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藥篇
一、正確用藥的基本知識
(一)什么是藥品
藥品是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diào)節(jié)人的生理機能,并規(guī)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zhì)。我們平時常說的中藥,西藥(包括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都是藥品。所謂“對癥下藥”是指服用藥品必須有明確的預防或治療目的。藥品除了有治療作用外,也有不良作用,不合理用藥或過量用藥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二)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zhì)為目的的食品。適宜特定人群用,具有調(diào)節(jié)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chǎn)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三)保健食品與藥品的區(qū)別
保健食品沒有確切的治療作用,不能治療疾病,只具有保健功能。藥品的包裝盒上有“批準文號”,藥品的批準文號開頭為“國藥準字”,保健品的批準文號開頭為“國食健字”或“X衛(wèi)食健字(其中的X代表某個地區(qū)簡稱)”。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
(四)什么是處方藥
處方藥是必須憑醫(yī)生處方才能購買的藥品。
(五)什么是非處方藥
非處方藥不需醫(yī)生處方,直接可在藥店購買和使用的藥品。
(六)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區(qū)別
非處方藥的包裝上印有國家指定的非處方藥專有標識(OTC)。另外非處方藥的說明書上會寫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并按說明書使用或在執(zhí)業(y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處方藥的說明書上則寫著: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
(七)什么是藥品的通用名?
通用名:是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編定的在全球范圍通用,在藥品標準中列入的名稱,任何藥品包裝、標簽說明書上都應標識通用名。
(八)什么是藥品的商品名?
商品名:藥品生產(chǎn)企業(yè)為了市場競爭和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需要,往往給自己生產(chǎn)的藥品注冊商品名,以示區(qū)別,如“拜唐蘋”為阿卡波糖的商品名:“絡活喜”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商品名。一種藥品由于生產(chǎn)企業(yè)、注冊商標和劑型規(guī)格的不同,可能有多種商品名。
(九)通用名相同,商品名不同的藥品可以互相替代嗎?
通用名相同的藥品,說明藥品的成分就是完全一樣的。如果商品名不同,通用名一樣,那么藥品的含量可能不一樣,用法也可能不一樣。所以,通用名相同的藥品不一定能夠互相替代,還要看說明書中的用法用量是否相同,以免用藥過量。通用名相同的藥品,如果劑型、規(guī)格完全相同,一般來說是可以替代的。必要時請向藥店的執(zhí)業(yè)藥師咨詢。
(十)什么是假藥?
《藥品管理法》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藥:
(一)藥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藥品標準規(guī)定的成份不符;
(二)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
(三)變質(zhì)的藥品;
(四)藥品所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guī)定范圍。
(十一)什么是劣藥?
《藥品管理法》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劣藥:
(一)藥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藥品標準;
(二)被污染的藥品;
(三)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藥品;
(四)未注明或者更改產(chǎn)品批號的藥品;
(五)超過有效期的藥品;
(六)擅自添加防腐劑、輔料的藥品;
(七)其他不符合藥品標準的藥品。
(十二)購買了假劣藥品或可疑藥品怎么辦?
如果對購買的藥品質(zhì)量有懷疑或者發(fā)現(xiàn)質(zhì)量不合格的藥品,請一定要保留一切相關的證據(jù),包括購買的藥品及其包裝、購買藥品的憑據(jù),如銷售票據(jù)或小票等。然后,向所在地縣級或市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報告。
(十三)什么樣的藥品是過期藥品?
藥品標簽中的有效期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標注,年份用四位數(shù)字表示,月、日用兩位數(shù)表示。其具體標注格式為“有效期至XXXX年XX月”或者“有效期至XXXX年XX月XX日”;也可以用數(shù)字和其他符號表示為“有效期至XXXX.XX.”或者“有效期至XXXX/XX/XX”等。
當看不清藥品名及保質(zhì)日期時要把藥品及時扔掉。
(十四)什么是藥品的副作用?
