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qū)妊娠婦女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通州區(qū)妊娠婦女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 分析2015—2017年通州區(qū)婦幼保健院電子信息系統(tǒng)中登記的單胎活產孕產婦30 193例,最終進行維生素D檢測并納入本研究17 351例,所占比例為57.5%,大部分產婦分娩年齡在25~35歲、初產、漢族、大學學歷。判定孕產婦血清維生素D缺乏(≤20 ng/ml)、不足(20 ng/ml<~<30 ng/ml)或充足(≥30 ng/ml),分析孕產婦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檢出率及相關的影響因素。結果 維生素D缺乏占32.7%,不足占29.4%。分娩年齡<30歲、 孕前超重(OR=1.21, 95% CI:1.11~1.31)和肥胖(OR=1.40, 95% CI:1.21~1.61)是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危險因素。初產(OR=0.74, 95% CI:0.69~0.80)、檢測在夏季(OR=0.39, 95% CI:0.36~0.43)和秋季(OR=0.48, 95% CI:0.44~0.53)是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保護因素。結論 北京市通州區(qū)孕婦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情況較嚴重,應引起重視。維生素D水平受分娩年齡、產次、孕前體重和檢測季節(jié)影響。營養(yǎng)干預應重點關注年齡較小、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婦。
維生素D是人體內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它可調節(jié)骨代謝和鈣的吸收。孕期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母體血鈣濃度下降,從而引起母體脊柱、骨盆骨質軟化,重者甚至造成難產。研究表明,孕期母體維生素D水平與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以及早產等多種不良妊娠結局密切相關[1]。
國內外研究表明,孕期維生素D不足和缺乏非常普遍[1-2]。 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城鄉(xiāng)孕婦維生素D攝入量通常不到推薦攝入量(RNI)的10%[2]。廣州地區(qū)一項針對5 748例孕婦的研究發(fā)現,88.9%的孕婦血清維生素D不足或者缺乏[3]。在安徽省馬鞍山市一項出生隊列研究中,孕早、中、晚期分別有3 070、3 088、2 931例孕婦檢測了血清維生素D [25(OH)D]的濃度, 其缺乏率分別為66.1%、46.5%、59.2%[4]。
妊娠婦女的維生素D水平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孕前BMI、孕婦年齡、文化程度、膳食攝入、營養(yǎng)增補劑攝入、戶外活動時間和檢測季節(jié)等[5-7]。 2008—2010年馬鞍山市一項孕婦研究(n=3 602)顯示,孕早期服用以復合維生素、主食及蛋奶豆制品、飲茶為主的膳食模式是孕婦維生素D水平的保護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檢測季節(jié)為春冬季是孕婦維生素D水平的危險因素[6]。
本研究旨在了解北京市通州區(qū)妊娠期婦女近年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 同時,探索妊娠期婦女維生素D水平的影響因素,為確定干預的目標人群、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干預提供科學依據。
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來源
數據來源于2015—2017年北京市通州區(qū)婦幼保健院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本研究的納入標準包括孕期建冊(有一般人口學信息)、在該院分娩、單胎活產并且進行了維生素D檢測的孕產婦,排除標準為沒有進行維生素D檢測的孕產婦。2015—2017年孕期建冊、在該院分娩且單胎活產的總人數是30 193例。在該時間段建檔的孕婦均要求進行維生素D的檢測,但由于項目管理等原因(例如醫(yī)生忘記開化驗單等)造成部分孕婦流失,最終進行維生素D檢測并納入本研究17 351例,所占比例為57.5%。與未納入本研究的孕婦相比,納入本研究的孕婦更瘦、分娩年齡更小、文化程度更高、漢族和初產的比例更高。
二、方法
1.孕產婦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測定方法:維生素D的檢測采用國內外常用的質譜法,有統(tǒng)一的操作流程和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檢測時間主要集中在孕25~29周。采集孕婦靜脈血4 ml,離心分離血清,用正己烷萃取有效成分,甲醇復溶后,使用安捷倫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LC-MS/MS 6430,Agilent),測定血清維生素D [25(OH)D]水平。檢測過程同時檢測質控樣本,當質控樣檢測值均在樣本檢測均值之間,則認為該批次的樣本檢測結果在控。
根據國際標準[8],血清中維生素D [25(OH)D]≤20 ng/ml判定為維生素D缺乏,20<~<30 ng/ml判定為維生素D不足,≥30 ng/ml為維生素D充足。在多因素分析中,進一步將維生素D缺乏、不足合并為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30 ng/ml)。
2.影響因素指標:本研究分析的影響因素包括分娩年齡(<25歲、25≤~<30歲、30≤~<35歲、≥35歲)、產次(初產婦、經產婦)、民族(漢族、其他)、文化程度(中學及以下、大學、研究生)、新生兒性別(男、女)、孕前營養(yǎng)狀況(消瘦、正常、超重、肥胖)以及維生素D的檢測季節(jié)(春、夏、秋、冬)。根據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判定孕婦孕前營養(yǎng)狀況,BMI<18.5 kg/m2為消瘦,18.5 kg/m2≤BMI<24 kg/m2為正常,24.0 kg/m2≤BMI<28.0 kg/m2為超重,BMI≥28.0 kg/m2為肥胖[9]。
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不同特征的構成比描述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描述維生素D缺乏、不足或充足率,即維生素D缺乏、不足或充足的婦女占所有被調查婦女的百分比。采用單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并采用趨勢卡方檢驗比較年齡、文化程度、孕前營養(yǎng)狀況和檢測季節(jié)等是否是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影響。將單因素分析結果顯著的因素進一步納入Logistic多因素回歸模型,分析孕產婦維生素D缺乏以及缺乏或不足影響因素的OR值及其95% CI。納入分析的數據包含了2015、2016以及2017年3年的檢測數據,因3年的數據所占比例不均等,于是將檢測年份作為混雜因素納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有數據分析采用SPSS 24.0軟件完成。
