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羌少數(shù)民族初中生體質健康等級與生活方式的模型建構與干預策略研究*
張愛平,關北光
(樂山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摘 要:以現(xiàn)代健康促進理論為基礎,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量標準和等級計分要求,采用生活習慣量表對四川省阿壩州13~15歲3485名藏羌初中生進行調查,構建體質健康等級與生活方式的預測模型,并給予科學干預策略。結果表明:(1)飲食規(guī)律性(規(guī)律、一般)、飲食結構合理性(合理、一般)、睡眠時間(6~7小時)、睡眠質量(好、一般)、鍛煉強度(中等強度)、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是)等對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有正向促進作用。(2)解釋變量全體與連接函數(shù)之間的線性關系較為顯著,模型擬優(yōu)度較好,觀測頻數(shù)與期望頻數(shù)分部之間顯著性較小,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總體分布上較為理想。(3)擁有飲食規(guī)律性規(guī)律、睡眠質量好、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與健康生活必要技能的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更為理想,睡眠時間低于8小時和鍛煉頻次低于3次以上/周的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越差。(4)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2的可能性最高(43.8%),其次是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3(42.01%),再次是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4(7.28%),最后是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1(6.91%)。(5)家庭教育層面營造溫馨和睦環(huán)境,樹立“健康生活,健康心態(tài)”的準則;學校教育層面積極進行運動干預,促使學生體育活動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社會教育層面督促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健康的作息習慣,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價值觀。
關鍵詞:健康促進;初中生;生活方式;干預策略
世界衛(wèi)生組織干事中島宏博士提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死亡原因大致相同,生活方式疾病將成為頭號殺手,“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被專家寓言為21世紀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1]。很多在青少年時期養(yǎng)成的不良生活方式或行為習慣在成年期難以糾正,但如果在青少年時期很好地識別并加以控制,則可以有效控制不良生活方式或行為對青少年造成遠期不良影響[2-3]。體質健康預警是以體質測試數(shù)據(jù)分析與健康預警為基礎而構建的警示方法,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在模式發(fā)展上涉足甚少[4-5],對生活方式與體質健康關系的研究數(shù)量較多,但形式與內(nèi)容單一,缺乏對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詮釋與風險預測。本研究選取2015、2016、2017年阿壩州隨機抽樣獲取的數(shù)據(jù),擬從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選取等級標準,對生活習慣(飲食規(guī)律、飲食結構、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體育鍛煉頻次與強度)等維度指標進行賦值并建構方程,并對模型擬合信息進行驗證,挖掘出四川藏羌少數(shù)民族初中生體質健康等級與生活方式的風險關系值,探討體質健康等級預測模型,歸納出四川藏羌少數(shù)民族初中生體質健康亟需改進的關鍵信息,運用logistic做深層次的回歸分析,以期規(guī)范其預警機制,著實提升四川藏羌少數(shù)民族初中生的體質健康。
1 資料來源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及抽樣 本研究數(shù)據(jù)來源于2015~2017年阿壩州藏羌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中學上報數(shù)據(jù)庫,選取數(shù)據(jù)測試點進行連續(xù)三年的跟蹤式問卷調查,依據(jù)“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實施方案”作為數(shù)據(jù)信息采集基準[6]。調研數(shù)據(jù)資料經(jīng)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同意,并留有介紹信和相關備案資料,分赴松潘、九寨溝、茂縣、汶川、黑水等地區(qū)采集數(shù)據(jù),共獲取13~15歲羌族兒童青少年3485名樣本,具體見表1。
表1 2015—2017年阿壩州藏羌少數(shù)民族13~15歲男女學生調研數(shù)據(jù)
1.2 體質健康指標的測量 學生體質健康調查主要包括身體形態(tài)(BMI)指標、身體機能(肺活量)指標、身體素質(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男生引體向上、女生仰臥起坐、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指標。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量標準和計分要求[7],然后將測試項目換算成對應分數(shù),依據(jù)測試項目對應權重核算出最終成績,即《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登記卡對應的體質健康分數(shù),遵從《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級評價中總分90分及以上為優(yōu)秀、總分80分~89分為良好、總分60分~79分為及格、總分60分以下為不及格等四個等級。
