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安全日揭秘:眾多食品安全流言真相揭秘
在食品健康領域,存在著諸多廣為流傳的說法,這些說法往往因重復次數多而使人信以為真。然而,這些流言往往只是“聽起來似乎合理”,實際上卻缺乏科學依據。
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為了幫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食品安全領域中的真相,我們特別整理了8條廣受關注的食品安全流言,并逐一進行科學解析。
1.空腹吃荔枝會得“荔枝病”
“荔枝病”確實存在,其癥狀主要表現為“空腹大量食用荔枝后出現的低血糖癥狀”。盡管醫(yī)學界尚未完全闡明荔枝病的發(fā)病機理及荔枝的致病根源,但通過大量病例的分析,我們發(fā)現空腹狀態(tài)下過量食用荔枝是導致該病的關鍵因素。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荔枝不可食用。只要我們適量控制,避免一次食用過多,并在吃荔枝前后適當攝入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就可以有效地預防“荔枝病”的發(fā)生,從而放心地享用荔枝。
2.高尿酸和痛風患者可以適量食用豆腐
雖然大豆確實含有較高嘌呤,但這并不意味著高尿酸和痛風患者就不能食用豆腐。我們通常所吃的豆腐等“豆制品”,在制作過程中,大部分嘌呤會溶解在水中并被去除。例如,豆腐的嘌呤含量通常低于70毫克/100克,而煮熟的大豆則更低,不到50毫克/100克。這些含量與西蘭花、豌豆、菠菜、青椒、香蕉等蔬果相當。
此外,多項研究顯示,豆制品的攝入量與高尿酸或痛風的發(fā)生并無顯著關聯。甚至有研究指出,經常食用豆?jié){及其制品的人群,高尿酸的風險反而有所降低。因此,對于高尿酸和痛風患者來說,適量食用豆腐是安全的。
圖庫版權圖片,請勿隨意轉載使用,以免引發(fā)版權糾紛。
3. 啤酒與“啤酒肚”的誤區(qū)
許多人誤以為常喝啤酒會導致“啤酒肚”的形成,但這其實是一個誤解。
啤酒是通過麥芽汁發(fā)酵而來的,而麥芽汁中富含大量糖分,其含量因不同啤酒而異,通常在6%~20%的范圍內。啤酒標簽上的“麥汁濃度”“原麥汁濃度”或“麥芽度”等術語,實際上指的就是麥芽汁中的糖分比例。在發(fā)酵過程中,這些糖分大部分轉化為酒精,但值得注意的是,酒精雖然含有熱量,卻無法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
因此,盡管啤酒的熱量確實高于白酒,但人體能夠實際吸收的熱量并不算多。然而,喝啤酒時往往伴隨著烤串或涼菜等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這些食物才是導致體重增加、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積的主要因素。頻繁飲用啤酒,尤其是在不控制飲食的情況下,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增加體重,進而形成所謂的“啤酒肚”。
圖庫版權圖片,請勿轉載使用,以免引發(fā)版權糾紛。
4. 炸雞里的激素與兒童性早熟無關
網絡上廣泛流傳著一種觀點,認為現代雞肉中含有激素,可能導致兒童性早熟。然而,這一說法缺乏科學依據。事實上,速成雞之所以生長迅速,主要歸功于其優(yōu)良的雞種,它們能夠高效地將飼料轉化為肉質。此外,全面均衡的飼料配方以及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等生長環(huán)境,共同促成了這一生長奇跡。整個過程需要5到6周的時間,完全在自然生長的范疇內,與激素無關。同時,相關法規(guī)也明確禁止在養(yǎng)雞過程中使用任何激素。
炸雞雖然美味,但因其吸收了大量油脂,原本“高蛋白低脂肪”的雞肉變成了“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因此,我們確實需要適量控制炸雞的食用頻率和量。但請放心,無論是雞肉本身還是炸雞食品,都不含任何激素,與兒童性早熟問題無任何關聯。
5. 小龍蝦并非生長在污水里,它們其實更偏愛潔凈的環(huán)境。
