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10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

10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6日 22:55

10 個少數民族飲食習慣
1、白族飲食習慣
白族注重節(jié)慶,幾乎每節(jié)都有一至數種應景食品。如春節(jié)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
江齋飯;三月街吃蒸糕和諒粉;清明節(jié)吃涼拌什錦和“齋筵香”(炸酥肉);端午
節(jié)吃粽子和雄黃酒;嘗新節(jié)吃新豆、嫩瓜和陳谷摻新米飯;火把節(jié)吃甜食和各種
糖果。
白族也有飲食忌諱,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鐵刀,主婦做飯應悄無聲息,不能吹火,
須到井邊“汲新水”。喪家做飯,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紅色食料,不能做紅包
菜肴。進扭時長輩上坐晚輩侍奉。
2、苗族飲食習慣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
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
土豆、蕎子、燕麥等為主食。副食種類很多,肉類有自家養(yǎng)的家畜、家禽和魚類,
蔬菜有豆類、菜類、瓜類,此外還采集野菜和從事漁獵等以補充。酸辣二味是苗
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過去,由于山區(qū)缺少食鹽,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終年淡食,
只能以酸辣調味,日久形成習慣。
3、回族飲食習慣
回族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在飲食生活習慣中喜歡吃甜食,在菜肴中回族喜歡
吃羊肉,對羊肉特別的感興趣。
4、東鄉(xiāng)族飲食習慣
東鄉(xiāng)族的日常飲食多為小麥、青稞、玉米、豆子、谷子、蕎麥、胡麻和沙甜肥大
的"東鄉(xiāng)土豆";"東鄉(xiāng)土豆"水少面飽,沙而甜,含淀粉量高,東鄉(xiāng)人常用土豆作
點心、醋、粉條等多種食品,深受人民喜愛。 副食是鮮嫩醇香的"棧羊"、牛、
雞、蛋、蔬菜和瓜果。他們一日三餐,飯菜合一、多原料合烹是其飲食的顯著特
色。
5、白族飲食習慣
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并善于腌制火腿、弓魚、螺絲醬、油雞樅、豬
肝胙等各種味美可口的菜肴。大理等中心地區(qū)的白族人民,還喜吃一種別具風味
的“生肉”(或稱“生皮”),即將豬肉烤成半生半熟,再切成肉片或肉絲,佐以
姜、蔥、醋、辣椒,以宴請客人。白族人民喜好飲茶。一般飲用烤茶時,用一陶
制小茶罐將茶葉烤黃,沖以沸水,頓時熱氣翻騰,芳香四溢??静枰话銢_水三道,
邊煨烤邊品茗:初飲覺得其味微苦,再品則甘香醇厚,后覺其味甘甜,愈品味道
愈美,滿齒留香,令人回味不止。此謂“頭苦、二甘、三回味?!?br>6、納西族飲食習慣
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
一兩樣炒菜和咸菜、湯等,特別喜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干巴。納西族傳統(tǒng)名菜“釀
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后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肴。
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腌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為有名,可
以保存數年至十余年不變質。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
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
麗春銅火鍋等。
7、怒族飲食習慣
怒族的主食是玉米,兼食大米、蕎麥、大小麥、天仙米、小米等。肉食主要有豬、
雞、牛、羊、魚及獵獲的野味。蔬菜有青菜、白菜、南瓜、蘿卜、芋頭、洋

10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 來自淘豆網www.taodocs.com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知識

民族飲食文化概述
云南少數民族的養(yǎng)生智慧:多元文化的健康之道
【關注】芒市五個世居少數民族飲食習慣與健康
德昂族文化
德昂族飲食文化初探
讓人垂涎三尺的德昂族飲食文化
德昂族獨特的“冠蓋式”民居文化
蒙古族的茶文化
德昂族的文化習俗
德昂族服飾文化

網址: 10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 http://m.u1s5d6.cn/newsview58000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