1.3 調查方法 青少年體質健康嚴重下滑是多種復雜因素造成的,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8]。專家提出對健康決定因素主要涉及社會經(jīng)濟因素和物質環(huán)境因素,其中物質環(huán)境因素涵蓋個人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飲食、睡眠、鍛煉),本研究基于可著手與操作性要求,以四川省藏羌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初中生為調研群體和調研范圍,根據(jù)涉及指標編寫調查問卷,對學生生活習慣(飲食規(guī)律、飲食結構、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體育鍛煉頻次與強度)也逐一進行調查,問卷經(jīng)專家效度檢驗后又重新進行修正,前后經(jīng)過兩次調研并進行折半信度檢驗,其信度指數(shù)a為0.863,問卷具有較高的信效度。
1.4 質量控制 問卷調查前經(jīng)過嚴格的前期培訓,使每一位調研員都熟悉調查流程,調查過程均設置督導員并進行現(xiàn)場視頻采訪,全程督導調查問卷的填寫,問卷回收后經(jīng)資料審查、數(shù)據(jù)審核、邏輯排查、數(shù)據(jù)格式篩選等步驟,嚴格保證流程的縝密,數(shù)據(jù)輸入采取雙人錄入,排除人為因素的偏差,對數(shù)據(jù)的邏輯性和一致性進行逐一核查。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借助參數(shù)估計P值進行方程構建。對變量進行賦值,將飲食規(guī)律性X1、飲食結構合理性X2、睡眠時間X3、睡眠質量X4、鍛煉頻次X5、鍛煉強度X6、是否知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X7、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X8等8個因素作為自變量,將13-15歲藏羌少數(shù)民族初中生體質等級作為應變量Y(Y=1表示優(yōu)秀,Y=2表示良好,Y=3表示及格,Y=4表示不及格),變量賦值如下表2所示。
2 結果 2.1 體質健康等級與生活方式的模型擬合信息
表3給出了零模型與當前模型回歸方程顯著性的檢驗結果。零模型-2倍的對數(shù)似然數(shù)(男生192.015,女生191.021)與當前模型(男生178.156,女生168.583),得出在顯著性水平(為0.05時,拒絕原假設回歸方程顯著性,解釋變量全體與連接函數(shù)之間的線性關系較為顯著,模型選擇較為正確。從觀測頻數(shù)與期望頻數(shù)的Pearson卡方檢驗的多維表中得出,Pearson卡方值與偏差卡方值相差較小,模型擬優(yōu)度較好,另Pearson顯著性P值(男生與女生)均>0.00,觀測頻數(shù)與期望頻數(shù)分部之間顯著性較小,表明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總體分布上較為理想。
表2 變量賦值情況
表3 模型擬合信息
注:P<0.05,有顯著性差異;P<0.01,非常具有顯著性差異
2.2 體質健康綜合評分與生活方式的回歸系數(shù)估計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的方法,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取閾值為1、2、3)對生活方式在內(nèi)的8個緯度的22變量進行參數(shù)估計,結果見表4,以下8個緯度的14個變量對不同等級下的體質綜合評分的判別具有顯著性意義(P<0.001)。
由表4得知,飲食規(guī)律性的OR值為0.715、0.823,即與飲食不規(guī)律的初中生相比,飲食規(guī)律和飲食規(guī)律一般的羌族13~15歲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傾向下降的比數(shù)分數(shù)分別是0.715倍和0.823倍;睡眠時間的OR值為2.012、1.963,即與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的初中生相比,睡眠時間低于6小時和睡眠時間6~8小時的羌族13~15歲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傾向下降的比數(shù)分別是2.012倍和1.963倍;睡眠質量的OR值為0.598、0.667,即與睡眠質量好的初中生相比,睡眠質量一般和睡眠質量差的羌族13~15歲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傾向下降的比數(shù)分別是0.598倍和0.667倍;鍛煉頻次的OR值為6.368、3.545,即與鍛煉頻次3次以上/周的初中生相比,鍛煉頻次幾乎不鍛煉和鍛煉頻次1~2次/周的羌族13~15歲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傾向下降的比數(shù)分別是6.368倍和3.545倍;是否知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的OR值為0.749,即與擁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的羌族13~15歲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偏向更低級別的比數(shù)是沒有擁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的0.749倍;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的OR值為0.701,即與擁有健康生活必要技能的羌族13~15歲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偏向更低級別的比數(shù)是沒有擁有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的0.701倍。
表4 體質健康綜合評分與生活方式的回歸參數(shù)估計
注:P<0.05,有顯著性差異;P<0.01,非常具有顯著性差異
得出:擁有飲食規(guī)律性規(guī)律、睡眠質量好、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與健康生活必要技能的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更為理想,睡眠時間低于8小時和鍛煉頻次低于3次以上/周的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越差。
2.3 不同體質健康等級下的參數(shù)預測