小龍蝦具有出色的生存能力,能夠在各種環(huán)境中頑強生存,但這并不代表它們就不追求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事實上,現在市場上供應的小龍蝦大多數都是通過人工養(yǎng)殖的,養(yǎng)殖過程中,為小龍蝦提供潔凈的生長環(huán)境和優(yōu)質的飼料是關鍵,以確保它們能夠快速且健康地成長。
2016年,南京大學黃成副教授帶領學生們進行了兩項實驗。在第一個實驗中,他們將100只小龍蝦置于兩個洞穴中,其中一個洞穴內是正常河水,而另一個洞穴則一側為清水,一側為污水。結果顯示,約有80%的小龍蝦選擇了清水區(qū)域,僅有20%選擇污水區(qū)域,并且有5只小龍蝦在嘗試后重新退回到清水區(qū)域。經過多次重復實驗,結果始終保持一致。而在第二個實驗中,當提供新鮮肉和腐臭肉作為食物選項時,小龍蝦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新鮮肉。
6. 面條能點燃,并不意味著添加了膠
首先,面條是由蛋白質和淀粉這兩種有機物組成的。只要條件適宜,即達到燃點并與空氣充分接觸,面條就能燃燒。通常,由于面條表面積有限,燃燒時可能無法完全燃燒,從而留下炭黑。特別是當面條濕度較高時,點燃會更為困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火接觸的面條會逐漸脫水變干,最終也能被點燃。值得注意的是,膠也是一種有機物,同樣可以燃燒。因此,無論面條是否添加了膠,都有可能被點燃。
其次,確實存在一些面制品中加入改性成分的情況,例如某些食品膠。這些食品膠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主要作用是改善面制品的口感,而非出于安全或健康方面的考慮。從營養(yǎng)角度來看,它們通常被歸類為膳食纖維,對人體的安全與健康無不利影響。
7. 適量飲酒并非健康之選
“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這一說法在酒類行業(yè)及酒愛好者中頗為流行,然而,這實際上是對科學證據和飲食指南的誤解。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適量飲酒的人群在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上確實低于完全不飲酒和大量飲酒的人群。但值得注意的是,人體健康并不僅僅局限于心血管健康。事實上,大量研究顯示,只要攝入酒精,就會增加多種癌癥的風險,因此并不存在真正的“適量”飲酒。
此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確指出,成年人若選擇飲酒,應確保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g,因為任何形式的酒精攝入都對人體無益。
8. 冬天喝酒并不能真正御寒
“喝酒御寒”這一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當人體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體表溫度會逐漸下降,當降至約20°C時,體表的毛細血管會收縮,以保障血液更多地流向心臟等核心器官。這種反應是人體為應對寒冷而做出的自動保護措施。
然而,飲酒后,毛細血管會擴張,導致更多的血液流向體表,使人產生一種“暖和”的錯覺。但事實上,這反而加速了人體的散熱速度。同時,大腦會接收到錯誤信號,誤以為人體需要增加散熱而非減少熱量散失。這種誤導會導致血液更多地流向體表,甚至引發(fā)出汗以增加散熱。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溫甚至死亡。
相關知識
食品謠言大揭秘:真相在這里
揭秘十大食品安全謠言,你中招了嗎
六大食品謠言真相揭秘
眾安保險600萬真假揭秘 眾安保險高額保單真相
紅茶保質期真相揭秘:如何確保紅茶品質和安全?
世界食品安全日
《直播間的秘密:減肥保健品的真相大揭秘》
世界各國有機食品認證標志大揭秘!
安利21年老員工揭秘:真相與騙局
揭秘GMT傳銷真相:一場危害眾多人的陷阱
網址: 世界食品安全日揭秘:眾多食品安全流言真相揭秘 http://m.u1s5d6.cn/newsview1282426.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