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物污染與人體健康?
說起來,我們對于生物污染并不陌生。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有的人就會染上哮喘,甚至有的人年年如此。這是為什么呢?
在鮮花盛開的季節(jié),空氣中到處散布著各種鮮花的花粉,這些花粉大部分非常微小,小到我們需要借助放大鏡甚至顯微鏡才能看到。這些花粉小顆粒在空氣中到處飄蕩,飄到了同類植物花的雄蕊上與雄蕊相結合,完成生兒育女繁殖下一代的任務。但有的花粉卻飄進了人的呼吸道,致使有的人因過敏而誘發(fā)了哮喘。當然,這還不能稱之為空氣污染或空氣的生物污染,充其量只能算自然污染,如同火山噴發(fā)出來的火山灰致使空氣中顆粒物嚴重污染一樣,這是自然(災害)現象。但至少說明,自然界的一些有生命的物質,同樣可能危害我們人類的健康。如空氣、水體、土壤和食品中的致病細菌、某些致病微生物和昆蟲,都可能危害我們的健康。
大氣中的微生物大多附著在灰塵微粒上隨風飄蕩。因此空氣中灰塵的增多往往意味著微生物的增多。一般來說,空氣中的微生物在城市就比農村多,交通頻繁的街道比綠化地帶多,靠近地面的空氣比高層大氣中多,當然這也與季節(jié)、氣候和人口密度等因素有關??諝庵械奈⑸锝^大部分是非致病的,致病的僅僅是少數。由于空氣中缺乏細菌和微生物生長的足夠水分和養(yǎng)料,特別是致病的細菌和微生物在陽光(紫外線)照射、干燥以及大氣迅速稀釋的條件下,很容易死亡。所以在室外的條件下,一般不易發(fā)生呼吸道傳染疾病的傳播。而在室內就不同了,特別是在通風不良、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環(huán)境中,灰塵、致病細菌和微生物就比較多,很可能引起疾病的傳播。
空氣中的致病微生物和細菌是怎樣進入人體傳播疾病的呢?一是附著在塵埃上被吸入人體;二是附著在從鼻腔和口腔噴出的飛沫上,有的可能直接被吸入人體,有的落地后因慎森失去水分干燥而死亡,有的落在潮濕的地方繼續(xù)繁殖,再飛揚起來被吸入人體。經空氣傳播可引起流行的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風疹、病毒性肺炎等,細菌性傳染病有結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白喉、百日咳等。另外,有的病人或帶菌者的排泄物如痰液、膿血、糞便以及外科用敷料(即紗布、繃帶等)可能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等,這些排泄物干燥后成為帶菌的塵埃,因室內打掃、人員活動和空氣流動而飛揚起來造成空氣污染。這種污染了的空氣往往可造成一些患有體表創(chuàng)傷、燒傷等的患者發(fā)生感染,引起化膿發(fā)燒等癥狀,使疾病進一步惡化。
所以,公共場所和居室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和環(huán)境衛(wèi)生,個人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到不隨地吐痰。
水體的生物污染要比大氣復雜得多。水是微生物廣泛分布的天然環(huán)境,不論是地面水或地下水,甚至雨水或雪水,都含有細菌、病毒、真菌、藻類、鉤端螺旋體、原蟲等多種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絕大多數是水中的天然的寄居者,另一些是來自土壤和與塵埃一起從空氣中降落下來的,它們一般對人體無致病作用。此外還有一部分卻會對人體帶來不盡的災難。這部分是隨垃圾、人畜糞便、動植物尸體以及工農業(yè)、醫(yī)院(尤其是傳染病醫(yī)院)廢水、廢棄物進入水體的,除了各種無機物(如重金屬、砷等礦物質)、有機物(如油脂類、石油類、營養(yǎng)物質、洗滌劑)等外,還有某些病原體。一部分病原體可較長期地生活于水環(huán)境中,借助人與水的密切關系而導致傳染病的流行。
通過水傳播的疾病主要有3類:①由細菌引起的,主要有沙門氏菌引起的傷寒和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和副霍亂、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②由病毒引起的,主要有病毒性甲型肝炎、病毒性胃腸炎、脊髓灰質炎。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脊髓灰質炎,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小兒麻痹癥”(脊髓灰質炎病毒屬腸道病毒,主要在腸道繁殖,隨糞便排出污染水體。目前用口服減毒活疫苗作預防,效果非常好);③由寄生蟲引起的,主要有由阿米巴原蟲引起的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等。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調查,在發(fā)展中國家有80%以上的居民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因飲水不衛(wèi)生而引起的各種疾病每年高達6億人次,導致每天死亡人數以萬計,兒童中約50%的死因與飲水有關寬頌畝。飲用水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因而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管理好飲用水。
