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張俊清教授:心血管

張俊清教授:心血管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2日 03:48

2024-05-21 MedSci原創(chuàng) MedSci原創(chuàng) 發(fā)表于上海

本次會議上,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的張俊清教授以《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風險因素篩查對預防和管理的影響》為題為大家做精彩講述,小編整理重點,以饗讀者。

由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中國糖尿病雜志》、中國醫(yī)學救援協(xié)會、北京中西醫(yī)慢病防治促進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十屆“2024北大糖尿病論壇”正式開幕。本屆論壇圍繞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專題,從臨床實踐、理論研究、科學預防等多角度探討了整合心血管、腎臟和代謝健康的關鍵意義。

在會上,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的張俊清教授以《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風險因素篩查對預防和管理的影響》為題為大家做精彩講述,小編整理重點,以饗讀者。

CVD、CKD和代謝性疾病發(fā)病率切相關

2018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揭示,2017年全球心力衰竭病例數估計達到了約6400萬例。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非2型糖尿?。═2DM)患者,T2DM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顯著增高,風險比高達2至4倍。同時,心力衰竭(HF)患者的T2DM患病率竟是無HF患者的4倍之多,凸顯了二者間的緊密聯系。

2021年,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第十版數據,全球范圍內20至79歲的糖尿病患者總數已逼近5億大關。在此背景下,2型糖尿病成為慢性腎臟病(CKD)及終末期腎?。‥SKD)的主要推手,其中約40%的T2DM患者伴有CKD;反之,在CKD患者中,T2DM的患病率也高達31%至40%,揭示了兩者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

此外,202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再次聚焦慢性疾病圖譜,指出2017年全球慢性腎病患者數量約為7億例,凸顯了慢性腎病作為公共衛(wèi)生挑戰(zhàn)的嚴峻性。令人擔憂的是,心力衰竭患者不僅自身面臨CKD或腎小球濾過率(eGFR)快速下降的風險,且這一風險相較于非HF患者高出至少2倍。而在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群體中,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導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比介于20%至40%之間,強調了心血管保護在該類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

CVD、CKD和代謝性疾病共病

早在1836年,科學家們就前瞻性地闡述了心臟與腎臟之間相互依賴性,特別指出在慢性腎病晚期患者心臟結構異常。此后的研究不斷深化,內臟脂肪的過度積累,作為代謝失衡的標志,不僅觸發(fā)炎癥反應和胰島素抵抗,還促進了廣泛的代謝風險,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心血管疾?。–VD)及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代謝紊亂在心腎共同影響的病理生理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它不僅加劇了兩者間的惡性循環(huán),還凸顯了代謝狀態(tài)對健康全局的影響。腎功能障礙正逐漸被確認為連接代謝危險因素與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的關鍵紐帶。這一認識不僅豐富了我們對疾病機制的認知,也為干預策略提供了新的視角,強調了維護心腎健康平衡在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意義。因此,代謝性疾病以及CVD、CKD這三大類疾病不應被作為單獨的疾病,三者應視為一種關聯密切的綜合征。

心血管-腎臟-代謝疾病綜述發(fā)布

2023年7月,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發(fā)表了一篇關于心血管-腎臟-代謝疾病的綜述。該綜述總結了目前對T2DM,CVD和CKD這三種疾病之間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機制的認識,并探討了針對其多重核心病理生理機制的治療方案。

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

2023年10月,AHA在Circulation雜志發(fā)表了關于CKM的主席建議提出了全新的CKM概念,并對CKM的定義、分期及綜合管理分別進行了概述。

CKM是一種健康紊亂,是由肥胖、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冠心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疾病)之間病理生理相互作用導致的全身性疾病。CKM的定義包含了CVD風險人群及CVD患者;CKM可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和較高的不良心血管結局風險。

