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我對學齡前兒童分級閱讀規(guī)律的一點研究

我對學齡前兒童分級閱讀規(guī)律的一點研究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7日 19:38

  ■這些年來,學齡前兒童的閱讀早已開始,可是還不夠廣泛;指導學齡前兒童閱讀的書已經出版不少,可是還需要繼續(xù)深化。我們經過研究發(fā)現,學齡前兒童閱讀之所以還不夠廣泛,主要是因為0~3歲兒童的閱讀開展得明顯不夠;指導學齡前兒童閱讀的書之所以還需要深化,主要是因為0~6歲兒童的閱讀指導的科學性和實踐性不足,而其中分級閱讀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尤顯不足。

  2020年10月,我的專著《閱讀力決定學習力:提高閱讀力的11堂課》甫一上市,便有讀者問我,為什么不是12堂課? 因為人們習慣把12當作一個周期(或受傳統(tǒng)民俗和心理學影響)。我說,還有一堂很重要的課沒有寫。他們問是哪一課,出于慎重,也出于凡事切忌言之過早的習慣,我只能笑而不答,也含有且聽下回分解的意思。那么,現在可以向諸位讀者揭秘,下回分解已來,那就是“0~6歲兒童的閱讀課”?!堕喿x力決定學習力:提高閱讀力的11堂課》講的是1~12年級學生的分級閱讀,《愛上閱讀:學齡前兒童分級閱讀》(大象出版社出版)將開講0~6歲兒童的分級閱讀?!堕喿x力決定學習力:提高閱讀力的11堂課》在過去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已經重印多次,受到廣泛歡迎,而《愛上閱讀:學齡前兒童分級閱讀》卻姍姍來遲,真應該向0~6歲的小朋友們和小朋友的父母、老師們說聲“對不起”。

  兒童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些中國父母刻意效仿起歐美國家某些父母的“放養(yǎng)教育”,據說這種方式培養(yǎng)出了很多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且父母似乎還不太費心思和精力。說實話,在兒童教育培養(yǎng)中,確實有不少孩子就是在“放養(yǎng)教育”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墒?,我們千萬不要把“放養(yǎng)教育”理解成“放棄教育”,放任兒童成長而不做任何引導。所謂“放養(yǎng)教育”,應該放的是孩子的精神,是孩子的想象力、表現力、好奇心,是心情;養(yǎng)的是孩子的良好習慣,是孩子的心智和自理能力,而且還要注意糾正孩子某些不良行為習慣。如果父母不去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而是任其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以為可以就此靜待花開、水到渠成,那就成了“放棄教育”。

  對孩子的教育越早開始越好——這是許多權威專家的觀點。

  美國心理學家安德魯·梅爾佐夫(Andrew Meltzoff)早在1977年就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關于他對新生兒模仿能力研究的成果,經過模仿測試,他發(fā)現,出生12~21天的新生兒已經具有了模仿他人表情和動作的能力。更多的研究發(fā)現,出生兩天的新生兒大腦已經具有將正常的母語進行語音加工的能力;出生30天的嬰兒可以認知周圍環(huán)境的景象和聲音;出生90天的嬰兒擁有辨別視聽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夠順利地進行各種學習活動。

  孩子通過接觸外界給予的各種信號刺激,建立起了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而這個發(fā)展速度遠遠超出人們想象。哈佛大學兒童發(fā)展中心在總結20年的研究成果后指出,在孩子早期的大腦發(fā)育中,每秒鐘會產生700個神經元聯結。這些神經元聯結構成了大腦的基本結構,是未來孩子正常學習、生活的保障。在孩子2~3歲時,這些神經元數量將達到頂峰,甚至比成年人還多。但是如果這些神經元沒有接收到外界給予的刺激聯結,則會慢慢消退。

  這就是說,嬰幼兒從出生起就具有令我們家長意想不到的學習能力,如果我們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沒有給予嬰幼兒應有的刺激聯結,就將錯過他大腦發(fā)育的第一個關鍵期。

  那么,對嬰幼兒的閱讀培養(yǎng)也是應給予的刺激聯結嗎?

