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心血管病全稱心血管疾病,又稱為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是指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臟、動靜脈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腦血管硬化、中風等等。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心悸、眩暈、紫紺、呼吸困難等癥狀。心血管病可引起哪些不適?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一起來看下。
目錄心血管病可引起哪些不適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防治心血管病的15種食品吸煙是心血管健康的最大殺手如何遠離心血管疾病
1心血管病可引起哪些不適
紫紺(Palpitation)是主觀感覺及客觀征象的綜合癥狀。主觀上患者感覺心臟跳動快速、不整或搏動有力。客觀檢查可見心跳頻率過快、過緩或不齊,即有心率和心律的變化。
呼吸困難(dyspnea)也是主觀感覺和客觀征象的綜合表現(xiàn)。主觀上感覺呼吸費力,客觀上呼吸次數(shù)增多,動作快而幅度加大。
胸部的各種器官都可以出現(xiàn)呼吸困難的癥狀。如腦梗塞,肺炎,急性氣胸,氣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癥,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膚帶狀皰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導致呼吸困難。心臟病的呼吸困難多為漸進性,逐步加重。
1.運動性呼吸困難(exertional dyspnea):中國科學院腎病檢測研究所正常人在劇烈運動時也有呼吸困難感覺,停止運動后很快恢復。心臟病患者在常人不會發(fā)生呼吸困難的活動量時出現(xiàn)癥狀,而且恢復慢甚至于不恢復。
2.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表現(xiàn)不能平臥或不能長時間地平臥,斜靠位甚至于端坐,雙下肢垂于床邊。不能平臥的機制是:
?、倨脚P時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用,返回心臟增多,加重了心臟的工作負荷;
?、谄脚P時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臥位的肺活量有輕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達-25%)。
3.陣發(fā)性夜間呼吸困難(paroxysmal nocturnal dyspnea):又稱為“心源性哮喘”,以區(qū)別于肺臟疾病引起的哮喘。
發(fā)生機制除上述的兩點外,入睡后呼吸中樞敏感性降低,肺臟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顯的缺氧,使患者從睡夢中驚醒已感到呼吸極度困難。病人立即從臥位改變?yōu)樽唬踔琳玖⑽?,癥狀才能逐漸緩解。
4.急性肺水腫(acute pulmonary edema ):是最嚴重的一類型呼吸困難,可以影響患者生命,需要急癥急癥處理。病人表現(xiàn)為極度呼吸困難,端坐呼吸,明顯的缺氧,不斷咳粉紅色泡沫樣痰。
紫紺
紫紺(cyanosis)是指粘膜和皮膚呈青紫色。體內(nèi)還原血紅蛋白(未經(jīng)氧飽和的血紅蛋白)絕對值超過5g%(6~7vol%的不飽和度)。
紫紺的機制為缺氧血,血紅蛋白過多,及血液淤滯。有中心型及周邊型兩種。
1.中心型:指發(fā)生于心臟及肺臟器官水平的紫紺。動脈血因氧飽和不足或混有過多的未經(jīng)氧合的血液。見于有右到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樂氏四聯(lián)癥、艾森曼格氏綜合癥等,及因肺動脈壓升高致間隔缺損晚發(fā)右至左分流。肺臟病變致血液氧合障礙也是中心型紫紺的重要原因。在重度心力衰竭時,肺臟淤血影響氧合產(chǎn)生中心型紫紺。
中心型紫在運動時加重。長期血氧不飽和可以出現(xiàn)血紅蛋白增多及杵狀指趾。
2.周邊型紫紺:見于周圍血流速度過于緩慢,單位時間內(nèi)組織攝取過多的血氧。周邊型紫紺在活動時并無明顯加重。
心力衰竭時血流緩慢,周邊組織攝氧多。因此其紫紺綜合了兩種形式。
眩暈
眩暈(vertigo)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是人體對于空間關系的定向感覺障礙或平衡感覺障礙,使患者自覺周圍景物或自身在旋轉(zhuǎn)及搖晃,眩暈發(fā)作時常伴有平衡失調(diào)、站立不穩(wěn)及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癥狀。
暈厥
暈厥(syncope)是由于一時性廣泛的腦缺血、缺氧,導致大腦皮質(zhì)一過性功能障礙,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暫的意識喪失的一種臨床病征。在發(fā)生意識喪失前常伴有面色蒼白、惡心、嘔吐、頭暈、出汗等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現(xiàn)象。
最常見的引起暈厥的原因有:
1.反射性暈厥:最常見,約占各型暈厥總數(shù)的90%,大多數(shù)是通過血管迷走反射,導致心臟抑制和全身血管擴張,引起回心血流量降低,心輸出量降低而導致腦缺血、缺氧引起暈厥。它們多數(shù)系壓力感受器反射弧傳入通路上的功能障礙所致。臨床上常見有單純性暈厥(血管減壓性暈厥)、體位性低血壓(直立性低血壓)暈厥、頸動脈竇過敏性暈厥、咳嗽性暈厥、排尿性暈厥、吞咽性暈厥等。
2.心源性暈厥:因心臟輸出量突然減少而發(fā)生的暈厥。常見原因有:①心律失常:常見有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陣發(fā)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心室纖顫等。②心臟搏出障礙:急性心包壓塞、急性心肌梗塞與心絞痛、左房粘液瘤、主動脈或頸動脈高度狹窄等。
3.腦源性暈厥:因腦部血循環(huán)障礙或腦神經(jīng)組織病變所致的暈厥,臨床上常見于高血壓腦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頸椎病、顱腦損傷后等。
4.代謝性暈厥:由于血液成份異常導致暈厥,常見于低血糖、一氧化碳中毒、呼衰時二氧化碳儲留等。
5.精神性暈厥:癔病。
疲勞