藥品的副作用,是指在使用治療劑量的藥品時伴隨出現(xiàn)的,與治療疾病目的無關而又必然發(fā)生的其他作用?!N藥品往往具有多種作用,當人們利用其中某一作用時,其余的作用便稱為副作用。藥品的治療作用與副作用都是其本身所固有的藥理特性,它們是相對而言的,隨著治療疾病的目的而改變。
藥品的副作用涉及面很廣,有各種各樣的表現(xiàn),一般癥狀較輕,屬于病人耐受范圍之內(nèi),都是可以恢復的。許多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副作用是難以避免的。如果副作用較猛烈或由于副作用可能導致病人其他疾病或病情加重時,就應考慮停藥、暫時停用或改用其他藥物,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服用一些能削弱或抵消副作用的藥品。
(十五)什么是藥品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預防、診斷、治療或調(diào)節(jié)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xiàn)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應,它不包括無意或故意超劑量用藥引起的反應及用藥不當引起的反應。人們在用藥前應全面地了解該藥的藥物性質(zhì),嚴格掌握藥品的適應癥,選用適當?shù)膭┝亢童煶蹋鞔_藥品的配伍禁忌。只要合理用藥,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十六)藥店購買藥品時應注意什么?
1、一定要到合法的藥店買藥。合法的藥店是經(jīng)過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的,藥店內(nèi)應懸掛著《藥品經(jīng)營許可證》和《營業(yè)執(zhí)照》。
2、如果知道買哪種藥,可直接說出藥品名稱,如果不知道應該買哪種藥,請向店內(nèi)的執(zhí)業(yè)藥師說明自己買藥的目的:是給自己用,還是給孩子或老人用,用于治療什么病。
3、購買處方藥時必須憑醫(yī)生處方才可購買和使用。
4、購買非處方藥時,應對患者的病情有明確的了解,如曾用過什么藥品,用藥的效果如何,有無過敏史等。
5、在決定購買某種藥品之前,應仔細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看是否對癥,如果對說明書內(nèi)容不明白,可以向店內(nèi)的執(zhí)業(yè)藥師咨詢,以免買錯藥、用錯藥。
6、買藥時,一定要仔細查看藥品包裝上的生產(chǎn)日期、有效期等內(nèi)容,不要買過期藥品。
7、買藥后一定不要忘記把購藥的憑證保管好,如購藥小票或發(fā)票,萬一藥品質(zhì)量有問題,購藥憑證是投訴、索賠、維護自己權益的重要憑據(jù)。
(十七)正確理解藥品說明書上的“慎用”、“忌用”、“禁用”
“慎用”提醒服藥的人服用本藥時要小心謹慎。在服用之后,要細心地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出現(xiàn),如有就必須立即停止服用;如沒有就可繼續(xù)使用。所以,“慎用”是告訴你要留神,不是說不能使用。比如利他林(鹽酸哌甲酯)對大腦有興奮作用,高血壓、癲癇病人應慎用。
“忌用”,比“慎用”進了一步,已達到不適宜使用或應避免使用的程度。標明“忌用”的藥,說明其不良反應比較明確,發(fā)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個體差異而不能一概而論,故用“忌用”一詞以示警告。比如患有白細胞減少癥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霉素鈉,因為該藥可減少白細胞。
“禁用”,這是對用藥的最嚴厲警告。禁用就是禁止使用。比如對青霉素有過敏反應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霉素類藥物;青光眼病人絕對不能使用阿托品。
(十八)最佳服藥時間
藥物的療效與用藥時間密切相關,選擇最佳服藥時間,能夠達到最佳療效。
鐵劑:貧血患者補充鐵劑,如果晚上7點服用,比早上服用在血中的濃度增加4倍,療效最好。
鈣劑:人體的血鈣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臨睡前服用補鈣藥可使鈣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降血壓藥物:根據(jù)人體生物鐘的節(jié)律,服降血壓藥1-3次,宜分別于早上7時,下午3時和晚上7時服用,早晚兩次用藥量要適當少些。晚上臨睡前不宜服用降壓藥,以防血壓過低和心動過緩,導致腦血栓形成。
降糖藥: 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對胰島素最敏感,這時注射胰島素用量小, 效果好。甲糖寧(D860,甲磺丁脲)宜上午8時口服,作用強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加大劑量才能獲得相同的效果。
解熱鎮(zhèn)痛藥: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時左右(餐后)服用療效高且持久,若在下午6時和晚上10時服用,則效果較差。
降膽固醇藥:由于人體內(nèi)的膽固醇和其他血脂的產(chǎn)生在晚上會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飯時服用降膽固醇的藥物。
