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靶向藥物的不良反應

靶向藥物的不良反應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2日 15:33

  心臟毒性

  皇家瑪格麗特癌癥中心Siu醫(yī)生對分子靶向藥物的心臟毒性進行了總述,包括左心功能衰竭、高血壓和QT間期(QTc)延長。藥物誘導左心功能衰竭機制各有不同,例如細胞毒蒽環(huán)類藥物產(chǎn)生I型損傷,而分子靶向藥物如曲妥珠單抗則產(chǎn)生II型損傷。

  血管生成抑制劑和MEK抑制劑會誘發(fā)高血壓,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誘導高血壓以劑量依賴方式,應使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和/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治療血壓增高,盡可能維持VEGF抑制劑劑量。

  QTc間期延長是組蛋白去乙?;敢种苿BL抑制劑、MET抑制劑和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副反應,易患因素包括遺傳學因素如先天性長QT綜合征,或是后天原因,具體如下:

  1、心臟:左心室射血功能下降、左心室肥大、心臟缺血、房室結阻滯、二尖瓣脫垂、竇房結功能不全。

  2、代謝:電解質(zhì)紊亂如低鉀、低鎂、低鈣,營養(yǎng)不良,甲狀腺功能減低。

  3、藥物誘導:抗心律失常藥如奎尼丁、甲磺胺心定、胺碘酮,精神病用藥如阿米替林、文拉法辛,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抗組胺藥如阿司米唑、特非那唑,其它藥物如多潘立酮和樞復寧。

  靶向HER2的新藥

  Siu醫(yī)生對靶向HER2新藥的心臟毒性進行了總結。拉帕替尼減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作用低于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與曲妥珠單抗合用不增加心臟毒性;TDM1減低LVEF作用低于曲妥珠單抗。

  血管生成抑制劑

  血管生成抑制劑也能降低LVEF,導致CHF和高血壓,另有一罕見風險是可逆性后部腦病綜合征和血栓性微血管病。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使QTc延長,還可導致腹瀉并繼發(fā)電解質(zhì)紊亂及動脈血栓事件。

  ABL抑制劑

  藥物包括伊馬替尼、尼洛替尼、達沙替尼、博舒替尼和普納替尼。伊馬替尼和尼洛替尼可能會減低LVEF導致CHF;伊馬替尼600 mg/天時可致無LVEF下降的水腫,高達4%的病人出現(xiàn)QTc延長。

  上述副反應尼洛替尼出現(xiàn)較多,可通過空腹服用藥物改善。與博舒替尼和普納替尼相比,達沙替尼較少發(fā)生QTc延長。美國FDA因嚴重動脈粥樣硬化而取消普納替尼的批準。

  其它藥物

  曲美替尼(MEK抑制劑)導致LVEF下降和CHF,外周水腫和高血壓??诉蛱婺?ALK/MET抑制劑)可致QTc延長和外周水腫;組蛋白去乙酰化(HDAC)抑制劑如伏立諾地和romidepsin誘發(fā)QTc延長;沙利度胺可致心動過緩。

  節(jié)點抑制劑

  免疫節(jié)點抑制劑是很有前景的癌癥免疫治療。Siu說心臟毒性在免疫節(jié)點抑制劑中較罕見,F(xiàn)DA批準的此類藥物中易普利姆瑪心臟毒性較低,pembrolizumab按說明書推薦劑量使用時沒有心臟毒性風險。

  ESMO指南

  ESMO已發(fā)表癌癥治療中控制心臟風險的指南,靶向治療通常心臟毒性較小,個別可有嚴重合并癥。推薦基線評估心血管風險因素、合并癥及LVEF。使用高劑量藥物時注意心臟毒性,如阿霉素500 mg/m2 或脂質(zhì)體阿霉素900 mg/m2時,推薦標準12導心電圖檢查。

  總結

  Siu醫(yī)生說心血管毒性如LV功能衰竭,QTc延長和高血壓可在各種靶向治療中觀察到,通??芍委?、可逆轉(zhuǎn)。風險預防、檢測、報告和治療應當是這類藥物使用計劃的一部分。

  肺毒性

  Meyer醫(yī)生就靶向治療的肺毒性進行了討論,包括急性和亞急性肺炎、肺泡出血、咯血、胸膜滲出、肺動脈高壓(PAH)和肺栓塞。他重點強調(diào)了急性和亞急性肺炎和PAH。

  很難確定肺的病理改變是由藥物并發(fā)癥所致,還是感染性疾病或是癌癥本身所致。感染、左心功能衰竭和癌癥侵犯的表現(xiàn)可通過胸部CT、支氣管鏡及支氣管活檢、微生物檢測和支氣管肺泡灌洗(BAL)排除。然后通過臨床和影像學改變證實藥物毒性,偶爾可通過BAL或肺活檢證實。

  急性或亞急性肺炎在幾個靶向治療中有報道??偨Y如下:

  1、吉非替尼,發(fā)生率1%,30%致死性。風險因素包括高齡、PS評分差、吸煙、診斷癌癥時間較短、CT顯示正常肺容積減少、以往間質(zhì)性肺疾病史、并發(fā)的心臟疾病。

  2、厄洛替尼,發(fā)生率0.6%,30%致死性。

  3、mTOR抑制劑:發(fā)生率11%,3-4級肺炎3%,通常無癥狀,致死率低。

  急性或亞急性肺炎表現(xiàn)包括咳嗽、呼吸困難和發(fā)熱。圖像特點包括彌漫肺泡損害、高敏肺炎、非特異性間質(zhì)性肺炎、急性嗜酸細胞性肺炎和機化性肺炎。圖像模式和病理學結果缺少關聯(lián)性。

  治療包括停藥、支持治療、皮質(zhì)激素用于重癥病人。停藥后再次使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可減量使用,也可同時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肺炎可能再次出現(xiàn),有學者認為糖皮質(zhì)激素可預防復發(fā)。

  PAH

  PAH可由無癥狀進展至出現(xiàn)癥狀,表現(xiàn)為特征性呼吸困難,呼吸音清晰,胸片多正常,心臟超聲和右心插管平均肺動脈壓 25 mmHg。停用后PAH可改善,但不會完全逆轉(zhuǎn)。

  皮膚毒性

  Robert對靶向治療皮膚毒性作了精確總結。皮膚是靶向治療毒性作用最常見靶點,一些皮膚副作用輕微,不需特殊處理,但一些特別嚴重的反應能降低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安全問題。皮膚改變對病人影響很大,雖不危脅生命,但因外貌改變致病人抑郁。

  EGFR抑制劑

  EGFR抑制劑可產(chǎn)生一系列皮膚毒性。毛囊炎主要影響顏面和軀干,通常發(fā)生在治療1-3周;指壞疽治療2-4周時明顯;治療4-8周時可出現(xiàn)甲溝炎;治療4-8周毛發(fā)卷曲變軟、前額變禿、睫毛生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萬健康網(wǎng),我們將持續(xù)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相關知識

肝癌靶向藥物不良反應處理大全,建議收藏!
靶向藥吧
藥物不良反應
科普知識:口服靶向藥物需要的注意事項
靶向治療=靶向診斷+靶向入組
藥物的不良反應有
藥物不良反應有哪些 藥物的這6個不良反應常見
吃藥還能吃到貧血!? 內(nèi)皮素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和應對方法
綜述丨常見過敏性疾病的生物靶向治療及其導致的嚴重過敏反應研究進展
脫靶效應

網(wǎng)址: 靶向藥物的不良反應 http://m.u1s5d6.cn/newsview72774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