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概念圖與科學解讀

CKM綜合征展現出一種疊加效應,其導致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遠超單獨考慮其組成要素時的總和,突顯了這一綜合狀態(tài)的獨特危害性。CKM綜合征核心在于,通過促進心血管、腎臟及血管系統(tǒng)的長期損害,加速終末期器官損傷的進程。這一連鎖反應背后的機制復雜交織,涵蓋了血流動力學失衡、代謝紊亂、慢性炎癥狀態(tài)以及組織纖維化的交互作用,共同加劇了器官功能的衰退。因此,理解并干預這些相互關聯的病理過程,對于遏制CKM綜合征所帶來的嚴峻健康挑戰(zhàn)至關重要。

增加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風險的因素

增加CKM的風險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慢性炎癥性疾病(如銀屑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紅斑狼瘡、HIV感染/艾滋病) 高危人群(南亞裔人群、低社會經濟地位) 高負擔的不良健康社會決定因素 精神障礙(如抑郁和焦慮) 睡眠障礙(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癥)

性別特異性的風險增強因素

早熟絕經史(年齡<40歲) 不良妊娠結局史(如妊娠期高血壓、早產、胎兒生長受限) 多囊卵巢綜合癥 勃起功能障礙

高敏C反應蛋白升高(≥2.0 mg/L)

腎衰竭、糖尿病家族史

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分期的社會生態(tài)構架

多層次的社會影響因素,包括社會、社區(qū)、人際關系和個人行為層面,深刻影響著CKM綜合征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不良后果。而個體生物易感性嵌套在這些多層次的社會影響因素中,進一步影響CKM綜合征的發(fā)展和相關結果。

科學理解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的關鍵

CKM中的CVD發(fā)病機制

闡明ASCVD的發(fā)病機制

人口學差異,特別是性別、病癥以及與CKM相關的CVD風險的區(qū)域差異 CVD的遺傳基礎和作用基因測定 內皮功能障礙的機制

闡明心衰和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機制

HFDEF發(fā)生發(fā)的分子機制 從亞臨床進展到臨床CVD的決定因素 心外功能障礙與心臟功能障礙之間的相互作用

了解CKM綜合征的異質性

闡明CKM異質性的關鍵點 超重個體代謝風險因素程度和亞型的異質性 CKM階段進展的異質性 闡明易患CKM的生物風險因素和社會決定因素及其相互關系 了解CKM綜合征易感人群風險增強因素的影響作用

需要對競爭風險進行縱向研究

準確估計CKM綜合征發(fā)生CVD和CKD的風險 優(yōu)先考慮以臨床結局為導向的縱向CKM風險建模

理解心血管腎臟的雙向關系

了解心血管和腎臟各方面相互作用

CVD與CKD發(fā)生以及增強心血管腎相互作用的通路 與CKD最相關的CVD亞型 CKD向CVD發(fā)展的適宜標志物

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分期

CKM綜合征分期的意義在于為臨床醫(yī)生提供一個系統(tǒng)性框架,用以識別、評估和管理患者在疾病進展不同階段的風險,強調早期干預的重要性,以減少或延緩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階段0:沒有CKM健康風險因素

無超重/肥胖、代謝風險因素(高血壓高甘油三酯血癥、MetS糖尿病)、CKD或亞臨床/臨床CVD

階段1:脂質過剩和/或功能失調

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或脂肪組織功能失調,沒有存在其他代謝風險因素或CKD,BMl≥25 kg/㎡(亞裔≥23 kg/㎡),腰圍女性男性≥88/102厘米(亞裔≥80/90厘米)和/或空腹血糖≥100-124亳克/分升或HbA1c在5.7%-6.4%*

階段2:代謝風險因素和CKD

有代謝風險因素(高甘油、三脂血癥≥135毫克/分升、高血壓、MetS?,糖尿病)或CKD

階段3:CKM中的亞臨床CVD

過度/功能失調肥胖、其他代謝風險因素或CKD伴亞臨床ASCVD或亞臨床HF亞臨床ASCVD:通過冠狀動脈鈣化(亞臨床冠狀動脈導管/CT動脈粥樣硬化血管造影)診斷的亞臨床HF:通過

