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一盤“番茄炒蛋”攪熱朋友圈 有人淚目有人罵

一盤“番茄炒蛋”攪熱朋友圈 有人淚目有人罵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1日 09:01

  11月剛開頭,

  就被一盤“番茄炒蛋”攪個火熱。

  朋友圈里不少人在刷一個視頻廣告,

  標題叫《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

  以“番茄炒蛋”戳人淚點

  的留學生信用卡廣告

  番茄炒蛋,絕對算得上國民家常菜。幾乎從不下廚的人,弄個番茄蛋湯或番茄炒蛋也能勉強應(yīng)付。

  先炒雞蛋,還是先炒番茄?這個廚神們幾乎從不思索的問題,卻成為小白們總會記錯的噩夢?!笆澜缭俅?,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就是從這個問題開始的。

  一個來美國剛8天的留學生,為了參加聚會需要拿出一道中國菜,他想起了番茄炒蛋,看似簡單卻不知道該怎么動手,于是他發(fā)微信向母親求助。

  語音哪能說出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兒子被母親的口拙氣個半死。為了及時教會兒子,母親和父親大半夜爬起來,到廚房為他錄制炒蛋教學視頻。他依葫蘆畫瓢炒出了一盤完美的番茄炒蛋,讓外國友人們嘖嘖稱贊。

  在面對“中國與美國相差幾個時區(qū)”的問題時,這位后知后覺的留學生才意識到,在相隔12小時的中國,他的父母親是凌晨四點起床下廚的……

  雖然這是一條某銀行的留學生信用卡廣告,但因制作精良、戳人淚點,很快刷爆了朋友圈。

  不少留學生找到共鳴:

  媽媽睡覺時

  開著提示音等我消息

  一條廣告,拍出了很多留學生的心里話。

  網(wǎng)友“我叫大凡砸”覺得這廣告簡直在拍自己:“我剛來法國那會兒,做的西蘭花都是黑的,經(jīng)常做飯的時候就跟我媽開視頻,我媽耐心教我,時差七個小時,我晚上沒回家我爸就一直等我,有的時候我忙忘了跟我媽視頻,直到晚上撥過去,我媽都會跟我視頻很久,還騙我說自己一覺睡醒了不困?!?/p>

  同樣身為留學生的“曲兒悅”說,自己不重視的事情隨便一說,都能成為媽媽的頭等大事,“我只要給她發(fā)消息之前,都會先檢查下國內(nèi)的時間,因為這世界上,只有她在睡覺時還會特意開著手機提示音,只為了等我的消息?!?/p>

  “我記憶中,我爸媽有一個我的課表,我自己都不怎么看課表,但我爸媽都會根據(jù)課表計算著時間差跟我打電話,我也是回國以后才發(fā)現(xiàn)的,當時心里咯噔了一下…”

  微信公號“無譜寺掌門”也說了自己的小故事,有一年冬天想吃家鄉(xiāng)小吃芋泥,卻苦于不知道怎么動手,只能打電話問媽媽,最終靠著口述完成了芋泥,“遠在外地,想家的時候,若是能吃到一口家鄉(xiāng)的味道,那種感覺,就是無價。為什么從前在家的時候,沒有從爸媽那里學到一兩門燒菜的手藝?大概很多在異鄉(xiāng)生活的人也有過類似的懊惱吧?!?/p>

  留學生的父母,又是怎么說的?

  Sambag:自從孩子去倫敦留學,手機上關(guān)注了兩個地方的天氣預報,一個是上海,一個是倫敦。

  橙子:跟兒子也有12個小時時差,晚上睡覺基本不關(guān)機,就怕兒子有事找不到我們。想告訴兒子,不管他去到多遠,我們都會陪著他。

  漫步人生:做父母的總想把兒女留在身邊,但更重要的是尊重、支持兒女的理想。不要近看要遠望,讓他們展翅飛翔。真是“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這些話,沒有花哨的表達,也沒有煽情的鋪墊,但總是能讓人鼻頭一酸。套用那句最俗也最恰切的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劇情不靠譜

  bug多

  引來爭議

  當然,人紅是非多,廣告紅了也不例外,尤其是這盤“番茄炒蛋”,bug還真的不少。

  最明顯的漏洞就是,番茄炒蛋是一道再平常不過的家常菜,不會炒的第一反應(yīng)難道不該是在網(wǎng)上找菜譜嗎?還有,已經(jīng)在美國待了8天,中美時差12小時難道不應(yīng)該熟記于心了,怎么還需要經(jīng)人提醒才發(fā)覺呢?