(十九)服藥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項
1、服藥之后不能馬上睡。服完藥馬上就睡覺,特別是飲水量少的時候,往往會使藥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進入胃中。有些藥物腐蝕性較強,在食道溶解后,會腐蝕食道粘膜,導致食道潰瘍。
2、服藥之后不能馬上運動。因為藥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鐘才能被腸胃溶解吸收、發(fā)揮作用。
3、服藥前后少食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含物和生物酶,這些物質(zhì)可以和藥物發(fā)生化學反應,使藥物作用發(fā)生改變。一些水果與抗生素相互反應,使抗生素的療效大大下降。
4、用藥吃醋要壞事。服用某些藥物時必須忌食醋。如服用紅霉素、螺旋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等藥物時吃醋,會使這些抗生素在酸性條件下,容易在腎臟結晶,損壞腎小管。
5、服藥勿飲酒。酒中含有的酒精(乙醇),可與多種藥物發(fā)生反應,會降低藥效或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服藥時一定不能用酒來送服藥物,在服藥前后也不能飲酒。
(二十)用藥要遵循“五先五后”的原則
1、先用食療后用藥。例如喝姜片紅糖水可治療風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療后不見好轉(zhuǎn),可考慮用理療、按摩、針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藥治療。
2、先用中藥后用西藥。中藥多屬于天然藥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藥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藥確有特效。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先服中藥。
3、先外用后內(nèi)服。為減少藥物對肌體的毒害,能用外用藥治療的疾病,比如皮膚病、牙齦炎,扭傷等外敷外用藥解毒、消腫,最好不用內(nèi)服消炎藥。
4、先用內(nèi)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針劑,以為用注射來得快,其實不然。藥劑通過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進入心臟,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臟。因此,能用內(nèi)服藥使疾病緩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劑。
5、先用成藥后用新藥。近年來,新藥不斷涌現(xiàn),一般說來它們在某一方面有獨特的療效,但由于應用時問短,其缺點和毒副作用,尤其是遠期副作用還沒有被人們認識。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時最好先用中西成藥,確實需要使用新藥時,也要慎重,特別是對進口藥物尤其要慎重。
二、合理用藥相關知識
(一)什么是合理用藥
指安全、有效、經(jīng)濟地使用藥物。優(yōu)先使用基本藥物是合理用藥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藥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二)合理用藥應遵循的原則
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
(三)合理用藥并不是買價格貴的藥品
藥品的價格取決于研制過程的花費、生產(chǎn)的成本等各種因素,而藥品的安全性則取決于藥品的不良反應(或毒性)和治病的效果。它們是互不相關的兩個問題。因此價格高的藥品不一定更安全有效。
(四)為什么要按時按量服藥?
不按時按量服藥不但會影響藥物的效果,而且還可能給人體帶來損害。藥品的用量直接關系到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而達到一定的濃度是藥物發(fā)揮藥效的必要條件。劑量太小,達不到治療目的:劑量太大,不一定能增加相應的藥物療效,相反會加重藥品的不良反應,甚至引起中毒,尤其是一些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較為接近的藥物,藥物的使用劑量和用藥間隔時間不是隨便確定的,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并且每種藥物各不相同。因此,病人服藥一定要遵醫(yī)囑或按說明書按時按量服用。
(五)打針比吃藥效果好嗎?
從藥物被吸收到發(fā)揮作用的速度來看,打針確實比吃藥見效快,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通過打針治療。而有的病打針反而不如吃藥效果快、效果好。如一些消化道疾病采用口服給藥,胃腸道局部藥物濃度高,治療效果好;對一般的傷風感冒等也沒必要打針,即使打針,效果也不一定好;而對一些只能口服不能注射的藥,當然就更不用去忍受打針的痛苦和麻煩了。
(六)針劑藥品不可以口服的原因是什么?
