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系氏族社會時期
在上古母系氏族社會,生殖和生產(chǎn)的標準就是美的標準。粗壯結實的女人,在那個時候人類的審美觀念中就是最美的。我們看到的新石器時代女神像的造型特點展現(xiàn)的就是粗壯結實。受物質(zhì)條件的限制,那時候女人的服飾或者裝飾品,都很簡單而實用。但從考古出土發(fā)現(xiàn),一些簡單的骨制或木制飾品仍然體現(xiàn)了當時女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崇尚。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
這個時期被一些歷史學者稱為是中國古代審美變化的四大轉折之一,這個時代中國社會正逐漸由奴隸制轉向封建制。處于社會的轉型期的人們,審美觀會產(chǎn)生巨大變化。男人提倡“柔弱順從”的美女觀念占了上風,士大夫盛行“精致細膩”的審美意識。人們注重女性面部形象,“柔弱細膩”的女人被奉為美女。由于當時七雄爭霸,造成了百家爭鳴學術論戰(zhàn),從而不同派別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到美學思想中產(chǎn)生了不同的審美主張。漢朝時期
兩漢時期,秀外慧中的女性被人們所認可。因為那時的女人美尚未取得獨立的價值,人們雖然欣賞女性之美,但更強調(diào)道德,表現(xiàn)出了以德壓美的傾向。到了后漢以及三國時期,人們對美貌的欣賞玄學化,審美達到了至今仍不可及的哲學高度,其中以曹植的《洛神賦》為代表。這個時期社會的一些生活習慣延續(xù)了戰(zhàn)國以及秦朝的風格。女人們的頭飾都比較小,發(fā)型基本向下,自然樸實,沒有唯美的感覺。服裝設計也以功能性為主,奢華的服飾一般在宮廷中才能見到。最有趣的是漢朝女人們臉上的妝容:女人們把臉搽得雪白,嘴唇用紅色的顏料并且輪廓畫得很小。這說明從那時候起“面如凝脂”,“櫻桃小口”便逐漸成為古代女性美的基本格調(diào)。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也是中國古代審美變化的四大轉折點之一,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融合時期。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經(jīng)濟、政治最為混亂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卻是極其自由解放,最熱情,最富個性審美意識的朝代。隨著兩漢經(jīng)學崩潰,人們個性得到解放,佛教開始盛行,自然飄逸的美盛行一時。女性之美開始獲得了獨立的價值,得到欣賞和珍視。荀粲曾說“婦女德不足稱,當以色為主”。對女性美的評判標準也開始趨于外在的個性和精致。在這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女性開始走向?qū)τ诿赖淖杂X的追求。這一時期的女子,大多穿著廣袖短襦,曳地長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帶來裝飾,當時還流行在頭上插戴花釵和“步搖”,這樣走起路來衣袂飄飄,環(huán)佩叮當,進一步強調(diào)了女性的溫婉嫵媚,婀娜多姿。因此,崇尚個性美、自然美成為當時的審美標準。隋唐五代時期
唐朝比以前任何朝代又增加了新的審美因素和色彩,唐代審美趣味由前期的重再現(xiàn)、客觀,重神形轉移到后期的重表現(xiàn)主觀、意韻、陰柔之美,體現(xiàn)了魏晉六朝審美意識的沉淀,審美的角度又逐漸趨向華麗、唯美。由于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因此女性之美也相應地呈現(xiàn)出了雍榮華貴的景象。也就是我們通常說所唐代女子以胖為美。寬額圓臉、豐腴肉感加上高聳的發(fā)髻,飄揚的披帛,顯得華麗大方,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氣象”。
她們的打扮是中國歷代女性中最為大膽和性感的。服裝在延續(xù)了南北朝時代的飄逸感的同時更增添了華麗之美。女性著裝之暴露,在中國古代可謂空前絕后。唐代女子對于化妝極其講究,那時流行畫濃暈蛾翅眉,高而上揚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風韻。初唐時期最盛行的是在額間點上一個紅色或黃色的“花子”以做裝飾,“花子”形狀各異,以葉子或花朵形狀為主。到了晚唐、五代時期,女人更是把各種花、鳥畫在臉上或者畫在紙和娟上貼在面部,以示美麗。
3.宋元時期
由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宋人開始崇尚純樸淡雅之美。女性美從華麗開放走向了清雅、內(nèi)斂。女性美大致以觀音菩薩的本貌作為標準,人們對美女的要求漸漸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纖足。宋代纏足之風則遍及民間,“三寸金蓮”成了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朝女性中很流行戴一種叫“花冠” 的裝飾品,這種花冠制作精細考究,為這一時代的女性增添了嫵媚的氣質(zhì)。宋朝女性使用的妝粉已制成粉塊,每塊直徑3厘米左右,有圓形、方形、四邊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個粉塊的表面,還壓印著凹凸的梅花、蘭花及荷花圖案。到了元朝時期,雖然中國的社會并不是由漢人統(tǒng)治,但外族也沒有對漢民族在審美以及尚美方面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明清時期
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人們審美情趣開始隨潮流轉變。但對于女性美的標準仍然和前朝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只是,社會對于女性的束縛有增無減,表現(xiàn)在女性的發(fā)飾、服飾等方面。明朝女性的發(fā)型非常死板,衣服也包裹得很緊,沒有什么個性可言,可謂將女性之美裹了個嚴嚴實實。直到明朝晚期,才逐漸又有了一些特色。清朝時,含蓄內(nèi)斂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礎。清朝文人張潮在其著作《幽夢影》中,也提到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tài),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透過生動的比喻,可以看到一個文人心中要求內(nèi)外兼?zhèn)涞膶徝罉藴?。這種審美意識一直保持到民國?!爸袊馈睔v史變遷:結實健康——細膩柔弱——自然飄逸——雍容華貴——纖瘦嫵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