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探討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探討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14:30

        徐嵐
        東莞市松山湖北區(qū)學校        廣東東莞        523808
        摘要:在新時期,男女平等是社會公正的體現,也是我國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男女平等已經成為我國人民大眾的共識。但目前各領域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一部分青少年的性別意識存在偏頗。因此,本文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討性別平等教育的策略,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關鍵詞:        初中;        道德與法治教學;        性別平等教育
引言
        初中生進入青春期后伴隨著生理年齡的身高,初中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性別差異逐漸凸顯出來,女生和男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造成其學習能力和學習思路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中學時期,如何建立正常的異性同學關系,如何與異性同學進行交往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通過研究性別平等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施,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常的異性關系,同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1在初中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意義
1.1幫助青少年了解異性的知識
        性別平等教育屬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為促使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全面發(fā)展,需要通過教育的手段進行心理干預,讓學生通過了解異性的知識,了解男女之間的生理差異和特征差異,敢于與異性進行交往,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根據國內有關研究指出,在初中階段隨著男女生生理的變化,男女學生大多為自己的第二性征出現焦慮不安的狀況,例如女同學會極力掩飾自己的胸部,而男同學會給女同學起外號,這種狀況會持續(xù)整個青春時期。青春期是少男少女生理和心理快速發(fā)展的時期,這時期的所有事件都會對其未來產生心理影響,例如男同學對女同學起外號會讓女同學在心里留下陰影,逐漸畏縮,不敢與其他人交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施加性別平等教育,可以淡化初中時期的男女界限,讓男女同學在一起了解生理知識和心理知識,對自己、對異性的生理變化進行探求,讓女同學正確對待自我的身心變化,消除因為生理發(fā)育的神秘感引起的心里煩惱[1]。
1.2有助于促進異性之間的交往與活動
        初中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fā)育的時期,一部分男同學和女同學在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家長或者教師的干預,在不自然的躲避同時出現,尤其是在一些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之中,男女生如果在一起工作或者學習,就會受到一些同學的議論,對異性的疏遠是青春期男女對異性好奇的反應。而通過性別平等教育,可以讓男女同學逐漸擺脫心理上的鎖閉狀態(tài),散發(fā)自己的魅力,相互吸引彼此接近。一部分青春少男少女在異性的吸引和情感碰撞下出現追求行為,但這種行為更多的是對異性的仰慕,一部分家長和教師為防止這種現象發(fā)生,通常會嚴令禁止男女進行普通交往,并不利于讓男女生意識到性別平等,性別平等意識可以促進異性在交往和活動的過程中,深入的了解彼此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進行適度自然的交往[2]。
2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性別平等教育的策略
2.1組織班級主題活動,掌握異性平等交往原則
平等的性別教育是指在充分體現男女平等的基礎上,打破性別刻板的印象[3]。在教學的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正視性別平等教育的內涵,積極組織班級主題活動,從活動和游戲互動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平等交往的原則,形成性別平等的認同感,教師可以廣泛搜集社會中女性車位和孕婦車位,女性產假和男性育兒假的資料。

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班級辯論會,讓學生分析女性車位和孕婦車位的區(qū)別,女性產假和男性育兒假設置的必要性,不同的學生進行相互爭辯,搜集豐富的視頻資料和數據,結合自己的生活案例進行爭辯。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深刻的明白男女平等的意識,同時養(yǎng)成尊重他人、自然適度相處的男女交往原則,在男女雙方進行辯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小游戲“我當家”,讓學生模仿爸爸媽媽在家庭中履行自己的職責,在游戲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女性產假和男性育兒假設置的背景,設計的重要性,消除異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在活動中幫助學生建立正常的異性關系,呼吁學生關注兩性平等,并且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的角色。
2.2運用道德與法治案例,正視自身價值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講解社會道德知識和法治知識,因此有諸多的社會男女平等案例,教師可以適當的利用道德與法治課本中的內容,結合具體案例,讓學生理解男女平等的含義。例如在學習自由平等的真諦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有關法律,讓學生明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結合女性因家暴殺夫被判終身監(jiān)禁、專家殺妻案的嫌疑犯被判死刑、男女同工同酬的案例,讓學生思考視頻案例和圖片案例,感悟平等的內涵。從法律意義上分析同等情況同等對待與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否存在矛盾,學生可以分成小組互相討論自己的見解,深入的理解平等的內涵,理解女性在某些時刻屬于弱勢群體,需要給予特殊的關懷。而在同等條件下,男女生具有同等的人權,因此需要同等的對待和尊重。結合道德與法治案例的講解之下,既讓學生了解法律面前一切平等的含義,也讓學生明白男生和女生在社會中的價值,正視自己的價值。
2.3展開異性交往教育,創(chuàng)造性別平等環(huán)境
除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對學生進行性別平等理念的影響之外,教師還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力量,在班級中為學生營造性別平等的環(huán)境,讓男生和女生深刻地了解自身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正確了解男女生交往的意義。尤其在進入青春期之后,一部分初中生無法正視異性的身體變化,男女界限在中學階段最為明顯。男女生在初中學習的過程中不大愿意接觸,因此,在安排道德與法治課代表時,讓男生和女生共同擔任,讓學生在異性搭配工作的過程中會豐富自己對異性的了解,在遇到道德與法治的難題時,教師可以讓男生和女生為一組共同討論和思考,通過有意識的促進男女生之間的交往,創(chuàng)造公平的性別教育環(huán)境,讓學生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增強社會交往能力,避免自身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帶來情緒上的困擾。道德與法治教師還可以在日常與其他教師展開合作,整合性別平等教育的資源,同時與家長進行配合,促進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2.4信息技術與性別平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活動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道德與法治活動中,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學生的性別平等意識和個性特點、學習需求等進行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發(fā)揮道德與法治教育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性別平等教育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廣泛搜尋社會或者學校中的性別不平等現象,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段內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對一些社會的不公平現象進行記錄,運用合理的手段踐行性別平等理念。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開線上的性別平等教育活動,讓學生在網絡中針對性別平等制作網絡海報、制作性別平等關愛網站、宣傳冊等等,通過網絡的互動,讓學生用自我力量改變網絡傳統(tǒng)生理性別的概念,引入社會性別理念。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利用互聯網廣泛搜集有關性別平等的素材,并在網絡中爭當性別平等宣傳者,通過宣傳一些性別平等的知識,對一些性別平等的素材進行反思和自我總結,以自我力量引導網絡輿論,提高學生的參與感。
結束語:
總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領導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加入有關男女平等的教育,通過道德與法治的思想影響,讓初中生從小樹立性別平等意識,樹立公平公正的思想。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效性,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為之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利梅. 道德與法治課程如何實現性別平等教育[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9(10):0097-0097.
[2]孫立峰. 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撒播平等的種子[J]. 祝你幸福:綜合版, 2018, 000(010):P.15-16.
[3]顧春旭. 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進課堂實踐,探索與研究[J]. 東西南北:教育, 2018(15):112-112.

相關知識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途徑探討
心理健康教育與品德教育是什么關系
有效評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初探
培養(yǎng)自信與獨立:《愛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價值及實踐探索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究
給生命以陽光的底色!哈爾濱順邁學校初中部落實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開展“積極人格教育”主題實踐活動
探討剖宮產產婦圍術期實施健康教育及護理對策
探究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初中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策略及實踐

網址: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探討 http://m.u1s5d6.cn/newsview54554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