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首屆湖北·荊州魚糕節(jié)】荊州魚糕千古美食寫傳奇(一)

【首屆湖北·荊州魚糕節(jié)】荊州魚糕千古美食寫傳奇(一)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8月01日 08:37

泱泱華夏,美食大國,各地有各地的美食名吃,如福建的佛跳墻、揚州的獅子頭、武漢的熱干面、廣東的叉燒包,林林總總不可勝數(shù)。然而,這些美食都是一道佳肴或一種小吃,和這種美食比起來,有點小巫見大巫。

話說這種美食,歷史悠久,據(jù)傳有2000多年歷史,出自舜的女兒禹的妃子女英之手,誕生以來就是名吃。莊王點過贊,乾隆賦過詩,御弟題過辭,真可謂“黃袍加身”美食界的名門貴胄;蒸煮炒涮炸樣樣皆能,可搭配數(shù)十種菜肴,而且“吃魚不見魚,魚中有肉味”,把魚吃出了境界,吃出文化,吃進(jìn)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名錄,吃成了“文化之邦、魚米之鄉(xiāng)”荊州的地方特色飲食文化的代表。

很牛吧,她就是江漢平原上赫赫有名的傳奇美食——荊州魚糕。

荊州魚糕:“荊楚第一家,遼沈無雙味”

相傳荊州魚糕由大禹的妃子女英所創(chuàng),后到楚國時被引為宮庭頭道菜,從此在荊楚一帶流傳至今。

據(jù)史料記載,至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 年),此菜作為當(dāng)時舉行的“頭魚宴”的名菜之一。南宋末年,荊州各縣廣為流傳,權(quán)貴宴請賓客,都把魚糕作為宴席主菜。直到清朝,魚糕仍出現(xiàn)在宮廷菜中,據(jù)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后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這段時期,凡達(dá)官貴人和有錢者婚喪嫁娶、喜慶宴會,沒有荊州魚糕都覺得沒面子。

末代皇帝之弟愛新覺羅。溥杰在吃過荊州魚糕之后,贊嘆之余,欣然提筆“荊楚第一家,遼沈無雙味”。

荊州魚糕,又名“百合糕”,俗稱“花糕”,這種由青魚或草魚和豬肥膘肉,輔以精鹽、味精、姜、蔥白末、淀粉、土雞蛋等加工制作而成的美食,已經(jīng)深深融入了荊州百姓的普通生活。如今,在荊州各縣市,不管是逢年過節(jié),還是紅白喜事,魚糕還是宴席的頭等菜,已形成“無糕不成席”的局面,魚糕的地位千年未變,在荊州美食排行榜上還是獨占鰲頭,想想真是一部傳奇啊!

荊州魚糕:歲月釀文化美意成民俗

荊州魚糕從尋常食品,入選為省非遺,成為了最具荊楚文化特色的“非遺”項目之一。經(jīng)過千年的積淀,荊州魚糕已經(jīng)超越了單純地域性飲食習(xí)慣,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01

魚米文化的傳承

打魚糕的習(xí)俗主要在湖北荊州一帶流傳,一般叫花糕。所以嚴(yán)格說來,湖北魚糕就是荊州魚糕。

說來不可思議,魚糕在荊州一帶有著淵源的歷史,但是,長期以來從來沒有跨出過荊州區(qū)域,就說緊挨著荊州的一西一東的宜昌和武漢來說,除非是來自荊州的,很少有人知道魚糕了。

究其原因,可能與荊州的獨特的地理和文化有關(guān)。荊州地區(qū)位于江漢平原,長江中游,魚米文化相對發(fā)達(dá),有“兩湖熟、天下足”之說,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美稱。正因為這里的魚米富足,所以祖輩們覺得,普通魚的做法和吃法實在吃不出新意了,加上這里的魚實在豐足,于是就發(fā)明了這種精致的吃魚方法。

02

追求精細(xì)化的飲食風(fēng)格

魚糕之所以在荊州流傳,也集中體現(xiàn)了當(dāng)?shù)氐娘嬍筹L(fēng)格和飲食文化——追求精細(xì)化。精,是對中華飲食文化內(nèi)在品質(zhì)的概括。

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這反映了先民對于飲食的精品意識。當(dāng)然,這可能僅僅局限于某些貴族階層。但是,這種精品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精神,卻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地滲透、貫徹到整個飲食活動過程中。選料、烹調(diào)、配伍乃至飲食環(huán)境,都體現(xiàn)著一個“精”字。荊州人也繼承了這一特色,特別喜歡在細(xì)致中品位菜肴的美味。

