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 樓道里游動著一條白蛇!(圖)
專家對小白蛇進行分析 實習記者 馬捷文 攝小白蛇的突然出現(xiàn),讓居民樓里的住戶感覺有些害怕,有的住戶一時間都不敢下樓了。為了不讓這條蛇驚嚇到更多人,她守候在樓道里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提醒。
小白蛇躲進石板縫嘶嘶吐芯子為防其“逃竄”心中膽怯仍勇敢直面
昨日中午12時許,家住西安交大醫(yī)學院家屬區(qū)的李女士下樓時,在二三樓之間的樓梯上發(fā)現(xiàn)一根白色的“繩子”正在慢慢游動,“繩子咋還會跑了?”當她走近仔細一看,“媽呀,這哪里是根繩子,竟然是一條蛇。”她嚇得趕緊跺腳驅(qū)趕,小蛇機靈地鉆到樓道上堆放的石板縫里。
“那條蛇一直在那里‘嘶嘶’地吐著芯子。”后怕之后一直伴隨著李女士。她曾喊樓上的人出來抓蛇,但只有一位老太太開門,一聽樓道上有蛇,嚇得立即關(guān)了門。“要是蛇進了誰家,那就糟了?!睘榉乐剐∩吲艹?,李女士只好守在樓道,有人上樓她便好心提醒。
“等了一個小時,也不見有人來抓蛇。”和蛇“對峙”了一個小時,李女士有些膽怯,嚇得連樓都不敢下,只好給報社打電話求助。
小區(qū)物業(yè)人員手持竹棍像用筷子夾菜一樣夾住蛇頭
下午1時許,記者來到李女士家所在的單元樓,她正守在2樓和3樓之間的平臺處。“蛇就在那塊石板后面……”李女士指著墻角的幾塊石板小聲說。記者看到,石板縫中確實有一條小蛇警惕地探出腦袋。
隨后,小區(qū)的兩名物業(yè)人員趕來,找來兩根竹棍,瞄準蛇,像用筷子夾菜一樣,一下就夾住了蛇頭,扔進塑料袋。小蛇有小拇指粗細,大約30厘米長,通身雪白,頭部和背部有黑色小花紋,弓著身子不停地在袋子里亂竄。
無毒小白蛇與“白娘子”同病相憐或因變異及生存環(huán)境改變成“白化品種”
昨日下午,記者帶著這條小白蛇先后走訪了西安市野生動物管理站和陜西省動物研究所,但相關(guān)研究專家均表示未見過這種蛇,有人說“是某種蛇的白化品種”,也有專家說可能是外來物種。
西安資深的蛇類研究者寧先生在仔細觀察后說,應該是玉米蛇經(jīng)過人工培育淘汰其體內(nèi)色素后的白化品種,其背部在一定間隔出現(xiàn)四方斑紋不會因個體色素的變化而改變,是其顯著的特征。
他說,玉米蛇具有地棲性,獨居,無毒,是爬寵市場上很受歡迎的品種之一,千變?nèi)f化的顏色和花紋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而這種白化品種在爬寵市場也較為常見。而它與民間說的白蛇“白娘子”同病相憐,均是“白化品種”,與遺傳變異及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有關(guān)。“城市的環(huán)境并不適合它生長,所以這條蛇可能是附近哪位居民作為寵物飼養(yǎng)時看管不慎跑了出來?!?/p>
目前,這條蛇暫由一位蛇類愛好者飼養(yǎng)著。
我省蝮蛇居多毒性強深秋時節(jié)戶外活動謹防蛇出沒
國內(nèi)蛇類研究專家王小平介紹說,秦嶺山麓下的毒蛇以蝮蛇居多。多雨季節(jié)人們更易見到蛇,因為蛇無法在潮濕悶熱的洞穴里久待。進入深秋,蛇在清晨和傍晚外出活動更加頻繁。草叢、河邊、墻腳、菜園等地是蛇最愛逗留的地方,市民們戶外活動時要留心。
如果被蛇咬了,切勿奔跑,應立即用布帶等物綁扎傷口的近心端,阻斷血流??捎昧鲃铀疀_洗傷口,如果傷口較深,還應先切開真皮,讓毒液自行流出,及時送醫(yī)就診。在為傷口排毒時,如果施救者口腔有潰瘍創(chuàng)面,切勿盲目吸毒。
實習記者 楊皓 本報記者 卿榮波
(原標題:天哪 樓道里游動著一條白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