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wǎng)時刻新聞6月6日訊(通訊員 舒麗)人每天都要吃喝拉撒,大多數(shù)人都很關心每天吃什么,卻很少人關心每天拉什么。但其實大便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腸道內的環(huán)境,我們重視排便應該像重視吃飯一樣,“進出”平衡,才能保證機體正常運轉。那什么樣的大便才是健康的大便呢?一起跟隨長沙東大肛腸醫(yī)院胃腸醫(yī)師吳少卿來了解下。
吳少卿表示,身體健康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而腸道健康又與大便的情況密切相關。通過觀察大便的形狀、顏色、氣味等情況,就能了解自己的腸道健康狀況,判斷腸道否健康。大便是腸道的排泄物,首先既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而且要剛好能舒適地排出體外。一般來說,正常的大便應當符合以下幾個標準:
1、大便次數(shù)和習慣
每天排大便的次數(shù)和習慣因人而異,一般每天一次、晨起排便者居多。如無排便困難及其他不適,則1~3天排便一次不算便秘,一天排便不超過3次也不算腹瀉。
2、大便性狀
正常大便的形狀是呈長條型,類似香蕉狀,不會太硬,但是也不會散開。飲食中蛋白質占比高時,大便會偏硬;碳水化合物高時,大便則偏軟或成糊狀。
3、大便顏色
正常大便的顏色一般為黃色或者黃褐色。攝入奶制品多時,大便多為淡黃色;吃較多綠色蔬菜時,大便顏色會偏綠;吃肉較多,大便多為棕黃色;吃豬血、豬肝,或服用某些中藥時,大便則會發(fā)黑。
4、大便氣味
正常的大便氣味微臭,但不會很臭,愛吃肉的人氣味會重一些,素食者味輕一些。如果大便味道很臭,難以忍受,要警惕健康問題。
5、大便數(shù)量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次的排便量約為100~300克。排便量可因食量、食物種類等發(fā)生改變,如進食比較多或膳食纖維攝入較多,排便量會增加,而進食比較少或者蛋白質和精細食物攝入多,則大便量會減少而且比較細膩。
6、大便感覺
在身體機能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人體排便的時間會比較短,一般能在1~2分鐘內自然、通暢地排出,整個時間不超過5分鐘,且便后覺得輕松,沒有殘留便意。
長沙東大肛腸醫(yī)院提醒,大便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如果大便能滿足上述幾個標準,則說明腸道比較健康,應繼續(xù)保持。如果其中大便次數(shù)、習慣、顏色等出現(xiàn)異常,應引起重視,必要時應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就診,排除疾病的可能。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舒麗
編輯:周曼 實習生 易銳華
本文為健康頻道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6/06/1135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