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識有哪些 怎樣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
一、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樂觀的情緒。要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即便是干些家務也不應視為負擔,而是帶著情趣去干,比如做飯,不斷嘗試新花樣,享受烹飪的歡娛。在工作上要不斷創(chuàng)造,在進取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感受成功的樂趣。
善于排除不良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別悶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煩惱或困惑及時講出來,使消極情緒得以釋放,從而保持愉悅心情總伴你左右。
經(jīng)常幫助別人。助人為樂,是一種高尚美德,其作用不僅使被幫助者感受人間真情,解決一時之難,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經(jīng)常幫助別人,就是使自己常處在一種良好心境中。
善待別人,心胸大度。以諒解、寬容、信任、友愛等積極態(tài)度與人相處,會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尤其是被人誤解的時候,要亮出高姿態(tài),待對方曉知真相后更會佩服你,這樣寬容,關心別人也有利于營造好心境。
要有廣泛的愛好。比如收藏、體育、旅游、音樂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間的樂趣,既能增長知識,又能廣泛交友。在偶遇心境不佳時,這種興趣活動也能起到化解作用。
保持一顆童心。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后,隨年歲的增長,有人便產(chǎn)生了“看破紅塵“的感覺,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了,這樣不利于心理健康。如果仍保持一顆童心,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好奇,不論對知識更新,還是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培養(yǎng)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嚴肅、正式的場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說話時適當?shù)夭捎糜哪Z言,對活躍氣氛、融洽關系都非常有益,在一陣會心的笑聲中,大家心情特別好。
學會諧調(diào)自己與社會的關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要經(jīng)常調(diào)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適應社會的規(guī)范,并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適應力,從而減少因此而帶來的困惑和壓力,保持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名詞解釋
個體能夠適應發(fā)展著的環(huán)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tài),并能保持正常的調(diào)控能力。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從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xié)調(diào),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tài)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tài)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tài)。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tài)。心理健康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義,衡量標準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標準具體與客觀。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于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人們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jù)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y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且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并且充分發(fā)揮其身心潛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yǎng)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huán)境、功能環(huán)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huán)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yè)的指導?!靶陆】到逃痹趯W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發(fā)展。同時,開設“親情聊天室”,為親情的連接打開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三、心理健康的標準
1.智力標準。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條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會人學業(yè)成功、事業(yè)有成的心理基礎。用IQ值來表示。智商≥90為正常,上不封頂,<70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說明一個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證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災樂禍。
2.情緒標準。情緒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產(chǎn)生的一種主觀體驗。情緒穩(wěn)定,而且還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緒健康的標志,且情緒的變化應由適當?shù)脑蛞?,還要與情緒反應的程度相適宜。
3. 意志標準:是指人自覺地確定活動目標,支配自己行動,克服重重困難,以實現(xiàn)預定的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階梯,如果做事過于優(yōu)柔寡斷、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計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現(xiàn)。
