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祛濕黃金期!中醫(yī)“健脾四法”幫你狂甩“濕胖”
還在為“苦夏”消耗后身體依然沉重、贅肉難消而煩惱?別急!末伏(8月9日-18日),這夏秋之交的特殊時期,正是順應天時,通過“健脾祛濕”健康減重、改善體質的黃金窗口!抓住三伏天的“收官之伏”,讓你減重事半功倍!
下面,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經開區(qū)院區(qū)綜合內科副主任醫(yī)師白樺就教您中醫(yī)“健脾四法”,幫您狂甩“濕胖”。
末伏時節(jié) “濕胖”悄然降臨
中醫(yī)認為“肥人多痰濕”。末伏濕氣彌漫,最易困阻脾臟。脾虛濕困,水濕內停,身體代謝水液能力下降,導致水分滯留,表現(xiàn)為水腫(尤其眼瞼、下肢)、虛胖、身體困重、大便粘膩。此時運化無力,攝入的食物難以有效轉化為能量,反堆積成痰濕脂肪,形成“喝涼水都胖”的易胖體質。加之濕性粘滯,阻礙氣血運行,影響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
順應天時 健脾祛濕“四部曲”
1.飲食調理——清、健、利、控
清:飲食宜清淡,減輕負擔。遠離油膩、煎炸、燒烤、甜膩糕點及高糖飲料,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助生濕熱痰濁。烹飪多選蒸、煮、燉、涼拌。
?。航∑⒁鏆?,強健運化。多食健脾食物,如山藥、蓮子、芡實、小米、南瓜、胡蘿卜、茯苓(可煮粥煲湯),并適量食用白扁豆、薏米(推薦性平和的炒薏米),兼顧健脾利濕。
利:利水滲濕,消除水腫。善用利濕食材,如冬瓜(帶皮煮更佳)、絲瓜、黃瓜、綠豆、赤小豆、荷葉、玉米須等。冬瓜薏米湯、赤小豆薏米水、荷葉茶均為優(yōu)選。
控:控制總量,優(yōu)化結構。七分飽:末伏脾胃弱,過飽徒增負擔。細嚼慢咽,感知飽腹。增加膳食纖維:新鮮蔬菜(葉菜、瓜茄)、適量低糖水果(蘋果、梨、柚子)、雜糧(燕麥、糙米),纖維增強飽腹感,促進腸道蠕動,助力排濕。保證優(yōu)質蛋白:魚肉、雞胸肉、蝦、豆腐、雞蛋,維持肌肉量,穩(wěn)定基礎代謝。嚴格限制:冰鎮(zhèn)飲品、冰淇淋(傷脾陽,加重濕氣)、過度加工食品、高鹽食品(加劇水腫)。
溫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yī)。
2.起居運動——動則生陽,微汗祛濕
溫和運動是關鍵。選擇中低強度、可持續(xù)的運動。避開烈日高溫劇烈運動,以防中暑耗氣。清晨或傍晚涼爽時段進行為宜。強度保持至微微出汗狀態(tài),避免過度出汗損耗津氣。時長控制在30至45分鐘最佳。
推薦運動:
·快走或慢跑:簡便高效,助力全身氣血流通。
·八段錦及太極拳:動作舒緩,推薦八段錦的“調理脾胃須單舉”和“兩手托天理三焦”,能有效調節(jié)氣機,幫助健脾除濕。
·游泳:清涼消暑,緩解關節(jié)壓力。
·瑜伽:糅合呼吸與體式,促進經絡暢通。
充足睡眠養(yǎng)脾氣。保證7-8小時高質量睡眠。熬夜傷陰耗氣,損脾腎,降代謝,增濕氣。盡量11點前入睡,順應“秋收”收斂之氣。
防寒保暖護中焦。重點保護腹部(肚臍)、后腰、雙腳不受涼。避免空調冷風直吹,睡眠時腹部蓋好薄被。末伏早晚溫差或增大,適時添衣。
3.穴位與茶飲——健脾祛濕 事半功倍
穴位按摩(每日堅持效果佳):
足三里(健脾第一穴):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拇指用力按揉3-5分鐘,每日2次。可幫助強健脾胃,促進運化。
豐隆穴(祛濕化痰要穴):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中點,脛骨前嵴外兩橫指。用力按揉3-5分鐘??苫禎?,促代謝。
帶脈穴(減腰腹贅肉):側腹部,平臍,腋下中線與臍水平線交點。雙手握拳,沿帶脈橫向敲打50-100次(飯后1小時不宜)。有助于減腹部脂肪堆積。
代茶飲(輔助調理):
健脾祛濕茶:炒薏米+炒白扁豆+茯苓+陳皮,沸水煮15分鐘或保溫杯燜泡代茶。
祛濕消脂茶:荷葉+山楂+決明子+陳皮。沸水沖泡。注意脾胃虛寒、易腹瀉者慎用或減量。
健脾理氣茶:茯苓+山藥+陳皮+炒麥芽。沸水沖泡或稍煮。
溫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yī)。
4.心態(tài)與習慣——持之以恒 順應天時
保持平和心態(tài),減重是調理體質的過程,末伏重在祛濕健脾,體重下降未必立竿見影,但身體會更輕盈、精神更飽滿。保持規(guī)律作息,按時吃飯、睡覺,以穩(wěn)定內分泌和新陳代謝。少量多次補充溫水,拒絕冰水,解渴不增脾胃負擔,助力代謝排濕。
末伏時節(jié),通過健脾祛濕,趕走“濕胖”,可以有效改善水腫虛胖、身體困倦的狀況,并從根源調理脾胃、提升代謝。這不僅是末伏的養(yǎng)生智慧,更是開啟健康減重、塑造易瘦體質的黃金契機!順應天時,持之以恒,收獲的不僅是輕盈體態(tài),更是由內而外煥發(fā)的健康活力!
相關知識
減肥“黃金30天”要來了!專家:三伏天這樣吃,祛濕又減脂
黃芪和它是“黃金搭檔”煮水喝15天,狂甩濕氣贅肉,健脾益氣消腫
三伏天必備!健脾祛濕茶飲
你的“濕氣”重嗎?三伏天祛濕事半功倍
三伏天減肥“黃金期”即將開啟,中醫(yī)教您健康減肥!
祛濕有順序,你應該知道的!先健脾再去濕!
健脾祛濕 按這四穴
祛濕先健脾~脾胃好“濕氣”自己跑~利濕養(yǎng)脾
入伏后,濕氣重,建議常吃4道“祛濕菜”,健脾祛濕,清熱降火
入伏后吃茄子豆角,全身是寶的祛濕王,輕松祛濕養(yǎng)脾胃
網址: 末伏祛濕黃金期!中醫(yī)“健脾四法”幫你狂甩“濕胖” http://m.u1s5d6.cn/newsview1657211.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