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防艾科普丨“社會共治,終結艾滋,共享健康”——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月

防艾科普丨“社會共治,終結艾滋,共享健康”——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月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8日 17:37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個世界艾滋病日,本次宣傳主題為“社會共治,終結艾滋,共享健康”。

什么是“艾滋”

艾滋病的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縮寫為AIDS。它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艾滋病毒又稱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

目前,針對艾滋病已經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延長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感染艾滋病的癥狀

1. 初期:初期的癥狀如同普通感冒、流感,全身疲勞無力、食欲減退、發(fā)熱等。

2. 中期:隨著病情加重,皮膚、粘膜出現(xiàn)白念球菌感染,出現(xiàn)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皰、淤血皰等。

3. 后期:病毒漸漸侵犯內臟器官,出現(xiàn)原因不明的持續(xù)性發(fā)熱,可長達3~4個月。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艾滋病的三大傳染途徑是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眼淚、汗液或者唾液里的艾滋病毒是非常非常少的。脫離了人體環(huán)境以后更是幾乎無法生存。擁抱、握手、親吻,共用餐具、馬桶等都不會傳染。

性傳播:性傳播主要分為同性傳播和異性傳播,如果一個人和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發(fā)生性行為,而不使用安全套的話,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這也是患艾滋病最常見的方式。

血液傳播:與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會將艾滋病病毒輸入血液,導致感染。甚至使用艾滋病患者使用過的解剖刀、輸血設備等,如果未經正確的消毒,都可能成為傳播艾滋病病毒媒介。

母嬰傳播:如果母親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會在懷孕、分娩過程或是通過母乳喂養(yǎng)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哪些行為不傳播艾滋病病毒?

1. 食物、飲水、空氣。

2. 公共場所的一般接觸,如:同在一個教室上課,各種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辦公室的辦公用品,工廠車間的工具,在影劇院、商場、游泳池等場所的一般活動。

3. 禮節(jié)性親吻、擁抱、握手。

4. 公用馬桶、浴缸。

5. 蚊蟲叮咬。

6. 紙幣、硬幣、票證。

預防“艾滋”從我做起

01

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保持唯一性伴侶,拒絕不安全性行為,是預防艾滋病經性途徑傳播的根本措施。同時,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安全套也能顯著降低感染風險,不論是男男同性性行為還是男女異性性行為,都應當全程、正確、每次使用安全套。

02

拒絕毒品。靜脈吸毒是艾滋病經血液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要堅決拒絕毒品,不共用注射器和其他可能刺破皮膚的物品。另外,也要堅決抵制新型毒品,新型毒品不需要通過注射器注入,可通過消化道直接攝入,在使用新型毒品后極易發(fā)生不安全性行為,使艾滋病通過性途徑傳播的風險大幅度上升。

03

注意血液安全。在接受輸血、注射、拔牙等醫(yī)療服務時,務必選擇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確保使用一次性或經過嚴格消毒的醫(yī)療器械,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使用未經檢測的血液制品。

04

母嬰阻斷。對于已感染HIV的孕婦,應及時接受抗病毒治療,并在分娩過程中采取必要措施,如剖腹產等,以減少母嬰傳播的風險。同時,避免母乳喂養(yǎng),選擇人工喂養(yǎng)方式。若感染HIV的女性想要妊娠,一定要尋求專業(yè)人員的指導。

05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日常生活中,避免與他人的血液或傷口直接接觸。不共用牙刷、剃須刀等個人用品,以減少經血液傳播的風險。

原標題:《防艾科普丨“社會共治,終結艾滋,共享健康”——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月》

閱讀原文

相關知識

“社會共治 終結艾滋 共享健康” 2024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
“社會共治,終結艾滋,共享健康” ——公共衛(wèi)生學院舉辦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
社會共治 終結艾滋 共享健康 ——公園路街道馨園社區(qū)開展禁毒防艾宣講活動
崆峒區(qū)開展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
北京市普仁醫(yī)院舉辦“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健康宣傳活動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可防可控 請記住這些知識
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資料
匯聚力量 扎根社區(qū) 創(chuàng)新驅動——第十一屆“青春零艾滋”主題宣傳活動在北京舉辦
城東街道勝利社區(qū)開展“預防艾滋 共享健康”知識講座
學校舉辦“生命至上 終結艾滋 健康平等”防艾專題線上講座

網址: 防艾科普丨“社會共治,終結艾滋,共享健康”——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月 http://m.u1s5d6.cn/newsview369942.html

所屬分類:行業(yè)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