己冷靜下來。同時不要積壓情緒,當消極情緒太多時,它會像一個不斷充氣的氣球,一戳就破。在察覺到“情緒氣球”太大的時候,可以去做一下運動,聽音樂等,將里面的氣釋放出來。同時,也可以找自己的好友、老師傾訴,“吐槽”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情緒調節(jié)方式。

(2)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發(fā)生沖突以后,孩子也要冷靜下來,想一想,父母不理解自己,那么自己有理解過父母嗎?這段時間父母延遲復工,較長時間在家里,他們希望的是什么呢?同時,孩子也應尊重父母的不同思想與觀念,理解并接納他們的所思所想。當自己和家長的意見出現(xiàn)分歧時,應以平和誠懇的態(tài)度進行溝通。

(3)表達需求,積極溝通

很多時候家長并不是不愛自己,也不是不尊重自己,而是他們看不到我們的需求,所以,作為孩子,我們可以嘗試和家長表達自己的需求,耐心和家長說清楚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積極溝通,需求才能被看見。

(4)主動變化,達成共識

在平時,可以主動的幫助家長做一些家務活,在學習和未來人生發(fā)展、職業(yè)規(guī)劃上,可以主動和家長談論你的看法,怎么安排怎么執(zhí)行,這樣能夠讓家長看到你的努力和變化,更有利促進親子關系。

最后,在平時,要避免親子沖突的發(fā)生,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應該都要給對方個人空間。這段時間,父母與孩子都在家里長時間相處,活動空間有限。相處時間越長,越容易“爆發(fā)”親子沖突。父母在家里會“緊盯”孩子,干涉他們的大小事,這樣會增加孩子的焦慮情緒。為避免產生親子沖突,父母和孩子應該適當保持距離,不需要一直一起在客廳或房間,要有各自的個人空間。給與對方尊重和理解這樣才能避免親子沖突。

相關知識

如何建立和諧親子關系?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第七課 與父母和諧相處——《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教案
疫情下的家庭 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子關系
重塑和諧親子關系:應對與改善親子關系不佳的策略
如何建立與發(fā)展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的基本類型 怎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如何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過來人分享經(jīng)驗!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家長的寶貴經(jīng)驗分享!
夫妻雙方應如何對待婚姻關系和親子關系
如何建立親子關系

網(wǎng)址: 【親密關系】親子關系丨狹小的屋檐下,如何與父母和平共處? ——疫情期間的親子沖突與緩解方式 http://m.u1s5d6.cn/newsview12357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