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吃高粱米的營養(yǎng)價值

吃高粱米的營養(yǎng)價值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3日 16:21

1高粱米飯的做法

  高粱米三色蒸糕

  原料:糯米10克、粘小米10克、粘高粱米10克、大米70克、白糖5克、精鹽5克、綠豆100克。

  做法

  1、將糯米、高粱米、粘小米、大米洗凈后磨成粉。將大米分成三份,分別放入其他三種米粉里。

  2、將綠豆粗磨一下泡到水里,剝皮后放入籠屜里蒸成豆泥,然后上面撒一點精鹽。

  3、在準(zhǔn)備好的面粉(3種)中倒入摻了精鹽和白糖的水,邊用兩手搓、邊用篩子篩。 碗里跟辣白菜一起端出。

  4、在蒸籠里鋪上濕紗布,在紗布上面鋪上一層薄薄的綠豆粉,然后再鋪上摻雜粘米粒的米粉,蒸10分鐘左右。然后上面再鋪一層綠豆泥,其上面鋪一層摻雜粘高粱米的米粉,也蒸10分鐘左右。反復(fù)上面的程序,最上面鋪一層綠豆泥以后,蒸15分鐘左右。

  5、待年糕蒸熟以后,拿出來切成適當(dāng)?shù)拇笮》诺降永铩?/p>

  高粱米紅豆粥

  材料:高梁米,紅小豆,糯米,紫米各適量。

  做法

  將所需要谷物淘洗干凈入壓力鍋中一小時即可。

  特別提示

  1.高梁米食之比較粗糙,加些糯米吃起來的口感會稍微滑爽一些。

  2.高粱米需要煮制較長的時間,使之酥爛開花,所以用壓力鍋煲制會更方便些。

  高粱粥

  原料:桑螵蛸20克,高梁米50-100克。

  做法

  將桑螵蛸用清水煎熬3次,過濾后收集液500毫升,將高粱米淘洗干凈,放入鍋內(nèi),摻入桑螵蛸的汁,置火上煮成粥,至高梁米煮爛即成。

  高粱煎豆包

  原料: 高粱5杯,小豆2杯,鹽1大勺,白糖1/2杯,油1/2杯。

  做法

  (1) 將小豆煮好后搗碎,并加白糖做餡。

  (2) 把4杯高粱面加1/2杯熱水和面,捏成扁圓形。

  (3) 在平鍋里放油,并壓和好的高粱面煎時,把扁圓形餡迭半粘在上面。

  (4) 熱的時候撒白糖。

  車前綠豆粱米粥

  做法:將車前子60克、橘皮15克、通草10克紗布包,煮汁去渣,入綠豆50克和高粱米100克煮粥。

  用法:空腹服,連服數(shù)日。

  功效:治老人前列腺炎、小便淋痛。

  高粱米赤豆水

  功效:溫中澀腸,健脾益胃,利水消腫。常食對脾虛久瀉,小兒消化不良有一定療效。

  材料:高粱米150克,赤豆100克,陳皮10克,冰糖約180克。

  做法

  1、分別將高粱,赤豆洗干凈,用水浸泡過夜。

  2、陳皮用溫水浸軟,洗凈。

  3、煲中放約1500克清水,先下赤豆,再中火煮半小時,再下高粱、陳皮、改用小火煮1小時。

  4、放冰糖,拌勻即可食用。

2吃高粱米的營養(yǎng)價值

  高粱米中的蛋白質(zhì)以醇溶性蛋白質(zhì)為多,色氨酸、賴氨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較少,是一種不完全的蛋白質(zhì),人體不易吸收。如將其與其他糧食混合食用,則可提高營養(yǎng)價值。

  第2步高梁中含的脂肪及鐵較大米多。

  第3步在谷物中,高粱蛋白質(zhì)中賴氨酸含量最低,因而蛋白質(zhì)的質(zhì)量也最差;高梁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卻能為人體所吸收,因此,以高粱為主食的地區(qū)很少發(fā)生“癩皮病”。

  第4步高粱米脂肪含量3%,略低于玉米,脂肪酸中飽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熔點也略高些。亞油酸含量也較玉米稍低。高粱加工的副產(chǎn)品中粗脂肪含量較高。風(fēng)干高粱糠的粗脂肪含量為9.5%左右,鮮高粱糠為8.6%左右。酒糟和醋渣中分別為4.2%和3.5%。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較少,僅為3.6%左右,高粱稈和高粱殼中含量也較少。

  第5步高粱米含礦物質(zhì)與維生素,礦物質(zhì)中鈣、磷含量與玉米相當(dāng),磷約40——70%,為植酸磷。維生素中B1、B6含量與玉米相同,泛酸、煙酸、生物素含量多于玉米,但煙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

  第6步據(jù)中央衛(wèi)生研究院(1957)分析,每千克高粱子粒中含有硫胺素,(維生素B)1.4毫克,核黃素(維生素B)0.7毫克,尼克酸6毫克。成熟前的高粱綠葉中粗蛋白質(zhì)的含量約13.5%,核黃素的含量也較豐富。高粱的子粒和莖葉中都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胡蘿卜素。

  第7步高粱籽粒含有的丹寧,絕大部分存在于種皮和果皮中。丹寧有澀味,妨礙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引起便秘。為了消除丹寧對人體的不良影響,碾制高粱米時,應(yīng)盡量將皮層去凈。食用時,可通過水浸泡及煮沸,以改善口味和減輕對人體的影響。

3高粱米的功效與作用

  高粱米的功效:高粱米自古就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長”的美譽。據(jù)《本草綱目》記載,高粱米性味平微寒,具有涼血、解毒之功,因此特別適合夏季食用。此外,它還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止渴。

