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本科生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留名 科學家需要博士帽嗎——中新網

本科生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留名 科學家需要博士帽嗎——中新網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6日 07:03

  科學家需要博士帽嗎?

  本報記者 蔣昕捷文并攝

  2009年的“五四青年節(jié)”,華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華工)校長李元元意外地收到一封“請戰(zhàn)書”。11名該校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以下簡稱華大)共同培養(yǎng)的在讀本科生在信中立誓,“半年至1年時間內,要發(fā)表1~3篇《自然》或《科學》級別的學術論文”,且“其中至少一篇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

  聽起來有點兒癡人說夢。就拿學軟件工程出身的大三學生李俊樺、謝寅龍來說,當他們在請戰(zhàn)書上簽名時,有關生物遺傳學知識水平“還停留在高中階段”。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2010年3月4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以一篇《人體腸道菌群元基因組參考基因集的構建工作》作為主刊封面文章。在這篇文章的54位署名作者中,李俊樺和謝寅龍分別排在第12位和第20位。至此,上述11名本科生中,已有5人先后在《自然》或《科學》雜志上發(fā)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年僅20歲的本科生羅銳邦去年12月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生物技術分刊上發(fā)表論文。

  “我們在創(chuàng)造歷史。”就像請戰(zhàn)書中所預言的那樣,對中國的本科生培養(yǎng)模式來說,這無疑是場革命。

  年輕人反而容易走在技術發(fā)展的最前沿

  在中國,許多科研工作者終其一生也未能在《自然》等頂級學術期刊上留名,因此很多人都愛問同一個問題,“你們這些本科沒畢業(yè)的學生為什么能做到?”

  對此,當事人總是反問,“為什么不能?”

  寫請戰(zhàn)書的11人都是“華南理工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組科學創(chuàng)新班”(以下簡稱創(chuàng)新班)的首批學生。這個以培養(yǎng)基因組科學人才為宗旨的創(chuàng)新班成立于2009年3月,至今招了兩屆共25名學生。按照培養(yǎng)計劃,學生們前5個學期在華工完成公共課和必修課,后3個學期到華大跟隨項目課題,完成專業(yè)選修課和畢業(yè)論文等內容。

  這實際上賦予了學生雙重身份?!叭A大宿舍跟學校的宿舍長得差不多,4個人一間,上面是床,下面是書桌?!敝x寅龍說。這時他們還像大學生那樣玩電腦游戲和進行戶外運動。但當他們走進寫字樓,埋首在格子間里,與那些博士一起工作時,所承擔的任務已經與正式員工相差無幾了。

  據說,《自然》雜志的編輯曾多次探訪這座位于深圳的“基因測序工廠”。當他看到那些奔忙的本科生之后大為驚訝,并用科研學生工(Student-worker)一詞來描述這個現象。

  李俊樺就是其中之一。最近發(fā)表在《自然》的論文中,他的主要貢獻是驗證新舊測序技術在測序上的一致性。而謝寅龍主要負責基因注釋工作。

  據說,這些研究不僅將對人類自身健康與體內微生物的微妙關系作出科學的詮釋,也有助于預防和干預由腸道菌群引發(fā)的肥胖、腸炎和糖尿病等疾病。

  “搞清楚之后,我就可以去賣減肥藥了?!崩羁逍χf。這是在解釋了一連串專業(yè)術語之后,這位“80后”學生唯一一次“不專業(yè)的表述”。

  不過,一年前剛來華大的時候,他可一點兒都不專業(yè):除了高中生物課的有限積累,有關生物遺傳學和基因測序的知識都是現學的。

  這種“從無到有”的自學方式聽起來匪夷所思。李俊樺說,通常在接到任務之后,他總是通過網絡搜索和文獻資料來獲得基礎知識。不懂的地方則去詢問華大各領域的“牛人”,有時候甚至直接發(fā)郵件給文獻的通訊作者,向海外專家求教。具體到設計、實施環(huán)節(jié)就完全靠自己琢磨和嘗試。

  難道想象中異常艱深的生命科學研究沒有一點兒門檻?

  “這正是基因組科學獨特的一面。”請戰(zhàn)書的起草人金鑫指著電腦屏幕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解釋,去年12月他曾以署名作者身份在《自然》生物技術分刊上發(fā)表論文?!澳憧次沂占奈恼拢际?000年以后才開始有的。”金鑫發(fā)現,人類基因組計劃大規(guī)模實施也正是從這開始的。因此理論上這一領域沒有“專家”,年輕人反而容易走在技術發(fā)展的最前沿。

  “現在一流的物理學家在做三流的物理學課題。100年前,三流的物理學家都可以研究一流的物理學課題?!苯瘀翁子昧孔恿W創(chuàng)始人之一狄拉克的話來詮釋自己的看法。前一句是說“當下物理學中未被發(fā)現的新領域是有限的”,后半句則認定“100年前,當知識和技術積累到一定階段,物理學家只要找準了目標和方向都會有所突破”。在金鑫看來,如今基因組科學也處于這種臨界狀態(tài),只要方向選對,又肯努力,即便是本科生也會有所成就。

相關知識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yǎng)與健康研究所博士后及科研崗位招聘啟事
科學網—新書訪談
2024食品交叉科學國際期刊前沿論壇(食品生物科學&食品營養(yǎng))暨第十六屆國際功能食品學會年會在錫舉辦
南京大學2023級博士、碩士研究生入學報到日程安排
范志紅食品科學博士
科學網—博士生成為獨立研究者的旅程
《養(yǎng)生科學》(國家級)雜志社【官網】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
科學網—中國科學報:“蠟油”炒茶疑云
《科技資訊》是什么級別的期刊?是正規(guī)期刊嗎?能評職稱嗎?

網址: 本科生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留名 科學家需要博士帽嗎——中新網 http://m.u1s5d6.cn/newsview81792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