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Mental Health
主要發(fā)現(xiàn):
BMJ Mental Health期刊近日在線發(fā)表了由杭州師范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徐晨婕副教授團隊所撰寫的題為《Healthy lifestyle and the risk of depression recurrence requiring hospitalisation and mortality among adults with pre-existing depress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論文。該研究對有抑郁病史的成年人堅持綜合健康生活方式與抑郁復發(fā)住院風險及死亡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健康生活方式評分最低的既往抑郁患者,那些堅持更健康生活方式的個體,其抑郁復發(fā)住院風險降低了27%(風險比HR=0.73,95%置信區(qū)間CI:0.69-0.77),死亡風險也相應降低了22%(風險比HR=0.78,95%置信區(qū)間CI:0.68-0.91)。在那些吸煙較少、適量飲酒、遵循健康飲食和睡眠習慣、就業(yè)時長更長或更多接觸綠地空間的既往抑郁患者中,首次抑郁復發(fā)住院風險較低,可能因此獲得更為顯著的健康效益。
原文獻信息:
Healthy lifestyle and the risk of depression recurrence requiring hospitalisation and mortality among adults with pre-existing depress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Cao Z, Min J, Xiang Y, et al.
BMJ Ment Health
2024;27:e300915.doi:
10.1136/bmjment-2023-300915文獻解讀
根據(jù)2019年發(fā)布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自1990年起,精神障礙始終位列全球十大主要疾病負擔之一。2019年,抑郁癥占精神障礙所致傷殘調整生命年的37.3%,影響了全球大約4.7%的人口。據(jù)估計,曾患抑郁癥個體的復發(fā)率介于75%至90%之間。復發(fā)性抑郁癥對個體的生活質量、人際關系以及日常功能具有顯著的長期影響。眾多研究已經探討了基于可調整的抑郁癥風險因素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干預措施的有效性,為解決當前抑郁癥患者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中所遇到的局限性和并發(fā)癥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路徑。然而,以往的研究由于樣本量相對較小以及隨訪時間較短,未能深入探究生活方式因素如何影響抑郁癥的預后。此外,各種生活方式因素之間的潛在關聯(lián)性和相互作用也尚未得到系統(tǒng)的分析。
該研究依托于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數(shù)據(jù),通過綜合自我報告的抑郁癥情況、抗抑郁藥物處方記錄以及電子健康檔案中的F32-F33診斷代碼,識別出26164名曾患有抑郁癥的參與者。研究進一步計算了涵蓋吸煙、飲酒、飲食習慣、睡眠模式、體育鍛煉、社交健康狀況、就業(yè)狀態(tài)以及與綠地空間互動等八個方面的綜合健康生活方式評分(Healthy Lifestyle Score, HLS),以此來描繪參與者的整體健康生活方式。在長達13.3年的追蹤觀察期間,共記錄到9740例首次因復發(fā)性抑郁癥住院的病例和1527例死亡病例。
運用COX回歸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相較于HLS評分較低的參與者,HLS評分較高的參與者首次因復發(fā)性抑郁癥住院的風險降低了27%(HR=0.73,95%置信區(qū)間:0.69-0.77),死亡風險降低了22%(HR=0.78,95%置信區(qū)間:0.68-0.91)。此外,諸如減少吸煙、保持健康飲食以及就業(yè)時長更長等單一健康生活方式因素,亦顯示出與降低首次因復發(fā)性抑郁癥住院和死亡風險的相關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慮抗抑郁藥物使用情況的分層分析中,綜合健康生活方式與首次因復發(fā)性抑郁癥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不同用藥情況中具有一致性。
改善抑郁癥患者的預后管理乃全球公共衛(wèi)生領域中一項至關重要的議題。研究人員建議,抑郁癥患者應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該疾病復發(fā)及死亡的風險。他們提倡將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納入抑郁癥治療及預后管理的臨床實踐中,作為藥物治療和心理療法不可或缺的補充措施。
作者簡介
論文通訊作者為杭州師范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徐晨婕副教授。
徐晨婕,醫(yī)學博士,杭州師范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健康大數(shù)據(jù)驅動的慢病防控、行為與精神健康研究。作為負責人相繼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關于BMJ Mental Health
BMJ Mental Health發(fā)表精神衛(wèi)生領域的基于循證的創(chuàng)新的研究、系統(tǒng)綜述以及方法學文章,旨在促進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以及其他精神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的多學科合作,推動對臨床相關主題的學術討論,并指導真實世界實踐以改善患者和照護者的結局。
收稿率:26%
出版頻率:連續(xù)出版
出版速度:
投稿至初步決定:28天(中位時間;含外審)
接收至發(fā)表:26天(中位時間)
2023年影響因子:6.6
期刊主頁:mentalhealth.bmj.com
閱讀全文>>
相關知識
Pregnant women: addressing maternal mental health in Africa
Arts and health
The Health Benefits of Dietary Fibre
The BMJ|醫(yī)療行業(yè)如何助力實現(xiàn)碳中和?
A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family on children's heal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usehold production of health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 From policy to legal status
不健康飲食傷心臟,還傷心理!BMJ文章
健康焦慮癥患者的治療策略「臨床必備 」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意義
社會經濟地位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關系的元分析
網址: BMJ Mental Health http://m.u1s5d6.cn/newsview23885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