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研究目的
探尋核心肌力、平衡能力之間的相關性,為平衡能力與核心肌力 的相關性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研究對象:隨機抽取河西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大學生男女各25人,共50人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采用,閉目單足站立方法測試靜態(tài)平衡能力,采用星型偏移方法測試動態(tài)平衡能力;采用一分鐘仰臥起坐、側橋和背橋的方法測試受試者的核心肌力。結果:青少年動態(tài)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相關性顯著,與背橋沒有相關性;但是靜態(tài)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背橋沒有相關性。結論: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動態(tài)平衡能力之間的相關性顯著,而核心肌力與靜態(tài)平衡能力之間沒有相關性。
關鍵詞
青少年;核心肌力;平衡能力;相關性
英文摘要
Objective: to explore, core strength,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to balance and core strength research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 HeX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the men and women of 25 peop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50. Methods: the single foot stand close method to measure the static balance ability, and by using the dynamic balance test star migration method ability; Using a minute of sit-ups, side and back the method of bridge bridge the core of test subjects muscle strength. Results:teenagers and the ability of dynamic balance the sit-ups, side bridge correlation significantlyand back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bridge; But static balance ability and sit-ups, side bridge, back bridge,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 Conclusion: the strength of teenagers muscleand dynamic balance of core ability t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ificance, and core strength and static balanceof theability do not havecorrelation betweeneach other.
Keywords:Teenagers; Core Strength; Balance Ability; Correlation
青少年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發(fā)育期,對危險的認識和應變能力較差,因此,運動損傷是造成青少年傷害的主要原因。此時青少年的體力迅速增長,精力旺盛、反應靈敏、好動、心理處于發(fā)育成長期,因而他們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冒險刺激,自我保護意識不足,使其更容易在運動中受到傷害,這已成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
核心肌力作為一種新興的肌肉力量,是20世紀90年代初歐美學者提出來的新概念。核心肌力這一概念產生于歐美學者關于健身和康復的力量訓練研究中,后來逐步被擴展到競技體育領域。目前國內有關核心肌力的研究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研究水平還只停留在對國外相關資料文獻的翻譯理解階段,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研究,尚缺乏對國外相關研究的擴展和實證研究。核心區(qū)域是指腰、骨盆、髖關節(jié)形成的一個整體,是人體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具體是指肩關節(jié)以下髖關節(jié)以上、包括骨盆在內的區(qū)域,即包括了腰椎、骨盆和髖關節(jié)等骨骼以及它們周圍的韌帶和結締組織,也包括附著在這些骨骼上的肌肉。