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d=q12h嗎?抗菌藥給藥頻率有何區(qū)別?
我們在看抗菌藥物的說明書中常常會困惑,很多說明書中的用藥間隔大不相同:有的寫著 bid,有的是 q12 h 或者 tid 或者 qd。
那么為什么同樣都是抗菌藥物,給藥的頻次相差這么大呢?這是因為抗菌藥物的給藥間隔取決于其半衰期,有無 PAE(抗菌后效應(yīng))等因素。
抗菌藥物依照藥代動力學(xué)與藥效學(xué)(PK/PD)分為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和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兩者在用藥頻率上有何區(qū)別呢?
本期問答:Bid=q12h 嗎?抗菌藥給藥頻率有何區(qū)別?
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包括哪些抗菌藥物?頭孢曲松的給藥頻率是怎樣的?
半衰期是否會影響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的用藥頻率?Bid 與 q12h 有何區(qū)別?
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包括哪些抗菌藥物?
左氧氟沙星注射劑是 qd 還是 bid?
參考答案:
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
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是指藥物的療效與濃度大于 MIC(最低抑菌濃度)的時間有關(guān)。
當(dāng)濃度<MIC 時,沒有抑制細(xì)菌的療效,濃度達(dá)到 MIC 時;可有效的殺滅細(xì)菌,一般達(dá)到 4 倍 MIC 時,增加劑量,其抗菌療效不再增加。
時間依賴型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 β- 內(nèi)酰胺類藥物,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
此類抗菌藥物只有當(dāng) T>MIC 占給藥間隔時間的比例超過 40% 時,才能達(dá)到良好的細(xì)菌清除率。
因此,臨床上應(yīng)用此類抗菌藥物時應(yīng)每日多次給藥,以達(dá)到較好的療效。
那么半衰期(t1/2)是否會影響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的作用時間?這些藥物之間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青霉素類
本藥的半衰期為 30 min,對多數(shù)敏感菌的有效血藥濃度可維持 5 個小時。
因此,對于青霉素這種半衰期很短的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應(yīng)該通過每天分 3-4 次給藥,或者連續(xù)滴注,才能使血藥濃度超過 MIC 時間達(dá)到最長,若采用 qd 則達(dá)不到治療效果。
頭孢菌素
頭孢唑啉,頭孢他啶,氨曲南
此種藥物的 t1/2 半衰期多在 1-2 h,因此,每日給藥 2-3 次,即可使大部分給藥間隔時間中的藥物濃度高于 MIC。
頭孢唑啉臨床上多每 6-12 h 給藥 0.5-1 g,根據(jù)病情可增加至一日 6 g。
頭孢他啶靜脈注射用于中度感染時,一次 1 g,一日 2-3 次,重度感染可至 2 g,一日 2-3 次。
氨曲南臨床上一次 0.5-1 g,每 8-12 小時 1 次,對于中度感染可一次 1-2 g,每 8-12 小時一次。
頭孢丙烯,頭孢哌酮鈉
此種藥物的半衰期>2 h,每日給藥 1-2 次就可使 T>MIC 達(dá) 12 h 到 24 h,達(dá)到殺菌療效。頭孢丙烯臨床上給藥頻次多為 qd 或 bid,一次 0.5 g。
頭孢哌酮對于一般感染一次給藥 1-2 g,q12h;嚴(yán)重感染時一次給藥 2-3 g,q8h。
在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q12h 并不等于 bid,bid 強調(diào)的是給藥頻次,一日兩次。
而 q12h 更強調(diào)的是給藥間隔,要嚴(yán)格間隔 12 h 才能達(dá)到更好的抗菌效果。
Bid 多采用上午 8 時,下午 4 時給藥,q12h 多采用上午 8 時,晚上 8 時給藥。
頭孢曲松
頭孢曲松對肺炎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等具有相當(dāng)高的療效,其半衰期為 8-12 h。
是頭孢菌素中半衰期最長的藥物,因此每日只需給藥 1 次,一次 1-2 g,就能夠使得 24 h 抑菌濃度都大于 MIC。
碳青霉烯類
