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藥膳進補,別誤入歧途

藥膳進補,別誤入歧途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9日 06:18

中國傳統(tǒng)藥膳歷史悠久,但藥膳絕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如不具備起碼的醫(yī)藥常識,而盲目制作或食用藥膳進補,難免會誤入歧途。

作為家庭常用藥膳中藥,即所謂“藥食同源”,常用的有天麻、人參、杜仲、茯苓、當歸、沙參、陳皮、珍珠粉、冬蟲夏草、決明子、天冬、丁香、黃芪、白芍、黨參、枸杞子、甘草、麥冬、鹿茸、山藥、熟地、靈芝、首烏等,這些藥材以植物藥為主,可以在一些藥店中買到。這些中藥,與食物配伍、應用時都需要遵循中醫(yī)理論,使它們之間作用互相補充,協(xié)調一致,否則就會出現(xiàn)差錯或影響效果。像上文中的吳小姐和李先生,就是因食用不當而適得其反的典型例子。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人的體質可因遺傳、生活環(huán)境、飲食、生活習慣等而有所不同,不同的體質在生理、病理、心理上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此外,藥膳還講究四季五補,即春天萬物復蘇,五臟屬肝,適宜升補;夏季分初夏與長夏,初夏天氣已熱,五臟屬心,宜于清補,長夏則天氣炎熱,五臟屬脾,宜于淡補;秋季天氣涼爽,五臟屬肺,宜于平補;冬季氣溫寒冷,五臟屬腎,宜于溫補。因此四季滋補養(yǎng)生藥膳需按季、按體質施膳,方能收到最好的補益保健效果。

藥膳有別于普通飲食,應用時須注意食療中藥的性味、藥膳的宜忌、選料與加工、烹調技術等,并要掌握藥膳應用的基本原則。

注重整體,辯證施食

在運用藥膳時,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體質、健康狀況、患病性質、季節(jié)時令、地理環(huán)境等多方面情況,判斷其基本證型,然后再確定相應的食療原則,給予適當?shù)乃幧胖委煛?/p>

食療中藥屬于中藥范疇,中藥的藥性理論同樣適用于食療中藥。食療中藥同常用中藥一樣,各有其不同的性味。在藥膳治療中,不僅要講究非食療中藥材的性味,也要注意食療中藥材的性味。一般來講,溫性、熱性的食療中藥,如生姜、大蔥、紅棗、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溫里、散寒、助陽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寒證、陰證;涼性、寒性的食療中藥,如綠豆、藕、西瓜、梨、荸薺、馬齒莧、菊花等,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熱證、陽證。

就五味而言,酸味食療中藥,如烏梅、石榴等,能收斂、固澀;苦味食療中藥,如苦瓜、杏仁能清熱、降氣、瀉火、燥濕;甘味食療中藥,如大棗、蜂蜜、飴糖,能補養(yǎng)、調和、緩急止痛;辛味食療中藥,如生姜、大蔥,有發(fā)散和行氣等作用;咸味食療中藥,如海藻、海帶等則能軟堅散結;淡味食療中藥能滲利小便,如茯苓、薏苡仁等。

良藥可口,服食方便

藥膳使用的多為藥食兩用之品,并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藥材,由于注意藥物性味的選擇,并通過與食物的調配及精細的烹調,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藥膳,故所謂“良藥可口,服食方便”。

藥膳的烹調,主要以“燉、煮、煨、蒸”為主,最后都可成為“湯”,這樣可使藥物和食物在較長時間受熱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釋放出有效成分,增強功效。藥膳烹調的特點,是以藥物和食物的原汁、原味為主,適當佐以輔料來調正其色、香、味、形,做到既具確切的補益作用,又具菜肴鮮美的特點,以誘發(fā)人們的食欲,從而達到確切的功效。

優(yōu)選藥材,科學烹制

藥材的選用也講究“辨證施治”的原則,根據(jù)人體體質和食物的搭配、本身的藥性,選購藥材一定要新鮮優(yōu)質,凡是變質、發(fā)霉的均不能食用。藥膳所用的中藥材和食物首先要凈選,使之清潔干凈,無雜質異物,無塵土,無霉變腐爛,還要注意其色、味純正,外形美觀,質量優(yōu)良。如大棗,以個大、色紫紅、肉厚、光潤無蟲蛀者為佳;枸杞子以粒大、肉厚、種子少、色紅、質柔軟者為佳。

優(yōu)良的藥膳必須講究烹調技術。藥膳除應具備一般飲食的色、香、味、形,還要盡可能保留其營養(yǎng)、有效成分,以更好地發(fā)揮治療、保健作用。藥膳烹調是以保持食物和藥材的原汁、原味的特性為主,使食物與藥材的性味緊密結合,并適當佐以輔料進行調制,使其既具備良好的色、香、味、形,能激發(fā)食欲,又能發(fā)揮治療、保健的作用。一般食用中藥以及無不適氣味的中藥,可與食物一起烹制,若藥物較多或有明顯不適氣味,可用紗布將藥物包好,再與食物一起烹制,藥性即進入食物或湯里。服食時要將藥渣除。也可先將中藥煎煮,濾取藥汁,去渣,再在食物烹調過程中加入藥汁,一起烹制,為減少營養(yǎng)和有效成分的破壞。

適量有恒,有的放矢

“飲食有節(jié)”是中醫(yī)重要的養(yǎng)生保健原則,藥膳食療同樣應適量而有節(jié)制。1次、1日或短期內不宜進食過多,不可操之過急,急于求成。應根據(jù)自身狀況,經(jīng)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久之定能收效。

對于無病者不必用藥,可適當食用某些保健養(yǎng)生膳。對于體質虛弱或患病者,當用藥治,并配合藥膳治療,可提高療效。而在疾病康復期或對某些慢性病患者,用藥膳調治則更為合適并常獲良效。值得注意的,藥膳的治療范圍雖較藥物治療更為廣泛,但其針對性和治療效果遠不及藥物治療,只有兩者配合應用,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來自《家庭醫(yī)藥》

相關知識

爸媽該讀哪些育兒書 才不會誤入育兒歧途
魚肝油=維生素AD?莫讓寶寶健康誤入歧途!
魚肝油=維生素AD?莫讓寶寶健康誤入歧途!
膳食補充劑的制作方法
秋冬進補先要引補 謹防進補五誤區(qū)
中恩特膳:避免減肥誤區(qū),科學瘦身更健康有效
孕期補品吃得越多越好嗎 孕婦滋補常見誤區(qū)
孕婦進補六大方法
冬季進補的4款最佳藥膳
冬季養(yǎng)生進補的藥膳大全

網(wǎng)址: 藥膳進補,別誤入歧途 http://m.u1s5d6.cn/newsview38421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