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電磁輻射知多少 中國計量院電磁環(huán)境專家?guī)阏J識身邊的電磁場

電磁輻射知多少 中國計量院電磁環(huán)境專家?guī)阏J識身邊的電磁場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7日 15:46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里,電磁輻射無處不在。自然界的太陽光、閃電、宇宙射線等,都是天然存在的電磁波,我們已經(jīng)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這類輻射;而人類以電磁技術(shù)為基礎的許多創(chuàng)造發(fā)明,也會向空間輻射電磁能量,比如手機和手機基站、微波爐、電腦、電視機等等。

1

我們身邊的電磁輻射

那么,這些電磁輻射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嗎?網(wǎng)絡上“手機輻射能炸爆米花”“WIFI輻射使種子不發(fā)芽”“手機基站輻射致癌、白血病、記憶力下降”等傳言是真的嗎?

在判斷這些傳言真假前,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電磁輻射,它的“大小”或“劑量”是如何衡量的。

什么是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指電磁能量以電磁波或光量子形式發(fā)射到空間的現(xiàn)象??梢哉f只要有電、有光,就有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根據(jù)頻率的不同,可以分成低頻電磁波、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等。電磁輻射的頻率越高,其能量也就越大,穿透力越強。如圖所示,比遠紫外線頻率更高(波長小于300nm)的電磁輻射,能量足以破壞化學鍵,使分子發(fā)生“電離”——這類電磁輻射又稱“電離輻射”。

2

電磁波譜圖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電磁輻射”指的都是頻率不足以破壞分子間化學鍵的“非電離輻射”。例如,高壓線、變電站以及一般的家用電器產(chǎn)生的低頻電磁波;手機和手機基站、WIFI路由器、微波爐等工作在幾百M到幾個GHz的“微波”頻率范圍的儀器設備產(chǎn)生的高頻電磁波,都屬于“電磁輻射”。

那么如何衡量電磁輻射的“大小”或者“劑量”呢?我們一般用電磁輻射的電場強度(單位為伏/米,V/m)來衡量。對于低頻電磁輻射,我們還需要考慮其磁場強度(單位為特斯拉,T),微波、射頻等高頻電磁輻射還要用功率密度(單位為W/m2)來衡量;為了探究電磁波對人體的作用,我們還使用比吸收率(SAR,單位為瓦/千克,W/kg)來衡量一些接近人體使用的電磁設備的輻射的作用。

圖中是一些常見的電磁輻射分析儀,可測量空間某位置不同方向的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和功率密度大小。這些儀器測量量值是否準確,則是由計量工作來保障的。

3

常見的電磁輻射分析儀

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嗎?

隨著人們環(huán)境意識、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電磁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害不僅是人們熱議的話題,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根據(jù)目前的研究結(jié)果,電磁輻射影響人體的機理主要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三種。

其中,比較明確的是電磁輻射的熱效應——人體是一個導體,在受到電磁波輻射后會產(chǎn)生電流,引起人體發(fā)熱。微波爐加熱食物也是利用了微波的熱效應。但是,微波爐的輸出功率大概在600~1000W,其產(chǎn)生的微波又完全被限制在一個由金屬殼構(gòu)成的密閉的環(huán)境內(nèi),功率密度大、熱效率高。與之相比,手機的在接打電話時的功率僅有2W左右,且輻射的電磁波是朝空間各個方向的(在接打電話的過程中,信號不會因為轉(zhuǎn)身而消失),即使緊貼人體,引起的發(fā)熱量也非常小。

4

微波爐和手機輻射電磁能量對比圖

可以說,脫離“劑量”談輻射是在“耍流氓”。手機電磁輻射的“劑量”當然不可能像微波爐那樣使玉米粒變成爆米花。

中國計量院能源環(huán)境所在電磁輻射對人體影響方面也開展了相應的研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可以模擬人頭部在受到手機輻射后吸收電磁波,并測量人體吸收的電磁波能量。

5

中國計量院模擬實驗裝置

實驗結(jié)果顯示,不同型號的手機或者無線設備使用時人體吸收的電磁波能量不同,吸收的電磁波能量大小與無線設備的天線位置、使用習慣、和人體距離等密切相關。國家標準要求制造商在產(chǎn)品說明書里面標示該手機的SAR最大值,因此消費者可以在說明書里面關注自己購買的手機的電磁輻射情況。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使用手機的時候,手機不一定會處于“最大發(fā)射功率”情況下,因此接受的輻射會比標示的SAR最大值小。

一般情況下,當手機信號“不滿格”——即接收到基站的信號比較弱時,手機通話時的發(fā)射功率會較信號滿格時大。這種情況是由于手機距離基站比較遠,或手機處于地鐵車廂或電梯等屏蔽空間內(nèi)造成的,我們只要盡量避免在此時接打手機或使用耳機就可以了。

除明確的熱效應以外,電磁輻射還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但這些都是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的,比如當人體觸電,或長時間接觸能量密度很高的電磁波時,肌肉或神經(jīng)會受到一定刺激。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證據(jù)表明,電磁輻射會使人“患癌”“患白血病”或“記憶衰退”等。

目前,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IARC)對致癌類物質(zhì)的劃分,射頻電磁波輻射和低頻磁場屬于2B類物質(zhì),低頻電場屬于3類物質(zhì)。這是什么概念呢?