結合表4體質健康綜合評分與生活方式的回歸參數(shù)估計中的相關數(shù)值,在飲食規(guī)律性、飲食結構合理性、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鍛煉頻次、鍛煉強度、是否知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等相同的條件下。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符合1可能性為γ1=0.0691=π1;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符合2的可能性為γ2=π1+π2=0.5071,即π2=0.5071-0.0691=0.4380;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符合3的可能性為γ3=0.9272=π1+π2+π3,即π3=0.9272-0.5071=0.4201;即π3=0.9272-0.5071=0.4201;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符合3的可能性π4=1-(π1+π2+π3)=1-0.9272=0.0728。
得出:在客觀條件(飲食規(guī)律性、飲食結構合理性、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鍛煉頻次、鍛煉強度、是否知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一致情況下,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2的可能性最高(43.8%),其次是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3(42.01%),再次是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4(7.28%),最后是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1(6.91%)。
2.4 預測模型的建立
結合表4體質健康綜合評分與生活方式的回歸參數(shù)估計的數(shù)據(jù),結合各回歸系數(shù)估計值、標準誤、Wald統(tǒng)計觀測值、概率P值以及回歸系數(shù)95%的置信區(qū)間內(nèi),得出如下三個方程。
體質綜合評分等級=1的結構方程為:-In(-In(γ1))=-0.983+0.054飲食規(guī)律性(1)+0.047飲食結構合理性(1)-0.008睡眠時間(1)+0.022睡眠質量(1)-0.022鍛煉頻次(1)-0.083鍛煉強度(1)-0.051是否知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1)+0.058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1)+0.012飲食結構合理性(2)+0.031飲食結構合理性(2)+0.027睡眠時間(2)+0.008睡眠質量(2)-0.046鍛煉頻次(2)+0.034鍛煉強度(2)+0.042年齡
體質綜合評分等級=2的結構方程為:-In(-In(γ2))= 0.387+0.054飲食規(guī)律性(1)+0.047飲食結構合理性(1)-0.008睡眠時間(1)+0.022睡眠質量(1)-0.022鍛煉頻次(1)-0.083鍛煉強度(1)-0.051是否知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1)+0.058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1)+0.012飲食結構合理性(2)+0.031飲食結構合理性(2)+0.027睡眠時間(2)+0.008睡眠質量(2)-0.046鍛煉頻次(2)+0.034鍛煉強度(2)+0.042年齡
體質綜合評分等級=3的結構方程為:-In(-In(γ3))= 2.582+0.054飲食規(guī)律性(1)+0.047飲食結構合理性(1)-0.008睡眠時間(1)+0.022睡眠質量(1)-0.022鍛煉頻次(1)-0.083鍛煉強度(1)-0.051是否知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1)+0.058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1)+0.012飲食結構合理性(2)+0.031飲食結構合理性(2)+0.027睡眠時間(2)+0.008睡眠質量(2)-0.046鍛煉頻次(2)+0.034鍛煉強度(2)+0.042年齡
3 討論 3.1 影響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的潛在因子與模型構建
基于現(xiàn)代健康教育促進理論的深入研究,通過對調查對象與內(nèi)容的梳理,利用spss24.0軟件對各維度因子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存在8維度的22個潛在因子,即飲食規(guī)律性、飲食結構合理性、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鍛煉頻次、鍛煉強度、是否知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結果發(fā)現(xiàn),生活方式維度中的14個潛在因子與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適配性較為理想,各潛在因子對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影響顯著。
由表4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與生活方式的回歸參數(shù)估計中可知,飲食規(guī)律性=1、飲食規(guī)律性=2、飲食結構合理性=1、飲食結構合理性=2、飲食結構合理(合理、一般)、睡眠質量=1、睡眠質量=2、睡眠時間=2、鍛煉強度=2、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1等對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有正向促進作用。對比發(fā)現(xiàn),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1(β=0.058,P<0.05)對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的促進作用最強,其次是飲食規(guī)律性=1(β=0.054,P<0.05)、飲食結構合理性=1(β=0.047,P<0.05)、鍛煉強度=2(β=0.034,P<0.05)、飲食結構合理性=2(β=0.031,P<0.05)、睡眠時間=2(β=0.027,P<0.05)、睡眠質量=1(β=0.022,P<0.05)、飲食結構合理性=2(β=0.012,P<0.05),最后是睡眠質量=2(β=0.008,P<0.05)。