是各種心臟病常有的癥狀。當心臟病使血液循環(huán)不暢,新陳代謝廢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積聚在組織內(nèi),刺激神經(jīng)末稍,令人產(chǎn)生疲勞感。疲勞可輕可重,輕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礙工作。但心臟病疲勞沒有特殊性,它與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勞難以區(qū)分。
2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危險因素一:高血壓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最大的、獨立的危險因素。在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也非常高,約有1.6億患者。血壓升高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損傷心、腦血管、腎臟、大動脈等,增強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血管閉塞和破裂比正常血壓者早約20年。
有些高血壓病人并沒有頭暈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但是血壓可以較容易地測量,并且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服用藥物得到控制。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屬于高血壓,正常血壓的標準為低于120/80毫米汞柱,伴隨糖尿病、冠心病等的高血壓患者血壓要降得更低一些,以防止心血管事件發(fā)生。
危險因素二:高血脂
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血膽固醇含量高于260毫克/100毫升者,冠心病的發(fā)病率為低于200毫克/100亳升者的5倍,說明高血脂者易患冠心病。高血脂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可能是,當動脈有損傷時(如高血壓及吸煙等引起),脂質(zhì)就會在動脈內(nèi)膜中沉積,成為稍隆起的病灶,繼之動脈內(nèi)膜的纖維結(jié)締組織增生,將其圍起、固定,形成斑塊,斑塊深層可以發(fā)生軟化及潰瘍,形成黃色粥狀物。
危險因素三:高血糖
高血壓、肥胖、胰島素抵抗、高甘油三酯血癥等因素經(jīng)常共同存在,均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國人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一般比較多,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并不少見。不少人是在常規(guī)體檢或冠心病發(fā)作后才發(fā)現(xiàn)高血糖的。而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的疾病,其次的死因為小血管病變,所以預防非常重要。建議要在體檢時查查血糖,尤其是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并且不僅要看空腹血糖,也應看餐后血糖指標。
危險因素四:吸煙
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吸煙不僅影響呼吸道健康,也不利于其他器官的健康。吸煙會影響血管內(nèi)皮的功能,使心血管病變不穩(wěn)定,從而引起血栓,導致中風、心肌梗死等。流行病學研究結(jié)果表明:吸煙導致冠心病的危險與吸煙量成正比;吸紙煙比吸其他種類的煙危險性大;尸檢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吸煙者動脈硬化的程度比不吸煙者嚴重得多;吸煙不但影響冠心病的發(fā)生,還對心肌梗死的預后有影響;被動吸煙者受到同樣的危害;年紀愈輕,相對危險度愈高;戒煙可使危險性降低。
3防治心血管病的15種食品
洋蔥:它含有前列腺素,有擴張管血、降低血脂的功能;它含有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及少量硫氨基酸,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海魚:魚類含人體必需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降低膽固醇作用。每周吃一兩次魚,比不吃魚者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牛奶:它能有效抑制人體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膽固醇含量。此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鈣也可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有助于維持正常血壓。
番茄:番茄內(nèi)的“番茄素”和纖維,具有結(jié)合人體膽固醇代謝物——生物堿的作用,從而阻止人體動脈硬化和防治冠心病的發(fā)生。
海帶:它含有豐富的?;撬?,可降低血液及膽汁中的膽固醇;它含有食物纖維褐藻酸,也可抑制膽固醇的吸收,并且促進代謝。另外,海帶中的鈣不僅可抑制膽固醇的吸收,而且可降低血壓。
大豆:它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卵磷脂,具有降血脂效果。高膽固醇患者每天食用大豆60-100克,約90%的人癥狀會明顯好轉(zhuǎn)。
大蒜:它含硫化物質(zhì)混合物,可減少膽固醇、阻止血栓形成。高脂血癥患者每天吃三克大示,可使血脂和膽固醇明顯下降。
玉米:它含豐富的鈣、磷、硒等微量元素及卵磷脂、維生素e,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印第安人幾乎沒有高血壓病、冠心病,主要得益于玉米為主食。
燕麥:它含有極豐富的亞麻油酸和豐富的皂甙素,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時清除沉積在血管壁的低密度脂蛋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堅果:核桃、板栗等堅果含豐富的鎂。若攝入過多脂肪和維生素d、磷時,如果身體內(nèi)缺乏鎂,很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肌梗塞。