核心區(qū)域肌肉的力量簡稱核心肌力,核心肌力是一種以人體解剖部位為分類標準,與上下肢力量并列的,以穩(wěn)定人體核心部位、控制重心運動、傳遞上下肢力量為主要目的的核心區(qū)域肌肉產生的力量。核心肌肉在維持身體平衡過程中不僅能夠穩(wěn)定脊柱和骨盆,而且還通過產生、轉換或控制力量為肢體多個部位和環(huán)節(jié)的不同肌肉協(xié)調控制身體平衡搭建平臺。人體在調節(jié)身體平衡過程中,將參與完成調節(jié)活動的肢體連成一個“鏈”,參與動作完成的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則是鏈上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人體軀干部位的核心區(qū)域是鏈條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人體核心部位強有力的肌群使其在維持機體平衡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平衡能力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人體神經系統(tǒng)控制下由肌肉骨骼來完成自我調控平衡的過程,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機能,是維持人體姿勢的能力。維持平衡是人體的一項基本運動技能,人的坐、立、行等都以完整的平衡功能為基礎。平衡分為靜態(tài)平衡和動態(tài)平衡,靜態(tài)平衡是人體或人體某一部位處于某種穩(wěn)定姿勢,例如坐或站等姿勢時保護穩(wěn)定狀態(tài)的能力;動態(tài)平衡是人體在運動或受到外力作用時,自動的調整并維持姿勢的能力,平衡的這種分類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平衡功能對于維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姿勢、進行各種活動以及對外界干擾產生適宜的反應都起著重要作用。平衡能力通常能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況,平衡能力作為國民體質監(jiān)測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已在醫(yī)療康復、體育訓練等領域展開研究,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近年來,關于健身和康復訓練領域的核心肌力研究正在興起,核心肌力在運動中作為支點傳遞力量、調整和控制人體平衡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對核心肌力方面的研究較薄弱,對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之間的相關性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主要從核心肌力、平衡能力、實驗測試與評價方法、相關性、意義與作用幾方面家以闡述。探討其受試者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之間的相關性,為運動訓練、運動損傷等相關理論提供參考依據(jù)。 [1-2]
研究對象
實驗對象為隨機抽取河西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大學生共50人(男、女各25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身體健康,無脊柱和肌肉疾病等癥狀,并能獨立完成各項測試。
1.1.1測試肌群選取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Mean±SD) N=50人 男:n=25人 女:n=25人
性 別
人 數(shù)
年齡/years
身高/cm
體重/kg
男
25
20.3±0.9
179.2±4.8
69.9±5.2
女
25
20.0±0.9
165.6±4.4
57.8±2.6
1.1.2測試儀器
秒表、墊子、尺子、握力計、粉筆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過程中,根據(jù)研究目的和內容的需要,通過CKNI渠道查閱了國內有關運動訓練學、生理學、生物力學等研究方面的論文、著作等資料,并對所獲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 [3-5]
1.2.2實驗法
1.2.2.1一般身體形態(tài)指標測試:
身高:cm 體重:kg 年齡:years
1.2.2.2核心肌力測試:
采用仰臥起坐、側橋和背橋測試指標反映受試者的核心肌力;本實驗中的核心肌力采用下列3種測試,測試方法與步驟按下列次序進行,每種測試之間休息3min。
①仰臥起坐測試:令受試者全身仰臥于墊子上,兩腿稍分開,雙腿彎曲屈膝成90度左右,兩手交叉貼于腦后,起坐時以兩肘觸及或超過兩膝為完成一次,仰臥時兩肩胛必須觸墊。測試人員發(fā)出“開始”口令的同時計表,記錄1min內完成的次數(shù)。
注意事項:必須肘部撐墊,腳盡量不能離開墊子,自己獨立完成;到1min時,受試者雖已坐起,但兩肘未觸及或超過兩膝時不計數(shù);測試過程中,要給受試者報數(shù)。
②側橋測試:受試者身體側臥在墊子上,靠近墊子的手臂彎曲與墊子接觸支撐起身體,手心向下,另一只手臂向頭方向伸直,髖部向上抬起,離開地面,腳背外側支撐,踝、膝、腰椎至頸椎形成一條直線。每位受試者進行左右兩側的測試(每次測試休息3min),用秒表記錄該姿態(tài)持續(xù)的時間,取最佳值。
