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是第37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今年宣傳活動主題為“社會共治,終結(jié)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題為“Take the rights path”),旨在號召政府、部門、單位、個人等各方行動起來,共同擔起防艾責任,昂首邁向2030年終結(jié)艾滋病公共衛(wèi)生威脅的目標,形成強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國,共享健康成果。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又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是由于機體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稱為艾滋病病毒,而引發(fā)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導致人體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未經(jīng)治療經(jīng)常會伴有一些不常見的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等。
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基本是無法治愈的,目前也沒有有效的疫苗可以對它進行預防,但是如果發(fā)生了感染,目前的抗病毒治療是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復制的。
2、艾滋病的傳播有哪些途徑?
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有3種:
性接觸傳播:這是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血液傳播:共用注射器吸毒,新鮮傷口接觸到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受污染的器械注射、針灸、拔牙、紋身、穿耳這些情況都是存在感染HIV感染風險的!
母嬰傳播:感染HIV的母親,在妊娠期間、分娩過程中或產(chǎn)后哺乳將HIV傳染給下一代。
一些日常的生活接觸,比如咳嗽、打噴嚏、擁抱、握手、共同進餐、共用洗浴間、蚊蟲叮咬等,是不會傳播艾滋病的。艾滋病病毒其實還是比較脆弱的,一旦離開了人體環(huán)境也不容易存活。
3、嚴格把控血液檢測,杜絕輸血傳播疾病
據(jù)《中國艾滋病性病》文獻報道,2015至2022年,經(jīng)輸血傳播艾滋病病毒為零。近年來,青島市中心血站加強實驗室管理,進一步提升血液檢測能力,確保血液安全。艾滋病篩查實驗室連續(xù)多年考核優(yōu)秀,自建站以來,未發(fā)生一例輸血傳播性疾病。
為了保證臨床輸血安全,血站要對采集后的血液進行嚴格而全面的血液檢測。獻血時同步留取的血液樣本,由檢驗部門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內(nèi)按照國家的標準對其進行嚴格的檢測。檢測共有7項,包括ABO血型、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試驗,上述檢測全部符合國家要求,這份血液才會被貼上“合格”的標簽。
每個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抗擊艾滋病,遠離高危行為,從你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共享生命美好!
圖文 | 楊忠思 馮秋霞
核對 | 檢驗部
編輯 | 任霄惠
原標題:《【世界艾滋病日】社會共治 終結(jié)艾滋 共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