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康復人群的無障礙家居生活還有多遠?

康復人群的無障礙家居生活還有多遠?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3日 12:20

點擊↑↑↑藍字 關注康復醫(yī)學網 ID:cnkfyx

商城 直播 課堂 培訓 招聘 特價


看過《夢想改造家》節(jié)目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這樣幾段感人的案例:為失獨老人設計適老型住宅,為漸凍患者打造功能房,為自閉癥女兒打造安全空間、為盲人爸爸打造無障礙的家……


也因為這個節(jié)目觀眾認識了日本設計師本間貴史,以上的案例中有兩件設計就出自他手,無論是在設計思路還是細節(jié)把控上他都有比國內設計師更加豐富的經驗。


我們也許可以從他的國家找到原因……


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這個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成為老齡化國家,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發(fā)展成為深度老齡化國家,目前已經是人口超老齡化國家。除了老齡化,日本還有一個重要的標簽:危機意識。島國環(huán)境、資源匱乏、災害頻發(fā)造就了日本超強的危機意識,這種危機意識延伸而來的未雨綢繆涉及到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當然亦包括愈演愈烈的老齡化危機。對此,日本政府和社會著力推進環(huán)境、建筑和產品設施等領域的適老化設計和無障礙設計,為老年人、殘障人等弱勢群體盡可能營造無障礙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且在相關研究中強調空間對康復治療方面的需求。

1987 年,日本實施“銀發(fā)住宅”工程,提供的居住空間中強調要滿足具備老年人康復、護理等功能的需求。日本醫(yī)療建筑學會所出版的《醫(yī)療高齡者設施的計劃法規(guī)手冊》一書中,闡述了對康復醫(yī)療空間中人性化、無障礙的設計和規(guī)范。日本建筑學會出版的《無障礙建筑設計資料集成》,在人口老齡化和醫(yī)療技術發(fā)展的背景下,從各個功能空間設計、建筑設計、法律規(guī)章三個方面對無障礙設計進行解析,并對日本的住宅空間實際案例講述分析,為老年人、康復人群的居住空間設計指明研究方向。

與日本相媲美的美國


美國最初提出無障礙設施建設是在 50 年代末期,當時是為了方便殘疾軍人就業(yè)不受限制而提出。在后來無障礙設施不僅服務于全美 3700 萬殘疾人,而且使全民受益。1956 年,美國設置了面向老年人的住宅,并進行了康復法的修訂,使得殘疾人和老年人的住宅發(fā)展很快。1961 年美國制訂世界上第一個《無障礙標準》。80年代初制定《住宅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對居住空間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做出詳細闡述,提出住宅要具備護理、服務等功能。

我國相對起步較晚

我國最早提出無障礙設施建設是 1985 年 3 月,來源于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組織、北京市殘疾人協會和北京市建筑設計院發(fā)起的一場名為 “殘疾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研討會;

1986 年 7 月建設部、民政部、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共同編制了我國第一部《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guī)范(試行)》,1989 年頒布實施,1998 年第一次修改,至2001 年第二次修改;

199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頒布,1996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頒布,這兩部法律的部分內容首次在法制層面明確規(guī)定要建立無障礙設施;

2001 年 8 月 1 日,國家建設部、民政部、中國殘聯發(fā)布并實施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2012 年發(fā)布了其最新版《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

2012年國務院頒布施行《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條例》,標志著我國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隨著康復醫(yī)學發(fā)展的不斷深入,家庭康復護理越來越得到重視,康復患者的持續(xù)性康復、自身生活需求不斷增加,與之相應的居住空間無障礙建設也逐漸引起社會關注。2008年出版的《住宅精細化設計》開設老年住宅專題,并有專門面向殘疾老齡人的住宅設計;2013年出版的《家庭無障礙建設指南》對包括家庭無障礙建設在內的無障礙建設發(fā)展提供了實用性強、專業(yè)水平高的專業(yè)指導。

