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甜北咸”:歷經千年而不衰,甜食為何最終定位于東南地區(qū)?
麻花
甜食在任何人看來都是一種誘惑,每天心情不好的時候,適量的糖分攝入可以保持心情愉悅,“食蔗高年樂,含飴稚子歡”。
甜甜的糖基本人人都愛吃,吃甜食可以補充氣血,消除肌肉的緊繃感,還有解毒的功能。還有很多對甜食已經到了上癮的地步,嗜甜如命,自從人類發(fā)明糖以來,糖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而在中國甜食更是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甜食,形成了不同的派系,甜食更是結合了當?shù)氐奶厣M行了改良。
一、古人眼中的"甜"文化
1、秦朝
甜食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秦朝,在秦朝及其以前食物都是百姓用來飽腹的,對于食物的味道并不太講究,秦朝的烹飪工具不像現(xiàn)在一樣完善,只有烤或是煮兩種方式,食物都很單調,秦朝普通人家一天只吃兩頓飯。
而秦朝的主食主要是黍(黃米)、稷(小米)、稻(大米)、粱(糯小米)、麥(小麥)、苽(薏米)六種谷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逐漸對食物烹調也開始重視起來,烹調食物也開始精細起來。在屈原的《招魂》中就記載了楚國的食物,大苦成酸,辛甘行些。和酸若苦,陳吳羹些。
粔籹蜜餌,有餦餭些。挫糟凍飲,酌清涼些。翻譯過來就是五味不爽口味正,將之調和在菜肴上。五味調諧真鮮美,這是吳式好羹湯。
飴糖
油炸麻花裹蜂蜜,馓子甜酥請君嘗。冰鎮(zhèn)清酒真爽口,請飲一杯甜又涼。從此看得出來楚國人對食物的味道偏重于酸辣,在甜的方面也是有了不同的方式,有甜飲料,或是甜點。在先秦時期具體記載甜食的文獻較少,但是可以得知甜食在中原地區(qū)最先流行起來。
2、漢朝及魏晉南北朝時期
漢朝這一時期的甜食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甜食開始了有了空間格局,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特殊的社會現(xiàn)狀,影響并改變著人們的飲食習慣,北方地區(qū)也養(yǎng)成了“食肉飲酪”的習慣。
南方地區(qū)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河網密布,水產豐富,南方就形成了“飯稻羹魚”的習慣,雖然飲食習慣大不相同,但是還能在飲食習慣中找到甜的蹤跡。
在漢代的時候由于制糖技術的成熟,飴糖開始在百姓的餐桌上出現(xiàn)了,也是從漢代開始飴糖才成為人們吃的起的調味品了。
漢代的麥芽糖也開始流行起來,甚至還有沿街叫賣的小販,麥芽糖在古代也叫飴餳,最早記載飴餳的做法在崔宴撰寫的《四民月令》,這個記載很簡單:“十月先冰凍,做涼餳,煮暴飴。”還有后魏時期的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也記載了當時制造糖化糵和許多“煮餳”的方法。
在這一時期主要是華北中原地區(qū)的食甜之風最盛,而南方地區(qū)主要是荊楚和巴蜀、東吳食甜之風最盛。
福橘餅
3、唐宋時期
到了唐宋時期制糖工藝逐漸完善,最初中國制糖工藝并不完善,唐初的時候向印度學習了制糖工藝,到了宋代之后種植甘蔗,出現(xiàn)了提煉蔗糖的時候工藝。
唐朝時人們是十分喜愛甜食的,相比起秦漢時期的飲食,唐朝就可以稱為逆天了,唐朝時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對外貿易十分發(fā)達。
在唐朝以前主要的甜味劑就是蜂蜜和麥芽糖,后來甘蔗傳入了中國,唐朝人掌握了蔗糖提煉的技術,把甘蔗變成了蔗漿,然后就出現(xiàn)了當時風靡唐朝的蔗漿澆櫻桃,是糖朝當時最受歡迎的甜品之一。唐代北方主要盛行一種飴糖類甜食。
在西湖皂兒水是南宋百姓夏天飲用的冷飲之一,宋代灌圃耐得翁撰寫的《都城紀勝》中記載了賣皂兒水有名的地方:
“都下市肆,名家馳譽者,如中瓦前皂兒水”。在宋代的莊綽撰寫的《雞肋篇》中就記載了做法:“京師取皂莢子仁煮過,以糖水浸食,謂之水晶皂兒”。主要在南宋杭州西湖流行。
在宋代的餐飲服務行業(yè)里,有一個專門為蜜煎設立的部門叫做“蜜煎局”,主要在南宋臨安一帶盛行,“蜜煎局”也有公辦和私立的,有官府辦的也有朝廷官員自己辦的,一般一些婚喪嫁娶的,宴請賓客等等事宜都可以向“蜜煎局”下單,其中的甜食也是種類繁多。
4、元朝
雪花酥
眾所周知元朝是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王朝,忽必烈為首的蒙古族建立,元朝因為統(tǒng)治者是蒙古族,所以在飲食上也帶有蒙古族的豪爽,但蒙古族和漢族還是有所區(qū)分,蒙古族一日兩餐,漢族人一日三餐。后來蒙古族定都北京,北方地區(qū)的甜食大部分就是蒙古族的食品。
元朝末年在江西一帶流行薄酥餅,在《吳氏中饋錄》雪花酥:油下小鍋化開,濾過,將炒面隨手下,攪勻,不稀不稠,掇離火。灑白糖末,下在炒面內,攪勻,和成一處。上桉,捍開,切象眼塊。薄酥餅在當時還是進獻給皇帝的貢品。
5、明清時期
明清之際中國甜食的空間格局基本已經形成了,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了。明朝人們更是追求口腹之欲,北京的蘋果、牙馬松,山東的秋月梨、文官果,福建的牛皮糖、福橘餅,蘇州的山楂糕橄欖脯,南京的地粟團、山楂糖,杭州的西瓜、花下藕等等甜食數(shù)不勝數(shù),各地都有不同代表甜食。
到了清朝食用甜食也形成了幾大巨頭,北方地區(qū)、江浙地區(qū)、閩廣地區(qū)、四川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甜食逐漸形成了特色。這里甜食空間格局的形成與歷史因素密不可分,在朝代更替的過程中,政治因素就直接影響了人們的飲食習慣。
二、中國甜食地區(qū)分布為何“地域性”?
