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孤獨癥兒童社交訓練的6個原則

孤獨癥兒童社交訓練的6個原則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11月20日 06:46

社交障礙是孤獨癥譜系障礙的核心癥狀,也是阻礙孤獨癥孩子走向社會、融入普通人群的最大障礙,所有的干預、康復訓練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改善孩子的社交障礙,幫助孩子走進人群、融入社會。

家長應在每日的生活和訓練過程中,見縫插針地進行社交能力訓練,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技能。如何幫助孤獨癥兒童進行社交?孤獨癥兒童社交訓練的6個原則

1.科學性

我們不能憑空去設定孩子的訓練目標,不能盲目地期望孩子一下子具備各種能力。我們應根據(jù)有關兒童社會交往發(fā)展的規(guī)律,評估孩子的實際能力,從他目前能力開始由淺入深設計和實施社交互動游戲和活動。

2.隨時隨地

社交訓練融入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跟孩子發(fā)生接觸了,就可以進行社交訓練,包括吃東西、玩耍、取物或其他事情。無論孩子是否合作,家長都要想方設法和孩子發(fā)生聯(lián)系,包括各種的模仿、跟隨、吸引、挑戰(zhàn)、設置障礙。

3.充分利用需求

不要包辦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活動,不要對孩子照顧得太周到,以免扼殺孩子的自主需求,甚至還應額外“制造"需求。

4.精心設計

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社交互動機會;制造各種生理和心理類型的"饑餓”,讓孩子有提出要求的機會,從而始動一次互動交流過程;刻意"折騰",將一個簡單的生理需求或行為動作演化為有多個回合的互動交流活動。

在進行社會交往訓練中,家長要注意刻意設計具有社會交往性質(zhì)的活動。

5.無聲勝有聲

因為孤獨癥孩子的主要特點就是不懂得使用目光、表情、手勢、動作等非言語交流的手段,所以社交訓練更應該強調(diào)這些內(nèi)容。在與孩子的互動時,不一定都需要說話,相反則更應該多用動作,并且表情豐富、真實而略帶夸張,使孩子不得不注意、關注并學習我們的非言語交流方式。

6.主動出擊,不被動應對

在家庭進行孤獨癥兒童的教育干預時,常見的現(xiàn)象是父母總是被動地跟在孩子后面處理各種行為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筋疲力盡。這樣干預的結果顯然是不理想的。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父母或老師在主導著每天活動的內(nèi)容和方式,主動設計各種社交游戲和經(jīng)歷,針對可能發(fā)生的問題行為準備完善的備選處理方案。

以上給大家介紹了孤獨癥兒童社交訓練的6個原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博愛兒康自然療法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尊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從社交、語言、認知、精細、運動和自理六大技能出發(fā),利用中心周邊的自然生活環(huán)境,由一名康復老師全程帶領兒童到公園、超市、餐館、理發(fā)店等自然和社區(qū)場所,進行多場景主題式教學,以真實的社會場景培養(yǎng)孩子日常社會交往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擴展兒童興趣,建立對周圍環(huán)境的關注和探索;夯實基礎能力,讓孩子技能穩(wěn)步提升,將干預訓練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

重慶博愛兒童康復中心是目前在重慶市分別開設有江北中心、沙坪壩中心、楊家坪中心以及中央公園中心。博愛兒康是按照3A級標準打造的特殊兒童專業(yè)康復教育機構,主要針對1-13歲語言發(fā)育遲緩、孤獨癥(自閉癥)譜系障礙、阿斯伯格征、智力發(fā)育遲緩、感統(tǒng)失調(diào)、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等兒童行為發(fā)育問題的早期干預、早期強化。教學以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情境為基礎,以多樣化地交互式體驗教學為主要方式,給予兒童豐富的社會環(huán)境刺激與實踐,引導兒童從生活常識、生活自理、行為習慣、學習能力、人際互動、運動等綜合方向發(fā)展,以達到康復的目的。

注明:文章以科普為目的,部分內(nèi)容和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涉及版權,請聯(lián)系刪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關知識

孤獨癥兒童社會交往訓練概述
幫助孤獨癥兒童進行“社交訓練”
如何有效訓練孤獨癥兒童的社交技能
孤獨癥兒童社會交往訓練
課件:孤獨癥兒童社會交往訓練.ppt 全文免費
天使課堂:孤獨癥兒童社交技能訓練幾種方法
孤獨癥兒童社交溝通能力怎么訓練
孤獨癥兒童的康復訓練方法
孤獨癥兒童的康復訓練
自閉癥兒童社交訓練原則

網(wǎng)址: 孤獨癥兒童社交訓練的6個原則 http://m.u1s5d6.cn/newsview185273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