  正是這幾個劇情上的不靠譜,引來了不少爭議。

  網(wǎng)友“rundontwalk”批評說:“做個番茄炒蛋不會上網(wǎng)查,幾個小時的時差也算不清,留學生信用卡固然好,但是早日自力更生更好。花自己的錢開自己的卡,自己借錢自己還,別當一個媽寶男?!?/p>

  也有網(wǎng)友“BingBing張小冰”批評“媽寶男”太自我了:“想起來一個在國外留學的朋友,他的朋友圈簽名欄寫著‘世人都想拯救世界,卻沒人幫媽媽洗碗’,也很酷了?!?/p>

  微信公號“噢爸炯叔叔”直接羅列出男孩父母的“罪狀”:“1、從小沒有好好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今番茄炒蛋也不會,這不是爸媽20多年來努力親手打造的成果嗎?2、從小沒有好好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3、從小沒有好好培養(yǎng)孩子自我內(nèi)心。”

  拋開情節(jié)不談,微信公號“傅踢踢”分析了這則廣告的受眾面:“這個視頻主推的是面向留學生的信用卡。這個卡種的常見情況,就是很大一部分由父母還款。也就是說,廣告主打的是無限寵溺又有實力送子女出國的家長,以及凡事找爸媽的巨嬰。從商業(yè)的邏輯上,這沒問題,還很討巧……從煽情的角度來說,它是成功的。除此之外,它一文不值。強行溫情,就像猛加味精,掩蓋混淆的是更多常識的缺失。”

  溫情營銷套路

  再次顯示

  感染力

  即便有漏洞,也不能掩蓋廣告的成功傳播。溫情營銷的套路,再一次顯示了強大的感染力。

  據(jù)微信公號“廣告黑榜”透露,這部廣告由一名年輕導演席然操刀,他的自我簡介中有廣告及攝影師背景,擅長對人物的細致捕捉。去年曾導演了淘寶的“一千零一夜”第一季,他參與編劇的《到阜陽六百里》也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此外,他執(zhí)導的《外公的秘密》曾在上海電影節(jié)拿到城市魅力單元獎,“從這部片子里就可以看到席然講故事時淡然的風格,不夸張不煽情,小小的切口,直扎心底?!?/p>

  不過這一消息尚未得到各方證實。從廣告的拍攝風格來看,這應(yīng)該是一名“老司機”的作品。

  微信公號“營銷新榜樣”認為,廣告之所以備受好評,是因為切中了太多漂泊離人對家的感受。此外,在影片制作方面也有不少細節(jié)很加分。

  比如,短片運用蒙太奇的手法,將“兒子手忙腳亂學炒蛋”和“父母深夜起床教學”的兩組鏡頭剪輯到一起,這種反差滿足了傳播中的“沖突法則”,具有戲劇效果和情感張力,很容易讓人一瞬間淚目。   

  選取的細節(jié)上,短片找到了“西紅柿炒蛋”這個感情觸發(fā)點。細節(jié)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往往讓鎧甲瞬間變成軟肋。這支廣告以人人都熟悉的“西紅柿炒蛋”為線索,勾連起一個隔著大洋的親情故事。它像把小鑰匙,打開每個人自己的記憶閘門。

  還有就是,標題上運用了“大小策略”?!妒澜缭俅螅蟛贿^一盤番茄炒蛋》這個標題,把“世界”“番茄炒雞蛋”這一大一小的兩個元素提煉出來,營造明顯的視覺沖突感;卻又說“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構(gòu)造出另一層心理層面的大小對比。這里視覺和心理兩組的大小對比,疊加出很強的情感沖擊力。    

  說一千道一萬,打動這么多人的,不是番茄炒蛋有多好吃,是家的味道讓人懷念;

  不是廣告片拍得有多精良,是父母的愛深沉如山。

責任編輯:向昌明 SN123

相關(guān)知識

番茄炒蛋熱量高嗎 番茄炒蛋的熱量低
番茄炒蛋,美味低卡
一份番茄炒蛋熱量
番茄炒蛋的熱量(有多少卡路里?)
番茄炒雞蛋熱量高么
番茄炒蛋容易胖嗎 番茄炒蛋熱量高嗎的科普文章
番茄炒蛋的熱量是多少
番茄炒蛋熱量
你常吃的番茄炒蛋,熱量竟如此驚人
番茄炒蛋的熱量

網(wǎng)址: 一盤“番茄炒蛋”攪熱朋友圈 有人淚目有人罵 http://m.u1s5d6.cn/newsview69419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