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芯糖,豆根糖,琥珀果仁,核桃糕;
大梨糕、小人酥,琥珀核桃,天津豆;
花生酥,牛奶香,一把糖果,歲歲甜!
糖果,一種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零食,時至今日,仍舊滋潤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的物質生活十分匱乏,即使是在大城市,孩子們也沒有幾樣零食可以選擇。糖果的出現(xiàn),充實了大部分人的業(yè)余生活。酥脆的花生酥、晶瑩剔透的軟糖、香軟的豆根糖、奶香濃郁的大白兔奶糖……如今想起來,似乎還能在口齒間品嘗到絲絲甜意。
糖果為人們帶來了快樂,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糖果的種類也隨之豐富起來。現(xiàn)如今,它的甘甜已經滲入了老百姓的骨子里,但凡逢年過節(jié)、喜事盈門時,總能看到糖果的影子。
馬學文是從13歲起開始和父親馬少安學習熬糖的。馬家先祖于清代道光年間輾轉來到天津落戶,早期以制作“鹽磚”為主業(yè),以“熬糖”為副業(yè)。直到馬少安這代才將熬糖變?yōu)橹鳂I(yè),“馬氏糖果”的名頭也在津沽大地上漸漸響亮起來。青年時期的馬學文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專注于各類糖果的制作和銷售。公私合營后,他進入天津市第一糖果食品廠專門負責新產品的研發(fā)工作,成了名副其實的“糖果大師”。
您若問他到底會做多少種糖,老人家便會笑著答道:“也就兩百來種吧?!?/p>
“小的時候,姥爺家還是平房。我記得特別清楚,那時姥爺在廚房里熬糖、做糖,滿屋子就都是糖漿的香味兒?!瘪R學文老人的外孫女,馬氏糖果的第七代傳人孫娟回憶道,“現(xiàn)在想想,自己的童年都是和糖果為伴的,就像在熬糖的大鍋里泡大的一樣。到后來學熬糖、學做糖,似乎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p>
今年35歲的孫娟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熱愛生活和挑戰(zhàn)。
“我們家到我這一代都是女孩,沒人主動出來說把這門手藝延續(xù)下去?!彼f道,“但是像姥爺那些傳統(tǒng)的制糖手藝,是融合了很多前人的經驗智慧的,失傳了其實非??上АK晕也庞辛税阉鼈鞒邢氯サ南敕?。”
大學畢業(yè)后,孫娟在學習制糖的同時開始在糖果市場中奔波。無論是什么時候,無論是在哪兒,只要看見樣子新奇的糖果就得停下來研究研究,看看人家的糖是怎么做的。在這段時間里,孫娟發(fā)現(xiàn)了傳統(tǒng)糖果的巨大市場。她先后在鼓樓和古文化街一代設攤賣糖,反響極好,火的時候幾乎斷貨脫銷。
“我對制糖的原料要求還是挺嚴格的?!睂O娟說道,“因為原料選得不好,口感上的差別是能嘗出來的,你沒法欺騙任何人?!?/p>
除了嚴格篩選原料的品質,孫娟也在不斷思考手工糖果的出路。敏銳的她將馬氏糖果的發(fā)展路線定在“健康糖果、養(yǎng)生糖果”這個概念上。
“現(xiàn)在物質生活基礎越來越好了,和以前相比,大家更提倡‘吃得養(yǎng)生、健康’。像很多女性為了讓保持身材的考慮,都會很注意糖分的攝入,這些我都有關注到。像我們家現(xiàn)在制作的糖果都是以低糖為主的,嘗起來不會太甜。還有祖?zhèn)鞯奶旖蛩幪牵鍥鏊?、提神醒腦、止咳化痰,咽喉敏感的人吃起來最好?!?/p>
2017年9月,馬氏傳統(tǒng)熬糖制作技藝正式被列為南開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讓孫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我在傳承這方面一直秉持著一種很開放的態(tài)度?!彼f,“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技術,只有不斷地推陳出新,不斷汲取新的血液才能保持它的活力。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這些老手藝的傳承行列,大家集思廣益,一起努力,讓這些老手藝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