在食用甜食的地區(qū)中最為突出的就閩廣地區(qū)和四川地區(qū),閩廣菜以偏甜著稱,廣東菜大都很清淡,因為閩廣地區(qū)的氣候悶熱,所以在烹飪食物的時候都盡量保持原汁原味,閩廣菜中廣也就是粵菜,八大菜系之一,發(fā)源于嶺南地區(qū)。
四川地區(qū)人們對此的印象是辣,但也完全不是川菜有麻、辣、甜、咸、酸、苦六種,川菜其實是甜辣的,并不是完全的辣味。
1、自然環(huán)境
牛皮糖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古時候人們的衣食住行取決于自然環(huán)境,環(huán)境主導著食材的生長,也就掌握了人的生死。自然環(huán)境是主導中國甜食布局的最大因素。
在遠古時期人們就擁有了糖,就是從瓜果和蜂蜜中獲取,到了商朝末年人們就掌握了從谷物瓜果中提取麥芽糖的技術。后來引進蔗糖之后麥芽糖和蜂蜜被迅速取代,麥芽糖主要是在北方地區(qū)發(fā)展較早,食用歷史較早。
而甘蔗所產的蔗糖主要是在南方地區(qū),甘蔗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省區(qū),甘蔗需要種植在亞熱帶熱帶地區(qū),所以不適宜種植在南方地區(qū),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區(qū)種植面積最大,廣東是大陸上種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在古代那個交通條件極不發(fā)達的情況下,甘蔗的生長區(qū)就稱為了蔗糖的主產區(qū),影響了中國甜食的布局。
2、氣候濕度
氣候濕度的因素影響著人們對甜食的攝入,糖是人體三大能量來來源之一,糖是腦神經系統(tǒng)熱能唯一來源。而主要食用甜食的省區(qū)是在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的地區(qū),在這些環(huán)境中人體流失的水分和能量比其他的地區(qū)更多,所以食用甜食是補充身體營養(yǎng)重要手段。
食甜的主要地區(qū)是在沿海地區(qū)主要是浙江到廣東的這一條沿海線。
3、民族因素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一共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飲食習慣,風俗習慣等,在飲食文化上也是深深烙印上了各自的特色。漢族聚居地就是在東部平原地區(qū),氣候適宜,水源充足,盛產蔗糖所以漢族人多食用甜食。
山楂糕
而居住在中國北部的蒙古族、鄂倫春族和怒族以及西南部的牧區(qū)藏族,這些民族的人們大多是以游牧為生,他們的主食大多是牛奶做成的奶制品,為自己身體提供所需的,這些地區(qū)不生產蔗糖原料,只能通過牛奶才能得到自己身體所需的甜。
三、經濟越發(fā)達的地區(qū)越愛吃甜
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福建這些東南沿海地區(qū)經濟很發(fā)達,飲食很清淡而且很喜歡吃甜。在古代食甜高的主要地區(qū)一般都是糖的主產區(qū)和王朝的都城,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人們才有能力消費得起甜,經濟發(fā)展是最終影響甜食布局的因素。
唐宋的時候是“南咸北甜”,到了明清時期的時候食甜地區(qū)主要確立了“東甜北咸”。后來沿海發(fā)達地區(qū)成為了食甜的主要地區(qū)。
四、結語
中國的食甜格局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fā)展,發(fā)展巨大,但最終能夠影響的只有經濟、政治、自然環(huán)境這些因素。這些條件都支持的情況下自然這一地區(qū)的食甜量就上升了。
相關知識
廣東原甜有機農場經營模式
“海南地區(qū)西甜瓜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模式建立與示范”現(xiàn)場觀摩及測評會在海南樂東成功召開
甜甜圈龜價格
酸甜苦辣咸 那種味道多了都要命
甜味劑市場報告:低糖無糖健康趨勢下,天然甜味劑占比提升
吃太咸的東西會發(fā)胖吧
八千年的歷史孕育了秦安人文,也孕育了一道美食,酸辣好喝又健康
養(yǎng)生酒市場的千億盛宴:振東如何憑借區(qū)位優(yōu)勢切分大塊蛋糕
飲食過甜過咸易傷發(fā)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網址: “東甜北咸”:歷經千年而不衰,甜食為何最終定位于東南地區(qū)? http://m.u1s5d6.cn/newsview42203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