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王軍軍等最新Microbiome:綠茶多酚或能調(diào)腸菌治腸炎|熱心腸日報

王軍軍等最新Microbiome:綠茶多酚或能調(diào)腸菌治腸炎|熱心腸日報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16:42

圖片

圖片

王軍軍團隊:綠茶多酚或能調(diào)腸菌治腸炎

Microbiome——[14.65]

DSS誘導的結(jié)腸炎小鼠模型中,綠茶多酚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的口服給藥能減輕結(jié)腸炎癥、腸粘膜氧化應(yīng)激和屏障功能障礙,而結(jié)腸給藥無此效果; 這些保護性作用與EGCG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功能有關(guān),包括增加阿克曼菌屬等豐度、促進丁酸等短鏈脂肪酸的生成; 在誘導結(jié)腸炎前預(yù)防性口服EGCG,也能改變小鼠腸道菌群,減輕DSS誘導的結(jié)腸炎; 糞菌移植實驗證明,EGCG的有益作用是由腸道菌群介導的。

【主編評語】

膳食多酚是存在于很多植物基食物(如紅酒、巧克力、綠茶)中的一類微量營養(yǎng)素,對機體健康有多種益處。綠茶多酚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具有抗炎活性,可能有助于改善炎癥性腸?。↖BD),但目前尚不清楚腸道菌群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Microbiome最新發(fā)表了來自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王軍軍團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腸道菌群在EGCG抗腸炎功效中的重要作用,也為食療改善IBD等消化道疾病提供了新見解。(@mildbreeze)

【原文信息】

Gut microbiota from green tea polyphenol-dosed mice improves intestinal epithelial homeostasis and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colitis

2021-09-07, doi: 10.1186/s40168-021-01115-9

國內(nèi)團隊:TMAO如何加重高血壓?

Redox Biology——[11.799]

高血壓患者血漿TMAO水平與血壓正相關(guān); 在Ang II誘導的高血壓小鼠中,TMAO升高收縮壓并引起血管收縮,抗生素治療可減少TMAO生成、改善Ang II誘導的高血壓; TMAO處理后,Ang II誘導入球小動脈及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內(nèi)Ca2+的釋放增加; TMAO預(yù)處理VSMC可激活PERK/ROS/CaMKII/PLCβ3通路,PERK、ROS、CaMKII和PLCβ3抑制劑可削弱TMAO對Ca2+釋放的影響; 因此,TMAO通過激活PERK/ROS/CaMKII/PLCβ3/Ca2+途徑,加重Ang II誘導的高血壓。

【主編評語】

腸道菌群代謝衍生物氧化三甲胺(TMAO)與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肥胖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有關(guān)。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yī)院鄭智華、浙江大學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魏啟春、浙江大學賴蒽茵與團隊近期在Redox Biology發(fā)表研究,報告了TMAO可加重由血管緊張素II(Ang II)誘導的高血壓,并揭示了背后的通路機制。這些發(fā)現(xiàn)為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帶來了新啟示,提示TMAO或是高血壓的潛在的治療靶點和生物標志物。(@mildbreeze)

【原文信息】

Gut microbiota dependent trimethylamine N-oxide aggravates angiotensin II-induced hypertension

2021-08-25, doi: 10.1016/j.redox.2021.102115

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的腸道菌群變化及其與補體系統(tǒng)的關(guān)聯(lián)

npj Genomic Medicine——[8.617]

納入57名新生血管性AMD患者及58名健康對照; 患者的腸道菌群中Negativicutes菌綱富集,Oscillibacter菌屬及擬桿菌屬在健康對照的腸道菌群中豐度更高; 在野生型小鼠及C3缺陷小鼠中,可觀察到相似的腸道菌群組成差異; 補體因子B基因的SNP在健康對照中豐度更高,HTRA1基因及補體因子H基因的SNP在患者中豐度更高; Negativicutes菌綱可作為區(qū)分AMD與健康對照的潛在生物標志物,且與補體因子H基因的CFH3基因型(rs1061170)呈正相關(guān)。

【主編評語】

npj Genomic Medicine上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對比鑒定了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guān)性黃斑變性(AMD)患者與健康對照的腸道菌群組成差異,并發(fā)現(xiàn)特定分類群在可區(qū)分患者與健康對照的同時,還與患者的補體因子H的基因型相關(guān)。(@沈志勛)

【原文信息】

Association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with the complement system in 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2021-09-01, doi: 10.1038/s41525-020-00141-0

一種降解人腸道粘蛋白的新細菌

Gut Microbes——[10.245]