  給予孩子的外界刺激越豐富,孩子的接收能力就越強。而閱讀則是同時給予刺激種類最豐富的形式。

  兒童閱讀,越早開始越好——這也是許多權威專家的觀點。

  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Bet?ty Hart)和發(fā)展心理學奠基人托德·里斯利(Todd Risley)的合作研究發(fā)現,兒童早期接觸的語言越多,比如聽到父母和他聊天,聽父母講故事,那么他的大腦就越活躍;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是相互影響的,比如當一個孩子積累了一定量的詞語,他的理解能力、口語表達也會增強,敘事更有條理,從而溝通、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自信心都會比其他孩子更有優(yōu)勢。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孩子的閱讀開始得越早,閱讀時的思維越復雜,閱讀對智力發(fā)展就越有益,因為閱讀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看書過程,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孩子還將自主地進行理解、想象、推理……這些能力一并構成了閱讀的全過程。

  這些年來,學齡前兒童的閱讀早已開始,可是還不夠廣泛;指導學齡前兒童閱讀的書已經出版不少,可是還需要繼續(xù)深化。我們經過研究發(fā)現,學齡前兒童閱讀之所以還不夠廣泛,主要是因為0~3歲兒童的閱讀開展得明顯不夠;指導學齡前兒童閱讀的書之所以還需要深化,主要是因為0~6歲兒童的閱讀指導的科學性和實踐性不足,而其中分級閱讀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尤顯不足。

  以下,就是我對學齡前兒童分級閱讀的一點認知。

  0~3歲嬰幼兒的閱讀規(guī)律

  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希望他們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我曾經問過一個朋友:“你認為最好的你是什么樣子的?”他不假思索地說:“做著自己感興趣又擅長的事情,我喜歡那樣的自己。”

  因為感興趣才能更加專注和投入,逐漸地把“感興趣”的事情變?yōu)椤吧瞄L”的事情,從中獲得愉悅和成就感,這的確是很多人對自我價值的渴望。

  對0~3歲的嬰幼兒來說,“玩”是他們最感興趣的。當然,這并不是指狹隘地玩玩具、做游戲,而是通過“玩”來實現對陌生世界的探索,獲取發(fā)展的認知。而閱讀,則是能同時兼顧“玩”的形式和達成探索與獲取認知的絕佳模式。

  0~3歲是嬰幼兒潛能開發(fā)的一個關鍵時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根據智力測驗的研究,繪制了智力發(fā)展曲線圖。人的智力發(fā)展速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把人的成熟智力看作100%,4歲時可以達到成熟智力的50%,8歲時達到80%,另外20%的智力發(fā)展速度明顯變緩,一般到17歲時才會完全達到成熟智力。

  很顯然,家長應該抓住智力快速增長的早期教育關鍵期,而早期教育的核心恰恰是閱讀。日本教育學博士石井勛曾說:“閱讀能力是任何學習的基礎,因為每一門學問都從閱讀書籍開始?!痹谠缙诮逃?,閱讀對于嬰幼兒的個人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越早對嬰幼兒進行閱讀啟蒙,就越容易使他們對閱讀產生興趣,并且將閱讀變成他們擅長的事情之一。

  0~3歲的嬰幼兒正處于生物性本能的滿足時期,他們渴望了解眼前的陌生世界。在進行親子閱讀時,家長可以環(huán)抱著孩子,溫柔地為他們講述故事。孩子在家長的懷抱和閱讀的溫馨氛圍中感受長輩的愛,收獲安全感。書,對孩子們來說,就是與家長建立情感的紐帶,幫助他們從中獲得感官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滿足,并與家長建立親密的關系。

  0~3歲是嬰幼兒生理、心理的快速發(fā)育時期。這其中包含他們的知覺、運動、記憶、思維、良好行為及性格特點等諸多方面的高速發(fā)展。當閱讀內容符合他們的認知,滿足他們的好奇時,他們就會主動將閱讀與所熟悉的生活相結合,以幫助自己正確地認知與分辨,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主動探索的動力。孩子因為好奇,會通過“聆聽”故事開啟想象力,將語言、思維和想象進行聯系。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啟蒙,對幼兒的獨立思考以及自信心的培養(yǎng)都有著促進作用。

  0~3歲是嬰幼兒智力開發(fā)的關鍵期。家長需要讓閱讀變成他們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從而促進嬰幼兒思維、想象和語言等多項潛能的開發(fā)。日本學者七田真認為,3歲就能輕松閱讀書本的孩子,終其一生都會有讀書欲。這種讀書欲、求知欲將直接影響孩子入學后的學業(yè)成績。

  此外,早期閱讀對治療患有閱讀障礙、腦部疾病的兒童也有積極的作用。格蘭·多曼博士在從事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治療與研究中發(fā)現,如果智力障礙的兒童在3歲或者更小的時候能夠接受閱讀、識字等早期教育,他們都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閱讀不僅可以“催促”不會說話的孩子早日學會說話,而且可以幫助口齒不清晰的孩子變得口齒流利。多曼博士認為兒童的大腦具有魔術般的吸收力,這種能力從胎兒時期就開始發(fā)育,8歲達到頂點,決定性的學習時期是從1歲到5歲。限制孩子獲得閱讀能力就是限制孩子的智力發(fā)展。

