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晚餐究竟如何影響血壓?我們又該 如何調整飲食習慣以維持血壓穩(wěn)定?
▲關注 食聊參考成為飲食專家 ▲
晚餐影響血壓的機制已獲科學驗證。日本福岡大學開展的隊列研究顯示:在追蹤3000名平均年齡57歲的受試者后發(fā)現(xiàn), 晚餐時間每推遲1小時,收縮壓平均上升2.1mmHg。
論文:在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中反復使用鞘內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特別是 21點后進食人群,高血壓患病風險較正常時間進食者增加23%。日本德島大學2020年針對735名20-65歲人群的研究更指出: 睡前2小時內進食者,高血壓風險較提前4小時用餐者高出50%以上。
這些數(shù)據提示,晚餐時間過晚會顯著增加血壓異常風險。醫(yī)學界認為, 晚八點后進食可能引發(fā)"夜間高胰島素血癥"(即胰島素分泌異常增多),刺激交感神經系統(tǒng)持續(xù)活躍,導致血管收縮和鈉元素滯留,進而推高血壓水平。
同時, 過晚進食還會縮短深度睡眠時長,使血壓調節(jié)功能受損——這正是中老年人需要特別注意的生理變化。
晚餐時牢記"三不吃"
1. 高鹽、高糖、高熱量食物
過量食鹽直接導致體內鈉元素滯留,建議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約一啤酒瓶蓋量); 高熱量、高糖食品會加劇胰島素波動,每日添加糖攝入應控制在25克以內(約6茶匙); 油膩食物易形成血管斑塊,建議選擇清蒸、燉煮等烹飪方式。
2.酒精與煙草制品
煙草中的 尼古丁可使血管持續(xù)收縮12小時以上,長期吸煙者舒張壓平均升高8-10mmHg;酒精雖能短暫擴張血管,但 每日超過15克(約450ml啤酒)即會產生反彈性血壓升高。
3. 過量或過晚飲食
超過基礎代謝需求30%的晚餐攝入,會使消化系統(tǒng)持續(xù)工作3-4小時,建議中老年群體晚餐熱量占比控制在全日總熱量的30%以內,并在睡前3小時完成進食。
晚餐后做到"四不做"
1. 避免餐后久坐
進食后保持20-30分鐘站立或緩步行走,可促進15%-20%的額外熱量消耗,幫助維持血壓平穩(wěn)。
2. 推遲洗浴時間
飯后立即 洗熱水澡會使血液集中體表, 建議至少間隔1小時,水溫控制在38-40℃為宜。
3. 控制情緒波動
爭吵等激烈情緒可使血壓在5分鐘內上升30mmHg以上,建議 餐后營造輕松氛圍,必要時可進行深呼吸調節(jié)。
4. 杜絕深夜進食
22點后的飲食攝入會使晨起血壓升高5-7mmHg, 建議最遲在19:30前完成晚餐。
降血壓怎么吃?北大團隊給出降壓食譜
科學飲食的降壓效果已獲權威認證。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2021年開展的飲食干預研究顯示:265名輕度高血壓患者通過28天科學膳食管理, 平均血壓下降15/6.7mmHg,效果相當于常規(guī)降壓藥的60%-70%。
論文:以菜肴為基礎的中國健心飲食對降低中國成年人血壓的影響:多中心、單盲、隨機、平行對照喂養(yǎng)試驗
鏈接:ttps://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22.059045
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科學飲食可 使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0%,心力衰竭風險下降28%,各類疾病引發(fā)的死亡風險減少13%。
具體膳食建議包括:
減鈉控鹽:每日食鹽不超過5克,注意隱形鹽分(如醬油、腌制品)的攝入控制。
補充高鉀食物:每日攝入300克番茄或200克香蕉,可促進鈉元素排出。
優(yōu)質蛋白選擇:推薦每周食用4-5個雞蛋,搭配300ml低脂牛奶。
膳食纖維攝入:每日保證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50%以上)和200克全谷物。
鈣質補充:每周食用3次豆制品,每次相當于100克豆腐的攝入量。
關注晚餐健康,踐行"三不吃"、"四不做"原則,是中老年群體維護血壓穩(wěn)定的重要舉措。通過調整晚餐時間、優(yōu)化食物構成、培養(yǎng)良好習慣,我們能夠 有效降低高血壓及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為健康晚年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編輯:aze | 圖源:壹圖網/網絡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