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幼年吃糖,老年得?。cience:生命早期控糖,老后糖尿病和高血壓患病率降35%和20%

幼年吃糖,老年得?。cience:生命早期控糖,老后糖尿病和高血壓患病率降35%和20%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0日 18:01


甜食對人類總有著無窮的吸引力,甚至在嬰兒時期人們就會表現(xiàn)出對甜味的先天偏好,有人形容它們是“最能給人們帶來幸福感的食物”。

然而,糖在給人們帶來味覺和心理上的雙重愉悅背后,卻存在著健康的“甜蜜悖論”——攝入過量的糖分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的風險,可謂是真實意義上的“糖衣炮彈”。

近日,頂刊Science上刊登的這項很有意思的研究,研究人員將人類接觸糖的時間提前到生命早期1000天,以此來觀察“早年間含糖飲食攝入是如何損害長期健康”的。

果不其然,早年吃的糖,晚年會“買單”!該研究發(fā)現(xiàn),生命早期攝入較少糖的人,成年后罹患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分別降低了35%和20%,同時將疾病的發(fā)病年齡推遲了4年和2年。看來,控糖還得從娃娃抓起!


DOI:10.1126/science.adn5421

之所以稱這項研究“有意思”,是因為它用到了一個全人口層面的自然實驗。

這件事情還要追溯到二戰(zhàn)時期,由于戰(zhàn)爭時資源緊張,英國政府對糖和甜食的配給量進行了嚴格控制。在限糖令期間,每個人的糖配給量與當前膳食指南推薦的接近,即成年人每天不超過40g,2歲以下的兒童沒有糖供給。

但轉眼到了1953年9月,長達十年的糖配給制度終結,人們成群結隊地去購買糖果,年內(nèi)全國的糖和甜食消費量翻了一番。下圖的曲線則更為清晰和直觀——普通成年人的每日糖消費量從1953年第一季度的41克急劇躍升至1954年第三季度的80克左右,而糖攝入量增加的一大“附屬產(chǎn)物”便是每日總能量的提升。

水漲船高,懷孕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嬰幼兒也不例外。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孕婦平均每天攝入超過80g的添加糖,大約是推薦量的3倍;嬰幼兒中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超過80%的會每天都攝入含添加糖的食物。


隨時間推移的糖攝入量變化情況

然而,自受孕起的前1000天,即從妊娠到2歲的生命早期,是非常關鍵的窗口期,期間的不良飲食習慣可能會對成人之后的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先前已有大量嚙齒類動物實驗表明,生命早期攝入過量的糖會產(chǎn)生持續(xù)的健康風險,但來自人類的證據(jù)并不豐富且嚴格。

“吃糖吃在起跑線上”,會對未來的健康狀況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呢?基于“全英飲食的急劇變化”,研究者將20世紀50年代的食品調(diào)查和糖類銷售情況與英國生物數(shù)據(jù)庫(UKB)中的成人醫(yī)療記錄相結合,探究了早期糖暴露對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影響。

研究者從1951年10月至1956年3月出生的人群中篩選出了60,183名符合納入標準的參與者。其中,1954年6月之前出生的被稱為“配給組”,保證該組的參與者是受孕于1953年9月之前1000天,共計38,155人;1964年7月至1956年3月出生的22,028名參與者則為“非配給組”,即在“起跑線”上就吃上糖的一代人。


參與者的時間線

隨訪6萬人后,共記錄到3,936名確診糖尿病,和19,644名患有高血壓。

與認知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患這兩種慢性病的風險自然會有所增加,但這種增長趨勢在“非配給組”更為劇烈。

Kaplan-Meier生存曲線顯示,發(fā)病風險的差異起步于50歲左右,進展到60歲后會最大化。具體來說,“配給組”健健康康活到60歲且未患上2型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幾率分別為92.2%和65.4%,遠高于“非配給組”。


2種慢性病的患病風險變化趨勢

事實上,一個人患這兩種疾病的可能性,取決于生命早期1000天有多少天處于限糖令期間。

以2型糖尿病為例,與1954年7月-12月期間出生的、從未經(jīng)歷過配給期的成年人相比,僅在“娘胎”里限糖但出生之后不限的患病風險降低了15%。隨著暴露于配給期的時間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進一步降低。

而在限糖令解除的19個月之前出生的人,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則更趨于穩(wěn)定,降低了38%。換句話說,年滿1.5歲及以上再接觸糖,對嬰幼兒的影響便沒那么大了,這部分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配給期之后出生的低了38%。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高血壓中,不過患病風險的降低程度相對較小。與“非配給期”的相比,僅胚胎時期處在限糖令的成年人患高血壓的風險降低了6%,而在配給結束前就已經(jīng)超過1.5歲的這波人,患病風險降低了21%。


不同時期接觸糖的人群患病風險差異

此外,研究者還對比了首診時間,發(fā)現(xiàn):生命早期攝入糖,提早了2型糖尿病或高血壓的首次診斷時間。

具體來說,胚胎期仍處于限糖令的這部分人群,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fā)病分別延遲了1.46年和0.53年;而那些在出生后1年才接觸大量糖的個體,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首診時間分別推遲了4年和2年。

當然,為了確保是糖的影響而不是其他食物,研究者還特意對比了1954年5月取消的限黃油令,發(fā)現(xiàn)該時間點前后,兩種慢性病的患病風險沒有顯著差異。

來自南加州大學的Tadeja Gracner教授表示,早年間攝入的糖會轉化為晚年間生的??!胚胎時期就暴露于大量的游離糖,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使其更易患代謝病。事實上,嬰幼兒時期是發(fā)展甜味偏好的關鍵時期,如果在此時就讓他們接觸大量的糖,會增強其對于甜味的喜好,導致成年后攝入更多的糖,從而影響到未來的健康。


限糖令解除之后大量孩子蜂擁去購買糖果(圖源:Science)

綜上所述,生命早期1000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期間限制糖的攝入能夠有效地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分別降低35%和20%,并使得疾病的發(fā)病延遲4年和2年。反過來說,代謝健康還真得從娃娃抓起。

既然生命早期的糖消費與老年慢性疾病之間有著直接且重要的聯(lián)系,父母以及社會應更加重視“生命早期1000天”的窗口期,懷孕期、哺乳期以及引入固體食物后的最佳添加糖消費期都不應被忽視,可別讓孩子的健康“輸在起跑線上”。

參考資料: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britain-s-postwar-sugar-craze-confirms-harms-sweet-diets-early-life

[2]Tadeja Gracner et al.,Exposure to sugar rationing in the first 1000 days of life protected against chronic disease.Science0,eadn5421DOI:10.1126/science.adn5421

撰文 | Swagpp

編輯 | Swagpp

版權說明:梅斯醫(yī)學(MedSci)是國內(nèi)領先的醫(y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yī)療質(zhì)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y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fā)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jīng)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相關知識

糖尿病老人吃什么降血糖
ADA2016 指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鍛煉,心血管,糖尿病,中老年
老年人得了糖尿病,如何照顧護理?
糖尿病暴瘦后能活幾年 糖尿病患者壽命
糖尿病人餐前和餐后,血糖控制多少算達標?血糖高怎么辦?
「糖尿病」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餐后2小時血糖高,
年輕人也會得糖尿病
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健康家園

網(wǎng)址: 幼年吃糖,老年得??!Science:生命早期控糖,老后糖尿病和高血壓患病率降35%和20% http://m.u1s5d6.cn/newsview42174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