  嬰幼兒早期的閱讀啟蒙僅僅是孩子這一生閱讀的開始。然而,一旦能夠引導嬰幼兒早早學會閱讀,閱讀則將會成為他們一生的興趣。嬰幼兒早期的閱讀不僅有益于嬰幼兒個人,還對家庭的文化氛圍、社會的文化發(fā)展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盡管很多家長都知道早期閱讀的意義和重要性,但他們并不能完全正確地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0~3歲嬰幼兒的閱讀需要由家長來引導,作為閱讀的指路人,家長一定要肩負起引導的重任。有的家長可能會對此感到焦慮,究竟怎樣引導、怎樣閱讀才能讓孩子喜歡自己講的故事呢? 對于看上去似乎懵然無知的嬰幼兒,總覺得閱讀距離他們有點兒遠。

  其實做法很簡單,只要你環(huán)抱著孩子,或者貼近孩子,跟他一起看一本書就好。

  如果你不會聲情并茂地講故事,這也沒關系,那就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閱讀環(huán)境。或者,你拿起一本圖畫書遞給孩子也很好。千萬不要認為嬰幼兒只是剛開始咿呀學語,也不要瞧不起他還未識字。只要你能成為孩子的閱讀榜樣,對他就能產生影響和引導,他的咿呀學語很可能就是在表達自己的快樂,過上一段時間,孩子就會學著拿起一本書,表現出強烈的閱讀興趣。

  關于教育本質的論述,德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卡爾·西奧多·雅思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如此精彩且浪漫地寫道:“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p>

  家長不妨就用閱讀來召喚孩子的閱讀吧!

    0~3歲嬰幼兒的選書原則

  閱讀的第一件事是選書。那么,對于0~3歲的兒童,怎樣替他們選擇適合閱讀的讀物呢?

  我們之前提到,被閱讀者喜歡的書就是最好的書。雖然我們的小讀者還不會說話,沒有辦法表達他們的閱讀喜好,可家長不能因此就只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書給孩子讀。兒童發(fā)展研究專家們對不同月齡的兒童發(fā)展特點有過不少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作為替他們選書的參考。

  0~6個月的嬰兒視覺能力尚未發(fā)展成熟,視力基本為0.1。相較視覺能力,他們的聽覺能力則發(fā)展得快很多。他們可以分辨周圍環(huán)境的多種聲音,包含語言、語調,以及語氣、情感。嬰兒期是兒童語言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聽覺的發(fā)展在此階段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應該大聲、親切地為孩子朗讀,讓孩子通過對父母聲音的熟悉和閱讀時的肢體接觸來獲取感官刺激,促進身體發(fā)育。當孩子已經熟悉了“聆聽”,“書”就成了他們獲取愉悅的工具。

  其實,對于0~6個月的嬰兒,家長不需要買太多書本,一兩本柔軟的布書供寶寶用小手反復揉撕,一兩套色彩鮮明的卡片刺激孩子的視覺,幾本朗朗上口的童謠書磨磨寶寶的小耳朵,足矣!

  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R.D.Walk &E.J.Gibson)設計的視覺懸崖實驗證明,6個月的嬰兒已經具有深度知覺,這個階段的嬰兒可以對同一物體的凸凹程度或不同物體的遠近程度做出反應。6個月的嬰兒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他們動用自己的各種感官探索一切。圖書,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值得好奇的物品,相對于用眼睛看,他們更愿意用手去摳一摳、撕一撕,用嘴巴咬一咬、嘗一嘗。

  針對孩子這個階段的“探索”興趣,家長可以把“閱讀”設計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和他們一起通過“玩”的形式來接觸閱讀,比如,給孩子選購材質比較特殊的圖書(防水的洗澡書,不易撕壞的布書,設計有趣的洞洞書、拉拉書,等等),讓他們在歡樂的氛圍中理解“閱讀原來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對于1歲前的嬰兒來說,閱讀的根本目的是讓他們在其中獲取情感的滿足,從而產生閱讀的興趣。

  1~2歲的兒童已經從“探索欲望”向“求知欲望”轉變。在前期閱讀啟蒙引導較好的家庭,孩子甚至會主動邀請家長幫助他讀書。從咿呀學語到有意識地表達,從單字到短句,1~2歲是兒童語言能力快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本階段的認知能力以及閱讀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