③背橋:受試者身體仰臥在墊子上,雙肩和腳后跟著地,雙臂伸開放于體側形成一條直線,手心朝下,雙膝屈曲,頂髖,膝、髖、腰椎至頸椎位于同一條直線上。
1.2.2.3動靜態(tài)平衡能力的測試:測試方法按以下順序與步驟進行,每種測試之間間隔3min。
①閉目單足站立測試:受試者雙手叉腰、閉眼,用習慣腳單腳站立,另一條腿屈膝,使腳離開地面并貼靠在站立腿的膝部。從腳離地面開始計時,至離地腳落地或站立腳移動時停表,計算單腳閉目站立的時間。記錄以秒為單位。注意事項:受試者離地腳可以離開站立腿,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受試者不能睜開眼睛。(每位受試者進行2組測試,取最佳值)
②星形偏移平衡測試(SEBT):令受試者在5個方向上(注:有專家和學者已經證明3個點的平衡能力可以代替8個點的平衡能力,而且2點、3點、4點是最理想的測試點,此外,5個點的測試沒有順序性,因此,本文運用的是五點測試法更具有代表性)進行各點練習2次,然后休息2min。開始測試,兩腿均以受試者的正前方1點為起點,右腿支撐時以順時針方向進行測試(1點→5點)。令受試者單腿站立于8點星形的中央,用非支撐腿向分別間隔45度的5個方向盡可能的遠伸;在各方向上用腳能夠到最遠的部分輕觸一下,用伸出的遠度作為評價穩(wěn)定能力的指標;用粉筆標記受試者每一次達到的最遠刻度,測試2組,取最佳成績。意義:星形偏移平衡測試主要反映人體的動態(tài)平衡能力,在不違反測試規(guī)則和不考慮身高和腿長的情況下,受試者腳尖在不同方向上伸出的越遠,則說明該受試者動態(tài)平衡能力越好。
要求:以下情況數(shù)據(jù)無效,應予以重測:任何情況下受試者的伸遠腿參與了支撐;任何情況下身體重心失去平衡;站立腿從圓心上移開,偏離重心。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和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包根據(jù)研究目的和需要進行相關分析處理。采用相關系數(shù)(Pearson)分析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之間的相關性,數(shù)據(jù)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所有統(tǒng)計學分析均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包,顯著性水平:P<0.05表示為相關性顯著,而P<0.01表示為相關性非常顯著。 [6]
核心肌力與動靜態(tài)平衡能力的相關性分析
對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進行相關系數(shù)(Pearson)分析,以下結果顯示: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系數(shù)為:P<O.05,說明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顯著;P<O.01,說明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非常顯著。
動靜態(tài)平衡能力的相關性
表2 靜態(tài)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背橋的相關系數(shù)表
仰臥起坐
側橋
背橋
靜態(tài)平衡能力
(閉目單足站立)
相關系數(shù)
-0.009
-0.057
0.020
P值
0.954
0.698
0.893
注:P*<O.05相關性顯著;P**<O.01相關性非常顯著;P>O.05沒有相關性
由表可知:青少年的靜態(tài)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背橋都沒有相關性,即:青少年的靜態(tài)平衡能力與核心肌力沒有相關性。
表3 動態(tài)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背橋的相關系數(shù)表
仰臥起坐
側橋
背橋
1點
相關系數(shù)
0.107
0.403**
0.175
P值
0.469
0.005
0.234
動
2點
相關系數(shù)
0.309*
0.351*
-0.064
態(tài)
P值
0.032
0.014
0.665
平
3點
相關系數(shù)
0.339*
0.309*
-0.367
衡
P值
0.018
0.033
0.166
能
4點
相關系數(shù)
0.035
0.063
-0.365
力
P值
0.811
0.669
0.168
5點
相關系數(shù)
-0.010
0.056
-0.066
P值
0.945
0.704
0.654
注:P*<O.05相關性顯著;P**<O.01相關性非常顯著;P>O.05沒有相關性
由表可知:青少年動態(tài)平衡能力中1點與側橋相關性非常顯著,而2點、3點與側橋相關性顯著,4點、5點與側橋沒有相關性;2點、3點與仰臥起坐相關性顯著,而1點、4點、5點與仰臥起坐沒有相關性。
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