從干預角度看,生活方式對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的整體發(fā)展有諸多影響。學校教育層面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引領管理職能部門共管青少年體質健康,營造融洽的健身氛圍,科學有效的引領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促使體質健康等級邁向更高級別;學校職能部門積極聯(lián)動社會力量,廣泛吸納社會閑散資金,引導體育公共資源的廣泛開放與共享,調動社會民眾組織并參與青少年體育鍛煉,促生學校業(yè)余賽事的持續(xù)性。在家庭教育層面,家長積極挖掘子女的體育興趣,共同參與體育活動來升華彼此情感的交流,以此積極帶動運動的體驗感和認知感,促使家庭教育從“認知”到“實踐”的過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子女樹立艱苦、樸素、奮斗的精神,重新建構內(nèi)心的認知水平與需求水平。以此,三個層面的力量齊抓共管,共同營造良好的健身氛圍,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體系,引領青少年體質健康等級向高級別邁進。
3.2 飲食、睡眠、鍛煉、健康生活知識與技能對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的促進作用與干預策略
四川藏羌少數(shù)民族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分與生活方式的預測模型中發(fā)現(xiàn),生活方式維度中9個潛在因子飲食規(guī)律性(規(guī)律、一般)、飲食結構合理性(合理、一般)、睡眠質量(好、一般)、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是)、睡眠時間(6~7小時)、鍛煉強度(中等強度)是正向相關關系,與睡眠時間(6小時)、鍛煉頻次(幾乎不鍛煉、周/1~2次)、鍛煉強度(小強度)、是否知曉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是)等4維度5個潛在因子存在負相關關系。表明飲食規(guī)律性、飲食結構合理、睡眠質量好、睡眠時間在6~7小時、鍛煉中等強度對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起決定性作用。很好地詮釋了,國家不斷深化和推進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改革,強調學生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與保障充足睡眠的本質所在。從干預角度,飲食規(guī)律與結構合理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潛在因子的回歸參數(shù)估計中已經(jīng)給出提示。學校教育要樹立“育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核心價值體系,根據(jù)周邊區(qū)域的自然資源、經(jīng)濟條件做出適度的調整,依據(jù)學生營養(yǎng)搭配標準進行合理化補充,合理配備節(jié)儉、衛(wèi)生、安全、時效的就餐環(huán)境,切實整改學校餐飲的整體質量與水平,增添豐富的飯菜管理體系,擴充不同品類的餐飲種類,從而吸引學生按時、按點進行餐飲補充,整改掉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弊端,增強學生飲食的欲望與興趣。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在國家級貧困縣實行營養(yǎng)餐增補計劃初始階段效果很好,但仍未形成長效機制,學生厭食、挑食、逃避就餐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換而言之,學校餐飲管理在營養(yǎng)餐初始階段確實做到了有效的改革,但并沒有形成一個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也說明學校飲食教育缺失與飲食者對餐飲滿意度之間存在“鴻溝”。學生對校園餐飲滿意度較低,良好飲食習慣缺失與食育教育的匱乏是造成食物浪費的主要原因。為了彌補認知的差距與縮短餐飲者與學校管理者之間的鴻溝,應該加強對不同供餐方式下食物浪費狀況,以學生餐、營養(yǎng)餐為例進行綜合原因的剖析,加強對國外成熟經(jīng)驗的借鑒,積極推動制定中小學食育教學方案[9]。另外,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要合理的給孩子疏導健康飲食習慣相關知識,不過分“隨大眾”與遷就子女的飲食口味女偏好,加大對飲食營養(yǎng)知識的灌輸,修正孩子在食物營養(yǎng)搭配選擇上的偏誤。從本質層面上認識問題的重要性,切實彌補食育認知短缺與協(xié)調好學生就餐的滿意度,讓孩子認識食物、珍惜食物、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與就餐習性,是當下區(qū)域教育發(fā)展的重要任務,更是四川藏羌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貧困縣初中生飲食健康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
在睡眠質量與時間方面,涵蓋睡眠時間(6小時、6~7小時)、睡眠質量(好、一般)等潛在變量的影響。由表4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與生活方式的回歸參數(shù)估計中可知,睡眠質量(好、一般)與睡眠時間(6~7小時)對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有正向的影響,而睡眠時間(6小時)是制約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的重要因素。從家庭干預角度,家長要敦促學生養(yǎng)成健康生活作息的習慣,解讀睡眠質量與睡眠時間的知識,極力扭轉青春期學生躁動與生活作息習慣紊亂的現(xiàn)象;家庭教育中建立健康溫馨的和睦環(huán)境,為孩子生活作息習慣的養(yǎng)成建造可塑的條件,保障健康生活作息習慣的養(yǎng)成;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則,樹立“健康生活,健康心態(tài)”的準則,為子女健康生活作息習慣的養(yǎng)成樹立榜樣。從學校干預角度,嚴格依據(jù)學生作息管理規(guī)程,認真落實學生作息就寢時間,確保學生有充足睡眠與良好的睡眠質量;加強晚自習管理與指導,科學合理安排在校作息時間,保證初中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得利用晚自習開展新課,保障晚自習時間段老師輔導答疑,確保當天學業(yè)符合適量[10],確保學生每一晚有好的睡眠質量。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聯(lián)動,共同督促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健康的作息習慣,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從而更好地促進初中生體質健康的達成。