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碳青霉烯類的半衰期雖然很短,但是由于其對繁殖期和靜止期細(xì)菌均有強大殺菌活性,又顯示較長的 PAE。
臨床應(yīng)用該類藥物可適當(dāng)延長藥物給藥的間隔,多采取每日 2-3 次給藥方案。
對于上述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為達(dá)到較好的抗菌作用,可以通過
(1)增加藥物的劑量;
(2)縮短給藥間隔或者增加給藥頻率;
(3)延長點滴時間或者持續(xù)給藥的方法,來實現(xiàn)更好的抗菌效果,避免耐藥菌的產(chǎn)生。
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
此種抗菌藥物對致病菌的殺菌作用取決于峰值濃度,而與作用時間關(guān)系不密切,即血藥峰濃度越高,清除致病菌的作用越強。
這類抗菌藥物可以通過提高血藥峰濃度來提高臨床療效,而增加給藥頻次則并不起作用。
包括氨基糖苷類藥物和喹諾酮類藥物,但對于治療窗比較狹窄的氨基糖苷類的藥物,應(yīng)注意在治療中不能使藥物濃度超過最低毒性劑量。
代表藥物:氨基糖苷類,喹諾酮
氨基糖苷類
大量的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每日給藥 1 次可增強其抗菌療效,并且采用 qd 可降低腎、耳毒性。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革蘭陽性菌和格蘭陰性菌的抗菌后效應(yīng)(PAE)都較長,采用較高的初始濃度,能夠達(dá)到最佳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明顯的濃度依賴型。
氨基糖苷類的主要不良反應(yīng)包括耳毒性,腎毒性。
耳毒性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高,時間較長而緩慢滲入內(nèi)耳蝸靶組織中蓄積的結(jié)果。
而氨基糖類藥物采用 qd 的給藥方式,可以降低血液的谷濃度,因此可以降低耳毒性的不良反應(yīng)。
給藥次數(shù)減少,也可是腎皮質(zhì)對氨基糖苷類攝取的藥物百分比相對低,可減輕腎毒性。
綜上所述,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采用一天一次的給藥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抗菌療效,還能減輕不良反應(yīng),達(dá)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喹諾酮類
喹諾酮類抗生素屬于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其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對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都顯示較長的抗菌后效應(yīng)。
因此,臨床多采用每天給藥 1 次的給藥方式就可以達(dá)到較好的抗菌效果。
比如左氧氟沙星注射劑的常用量為 250 mg 或 500 mg,緩慢滴注,每 24 h 靜滴一次,滴注時間不少于 60 min。
綜上所述,只有分清抗菌藥物屬于時間依賴型還是濃度依賴型,選擇正確的給藥頻次,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答案查看方法:參與評論或收藏此文章,第二個工作日 16:30 可在「我的」-「我的消息」中查看更新的答案并接收到答案推送。
您的評論我們都已收到,為節(jié)省大家的時間,評論區(qū)僅展示精彩評論,可點贊表示支持喲~
點擊閱讀上期用藥問答:原醛癥治療藥物副作用,你了解嗎?及答案(如果無法跳轉(zhuǎn)請下載用藥助手 App 閱讀更多精彩問答)。
編輯: 劉登
相關(guān)知識
霧化吸入布地奈德:這個順序錯了等于白用
抗菌藥物過敏反應(yīng)
孕媽媽孕期該如何選用抗菌藥物
哪些藥物不屬于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
兩批國家重點監(jiān)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有何不同?臨床藥師如何促進(jìn)藥物合理使用?
“益生菌=減肥藥”是真的嗎?
抗疲勞藥劑有哪些?
寶寶用藥有哪些誤區(qū)
消炎藥=抗生素?醫(yī)生科普:一文弄懂消炎藥、抗生素和激素
健康報:抗菌藥物管理應(yīng)全面融入信息系統(tǒng)
網(wǎng)址: Bid=q12h嗎?抗菌藥給藥頻率有何區(qū)別? http://m.u1s5d6.cn/newsview709629.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chǔ)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