  為滿足兒童該階段的求知欲,家長應當有意識地選擇內容有趣、色彩鮮艷的圖畫書。圖畫書的內容最好貼近孩子熟悉的生活場景,比如可愛有趣的卡通人物、小動物等。圖畫書最好有著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便于家長的講述。家長講述時,要注意給孩子輸入豐富的詞匯和語句,還要對一些有趣的詞匯和語句重復講述,采取簡單重復、易于記憶的方式讓孩子感受語言的趣味。

  2~3歲的孩子語言發(fā)展特別迅速,他們可以掌握與生活有關的詞匯以及基本的口語。這個階段的孩子交流意識非常強烈,他們愿意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比如,當看到感興趣的畫面、聽到有趣的語句時,他們會主動打斷家長的閱讀,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者看法。

  家長可以根據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基礎和理解能力,選擇一些故事文字比較簡單、插畫細節(jié)比較豐富的繪本。繪本的主題范疇可以比較廣泛,比如情感類、行為習慣類、基礎科普類等都是該階段孩子樂于接受的內容。最好的兒童閱讀要在交流中進行,最好的閱讀效果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家長要注意引導這個階段的孩子加強自我意識,幫助他們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儲備,鼓勵他們用語言表達自我。

  對于2~3歲的孩子,家長的參與特別重要。在親子閱讀中,家長不僅要主動引導孩子去探索和思考,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而且要增加和孩子之間的互動,無論是書中出現的顏色、數字、圖畫,還是故事情節(jié),家長都可以設計問題進行提問,與孩子交流,同時還要為孩子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做好接招準備。

    3~6歲幼兒的閱讀規(guī)律

  如果說0~3歲幼兒閱讀的目的是使他們喜歡上“書”,并對閱讀產生興趣,那么對于3~6歲的幼兒,我們則希望他們可以在閱讀中獲取認知發(fā)展以及精神上的滿足。美國行為學家吉格·吉格勒(Gyger giegler)曾提出:“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鍛煉?!庇變旱南胂髣?chuàng)造力、洞察判斷力、邏輯推理力、語言表達力、社交溝通力、學習記憶力等一系列能力的發(fā)展,都要通過環(huán)境影響使得主觀的培養(yǎng)得以鍛煉及提升。其中的環(huán)境影響通常是指家庭、學習以及閱讀環(huán)境的影響。

  我們之前談過,閱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成就,塑造一個人的性格。我們也希望“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能促進幼兒的各項能力向更高層次發(fā)展。

  科學家經過對幼兒長期的觀察和研究后,把幼兒3~6歲這一時期稱為“潮濕的水泥期”,指的是該年齡階段的幼兒性格像潮濕的水泥,具有可塑性。等過了這一階段,水泥干了,孩子的性格穩(wěn)定了,就很難改變了。所以,這一時期家長對于幼兒的引導,會影響幼兒的性格養(yǎng)成。

  如果家長能夠一直積極與幼兒進行親子閱讀,給幼兒樹立閱讀的榜樣,那么幼兒便能很容易地把閱讀視作和吃飯、喝水無異的一種生存本能。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這些就是我們的生存本能;當現有的知識無法滿足需求,閱讀就是獲取知識的最好方式,這也是生存本能。

  3~6歲年齡段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迅速發(fā)展,開始試著根據自己的基礎認知進行理解,將思考得到的發(fā)現積極地表達。他們的解碼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都伴隨著其基礎認知的逐漸增長而提高,這與他們的閱讀數量是密不可分的。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是智力發(fā)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給予幼兒足夠的語言刺激和書面符號刺激,可以使他們更深入、更廣泛地進行思維訓練,提升語言的表達技巧和流暢度。做好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他們認知的發(fā)展和閱讀能力的提升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3~6歲年齡段的孩子,有的依然還處于“自我中心”階段,有的雖然喜歡與大朋友、小朋友接觸,但是還搞不懂什么是“友誼”,有的會開始表現出“害羞”,有的會因為好奇心或者夸張表現出破壞性行為……他們對如何表現友誼,如何正確相處并不完全知曉,有時候還會出現心口不一的情況。

  幼兒期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我們還不能完全理解幼兒的心理世界時,家長可以通過閱讀,比如借助情緒類繪本,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情緒以及正確表達情緒。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榜樣的作用幫助幼兒走出“自我”,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規(guī)則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幼兒從理念上認識社會生活的基本規(guī)則,為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提供幫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把幼兒早期閱讀要求明確納入了語言教育目標體系,并提出: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閱讀是兒童教育的第一步。當幼兒已經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時,他就能發(fā)現上下文之間的關聯性,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判斷。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包括對字、詞的解碼能力同時得到提高,這將對幼兒的閱讀發(fā)展,尤其是實現自主閱讀的過渡奠定堅實的基礎。