體外培養(yǎng)表明,Allobaculum mucolyticum可利用飲食中的聚糖和宿主聚糖(粘蛋白O-聚糖)進行生長; 從其基因組中鑒定出60種潛在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在培養(yǎng)物及細菌裂解液中用質(zhì)譜鑒定出49種,包括18種靶向粘蛋白O-聚糖的分泌型CAZymes; 功能活性實驗表明這些CAZymes能水解多種單糖間共價鍵; A. mucolyticum通過分泌大量粘蛋白降解酶來有效降解粘蛋白O-聚糖,進一步利用釋放的半乳糖、GlcNAc和GalNAc進行生長。

【主編評語】

對于許多與人類疾病有關(guān)的細菌物種來說,內(nèi)層黏液層是一個重要的生態(tài)位。Allobaculum mucolyticum是丹毒絲菌科的一種細菌,可能與腸上皮有密切互作,且與炎癥性腸?。↖BD)相關(guān)。Gut Microbes近期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這種細菌可降解腸上皮黏液層中的粘蛋白O-聚糖,可能是其促進IBD的潛在機制。(@mildbreeze)

【原文信息】

Identification of Allobaculum mucolyticum as a novel human intestinal mucin degrader

2021-08-30, doi: 10.1080/19490976.2021.1966278

江南大學:植物乳桿菌CCFM8661可減少苯丙芘誘導的毒性

Frontiers in Immunology——[7.561]

通過苯丙芘結(jié)合實驗篩選出結(jié)合能力最強的植物乳桿菌CCFM8661,在體內(nèi)實驗中口服CCFM8661也可降低苯丙芘處理后上升的糞便內(nèi)苯丙芘濃度; 曠場實驗表明苯丙芘可誘導小鼠焦慮樣行為,口服CCFM8661則可改善癥狀; CCFM8661可降低腦內(nèi)氧化應(yīng)激水平(丙二醛MDA)和腫瘤相關(guān)基因表達(Bcl-2、p53),改善苯丙芘誘導的結(jié)腸中緊密連接蛋白和CYP1A1表達下降; CCFM8661可顯著改善苯丙芘誘導的結(jié)腸損傷、恢復(fù)腸道菌群多樣性及結(jié)構(gòu)和SCFAs產(chǎn)生。

【主編評語】

江南大學的田豐偉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發(fā)表文章,發(fā)現(xiàn)苯丙芘結(jié)合能力強的益生菌CCFM8661通過調(diào)控腸道菌群,緩解苯丙芘誘導的急性毒性,表明補充CCFM8661是對抗苯丙芘誘導毒性的一種有效且簡單的膳食干預(yù)措施。(@愛的抉擇)

【原文信息】

The Protection of CCFM8661 Against Benzopyrene-Induced Toxicity Reg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2021-08-10, doi: 10.3389/fimmu.2021.736129

益生菌BB-12可幫助恢復(fù)人腸道菌群穩(wěn)態(tài)

Nutrients——[5.717]

受試者首先進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鹽給藥(第1-7天),同時給予BB-12或?qū)φ账崮蹋ǖ?-14天),共招募62名參與者,并在第0、7、14、21和30天檢測糞便的短鏈脂肪酸水平和菌群組成; 抗生素治療抑制兩組的糞便醋酸鹽水平,停用后,益生菌組逐漸恢復(fù)至基線水平,而對照組仍受到抑制; 第7天,抗生素治療降低兩組的腸道菌群多樣性,而對照組的變化幅度比益生菌組更大、更持久,這與BB-12促進菌群恢復(fù)的假設(shè)一致; 兩組的基線沒有顯著差異。

【主編評語】

廣譜抗生素的使用通常與抗生素相關(guān)性腹瀉(AAD)有關(guān),并影響胃腸道的穩(wěn)態(tài),導致腸道菌群數(shù)量和多樣性的總體減少,以及短鏈脂肪酸(SCFA)的產(chǎn)生減少。Nutrients近期發(fā)表的文章,發(fā)現(xiàn)健康受試者同時服用抗生素和BB-12酸奶,相比于對照組,隨著時間的推移,糞便SCFA水平的下降幅度明顯更小,菌群的分類特征更穩(wěn)定。(@愛的抉擇)

【原文信息】

subsp. BB-12 Protects against Antibiotic-Induced Functional and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Human Fecal Microbiome

2021-08-17, doi: 10.3390/nu13082814

FROGS:分析真菌多樣性的強大工具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11.622]

FROGS 是一個易于使用的工具軟件,使用智能方法處理內(nèi)部轉(zhuǎn)錄間隔區(qū)(ITS)擴增子序列,而且同樣適合和高效地處理所有其他不可合并的擴增子; FROGS 被與許多流行的宏條形碼工具進行了比較,并被證明對可靠的 OTU 序列重組非常敏感; FROGS 產(chǎn)生極少的假陽性和假陰性,具有出色的召回率和準確率; FROGS 簡單易學,既可以在網(wǎng)頁中通過Galaxy 平臺上使用,也可以在命令行上使用。