結 果
一、妊娠婦女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納入17 351名孕婦,分娩年齡<30歲占58.1%(10 079/17 351),初產婦占61.0%(10 582/17 351 )、漢族占94.1%(16 333/17 351)、文化程度為大學或以上占69.1%(11 992/17 351)、孕前消瘦或體重正常占73.1%(12 694/17 351)。見表1。
二、妊娠婦女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
妊娠婦女血清維生素D平均含量為(26.6±10.7)ng/ml, 37.9%的婦女維生素D充足,維生素D不足和缺乏檢出率分別為29.4%和32.7%。見表2。
表1 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s(n=17 351)
CharacteristicsNPercentage(%)Age(years) <25176610.2 25≤~<30831347.9 30≤~<35552331.8 ≥35174910.1Parity Primiparous1058261.0 Multiparous676939.0Ethnicity Han1633394.1 Others10185.9Education? Middleschoolandbelow500228.8 College1116064.3 Postgraduate8324.8Newbornsex Male896751.7 Female838448.3Pre-pregnancyBMI(kg/m2)? Underweight(<18.5)189610.9 Normal(18.5≤~<24.0)1079862.2 Overweight(24.0≤~<28.0)327518.9 Obese(≥28.0)10616.1Detectionseason Spring(MarchtoMay)442525.5 Summer(JunetoAugust)484227.9 Autumn(SeptembertoNovember)419924.2 Winter(DecembertoFebruary)388522.4Detectionyear 2015264915.3 2016873150.3 2017597134.4
*The total number was less than 100% due to missing values for this variable
表2 研究對象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
Table 2 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of subjects(n=17 351)
VitaminDconcentrations(ng/ml)NPercentage(%)Deficient(≤20)567332.7Insufficient(20<~<30)509929.4Adequate(≥30)657937.9
三、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危險因素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分娩年齡<30歲,文化程度為中學及以下,孕前超重或肥胖是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危險因素;初產是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保護因素。未發(fā)現新生兒性別和產婦民族對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影響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趨勢檢驗結果顯示,年齡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風險越高(P<0.05)。與檢測季節(jié)在夏/秋相比,檢測季節(jié)在春/冬季的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更為嚴重。見圖1。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分娩年齡<30歲,孕前超重或肥胖是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危險因素,初產,檢測季節(jié)為夏/秋季是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保護因素。分娩年齡<30歲,孕前超重或肥胖是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的危險因素,孕前消瘦、初產、檢測季節(jié)為春/夏/秋季是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的保護因素。見表3。
討 論
本研究顯示,北京市通州區(qū)妊娠婦女中,孕中期血清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維生素D [25(OH)D]<30 ng/ml)占62.1% (32.7%為缺乏,29.4%為不足),情況較為嚴重。中國全國營養(yǎng)與健康調查(CNNHS)2010—2013年的數據顯示,被調查的1 985名健康孕婦中,維生素D不足(25~30 ng/ml)占21.1%,維生素D缺乏(<20 ng/ml)占74.9%[10]。可見,孕期婦女維生素D缺乏在全國非常普遍。雖然北京通州地區(qū)的缺乏率低于全國營養(yǎng)調查的數據,但仍然值得引起重視。
本研究發(fā)現,孕前體質指數、檢測季節(jié)、分娩年齡、產次與孕婦維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相關。孕前超重/肥胖是孕期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危險因素,孕前消瘦是孕期維生素D缺乏的保護因素。此結論與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一項研究結果類似[11]。然而,孕前體重與孕期維生素D水平的關系仍未有一致的結論[12]。肥胖如何導致維生素D缺乏的機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可能因為脂溶性的維生素D儲存于脂肪組織之中。肥胖者因皮下脂肪過多,導致不能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維生素D儲存于脂肪組織,加劇維生素D的缺乏[12]。
本研究顯示,檢測季節(jié)在春/冬季是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危險因素。此結果與大部分既往研究一致[5-6]。檢測時間與維生素D不足的相關性可能與日照時間有關。維生素D在人體的天然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人體自身合成,二是食物的攝取。適宜的陽光(紫外線起作用)照射能夠使人體皮膚組織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成維生素D。一般而言,日照時間越長合成得越多,夏秋季比冬春季合成得多[13]。