1、很多藥之所以制成針劑使用,是因為這些藥物在消化道內(nèi)不穩(wěn)定,易被破壞失效或吸收不好而達不到有效血藥濃度,而影響藥效。
2、有些藥物對胃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口服后會引起惡心、嘔吐等反應。
3、有的藥物口服與注射給藥的作用完全不同,切不可互換。
4、有些針劑的溶媒不是注射用水,而是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或其他化學溶劑,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不能口服。
5、針劑的劑量比口服片劑量大很多倍,不宜掌握,且價格相差十多倍,造成浪費。
6、有些針劑注射時需做皮試,如隨意口服可能會引起致命的過敏性休克。
因此,為了科學、安全、合理、有效、經(jīng)濟地用藥,切不可隨便將針劑改為口服使用。
(七)家庭中使用退燒藥的原則
1、病因不明不用藥:對病因不明的發(fā)熱不能亂用退燒藥,尤其在發(fā)熱初起時更不能亂用,以免因用藥干擾了發(fā)熱原有的規(guī)律而引起醫(yī)生誤診。
2、短期低燒免用藥:低燒指體溫在38.5℃以下的發(fā)燒,這種體溫升高在小兒可以幾乎看不出異常,在成人則往往可引起明顯的不適反應。
3、暴發(fā)高燒慎用藥:當病人體溫顯著升高達40℃左右時,使用退燒藥必須慎之又慎,對此類病人必須減少每次藥量,謹慎用藥。
4、小兒發(fā)燒早診治。兒童不同于成人,其對一般低燒的反應往往不明顯,但其體溫升高快,往往下午還好好的,入夜卻驟起高熱,以至抽筋。因此,對小兒發(fā)燒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即使是低燒也應及時就診,并需配備一些臨時使用的退燒藥,以免夜里驟起高燒時手足無措。
5、服藥期間多飲水。所有退燒藥都會引起病人出汗,這是增加人體散熱、使體溫降低的表現(xiàn)之一,這一過程往往會消耗病人較多的能量、水和水溶性維生素,故而發(fā)燒病人在使用退燒藥期間宜多飲水,尤其應多飲糖水,同時可口服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這均有利于病人機體功能的康復。未用退燒藥的發(fā)燒病人,也應多飲水和補充水溶性維生素,以幫助機體通過自身調(diào)節(jié)而降低體溫。
6、必要時輔以物理降溫。對一些病勢兇猛、40℃以上高燒持續(xù)不退的病人,在使用退燒藥的同時,可輔以物理方法降溫,以防病勢進一步惡化而致病人抽筋或昏迷。具體方法為:用不透水的塑料袋或暖水袋灌入冰水或冷水,將其分別安置在病人的頭頸下、腋窩、大腿根部、胸口等有大血管經(jīng)過的部位,條件允許時還可配用稀釋酒精液作全身擦浴,以加速體內(nèi)散熱,控制病情發(fā)展。
三、抗生素相關知識
(一)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chǎn)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fā)育功能的化學物質(zhì)。
(二)什么是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是指不對癥使用或不規(guī)范地使用抗生素,使用不必要使用的抗生素、超時或超量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不足量或療程不足等。
(三)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濫用抗菌藥輕者危害個人,重者危害人類。主要的危害有:誘發(fā)細菌耐藥性,導致病原微生物對藥物產(chǎn)生抵抗,并損害人體器官、導致二重感染、浪費醫(yī)藥資源。因此,一定要科學、合理地使用抗菌藥。
(四)抗生素常見的不良反應
抗生素是當今控制各種細菌感染的有效藥物,是最為常用的藥物類別之一,已經(jīng)使用的有近百種。它們與其他藥物一樣,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過敏反應。青霉素、鏈霉素、頭孢菌素等可使人產(chǎn)生過敏反應,嚴重時可危及生命??股匾鸬倪^敏反應常見的為藥疹、皮炎和藥熱等。
2、毒性反應??股匾鸬某R姷亩拘苑磻犛X神經(jīng)損害、造血系統(tǒng)障礙、腎損害、肝損害及胃腸道反應。毒性反應的性質(zhì)和程度,因藥物種類及患者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
3、二重感染。老年人,嬰幼兒、體弱者、腹部手術者及濫用抗生素者較易發(fā)生。二重感染一般較難控制,且具有很大的危險性。
4、耐藥性。大多數(shù)細菌對抗生素可產(chǎn)生耐藥性。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及不合理用藥導致的抗生素濫用,致使耐藥菌株日益增多,影響疾病的治療,甚至會因無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而產(chǎn)生嚴重后果。
5、局部刺激。抗生素肌內(nèi)注射,多數(shù)可引起局部疼痛,靜脈注射也可能引起血栓性靜脈炎。由此可見抗生素一定要合理使用,千萬不可當作“萬能藥”隨意亂用。
(五)為什么青霉素等藥物在使用前要做皮試?