4.社會適應標準:較好的社會適應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較好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積極而和諧的人際關系,能適應周圍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諧的人際關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須;③處理和應付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能力。如作出決定、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情緒控制、心理換位、人際溝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與“現(xiàn)實的我”基本相符。研究證明,不能有效地面對現(xiàn)實、處理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是導致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對現(xiàn)實、把握現(xiàn)實,主動適應現(xiàn)實。
6.心理活動特點應符合年齡、性別特點。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各個不同年齡階段,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該年齡階段的特點。
7.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動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證。如果一個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穩(wěn)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動,如兒童多動癥,成人的焦慮抑郁癥等都會存在注意力問題。一般5~7歲可連續(xù)注意時間約為15分鐘;7~10歲為20分鐘;10~12歲為25分鐘;12歲以上為30分鐘,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寬容、悅納、善待他人,不斤斤計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確評價自我。即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9.在不違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獨特的個性特征。
10.在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規(guī)范和法規(guī)的情況下,對個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當?shù)臐M足。
四、心理健康的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是一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心理調(diào)整技術。催眠術是一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心理調(diào)整技術。催眠專家郝濱先生在其著作《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中把催眠的發(fā)展分為神學時代、流體力學時代和心理生理時代三個時期。催眠療法應用在歇斯底里之治療已如前述??衫么呙哌M行的治療,包括焦慮相關癥狀的改善,某些心身癥的治療,某些不良習慣的改變,及疼痛之控制等。
焦慮癥及其相關的障礙是精神科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催眠療法最能使上力的領域。臨床上可利用催眠達到放松,或增強對放松的學習。厭食癥及暴食癥的病人對體重增加或身材呈現(xiàn)過度不合理的恐懼,催眠療法可供輔助性治療,改善不合理恐懼。催眠也可用于減肥或戒煙時的輔助治療。另外,催眠療法也用于治療心理因素引起陽痿或性高潮缺失癥之性功能障礙。
在心身醫(yī)學方面,也可利用催眠療法。它可用于輔助性治療十二指腸或胃潰瘍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在心臟血管方面,可以藉催眠療法對焦慮、憤怒等情緒的妥善處理,達到對高血壓的某種程度改善。不少氣喘病人擔心氣喘會再發(fā)作,害怕氣喘發(fā)作時的痛苦情境。催眠療法可改善病人的情緒而減少氣喘的發(fā)作。某些在情緒壓力下會惡化或引發(fā)的皮膚科疾病,也可嘗試藉催眠療法穩(wěn)定情緒而改善。
催眠可放松肌肉,改變對痛的感覺,進而使疼痛減輕,達到對痛的控制,亦可幫助癌癥病人減輕疼痛及緩和癌癥化學療法所帶來的惡心不適,及幫助病人對癌癥的心理調(diào)適。但催眠仍然只能做為癌癥治療的輔助治療。另外也有人應用催眠于生產(chǎn)、外科手術麻醉及牙科治療過程的止痛。
心靈健康
上面所舉催眠在醫(yī)療上的各種應用,讀者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那就是催眠能做的,都有其它方法可行。催眠本身并不具治療效果,其功用乃是使人在催眠狀態(tài)下,更容易接受治療,達到節(jié)省時間的效果而已。故催眠療法應視為輔助療法,不宜過度期待其功能,更不可給予神秘魔術性的外衣,夸大其功能。在民眾高度好奇心的驅使下,催眠秀確實吸引了不少觀眾,因此從倫理的立場,催眠秀應嚴守界限,不可越界涉及醫(yī)療問題。
催眠中利用年齡退化法,以了解病人精神障礙與其兒童期之心理創(chuàng)傷之關系,并進而紓解其情緒,改善癥狀,乃精神科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必需謹慎處理在此狀態(tài)下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因在催眠下,病人所陳述的故事不一定真實可靠,有時故事內(nèi)容只是病人的幻想或隨意編造的。催眠狀態(tài)下所獲數(shù)據(jù)僅供治療者參考,以配合運用于治療,而不是做為事實認定的證據(jù),這一點必需嚴守。至于有人因相信有前世,而利用年齡退化法建立所謂前世療法的做法,從生命科學的立場來看,只不過是披著假科學外衣一種新世代運動,無法通過科學的檢驗。
心靈的健康是要長期努力,方能逐漸發(fā)展建立,千萬不可期待藉催眠像變魔術般,快速達成。在這個社會動蕩,不確定感彌漫的世代,披上假科學外衣的宗教、學說或活動很容易吸引人的興趣。前世今生、腦內(nèi)革命等似是而非的書轟動暢銷,正說明快餐文化下現(xiàn)代人心靈的干渴。因此,如何使我們的同胞,以一步一腳印的態(tài)度看待事務,達到心理健康,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相關知識
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有哪些評判的標準呢?
有關保持心理健康知識有哪些
心理健康小常識大全 怎樣保證心理健康呢
保持心理健康要做到哪些
青少年怎么樣保持心理健康
怎樣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才算是健康
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怎樣調(diào)節(jié)心理健康呢
網(wǎng)址: 心理健康知識有哪些 怎樣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 http://m.u1s5d6.cn/newsview48905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