芹菜:食物纖維含量豐富,多食可減少35%的引發(fā)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若每日攝取16克以上食物纖維,患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性會明顯降低。
菊花:醫(yī)學證實,菊花有降血脂的功效,還有非常平穩(wěn)的降血壓的作用。尤其是中老年人在綠茶中放一點菊花,對心血管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雞蛋:過去認為蛋黃含膽固醇過高,多吃易致冠心病,現(xiàn)已證實純系誤解。事實上,雞蛋含有卵磷脂,能使人體膽固醇和脂肪保持懸滔狀態(tài),而不在血管壁沉積,并透過血管壁為組織利用,從而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4吸煙是心血管健康的最大殺手
一號目標:冠心病
1)通過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損害血管內(nèi)皮、增加血栓素A2的生成,同時減少前列腺素的產(chǎn)生,使蛋白失去平衡,讓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度增加,從而引起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2)通過直接興奮冠狀血管的腎上腺素能受體,促進兒茶酚胺的釋放,引起血管痙攣而減少心肌供血。
3)高濃度的一氧化碳可誘發(fā)心律失常和心室纖顫,直接抑制心肌的收縮以及引發(fā)心肌細胞的變性壞死。
4)冠心病患者吸煙后由于缺氧效應,加上尼古丁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因素可誘發(fā)心絞痛。
二號目標:高血壓病
曾有學者對大量吸煙和血壓持續(xù)升高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證明吸煙與高血壓關系密切。那么吸煙是怎樣讓血壓持續(xù)升高的呢?原來,兇器就是卷煙里的尼古丁。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管腔變細、血流量減少。血管收縮,周圍小動脈的阻力必然增加,這就導致正常者血壓逐漸升高,而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進一步升高。
三號目標: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大量研究證明,吸煙會引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1)煙中所含的一氧化碳通過肺部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jié)合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攜氧不足,導致細胞缺氧,從而讓小動脈痙攣,使動脈壁遭受損害。
2)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使動脈血液氧合力降低、心搏量減少,使周圍血管痙攣收縮、皮溫下降。
3)煙草中的尼古丁刺激小血管而致血管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血流速度減慢,從而引起血管營養(yǎng)障礙,導致血管內(nèi)膜增生、肥厚、彈性減低、血栓形成、血管腔閉塞,在敏感的人群中甚至可以引發(fā)血流中斷。
4)煙草和焦油中所含的蘆丁蛋白是一種促凝血物質(zhì),可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血液粘稠度增加和紅細胞增多,從而為血管內(nèi)形成血栓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四號目標:猝死
美國每年約有40萬人死于心臟性猝死。從1970年3月6日至1981年3月7日期間,有研究者在西雅圖地區(qū)共觀察了800余例發(fā)生心臟驟停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吸煙者,吸煙者平均年齡為56歲,以男性為主。隨后得出的資料有力地證明,冠心病患者吸煙,可能引起心室顫動,尤其在心臟驟停經(jīng)復蘇后的存活者中,繼續(xù)吸煙者的死亡率明顯高于戒煙者。換言之,戒煙可使心臟驟停的復發(fā)率降低。
五號目標:促使血液形成凝塊
有研究報道稱吸煙與纖維蛋白原水平有直接關系,當長期吸煙者停止吸煙后,纖維蛋白原水平很快開始下降,但需5年時間才能恢復到非吸煙者水平。另有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人的血液中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的含量之所以很低,除遺傳方面的原因外,就是吸煙,因此吸煙會使人體血液的黏稠度增高。
六號目標:降低人體對心臟病先兆的感應力
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當心肌缺血嚴重時,便通過神經(jīng)反射而誘發(fā)心絞痛,可是有相當多的吸煙者雖然有明顯的心肌缺血的客觀依據(jù),卻不會胸痛。由于沒有癥狀,無法引起患者對疾病的警惕,耽誤了合理的治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慘劇發(fā)生。這一切的元兇就是卷煙中的尼古丁。尼古丁通過作用于傳導信息的神經(jīng)細胞,阻遏了痛覺的神經(jīng)傳導,從而抑制了正常的痛覺。
5如何遠離心血管疾病
身體超重
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可導致超重與高血壓。研究表明,體重指數(shù)與血壓呈正相關,體重每相差10千克,收縮壓相差約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張壓相差約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壓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對11萬余名女性進行長達16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及鈉攝入與腦卒中呈正相關,是人群腦卒中病死率的主要決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攝入每天不超過50克為宜,且飽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過高。
蛋白質(zhì)缺乏