有些藥品如青霉素、鏈霉素、頭孢菌素,維生素、碘、局麻藥、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生物藥品(酶、抗毒素、類毒素、血清、菌苗、疫苗)等在給藥后極易引起過敏反應,甚至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為安全起見,需在注射給藥前進行皮膚敏感試驗,皮試后觀察15~20分鐘,以確定陽性或陰性反應。
尤其是青霉素極易引起過敏反應,輕者可見發(fā)熱及皮疹,重者則見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并可伴高熱及全身中毒癥狀,最可怕莫過于過敏性休克,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使用青霉素等類藥物前都必須作皮試,皮試有陽性反應的不能用青霉素。
四、耐藥細菌相關知識
(一)什么是耐藥細菌
抗菌藥物通過殺滅細菌發(fā)揮治療感染的作用,細菌作為一類廣泛存在的生物體,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得對抗菌藥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殺滅的危險,這種抵抗作用被稱為“細菌耐藥”,獲得耐藥能力的細菌就被稱為“耐藥細菌”。細菌耐藥是一種被人類強化的自然現(xiàn)象。
(二)耐藥細菌為何能耐藥
細菌耐藥屬于一種自然現(xiàn)象,是千百年來微生物進化的結果。細菌的抗藥性是細菌進化選擇的結果,抗生素的濫用加劇了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股氐臑E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在人類疾病治療過程中濫用抗生素;另一個是動物飼料添加抗生素的問題。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世界上抗生素總產(chǎn)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類臨床治療。
(三)抗生素耐藥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抗生素是人類對抗細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療效果降低或喪失,增加了對患者的治療難度和醫(yī)療成本。抗生素耐藥問題的日益加劇,使人類對付細菌的有效武器越來越少。
(四)耐藥細菌會引起哪些疾病
耐藥細菌和敏感細菌在致病性方面差異不大,細菌獲得耐藥性并不改變其致病能力,一般也不會產(chǎn)生新的感染類型,最主要的挑戰(zhàn)在于細菌獲得耐藥后,治療困難,對感染者治療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增加、醫(yī)療費用會大幅上漲。
(五)人體自身免疫力能對抗耐藥細菌嗎?
人體免疫系統(tǒng)只針對病原菌,可以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對抗各種感染,但免疫系統(tǒng)不能克服細菌耐藥。
(六)目前都有哪些耐藥菌種?
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全球耐藥情況非常嚴峻,應該說所有細菌都已經(jīng)有耐藥現(xiàn)象出現(xiàn),對抗菌藥物完全敏感的細菌幾乎不存在了,但根據(jù)耐藥的嚴重程度,可以稱為超級耐藥細菌的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耐萬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 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包括NDM-1)、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泛耐藥不動桿菌( PDR-AB)、產(chǎn)ESBL腸桿菌科細菌、多重耐藥結核桿菌(XTB )。
(七)有無有效手段來殺滅耐藥細菌?
根據(jù)大量研究,最有效的辦法是避免細菌耐藥,保持抗菌藥物活性,要達到這一目的的最終辦法是: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八)我國是否存在細菌耐藥問題?
細菌耐藥是全人類所面臨的公共衛(wèi)生挑戰(zhàn),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幸免,只是耐藥形式在不同地區(qū)有所差異。我國也存在細菌耐藥問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比較嚴峻,需要政府、專業(yè)人員、全體公民共同努力加以遏止。
(九)公眾應該怎么做才能減少耐藥細菌的產(chǎn)生
公眾要慎重使用抗生素,對抗生素的使用要堅持“四不”原則:
1、不隨意買藥:多數(shù)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不能到藥店隨便購買,而應憑處方購藥。
2、不自行選藥: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抗生素需對癥方有療效,選擇哪類藥物,需專業(yè)醫(yī)師或臨床檢驗后做出判斷,不宜根據(jù)廣告自行選藥。
3、不任意服藥:對于家庭小藥箱中儲備的抗生素類藥物,要謹慎使用,最好到醫(yī)院確診后,根據(jù)醫(yī)囑服用,千萬不要盲目亂用。類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動輒就服用抗菌藥物。
4、不隨便停藥: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療,就要按時按量服藥,以維持藥物在身體里的有效濃度。
(內(nèi)容來源:各相關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合理用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合理用藥指導手冊、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網(wǎng)、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責編:孝媛、湯龍)
相關知識
中醫(yī)藥健康管理通用12篇
老年人中醫(yī)藥健康管理總結(通用8篇)
中醫(yī)藥健康管理工作計劃(實用10篇)
最新中醫(yī)藥健康管理工作計劃(實用10篇)
妊娠期合理用藥
孕期用藥需謹慎,合理用藥護母嬰
孕期用藥有原則,合理用藥才安全
大班健康課教案《合理用餐身體棒》(通用10篇)
【合理用藥】關于懷孕,“藥”知道!
怎樣才能合理健康減肥之管住嘴篇
網(wǎng)址: 合理用藥篇 http://m.u1s5d6.cn/newsview449161.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