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沒了學校體育課的規(guī)律鍛煉,孩子們很容易宅在家里悄悄變胖。記者近日發(fā)現,為了讓孩子在假期保持運動習慣,不少社區(qū)和家庭都動了心思:有的社區(qū)專門開設運動興趣班,有的孩子約上同伴一起揮灑汗水,還有的家長給孩子報了專業(yè)體育培訓班。無論是哪種方式,孩子們都在用奔跑與跳躍詮釋運動的意義,給這個暑假深深烙下了“運動”的印記。
“打卡第15天,今天跑了800米,拿到了五角星貼紙!”傍晚的建機巷社區(qū)小廣場上,10歲的樂樂舉著打卡本,興奮地向網格員李嘉禎展示。暑假里,建機巷社區(qū)開設的公益運動課成了孩子們最期待的活動。社區(qū)盤活了轄區(qū)內的健身路徑和小廣場,開設了羽毛球、跳繩、趣味跑步等課程,每天傍晚6時準時開課?!皠傞_始擔心沒人來,沒想到第一天就來了10多個孩子。”李嘉禎笑著說,他組建了一個“暑期運動打卡群”,家長每天上傳孩子的運動視頻,累計打卡20天就能兌換繪本。在社區(qū)組織的“家庭運動日”活動中,家長和孩子一起踢毽子、玩親子跳繩?!耙郧翱傉f沒時間陪孩子,現在跟著她一起運動,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增進感情。”居民張女士說。
“傳球!注意防守!”傍晚時分,小區(qū)體育場內的籃球場上,幾個十來歲的孩子正打得熱火朝天,14歲的小杰一個漂亮的三分球,引來場邊陣陣歡呼。暑假里,小杰和小區(qū)里的3個伙伴組成了“籃球小分隊”,每天雷打不動地練球兩小時。“剛開始是家長催著來,現在是我們互相督促?!毙〗苷f,暑假初期他總以“作業(yè)多”為借口宅家,直到鄰居家的哥哥約他打球,他才發(fā)現運動的樂趣。“打完球渾身舒暢,寫作業(yè)都有勁兒了?!比缃?,4個孩子不僅約定每天練球,還會比賽誰的跳繩次數多、誰的俯臥撐做得標準,運動成了他們友誼的“黏合劑”。
位于體育館的籃球培訓班里,王女士正陪著上初二的兒子練拉伸?!盀榱俗屗麆悠饋?,我試了不少辦法,報班是最有效的。”王女士說,兒子以前一放假就抱著手機不放,報了籃球班后,不僅認識了新朋友,還主動要求每天早起練運球?!艾F在他常說,打完球的成就感,比贏了游戲還爽?!?
這個暑假,越來越多的孩子走出家門,在球場、在社區(qū)、在陽光下?lián)]灑汗水。當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即使沒有體育課的約束,他們也能在奔跑與跳躍中,收獲健康與快樂。
記者 于健 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