在鍛煉強度與頻次方面,涵蓋鍛煉強度(小強度、中等強度)、鍛煉頻次(幾乎不鍛煉、周/1~2次)等潛在變量的影響。由表4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與生活方式的回歸參數(shù)估計中可知,鍛煉強度(中等強度)與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呈正相關,鍛煉強度(小強度)、鍛煉頻次(幾乎不鍛煉、周/1~2次)與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呈負相關的關系。從家庭教育干預角度,家長要嚴格督促子女業(yè)余時間段參加體育鍛煉,塑造一個健康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幫助子女養(yǎng)成健康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摒棄“重文輕武”的價值觀,樹立全面發(fā)展“文武并濟”的思想,幫助子女塑造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從學校干預角度,學校在學生業(yè)余時間段積極展開各類趣味性、適宜性的體育活動,促使學生在校期間有充沛的活動量與運動強度;班主任引導與體育老師牽頭,引領學生從教室、寢室中走出去參加體育活動,積極進行運動干預,促使學生體育活動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結合家庭角度與學校角度,亟需梳理好健康體育鍛煉的價值觀體系,確保學生擁有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硬件場地與軟件健康參與理論的悉心指導,以此來敦促青春期初中生體質健康鍛煉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是否具備健康生活技能與認知能力方面,涵蓋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知識能力(是、否)與是否具備健康生活技能(是、否)潛在變量的影響。由表4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與生活方式的回歸參數(shù)估計中可知,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知識能力(是)與是否具備健康生活技能(是)對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呈正相關,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知識能力(否)與是否具備健康生活技能(否)對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呈負相關。從家庭教育干預角度,“知、信、行”理論的引導,父母通過對運動中的角色榜樣及通過他們對孩子能力的信仰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小孩的運動卷入,父母在不同的過程上影響著他們小孩的體育運動[11];家長在工作之余也應參與孩子的體育鍛煉活動,從中督促、引領、指導孩子的健康生活知識與技能,消除子女懼怕參與的心理恐慌。從學校干預角度,努力打造“一校一品”精品體育課程,著實吸引學生全程參與體育課堂,消除學生體育健康知識短缺與健康技能匱乏的壁壘;重新樹立“立德樹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鼓勵學生掌握相關健康知識與健康技能,樹立榜樣來帶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政策,積極籌建學校運動隊,拉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與獲取健康生活知識的動力,促使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4 結論
4.1 通過體質健康綜合評分與生活方式的回歸參數(shù)估計驗證,體質綜合評分等級收到8個層次,9個要素的影響。分別是飲食規(guī)律性(規(guī)律、一般)、飲食結構合理性(合理、一般)、睡眠時間(6~7小時)、睡眠質量(好、一般)、鍛煉強度(中等強度)、是否具備健康生活的必要技能(是)等對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有正向促進作用。
4.2 在顯著性水平(為0.05時,解釋變量全體與連接函數(shù)之間的線性關系較為顯著, Pearson卡方值與偏差卡方值相差較小,模型擬優(yōu)度較好,另Pearson顯著性P值(男生與女生)均>0.00,觀測頻數(shù)與期望頻數(shù)分部之間顯著性較小,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總體分布上較為理想。
4.3 擁有飲食規(guī)律性規(guī)律、睡眠質量好、健康生活及相關知識與健康生活必要技能的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更為理想,睡眠時間低于8小時和鍛煉頻次低于3次以上/周的初中生體質健康綜合等級越差。
4.4 在客觀條件一致情況下,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2的可能性最高(43.8%),其次是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3(42.01%),再次是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4(7.28%),最后是體質健康等級綜合評分為1(6.91%)。
4.5 對四川藏羌少數(shù)民族初中生的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在家庭教育層面營造溫馨和睦環(huán)境,樹立“健康生活,健康心態(tài)”的準則;在學校教育層面引領學生從教室、寢室中走出去參加體育活動,積極進行運動干預,促使學生體育活動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社會教育層面督促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健康的作息習慣,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從而更好地促進初中生體質健康目標的達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