IARC將人類常接觸的物質(zhì)分為1、2、3、4四類,其中1類物質(zhì),是指對人類確定致癌的物質(zhì)——香煙、酒、太陽光、檳榔、中式咸魚、空氣污染等等都被列為1類致癌物;2A類物質(zhì)對人類致癌性證據(jù)有限,但對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jù)充分;2B類致癌物質(zhì)對人類致癌證據(jù)有限,對試驗動物致癌證據(jù)不充分,或?qū)θ祟愔掳┬宰C據(jù)不足,對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jù)充分;3類為對人類致癌性可疑,但尚無充分的人體或動物數(shù)據(jù);4類則對人類很可能不致癌。

如此看來,被列入2B類和3類的電磁輻射是不是就沒那么可怕了呢?

當然,脫離“劑量”說電磁輻射安全無害也是在“耍流氓”——這和輻射的功率、頻率、與輻射源的距離、受輻射時間等有關——微波爐、電磁爐等未正常使用或密封性變差等導致的漏磁,輻射危害就不容小覷。

那么,我們怎么保證生活中遇到的電磁輻射劑量是安全的呢?

如何防護電磁輻射?

一方面,國際非電離輻射保護委員會(ICNIRP)、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國際組織通過收集電磁輻射相關研究,制定了電磁輻射的相關標準,可以保障相關電子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安全。許多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shù)標準。

比如我國的《電磁環(huán)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就參考ICNIRP和IEC的相關標準,規(guī)定了大家身邊1Hz~300GHz范圍內(nèi)電磁場的“大小”安全限值以及評價方法等,如移動基站等設備的電磁環(huán)境須控制在12V/m以內(nèi),并由我國的環(huán)保部門相關機構(gòu)進行嚴格的監(jiān)測和管理等等。同樣,我國《移動電話電磁輻射局部暴露標準》(GB21288-2007)規(guī)定移動電話的電磁輻射比吸收率值(SAR值)要低于2W/kg。

6

位于建筑物頂端的手機基站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標準中的“安全限值”是根據(jù)相關試驗等得到電磁輻射可能會危害健康的“臨界值”,并以此除以5~10等方式來確定的。但并不是說只要超過了安全限值就一定會對健康造成危險??傊?,如果我們正確使用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合格的電子設備或家用電器,健康將不會受到負面影響,大可放心。

另一方面,電磁輻射具有一些共性特征,我們也可以根據(jù)這些特征來主動防護它。其一,電磁輻射的能量會隨距離的增加大幅衰減——因此我們只要和電磁輻射源保持一定距離就可以了。譬如,當接通中的手機緊貼耳朵時,手機對人體電磁輻射的SAR值約為2W/kg;但我們?nèi)绻褂枚鷻C,身體離手機距離30cm以上,對人體輻射的SAR值就會下降為原來的幾十分之一,可忽略不計。手機基站也是如此,其向外發(fā)射信號是沿著天線的法線方向扇形傳播的,距離越遠,受到的電磁輻射越小——只要我們不要并排站在天線周圍,并與之保持5m以上距離,輻射劑量一般就不會超過安全限值。

其二,某些電磁輻射比較容易被屏蔽。我們所住的建筑物中的鋼筋,可以幫我們屏蔽掉距離建筑物5米左右高壓線的低頻電磁輻射。遮陽傘也能幫我們擋住大部分的可見光、紫外線等電磁輻射。

結(jié)語

許多時候,人們對事物產(chǎn)生恐懼或疑慮,是因為理解不夠深入。如果我們能夠以開放的心態(tài)從多方面去了解事物,不簡單盲從主觀印象或他人(包括媒體)評價——例如盡量閱讀研究的原文而不是基于研究的報道,思考研究結(jié)論的得出是否基于完備、嚴謹?shù)膶嶒炦^程和可重復的實驗結(jié)果等等,就能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更好辨別吸睛標題下究竟是“真知”還是“偽科學”了。(文:陳杭杭 沈慶飛)

相關知識

電磁輻射污染知多少
電磁輻射電磁輻射危害
【關注】認識身邊的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和電磁輻射污染的區(qū)別?
電磁輻射污染知多少?
電磁輻射:身邊的“隱形殺手”
電磁輻射污染
電磁輻射的危害
電磁輻射的風險與規(guī)避

網(wǎng)址: 電磁輻射知多少 中國計量院電磁環(huán)境專家?guī)阏J識身邊的電磁場 http://m.u1s5d6.cn/newsview34098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