核心區(qū)域肌肉的力量簡稱核心肌力,核心肌力不僅對人體的核心穩(wěn)定性起重要作用,而且在競技體育運動中它能夠主動發(fā)力,也是人體運動的一個重要“發(fā)力源”。而仰臥起坐、側橋和背橋三個指標分別從不同部位反映核心肌肉的力量,其中仰臥起坐指標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腹內斜肌、腹直肌和腹橫肌等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背橋指標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背闊肌、下后鋸肌、豎脊肌、臀大肌和臀中肌等肌肉的力量;側橋指標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腰方肌、腹橫肌、背闊肌等肌肉的力量。維持平衡是人體的一項重要生理機能,一般認為維持人體平衡的機制有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感覺的輸入、中樞整合與運動控制。平衡能力包括坐位、立位和移動平衡三個方面,即靜態(tài)的穩(wěn)定性和動態(tài)的協(xié)調性,同時還包括在三種狀態(tài)下的抗干擾能力。本實驗采用動態(tài)和靜態(tài)平衡能力相結合指標來反映受試者的平衡能力,閉目單足站立主要檢測人體的靜態(tài)平衡能力,而星形偏移測試主要反映受試者在運動過程中的動態(tài)平衡能力。
本研究中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動態(tài)平衡能力之間相關性顯著,其中動態(tài)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的相關性顯著;而靜態(tài)平衡能力與核心肌力之間沒有相關性;這可能是與選擇的測試方法有關,說明這種測試方法對應的肌肉群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募集的運動單位是不同的,神經控制肌肉的部位也是不同的,從而產生的效果也不能反映核心肌力與靜態(tài)平衡之間的關系。在本實驗之前,本實驗組也做了靜態(tài)平衡方法之間的相關研究,得知各種靜態(tài)平衡的測試方法之間沒有內在的關聯(lián)。從某角度而言,對人體穩(wěn)定性的評價,尤其是單姿勢控制,動態(tài)平衡測試更優(yōu)于靜態(tài)平衡測試。肖春梅等認為靜態(tài)平衡測試偏重于前庭功能,而對于動態(tài)、視覺和軀體感覺的功能反映很少。星形偏移測試的優(yōu)勢在于能更大程度的體現(xiàn)機體對神經肌肉的控制能力。相關研究表明,人體軀干部位的肌肉在維持機體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人體穩(wěn)定性的發(fā)揮就是通過神經系統(tǒng)控制核心區(qū)域的肌群間的協(xié)同作用,使核心肌群在整個運動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最大限度穩(wěn)定脊柱和骨盆,并通過產生、轉換或控制力量將力量傳遞至肢體末梢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的。在運動過程中核心肌群可以像束腰一樣穩(wěn)定脊柱并保證力量的有效傳導,一個動作的完成通常是一個動力鏈的過程。在腰椎的穩(wěn)定性中,腹部肌群和背部肌群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它們作為腰部結構的組成部分,與腰椎形成完整的整體,互相協(xié)調,共同保持腰椎的穩(wěn)定性,以利于腰椎在各方向上的平衡。由于目前對于核心區(qū)域的肌肉構成還有一定的爭議,本實驗中所選取的三種力量測試是否能很有效地反映人體的核心肌力,還需要進一步論證研究。同時,本次實驗采用隨機抽樣,且樣本含量較小,實驗結果還難以準確代表青少年的實際情況,本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7-9]
研究結果表明: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動態(tài)平衡能力的相關性顯著;而與靜態(tài)平衡能力之間沒有相關性,這可能是與選擇的測試方法有關,說明這種測試方法對應的肌肉群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募集的運動單位是不同的,神經控制肌肉的部位也是不同的。
相關知識
淺談核心力量訓練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影響
中國青少年體能指數(shù)與心理亞健康的相關性
不穩(wěn)定核心力量訓練對改善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靈敏性的影響.pptx
心理所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女性體型知覺與求瘦渴望密切相關
中國青少年飲食行為與心理亞健康的相關性
中國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與心理亞健康的相關性
妊娠期壓力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性
巧用核心力量訓練提高原地擲實心球的能力
游泳五種核心力量訓練方法提高平衡能力
不同姿勢站立架訓練聯(lián)合懸吊核心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平衡能力與步行功能的影響
網(wǎng)址: 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http://m.u1s5d6.cn/newsview776108.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