微生物病原體同樣污染土壤而危害人體,主要方式也有3類櫻稿:①“人—土壤—人”方式,即人體排出的病原體直接經由施肥和污水灌溉等污染土壤,人直接接觸土壤或生吃該土壤上種植的瓜果蔬菜而感染。除了與水體微生物污染同樣引起的細菌和病毒性疾病外,主要是引起腸道寄生蟲病?;紫x病就是其中之一?;紫x病遍及全世界,在我國有報道認為感染率可達70%以上,農村顯著高于城市。鉤蟲病在我國的流行也十分廣泛,貧血是鉤蟲病的主要癥狀。②有病動物排出的病原體污染土壤,人與污染土壤直接接觸而感染得病,這就是“動物—土壤—人”方式。這種方式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炭疽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炭疽原是食草動物的傳染病,但炭疽桿菌可從損傷的皮膚、胃腸道和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釋放毒素。主要表現為皮膚壞死或特異的黑癡,肺部、腸道及腦膜的急性感染,有時伴有炭疽桿菌敗血癥。③自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人接觸污染土壤而得病,即“土壤—人”方式。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經傷口侵入后產生外毒素引起的一種嚴重感染。主要臨床特征為牙關緊閉,局部或全身肌肉呈強直性與陣發(fā)性痙攣。破傷風桿菌廣泛地存在于人和動物腸道中,隨糞便排出,在外界環(huán)境下形成芽孢,可存活多年。由于其在自然界廣泛分布,一般土壤中都存在,故認為是自然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
對施加于土壤的人畜糞便及污泥等先經過無害化的滅菌處理,是防止土壤生物污染的有效方法。
微生物同樣會污染糧食蔬菜水果、禽蛋肉類水產品、食油食鹽糖等調味品和糕點茶葉及乳類、酒類和冷飲等。食物的生物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大致可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和引起寄生蟲病3類。
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受到污染的動物性食品,如魚、肉、奶及其制品,當然其余的被污染食品也可引起中毒。食品被致病性細菌污染后,在適宜的條件下致病細菌大量繁殖,食物在食用前又不經加熱或加熱不徹底,食用后使人中毒。能引起人體食物中毒的致病細菌很多。如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它是一種嗜冷菌,在低溫情況(0℃)下仍能繁殖,主要通過污染的肉類和奶類引起食物中毒,嬰幼兒感染率較高。常見癥狀有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所以,冰箱內的食品不宜儲存過久。此外還有肉毒梭菌、蠟樣芽胞桿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門氏菌屬及致病性大腸桿菌。肉毒梭菌存在于土壤、塵土及動物糞便中,在缺氧情況下可產生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毒素經消化道吸收后,可引起肌肉麻痹、損傷顱神經,并伴有走路不穩(wěn)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我國發(fā)生的肉毒中毒多由植物性食物引起,如家庭自制的豆豉、豆醬等。肉毒毒素對熱不穩(wěn)定,只要加熱到100℃約10~20分鐘即可完全破壞。蠟樣芽胞桿菌在自然界分布極廣,在室溫下即可繁殖,引起米飯、熟食變質變餿。副溶血弧菌則是一種嗜鹽菌,它引起的食物中毒癥狀為上腹部陣發(fā)性絞痛和洗肉水樣血小便。
某些真菌在糧食和飼料中寄生會產生毒性代謝產物或毒素,這些毒素抗熱能力較強,不因通常的加熱而被破壞,一旦人、畜食入被它污染了的糧食或飼料時,就可能發(fā)生中毒現象。目前已發(fā)現的真菌毒素多達300種以上,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的有黃曲酶毒素、赤霉病麥毒素。
黃曲酶毒素是黃曲霉、寄生霉等菌株的代謝產物。已明確結構的有十多種,主要污染糧、油及其制品。對實驗動物毒性比氰化鉀還高,亦可使人發(fā)生急性中毒。黃曲霉毒素對動物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可誘發(fā)肝癌,但對人類肝癌的關系尚難以得到直接的證據。盡管如此,目前許多國家都對食物中黃曲霉毒素的容許含量制定了衛(wèi)生標準,一般規(guī)定在5~20微克/千克范圍間。
麥類赤霉病是糧食作物的一種重要病害。我國農民很早就發(fā)現赤霉病麥,因其食后可引起昏迷而稱其為“昏迷麥”,引起此病的霉菌是禾谷鐮刀菌。人誤食赤霉病麥后,輕者頭昏腹脹,重者有較重的消化道癥狀及頭痛、顏面潮紅等。
食物受到寄生蟲的污染可引起各種寄生蟲病,最常見的有蛔蟲病、絳蟲病、旋毛蟲病、阿米巴病、肝吸蟲病等。值得一提的是絳蟲病,絳蟲病包括牛肉絳蟲病、豬肉絳蟲病等,系不同種的絳蟲所致。豬肉絳蟲中間宿主主要是豬,其次為狗、貓、羊等,終宿主是人。含有蟲卵的絳蟲孕節(jié)隨糞便被豬吞食后,孵化出鉤蚴鉆入豬身體各部長成囊尾蚴,以肌肉中為多,肉眼即可見的細小顆粒,俗稱“米豬肉”。人吃了未煮熟的“米豬肉”而被感染。囊尾蚴在人腸中發(fā)育為成蟲,可長達2~4米,引起腸黏膜損傷癥狀。
相關知識
大氣污染與人體健康
水污染與人體健康論文
綠色健康無污染是什么意思
水污染與人類健康水污染與人類健康論文
聚焦環(huán)境污染與人體健康
生物污染
淺談土壤污染與人體健康
什么是空氣污染 怎么防治空氣污染
環(huán)境與健康:環(huán)境污染與人體健康.ppt
化學污染與健康
網址: 什么是生物污染與人體健康? http://m.u1s5d6.cn/newsview140740.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