  高粱米的作用:年輕人吃高梁黑豆大棗飯可以促消化。有消化不良、體質(zhì)較弱、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等“亞健康”表現(xiàn)的中青年人,可以經(jīng)常吃“高粱黑豆大棗飯”。

  降血糖。高粱中還含有較多的纖維素,能改善糖耐量、降低膽固醇、促進(jìn)腸蠕動、防止便秘,對降低血糖十分有利,對于需要控糖、降糖的人來說,高梁米是難得的健康粗糧。

  幼兒吃高粱炒面可以健腸胃。中醫(yī)認(rèn)為,高粱具有溫中健脾、固腸胃、止吐瀉的作用。如果自己的寶寶腸胃功能不佳或者出現(xiàn)腹瀉、食積的表現(xiàn)時,可以用高粱面在文火上干炒,炒熟后加入適量的白糖做成炒面。然后把炒面加水成糊狀,喂小兒乏用。

  其它作用。很多地方的人們將高粱米磨粉和制作各種面食,還可以將其去殼制成成品,另外高粱米還可以用來制糖、制酒等,人們喝的很多酒都是用它來制成的。

4孕婦能吃高粱米嗎

  孕初是可以吃高粱米的,如果胃口不好則要吃得精,多吃蛋白質(zhì)質(zhì)含量豐富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等。制作上要清淡、爽口。孕中期要多喝水,多吃纖維類食物,忌食辛辣、燥烈的食物,避免便秘。

  孕后期孕婦時常會有饑餓感,可以吃一些低能量而有飽腹感的食品,如山芋、土豆等。準(zhǔn)媽媽一定要控制飲食,控制胎兒體重,適當(dāng)運動。

  孕期對鐵和鈣需求量增多,應(yīng)注意補充,黑色食品中含鐵較多,如黑木耳、芝麻、菠菜等,補充鈣質(zhì)則每天可飲用一杯牛奶;每天1至2個雞蛋可保證足量的蛋白質(zhì),同時飲食中增加魚、蝦、豆制品攝入,減少或最好不要食用動物肝臟。

  應(yīng)以“大眾菜、大眾飯”為主,既合理營養(yǎng)搭配,也粗細(xì)搭配、葷素搭配,一些粗糧尤其是高粱米、玉米等都適合孕婦食用。

  特別注意高粱米一般人都可食用,適宜小兒消化不良時服食;適宜于脾胃氣虛、大便溏薄之人食用;黏性較強的高粱,適宜于肺結(jié)核病人食用;糖尿病患者應(yīng)禁食高粱;大便燥結(jié)以及便秘者應(yīng)少食或不食高粱。

5高粱米的食用禁忌

  1.高粱米一定要煮爛,供早晚食用;高粱米可制作干飯、稀粥,還可磨粉用于制作糕團(tuán)、餅等。

  2.民間常用高粱米一份、甘蔗汁四份,一同放入鍋內(nèi)煮成高粱甘蔗粥,具有益氣生津之作用,對老人痰熱咳嗽、口干舌燥、唾液黏涎者有食療作用。

  3.高粱米或碾粉熟食,有健脾益胃、充肌養(yǎng)身的作用,煮粥滋養(yǎng),供脾虛有水濕者食用。

  4.不宜常吃加熱后放置的高粱米飯或煮剩的高粱米飯,不宜加堿煮食。

  適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適宜小兒消化不良時服食;適宜于脾胃氣虛、大便溏薄之人食用;黏性較強的高粱,適宜于肺結(jié)核病人食用;

  2. 糖尿病患者應(yīng)禁食高粱;大便燥結(jié)以及便秘者應(yīng)少食或不食高粱。

  高粱米雖然包含著極大地營養(yǎng)價值,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的。而且,再好的東西也是有有一個度的,記得要適量食用啊。

  高粱米水飯容易造成營養(yǎng)流失

  高粱是世界四大谷物之一,所以高粱用做食物的歷史久遠(yuǎn),烹飪方法也多種多樣。

  東北地區(qū)習(xí)慣將高粱籽粒碾磨去皮加工成高粱米食用,一般做成高粱米干飯或稀粥,或與豆類混合做成高粱米豆干飯或豆粥。

  黃河流域則習(xí)慣于將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做成各種風(fēng)味的面食。可以蒸食、貼餅子。

  糯性高粱米可以磨成面粉,包上紅豆餡,做成高粱米面的粘豆包,粘糯可口。

  但是,從健康角度來說,高粱米水飯是不提倡的。原因是為了追求清涼爽口的口感,人們一般要在高粱米煮成粥后反復(fù)用冷水沖涼。

  這樣,高粱米粥中原汁原味、營養(yǎng)豐富的米湯就被白白丟棄了,實在可惜。如果非要吃水飯,應(yīng)該將米湯撇出來留存食用,不要與沖涼米粥的冷水一同倒掉造成營養(yǎng)浪費。

相關(guān)知識

高粱米的營養(yǎng)價值與食用方法
高粱米營養(yǎng)價值和食用方法
高粱米怎么吃?高粱米的做法
高粱米怎么吃 高粱米和什么米搭配好
高粱米的功效與作用 高粱米怎么吃
高粱米的功效與作用,高粱米怎么吃
高粱米怎么做好吃?高粱米的吃法有哪些?
高粱米的10種做法,健康營養(yǎng)又好吃!
高粱米:古老糧食的現(xiàn)代營養(yǎng)
高粱米的功效與作用 你知道怎么吃高粱米嗎

網(wǎng)址: 吃高粱米的營養(yǎng)價值 http://m.u1s5d6.cn/newsview75235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