【主編評語】

檢測真菌最常用的標志物是 ITS,但有一個主要缺陷:PCR可能會在大量真菌中產(chǎn)生非重疊的讀長。當這些讀長被過濾掉時,傳統(tǒng)的宏條形碼流程會丟失部分信息,從而產(chǎn)生關(guān)于所研究環(huán)境的組成和結(jié)構(gòu)的有偏差的圖片。本研究開發(fā)了一種解決方案-FROGS工具,可以處理包括重疊和非重疊在內(nèi)的整個讀長集,從而提供更準確的真菌群落表征。作者使用模擬數(shù)據(jù)和真實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測試證明了其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大家可通過命令行或基于 Galaxy 的 Web 界面使用該解決方案。(@劉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組)

【原文信息】

FROGS: a powerful tool to analyse the diversity of fungi with special management of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2021-08-19, doi: 10.1093/bib/bbab318

國內(nèi)團隊:四氫姜黃素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5.249]

四氫姜黃素(THC)在體外可顯著降低激動劑誘導的人純化血小板的顆粒分泌,包括CD62P和CD63的表達,血小板因子4、CCL5和ATP的釋放,此外抑制血小板聚集; THC和姜黃素體外預(yù)處理的血小板可抑制腸系膜動脈血栓模型小鼠血栓的形成,且THC更佳,但兩者均不延長尾部出血時間; 機制上,THC干預(yù)對血小板的血栓素A2(TxA2) 生成和顆粒分泌的抑制作用部分由THC通過下調(diào)MAPKs信號通路抑制血小板胞漿型磷脂酶A2(cPLA2)活化所介導。

【主編評語】

血小板顆粒分泌在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中起關(guān)鍵作用,四氫姜黃素(THC)是姜黃素的主要代謝物之一,近期大理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牙甫禮作為通訊作者在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表明THC通過抑制MAPKs/cPLA2信號傳導減弱血小板的血栓素A2(TxA2)生成和顆粒分泌,進而抑制血栓形成,提示THC有心血管保護的潛力。此前,本研究合作者陳彬林(現(xiàn)就職廣西婦幼保健院營養(yǎng)科)等人在Clin Exp Allergy發(fā)表的一項研究(2018年)證明膳食THC比姜黃素更有效的改善小鼠過敏性氣道炎癥。(@陳彬林)

【原文信息】

Tetrahydrocurcumin Downregulates MAPKs/cPLA2 Signaling and Attenuates Platelet Thromboxane A2 Generation, Granule Secretion, and Thrombus Growth

2021-08-24, doi: 10.1055/s-0041-1735192

警惕!腸缺血可能是新冠首發(fā)癥狀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8.989]

3例有嚴重腸道癥狀的患者在切除的組織中呈現(xiàn)明顯的SARS-CoV-2陽性,但沒有COVID-19的任何常見臨床表現(xiàn),且多次咽拭子檢測呈SARS-CoV-2陰性; 所有標本的組織學檢查均顯示腸壁和膽囊壁廣泛缺血壞死,壁內(nèi)血管血栓形成,還觀察到血管內(nèi)皮炎和新血管生成,以及SARS-CoV-2蛋白特異性染色; 糞口感染/再感染是SARS-CoV-2傳播的一種潛在方式,值得進一步研究; 建議對近期腸缺血急診病例的切除樣本進行SARS-CoV-2檢測。

【主編評語】

新冠的非呼吸道首發(fā)癥狀被越來越多的報道,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近期發(fā)表的病例報告,首次報道了腸缺血癥狀可能是新冠的首發(fā)癥狀,再次表明糞口途徑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mildbreeze)

【原文信息】

Bowel ischemia as onset of COVID-19 in otherwise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ly negative swab

2021-08-26, doi: 10.1111/joim.13385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chuàng)作者:mildbreeze,王新宇,沈志勛,Johnson,愛的抉擇,白藍木,陳彬林,orchid

相關(guān)知識

保持肌肉健康,菌群和營養(yǎng)有多重要?|熱心腸日報
茶葉活性成分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影響脂質(zhì)代謝
《熱心腸周刊》第102期
Science觀點:“挨餓”如何助有益腸菌適應(yīng)腸道?
世界腸道健康日|關(guān)注腸道健康,健康與你“腸”伴
飲食如何調(diào)節(jié)健康和疾???同濟團隊29頁綜述詳解|熱心腸日報
碧生源腸潤茶功能
腸道細菌讓黑巧克力有益健康
腸道菌群失調(diào)癥
喝綠茶不僅能延長壽命還能減肥、預(yù)防癡呆丨綠茶研究大盤點

網(wǎng)址: 王軍軍等最新Microbiome:綠茶多酚或能調(diào)腸菌治腸炎|熱心腸日報 http://m.u1s5d6.cn/newsview54808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