圖1 不同檢測月份所得的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
Figure 1 Vitamin D status in different detection months
表3 維生素D不足或者缺乏的影響因素及l(fā)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Vitamin D deficiency/insufficiency
FactorsVitaminDdeficiencyCrudeOR(95%CI)AdjustedOR(95%CI)VitaminDdeficiency/insufficiencyCrudeOR(95%CI)AdjustedOR(95%CI)Maternalage(year) <251.75(1.52,2.01)1.82(1.55,2.14)1.69(1.47,1.94)2.03(1.73,2.38) 25≤~<301.34(1.20,1.50)1.37(1.21,1.57)1.24(1.12,1.38)1.43(1.27,1.62) 30≤~<351.10(0.97,1.24)1.10(0.97,1.25)1.06(0.95,1.18)1.12(1.00,1.26) ≥35(referencegroup)1111Parity Primiparous1.07(1.01,1.15)0.80(0.73,0.87)0.92(0.86,0.98)0.74(0.69,0.80) Multiparous(referencegroup)1111Education Middleschoolandbelow1.26(1.08,1.48)1.09(0.92,1.30)1.40(1.21,1.63)1.13(0.96,1.32) College1.10(0.94,1.28)0.99(0.84,1.17)1.17(1.02,1.35)1.05(0.90,1.21) Postgraduate(referencegroup)1111Pre-pregnantBMI(kg/m2) Underweight(<18.5)0.94(0.85,1.05)0.89(0.79,0.99)0.98(0.88,1.08)0.94(0.85,1.04) Normal(18.5≤~<24.0)(referencegroup)1111 Overweight(24.0≤~<28.0)1.06(0.97,1.15)1.12(1.02,1.22)1.16(1.07,1.26)1.21(1.11,1.31) Obese(≥28.0)1.23(1.08,1.40)1.29(1.12,1.48)1.36(1.19,1.56)1.40(1.21,1.61)Detectionseason Spring(MarchtoMay)0.90(0.82,0.99)0.83(0.76,0.91)0.90(0.82,0.99)1.08(0.97,1.19) Summer(JunetoAugust)0.37(0.34,0.41)0.23(0.21,0.26)0.37(0.34,0.41)0.39(0.36,0.43) Autumn(SeptembertoNovember)0.58(0.53,0.64)0.33(0.30,0.36)0.58(0.53,0.64)0.48(0.44,0.53) Winter(DecembertoFebruary)(Referencegroup)1111Detectionyear 20151.92(1.75,2.12)2.54(2.26,2.85)2.07(1.88,2.29)2.66(2.38,2.98) 20161.58(1.45,1.69)1.75(1.62,1.89)1.59(1.49,1.70)1.76(1.64,1.90) 2017(referencegroup)1111
本研究發(fā)現,分娩年齡越小的孕婦越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年齡越大的孕婦營養(yǎng)充足率則越高。此結果與全國營養(yǎng)調查2010—2013年的結果[10]以及國外一些研究結果[14]一致,但是與國內部分研究結論相悖[12, 15]。有學者認為,年齡較小的孕婦可能因為自身生長需要較多的維生素D而容易造成維生素D不足[10]。然而,年齡較大的孕婦也有可能因為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下降而引起維生素D不足。因此,分娩年齡與孕期維生素D水平的關系,仍需進一步研究去驗證。另外,國內外大部分研究發(fā)現產次與孕期維生素D水平無關[16-17]。本研究結果發(fā)現,經產婦比初產婦更容易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這一結論需進一步研究去驗證。
在中國,孕婦維生素D的推薦攝入量(RNI)為10 μg/d (孕早、中、晚期RNI的值不變),約400 IU/d[18]。足量的維生素D可以通過合理膳食和加強戶外活動獲得,所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開展產前保健促進積極妊娠體驗的建議》不建議孕婦為了改進孕產期和圍產期結果而補充維生素D。對于維生素D缺乏的孕婦,推薦補充的劑量為每天200 IU (5 μg)[19]。
本研究以2015—2017年妊娠婦女為研究對象,所獲數據較新,且樣本量大,能較為客觀地反映近年妊娠婦女維生素D的營養(yǎng)狀況。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第一,孕婦的膳食習慣、營養(yǎng)增補劑服用情況、戶外活動時間等相關變量未被收集,這些對維生素D水平有潛在影響的因素未被納入分析,對研究結果的準確性有一定的影響。第二,因項目管理的原因(例如醫(yī)生忘記開化驗單)造成40%的參加者流失,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最后,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的判斷標準尚未達成共識。本研究雖然采用國際較為常用的標準, 但是該判定標準基于循證醫(yī)學和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資料大都來自西方人群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所使用的判定標準是否適合亞洲人群,特別是中國人群,仍亟待相關研究去證明。
總之,本研究發(fā)現,北京通州區(qū)妊娠婦女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情況較為嚴重,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妊娠婦女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受分娩年齡、產次、孕前體質指數和檢測季節(jié)的影響。今后的孕期保健工作和營養(yǎng)干預應重點關注孕前超重或肥胖、分娩年齡較小的孕婦,有效地減少妊娠婦女維生素D缺乏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Holick MF.A Call to Action:Pregnant Women In-Deed Require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for Better Health Outcomes.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9,104:13-15.