魚糕的制作就需要好的刀工。魚肉得一刀一刀地刮下來,不留刺,然后在和上肥膘、姜蔥末,用雙刀剁上數(shù)小時,成為均勻細(xì)膩的肉茸。然后再摻入適量淀粉、雞蛋清、精鹽和味精,攪拌上勁后,入蒸籠上旺火蒸。這一過程,無不體現(xiàn)出精細(xì)化的飲食文化特征。

03

獨具審美的文化特色

和中原相比,楚文化對美的要求更加精美奔放,不論是服飾器皿,都是造型精美色彩鮮艷,這種對美的追求,反映在對飲食的追求上,就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要能給人們帶來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顯然,從制作烹調(diào)技藝上看,荊州魚糕已經(jīng)具備了色味俱美、賞心悅目的要求。

為了增加喜慶色彩,荊州人在魚糕七八分熟時把蛋黃抹在魚糕表面,然后又點綴上食用紅色素,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花糕”。并且,花糕還要用刀先切成條狀,再切成長方片狀裝盤。還要用豬肚,腰花,瘦肉,紅青椒絲,蒜苗片,黃花菜等爆炒,加淀粉打芡,作成花糕的茆料,填入花糕的中央。這才作為宴席上的“頭子菜”入席,可見外在美它也已具備。

魚糕,顧名思義,是用魚做主料制成的食物,其諧音“魚高”,有“年年有余,步步高升”的寓意,在糕上面抹一層蛋黃,不僅美觀,而且有“飛黃騰達(dá)”的意思,點綴上紅色素,則有紅紅火火之意。

如此,色味形意四美俱全的魚糕,自然成為了逢年過節(jié)的佳品,“無糕不成席”也由此而來。

04

飲食之中的禮儀之風(fēng)

《禮記。禮運》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指一種秩序和規(guī)范。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以及上菜的次序都體現(xiàn)著“禮”。荊州魚糕作為當(dāng)?shù)匮缦念^菜,無處不體現(xiàn)著“禮”。

魚糕作為宮廷菜之一,本身就蘊含著某種程度的禮儀,當(dāng)時并非老百姓日常生活所能食用的。由于當(dāng)時生活條件的落后,即使魚類豐富的地區(qū),人們也把它當(dāng)成一種奢侈品,只在逢年過節(jié)或者宴請賓客時才食用。宴席中的魚糕,體現(xiàn)出了對賓客的尊重與禮儀,是以禮相待的體現(xiàn)。

“禮”,不僅僅是指一種禮儀,它還是一種精神。如今,人們是想吃就吃,但是在喜慶節(jié)日重大場合,還是把魚糕當(dāng)做頭道菜,由此,可看出食用魚糕已經(jīng)在無形之中成為一種“制度”,相沿成習(xí)。

荊州魚糕,作為荊州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代表,承載了荊楚大地人們的智慧和世世代代積累的經(jīng)驗,形成了魚米之鄉(xiāng)獨有的精美飲食。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飲食的重視,是因為中國飲食文化不僅單純滿足人的口腹之欲,還是一種文化符號,被賦予更多的意義。荊州魚糕,作為荊州地區(qū)的文化符號,如今已走出國門,荊州味道已被世界知曉,荊州魚糕用自己獨特的風(fēng)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來源:荊州日報

編輯:胡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關(guān)知識

【首屆湖北·荊州魚糕節(jié)】荊州魚糕今生篇:飛入尋常百姓家
荊州魚糕:傳統(tǒng)美食的代表
荊州魚糕:不見魚的鮮美傳統(tǒng)
荊州魚糕:4000年傳統(tǒng)美食的魅力
我家的荊州魚糕
荊州魚糕如何獲得 誠信為本 荊州味道*運營管理供應(yīng)
荊州魚糕:從歷史傳承到現(xiàn)代營養(yǎng)的美食傳奇
荊州美食魚糕如何分辨真假 真誠推薦 荊州味道*運營管理供應(yīng)
探秘荊州魚糕:美味與歷史的交融
荊州什么是魚糕 誠信經(jīng)營 荊州味道*運營管理供應(yīng)

網(wǎng)址: 【首屆湖北·荊州魚糕節(jié)】荊州魚糕千古美食寫傳奇(一) http://m.u1s5d6.cn/newsview162493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