無障礙住宅設計對于康復患者有哪些意義


滿足“家”的需求

中國人對于房子有一種特別的情節(jié),房子既是安身立命之所,又是家的所在,對于康復患者來說亦是這樣。他們的家更應該是安全與舒適的,他們也可以像其他家庭成員一樣在家中行動自如,起居、做飯、如廁、洗澡……一應由自己來料理。無障礙住宅設計就可以盡可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減少患者行動的障礙,并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操作的便利,滿足其日常生活需求。

獲得“自由人”的尊嚴

身體上的殘疾或功能衰弱讓患者不得不求助于他人,這種長久以來對家人的愧疚加之身體突然變故導致的不適使患者沉浸在敏感、痛苦之中,甚至造成心理障礙。而無障礙住宅設計可以讓患者最大程度實現生活自理,從而減少患病后的挫敗感,讓患者獲得更有尊嚴。

解放照料者的雙手

無障礙住宅可以讓患者實現基本的生活自理,從而可以減輕照料者的負擔,甚至可以完全解放照料者,讓照料者可以回歸工作,從而減輕照料者的生活壓力以及家庭的經濟負擔。

可持續(xù)性的康復訓練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無障礙住宅還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設置簡單、安全的康復訓練空間,整個過程可以讓患者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實現康復治療的可持續(xù)化,讓患者的身體功能得到更好的康復效果。

無障礙住宅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圖片來源于夢想改造家

健康舒適性

健康舒適是人們都住所的基本要求,對于康復患者而言尤其重要,在設計的時候要盡可能滿足患者光照、通風、飲水安全等基本需求,另外還需要根據患者的特殊需求進行人性化的設計,例如對于神經衰弱、失眠患者的燈光、隔音等方面的設計。

安全性

由于康復患者身患殘疾或者身體存在部分肌能退化,對環(huán)境的判斷以及應激能力都有所減弱,無障礙住宅設計應該充分考慮患者的身體情況,在空間與環(huán)境設施等設計方面充分考慮患者的安全性,最大限度減少安全隱患,保障患者日常生活安全無憂,例如地板的防滑設計、衛(wèi)生間摔倒隱患的改造等。

便捷性

無障礙住宅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便捷性,一方面減少環(huán)境中的障礙,如地面高差、家具擺放設計造成的障礙,另一方面要針對患者身體情況的特殊性提供便捷性的設計,例如廚房操作臺的改造、通道設計成便于輪椅、助行器等輔具通過等。


到目前為止我國公共場所無障礙建設已經取得了較快的發(fā)展,但是對康復、護理需求等空間設計的研究還處在發(fā)展與探索的過程中。截止到今年,我國有近211萬殘疾人家居環(huán)境得到不同程度改善,23.46萬殘疾人家庭實現無障礙改造,但是全國仍有331萬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需要進行無障礙改造。

智能化家居時代的到來推進了無障礙生活的實現,智能化家電、智能化家具設計、智能化輔助器具、一鍵智能化報警等服務為康復患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并且這種智能化的生活也越來越發(fā)展成為掌上生活,患者一部手機可以操控自己的生活,照料者一部手機可以掌握患者在家的生活狀態(tài),相信無障礙家居生活的未來很快就會到來!


文獻參考:

程婉晴,康復人群居住空間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2017年:10

宮曉東,高橋儀平,日本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理念及推進機制分析[N].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8-3(社會科學版)

編輯:彭魚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知識

從治“病宅”到“健康家”的路還有多遠
遠離睡眠障礙,收獲生活健康的秘訣
昆明排卵障礙的易患人群有哪些?
人格障礙
言語障礙的康復
亞健康人群的養(yǎng)生家居設計方案
文登區(qū)免費開展精神障礙社區(qū)康復項目
體育搭臺 殘健共融——家門口有了殘障人群健身康復點
伊梵凈醛負離子養(yǎng)生板讓居家更有保障,讓生活更有品質!
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訓練

網址: 康復人群的無障礙家居生活還有多遠? http://m.u1s5d6.cn/newsview235411.html

所屬分類:熱點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