2 董彩霞,蔭士安.中國孕婦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十年回顧.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8,52:94-100.
3 肖明鋒,黃瑞玉,周曉瑩,等.廣州地區(qū)5748例孕婦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分析.熱帶醫(yī)學雜志,2018,18:930-933.
4 陳瑤.孕期維生素D水平與小于胎齡兒關聯強度的出生隊列研究.安徽醫(yī)科大學,2018.
5 楊麗霞.孕婦血維生素D水平的影響因素及維生素D與妊娠并發(fā)癥的相關性研究.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
6 胡海婷,許媛媛,嚴雙琴,等.馬鞍山市孕婦維生素D水平現狀及其影響因素.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503-1506.
7 莊學玲,竺智偉,朱東波,等.孕母和新生兒維生素D水平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中華兒科雜志,2012,50:498-503.
8 Holick MF.Vitamin D deficiency.N Engl J Med,2007,357:266-281.
9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協(xié)作組.我國成人體重指數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險因素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重指數和腰圍切點的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5-10.
10 Yun C,Chen J,He Y,et al.,Vitamin D deficiency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mong pregnant Chinese women.Public Health Nutr,2017,20:1746-1754.
11 聶敏,王鷗,張葵,等.妊娠中晚期25-羥維生素D狀況初步研究.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83-87.
12 張悅,周明,戴永梅,等.南京某醫(yī)院妊娠中晚期孕婦維生素D水平及影響因素.中華臨床營養(yǎng)雜志,2016,24:354-358.
13 岳華,張克勤,章振林.維生素D缺乏及其危險因素.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8,1:34-38.
14 Ginde AA,Sullivan AF,Mansbach JM,et al.Vitamin D insufciency in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the United States.Am J Obstet Gynecol,2010,202:436,e431-438.
15 李錚,劉峰.不同年齡段孕婦維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4:5.
16 Lee CL,Ng BK,Wu LL,et al.Vitamin D deficiency in pregnancy at term:risk factors and pregnancy outcomes.Horm Mol Biol Clin Investig,2017,31. pii:/j/hmbci.2017.31.issue-3/hmbci-2017-0005/hmbci-2017-0005.xml.doi:10.1515/hmbci-2017-0005.
17 曹艷梅.蘇州地區(qū)圍產期婦女與新生兒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蘇州大學,2013.
18 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1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WHO recommendations on antenatal care for a positive pregnancy experience.2016.https://extranet.who.int/rhl/guidelines/who-recommendations-antenatal-care-positive-pregnancy-experience.
20 Holick MF,Binkley NC,Bischoffferrari HA,et al.Evaluation,treatment,and preven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1,96:1911-1930.
相關知識
7931名早孕期女性營養(yǎng)素補充劑使用狀況調查
維生素A、D、E檢測的意義和方法
【綜述】妊娠期碘營養(yǎng)狀況對母兒健康的影響
專家共議維生素 D 產前篩查:全面關注母嬰健康
北京市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北京市孕產婦健康素養(yǎng)三十條》:孕產婦家庭要“五知五會”
孕婦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北京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加強孕期營養(yǎng)工作的通知
中國部分地區(qū)孕產婦健康知識知曉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大城市郊區(qū)居民通勤模式對健康的影響研究——以北京天通苑為例
懷孕那些事兒之維生素D檢查 健康科普
網址: 北京市通州區(qū)妊娠婦女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http://m.u1s5d6.cn/newsview6886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