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總有那么七天不想上班,除了熟知的996、007等狼性工作制度之外,還有許多職業(yè)上班時間不固定、休假旅游沒計劃、朋友約不到……沒錯,這其中咱們醫(yī)護人員首當其沖。
▲醫(yī)生排班表
▲護士排班表
由于醫(yī)院的特殊工作模式,倒班是常態(tài),眼花繚亂的倒班隨之而來的生物節(jié)律混亂,讓不少同僚們疲憊不堪。
有英國學者發(fā)現(xiàn),采取每周轉班的方式(如1周早班、1周中班、1周夜班)對人體的影響最大,長期從事夜班工作的人受這種影響較小,而經常輪班者受影響則較大。因此有不少人提出是否能減少換班的頻率,比如半年夜班、半年白班等工作模式。那么經常倒班和一直夜班,你會選擇哪個呢?哪個最傷身?
經常倒班,拿命換錢
世界睡眠醫(yī)學會的數(shù)據顯示,中國有7000萬人過著晨昏顛倒的倒班生活。由于頻繁從事下班很晚的中班及不能睡覺的夜班工作,生活及睡眠規(guī)律被打亂,使得很多倒班工人夜里睡不著,白天使勁睡,導致嚴重的睡眠障礙。
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輪班工作對睡眠的影響主要涉及與夜班和早班相關的急性睡眠損失。
▲輪班工作和輪班工作相關行為增加慢性病和事故風險的
機制和途徑的理論模型
輪班工作與事故、2 型糖尿病(相對風險范圍 1.09-1.40)、體重增加、冠心?。≧R 1.23)、中風(RR1.05)和癌癥(RR1.01-1.32)之間也存在聯(lián)系。此外,實驗室研究表明,輪班工作以及睡眠不足會增加心臟代謝應激和認知障礙。
中國一項針對32萬多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輪班工作者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輪班時間越長,患病風險越大。每增加1年的輪班工作,患冠心病的風險就會增加約1%。《英國醫(yī)學期刊》曾發(fā)表一篇報道,輪班工作會增加24%的冠脈事件發(fā)生風險,23%的心臟病發(fā)作風險,和5%的腦卒中發(fā)生風險。
2016年《JAMA》期刊發(fā)表的一項大型隊列研究對20萬例基線健康的女護士進行了長達24年追蹤,研究結果表明輪班工作時間延長與冠心病風險增加密切相關。相反,在停止輪班工作后,隨著時間的流逝,受試者冠心病風險逐漸下降。
夜班輪換頻繁,加速邁向墳墓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2019年發(fā)布的數(shù)據表明,頻繁的夜班輪換工作具有致癌風險。長期黑白顛倒會打亂生物鐘節(jié)律,晚上的燈光會抑制只在夜間分泌的褪黑素的產生,而褪黑素具有保證人體充足的睡眠以及抑制腫瘤的作用。
加拿大一項對1134名乳腺癌患者和1179名健康女性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其他女性相比,夜班工作30年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增加了2倍。一項發(fā)表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上的研究顯示,3137位診斷為罹患癌癥的男性中,有10年輪班制或大夜班工作經歷的男性,不僅罹患前列腺癌風險高3倍,而且也增加了肺癌與膀胱癌的風險。
此外,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鐘紊亂除了增加患癌概率,還會讓癌癥變得更惡劣,耐藥性更強,患者壽命更短。
固定夜班,傷害降低?
“固定夜班族”和白班夜班輪換的“倒班族”有所不同,前者同情后者“生物鐘頻繁打亂”,后者可憐前者“長年不見天日”。有些學者認為,相對于不停倒班,固定夜班有助于形成穩(wěn)定的生物鐘,不至于影響人體睡眠飲食節(jié)律。有研究生物節(jié)律的專家建議“每個班別至少持續(xù)7~10天”,一周白班、一周夜班的“慢倒”,有利身體健康。
近幾年,國內一些醫(yī)院開始探索讓護士連續(xù)值白班或者值夜班的模式,有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更多在觀望。國內諸多研究表明,采用連續(xù)性夜班排班的方式,可將護士生物鐘徹底顛倒過來,短時期內適應白天睡眠、夜間工作的模式,護士在睡眠質量上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證。
國內外諸多學者正努力探尋合理的夜班制度,但爭議頗多,尚無定論。連續(xù)性夜班提出的初衷本是減輕長期倒班所導致的慢性身體消耗,緩解疲勞和焦慮狀態(tài)。和經常倒班相比,究竟哪個傷身尚無臨床證據表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