生物標志物升高(NT-proBNP≥125 pg/mL,女性高敏度肌鈣蛋白T≥14ng/L和男性22ng/L,高靈敏肌鈣蛋白;女性≥10ng/L,男性≥12ng/L)超聲心動圖參數組合表明HF風險高。亞臨床CVD相當的風險因素:常高風險CKD(G4或G5 CKD或非常KDIGO分類高風險)、10-yCVD預測高風險。

階段4:CKM中的臨床CVD

過度/功能失調肥胖、其他代謝風險因素或CKD伴臨床CVD(冠心病、心衰、中風、外周動脈疾病、房顫)

        階段4a:無腎衰竭

        階段4b:存在腎衰竭  

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同生命階段CKM的篩查

全生命周期管理在CKM綜合征的防控中尤為重要。實施全生命周期的CKM篩查策略,結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廣和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有助于減少CKM相關疾病的負擔,提高人群的整體健康水平。

此外,CKM綜合癥篩查具有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意義,其核心目的在于早期識別、評估個體的心血管、腎臟和代謝健康狀況,進而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疾病發(fā)展,減輕疾病負擔,提升人群整體健康水平。

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管理——危險因素的預測和預防

CKM綜合征的管理著重于危險因素的預測、識別和預防,以減少疾病進展和相關并發(fā)癥的風險。

預測危險因素有以下幾點:

綜合評估:采用多因素模型來評估個體的總體風險,包括年齡、性別、遺傳傾向、生活方式因素(如飲食、運動習慣)、既往病史(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如血糖、血脂、血壓、腎功能指標)。

生物標志物:利用血液中的特定生物標志物,如C反應蛋白(CRP)反映炎癥狀態(tài),同型半胱氨酸反映心血管風險,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用于評估早期腎損傷。

影像學評估:通過超聲心動圖、CT血管造影等檢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血管硬化程度,以及腎臟結構的改變。

遺傳學與表觀遺傳學:隨著精準醫(yī)學的發(fā)展,遺傳標記和表觀遺傳變化也可能成為預測CKM風險的新工具。

預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預、早期干預代謝異常、定期篩查、

生活方式干預:強調健康飲食(低鹽、低糖、富含蔬果、全谷物和優(yōu)質蛋白質),規(guī)律身體活動,維持健康體重,戒煙限酒,以及充足睡眠。

早期干預代謝異常:積極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水平,采用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相結合的方式,防止或延緩CKM的發(fā)展。

定期篩查:對高風險人群進行定期的血壓、血糖、血脂和腎功能檢測,以及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的相關篩查。

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詢服務,同時加強家庭和社會支持網絡。

同時,基于個體的危險因素、遺傳背景和疾病狀態(tài),制定個性化的預防和治療方案。另外,心血管科、腎臟科、內分泌科以及其他相關科室間的緊密合作,確?;颊攉@得全面且連續(xù)的照護。

通過上述措施,不僅可以預測和識別CKM的危險因素,還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內容來源注明為“梅斯醫(yī)學”或“MedSci原創(chuàng)”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于梅斯醫(yī)學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授權轉載時須注明來源為“梅斯醫(yī)學”。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或“梅斯號”自媒體發(fā)布的文章,僅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僅負責審核內容合規(guī),其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不負責內容的準確性和版權。如果存在侵權、或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在此留言

相關知識

對話慢教授李俊堃:以控糖為使命,用低GI概念重塑健康飲食新市場
對話慢教授李俊堃:控糖風潮下,大食品賽道的“低GI”革命
張濤教授團隊在全生命周期心血管健康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體運動營養(yǎng)專家邱俊強教授深入省水上中心運動隊一線開展講座
全球12億!WHO首次發(fā)布高血壓治療指南,阜外醫(yī)院張宇清教授解讀
周俊明
張淼教授: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管理
三博腦科張俊平研究成果在第29屆美國神經腫瘤年會進行大會口頭報告
中醫(yī)疑難雜癥專家——張建武教授
高兆俊老師——中高層管理專家

網址: 張俊清教授:心血管 http://m.u1s5d6.cn/newsview71479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