    3~6歲幼兒的選書原則

  中國教育家陳鶴琴在《家庭教育》一書中寫道:“有規(guī)矩的自由叫活潑;沒有規(guī)矩的自由叫放肆;不放肆叫作規(guī)矩,不活潑叫作呆板?!庇逃也靥m·羅素(Bertrand Russell)認為,品格教育在孩子6歲前就已基本完成。6歲前是兒童塑造健康人格的最佳時期、良好性格的形成期,也是自我意識的逐漸完善期。

  為3~6歲的孩子選擇書籍時,家長要重視選擇行為習慣養(yǎng)成、自制力的培養(yǎng)、勇敢品性的塑造以及良好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等主題的書籍?;谟變合矚g模仿的特點,家長要以榜樣作用為導向,引導幼兒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構造價值觀的雛形;比如引導他懂得分辨是非、遵守秩序,學會與人交往,學習如何克服困難,等等。

  6歲前是幼兒各項能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教育部頒發(fā)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強調,要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這就要求家長尊重幼兒的學習方法和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和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官、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6歲前孩子在閱讀中或多或少要識一些字。家長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標志,比如路牌、商標等,引導幼兒去發(fā)現、認知。家長還可以結合閱讀來達到這一目標,選擇關于文字演變的圖書,讓孩子在識字時感到輕松快樂。

  幼兒通常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因此家長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學習與發(fā)展的機會和條件,比如有意識地把有可能引發(fā)孩子閱讀興趣的書籍擺放在很容易被他發(fā)現的地方,從而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和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對幼兒積極主動學習的需求關注度不夠,更談不上有意識地為幼兒創(chuàng)造學習與發(fā)展的機會和條件,這可能導致孩子錯過了能力發(fā)展的一個黃金時期。

  隨著認知水平的提升,有的幼兒在長期閱讀的影響下,對未知會表現出強烈的探索興趣。家長可以根據幼兒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狀況,有重點地推進或擴展閱讀方向。比如有的幼兒喜歡聽讀英語兒歌,家長就可以為他選擇有點讀、跟讀功能的幼兒英語啟蒙類書籍;有的幼兒喜歡提問,家長就可以為幼兒選擇人體、物理、機械、天文、地理、氣候、海洋等科普類書籍等。

  此外,隨著幼兒的身體發(fā)育,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會產生好奇。通常幼兒在3歲左右可以準確說出自己的性別,他們會逐漸地發(fā)現自己和異性同伴身體部位不一樣的特點,并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好奇。在幼兒提出關于“身體結構”“生命來源”等問題時,家長應該正面回答,科學引導。家長要正面積極地看待性教育啟蒙,更好地教給孩子如何拒絕與陌生人進行身體接觸,教會孩子保護自己遠離性侵害。

  關于3~6歲孩子的選書策略,以上主要圍繞著如何通過閱讀實現幼兒品格塑造、幫助幼兒形象認識漢字、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以及讓幼兒學會自我保護等角度來闡述。當然,3~6歲幼兒的發(fā)展特點遠不止這些,家長還要根據幼兒個體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特點,以及尊重幼兒的閱讀興趣和喜好,從更多角度為幼兒選擇合適的讀物。

  從嬰兒呱呱墜地起,家長一直在給幼兒進行家庭教育,家長的言行舉止早就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孩子。與0~3歲的幼兒不同,3~6歲的幼兒主觀性逐漸增強,漸漸有了主見,這時候,相對于反復說教,親子閱讀顯然更適合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這一方面間接地使幼兒接受教育認知,另一方面又能繼續(xù)培養(yǎng)親子感情,讓孩子受到親情教育。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作者為閱讀研究專家、中國出版集團原總裁)

相關知識

學齡前兒童
兒童學齡前期的身心健康與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家長該如何選擇親子閱讀書籍?
提升親子閱讀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學齡前教育是什么?如何教育學齡前兒童?
《2019兒童閱讀與親子家教閱讀報告》顯示
湖南圖書館分齡分眾閱讀推廣的十年探索
兒童學齡前期的身心健康與學齡前教育.pptx
英語啟蒙=音素意識+自然拼讀+分級閱讀?No! (下篇)
面向學齡前兒童益智玩具的設計策略研究 DESIGN STRATEGY RESEARCH ON PRESCHOOL EDUCATIONAL TOYS

網址: 我對學齡前兒童分級閱讀規(guī)律的一點研究 http://m.u1s5d6.cn/newsview13546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