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位不同性別的“動享國”健友,都問過這樣的問題:
“我是男生,可以練瑜伽嗎?我看到瑜伽老師都是女性,但我一直對瑜伽很想嘗試?!?/p>
“這一個多月,幾乎所有課程我都體驗了,雖然我是個胡子拉碴的純爺們,但我發(fā)現(xiàn)我愛上了似乎專屬于女生的肚皮舞,在增肌訓練之余越跳越起勁。這可咋辦?”
“偶素一只95后的萌妹紙,既喜歡かわいい的Lo娘裝和小零食,也喜歡練肌肉,現(xiàn)在已經(jīng)稍微能看出一點馬甲線,雙臂緊繃也能看出三角肌的模糊輪廓。我還要不要繼續(xù)練下去?其實我覺得女生練出肌肉反而更有型,不是嗎?”
“我從十幾歲起就偏愛中性打扮,現(xiàn)在既能把肚皮舞跳得有模有樣,又能平板臥推120公斤的杠鈴,超喜歡練肌肉。我是不是運動健身有點過了頭?”
事實上,這些問題,按道理講都不該屬于21世紀的現(xiàn)代。換言之,現(xiàn)代人根本不必在意這些,只要遵循科學運動的基本規(guī)則(比如別在飯后1小時內(nèi)健身,別穿著松糕鞋或者商務(wù)裝長跑)就足夠了,任何運動想練就練。
所謂的現(xiàn)代,一個突出特征,就是按照個性來生活,而不是按照“老百姓沒資格穿黃馬褂”、“男人就要有威嚴,女人就得要柔弱”之類的被指派的原則生活。順便一提,健身健美,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在中國都極具現(xiàn)代文化特征。
曾幾何時,即使男性沒有增肌塑型的傳統(tǒng),直到20世紀80年代,當中國健美先行者錢吉成老師苦練肌肉時,大家都很不理解,甚至在全社會也找不到多少知音。然而距此十幾年后,健身房則成為各大城市的時尚場所,又過了十幾年,則普及到了全國各地的千家萬戶。
可見,無論社會如何變遷,健康,和基于身體健康和體力充沛的人體之美,都是永恒的時尚。要想時尚有個性,就趕快去健身,任何性別、任何年齡、任何地方都一樣。
至于一些運動被認為只屬于女生,另一些運動則被認為屬于男人,這背后的深層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該項運動尚未普及。試想,安卓系統(tǒng)或者蘋果手機,有性別之分嗎?肯德基麥當勞或者油炸大肥肉等junk food,有性別之分嗎?肥胖或者高血壓冠心病,有性別之分嗎?那么,避免肥胖、降低疾病概率的各類健身,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在國外,男性的瑜伽大師同樣不在少數(shù),就像擅長做飯、看孩子的家庭煮父也在不斷增加,甚至遠比傳統(tǒng)的大男人更有魅力、更能吸引女生。健身塑型,讓身體更健康身材更健美,連同協(xié)調(diào)性柔韌性的提升,同樣是一項極大的加分項。如果一個男生會跳肚皮舞,女生有明顯的肌肉線條(這非常不容易,因為女性天生就有高于男性的體脂率),只會更為酷炫、驚艷,更容易在戀愛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是嗎?
順便一提,嘗試各種不同的健身課程,也是一種自我探索。一些長期以來自稱對健美或者長跑、球類毫無興趣的人,一次偶然的嘗試,就可能由此打開另一扇門,為生活加上一些不同的色彩。這就像一個從未駕駛過飛機和帆船的人,如何能斷言自己“對航空或者航海沒有興趣”?多一些不同于既往生活的勇敢嘗試,才能不斷看到自己的潛能。而潛能,從來就和性別無關(guān)。像“動享國”特約教練之一、世界健身小姐王新鳳老師那樣,既喜歡增肌健美又酷愛瑜伽的女人,她的生活顯然比大多數(shù)普通人更精彩,不是嗎?
當更多的男生愛上瑜伽、肚皮舞,當更多的女生狂練腹肌、三角肌,這表明社會既健康向上,又充滿多元選擇。我國的健美健身雖然起步較晚,滯后于很多發(fā)達國家,但上述情況,是大勢所趨??傊瑹o論男女,只要運動起來就比宅在家里強,下載“動享國”,盡情體驗更多的專業(yè)私教精品課程吧!
------------------------
健身APP“動享國”上線以來備受廣大用戶信賴,不少用戶在留言反饋中,都說“動享國”APP就像一位既親切周到又忠誠可靠的“掌上健身管家”。既然是管家,那么從衣食住行到生活百科,都得隨叫隨到、照顧周全。(文內(nèi)圖片僅為示意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