曾經(jīng)有調(diào)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國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腦卒中的比率高3倍,兩組人群血壓水平無顯著差異,但夏威夷人群動物蛋白攝入顯著高于日本本土人群,且發(fā)現(xiàn)動物蛋白與腦卒中呈負相關,動物蛋白可以抑制腦卒中的發(fā)生。但過多蛋白質(zhì)攝入也導致過量脂肪攝入,并加重腎臟負擔。老年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蛋白質(zhì)1.2-1.5克為宜,其中至少有1/3為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如魚、蛋、奶類、瘦肉、豆制品,食用魚類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腦卒中發(fā)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纖維
美國學者曾經(jīng)對30681名美國健康男性調(diào)查4年,綜合所有營養(yǎng)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只有膳食纖維與高血壓呈負相關,即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可預防高血壓。有報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攝入量可降低發(fā)生腦卒中的危險性。提倡多食用谷類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雜糧、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纖維較高的食物。
鹽的危害
高血壓為心血管病第一危險因素,在中國高血壓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全國高血壓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內(nèi)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高血壓和食鹽攝入量關系密切,攝入量越高,人群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就越高。與每天食鹽攝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每天吃鹽大于等于12克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14%,大于等于18克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27%。中國居民每天食鹽攝入量普遍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對高血壓的預防非常不利。諾貝爾獎得主——伊格納羅教授自稱“有一顆年輕的心臟”,他除了強調(diào)運動的作用外,還曾特別提及在他的廚房中沒有食鹽,這一點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克食鹽也就是一個牙膏蓋的量,6克食鹽加起來并沒有多少。從心血管病預防角度來說,人們的飲食還是要盡量清淡一些,逐漸減少食鹽用量,直到不特別在食物中加鹽。
合理膳食
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飲食上要嚴格注意以下幾點:
1.控制膽固醇的攝入量。研究證明,高膽固醇的人,冠心病的發(fā)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少吃動物腦髓、內(nèi)臟、蛋黃、蟹黃等膽固醇高的食物。
2.控制脂肪攝入的質(zhì)與量。飽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膽固醇,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豬油、牛脂等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3.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維生素C可增加血管彈性,保護血管。
4.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
5.限鹽。高鹽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發(fā)病率,有輕度高血壓或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對血壓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鹽量以1~2克為宜。
6.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易誘發(fā)急性心肌梗塞。
定期體檢
45歲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癥家族史者、經(jīng)常參加吃喝應酬者、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都屬高危對象,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檢查血脂、血壓等指標。
相關知識
7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預防
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是什么
心臟病的危險因素
表面健康成年人群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的篩檢
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冠心病及其危險因素
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六大因素
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與心血管危險
健康危險因素
毋怡冰:心血管健康密碼:了解冠心病的風險因素及預防方法
網(wǎng)址: 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http://m.u1s5d6.cn/newsview63901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