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紅茶茶藝表演解說

紅茶茶藝表演解說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7月04日 03:33

紅茶茶藝表演解說(通用10篇)

篇1:紅茶茶藝表演解說

紅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yōu)槟I上紅茶表演。第一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借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各位嘉賓介紹今天所使用的精美茶具:

1、茶床,上為船,用來盛放各類茶器,底為倉,用來盛放廢水及茶渣;

2、紫砂壺,用來沖泡紅茶;公道杯:中和茶湯以免茶湯濃淡不均;品茗杯,用來觀賞湯色;茶荷,用來鑒賞干茶

3、茶壺,即隨手泡。茶洗

4、茶道組合——茶則,用來成茶葉;茶匙,協(xié)助茶則將茶葉撥至壺中;茶夾,用來夾品茗杯;茶漏,放置壺口,防止茶葉外溢

第二道:溫壺燙盞:溫壺,先溫壺是因為稍后放入茶葉沖泡熱水時,不至冷熱懸殊,要水溫和氣溫雙高,才能讓茶葉的色香味完全發(fā)揮。用初沸之水,注入壺及杯中,為壺、杯升溫。第三道:用茶匙把茶葉撥入茶盒中,賞茶。

第四道:“王子”入宮:用茶則將茶荷中的紅茶輕輕撥入壺中。祁門紅茶也被譽為“王子茶”。

第五道:懸壺高沖:這是沖泡祁門紅茶的關(guān)鍵。沖泡祁門紅茶的水溫要在100攝氏度,剛才初沸的水,此時已是“蟹眼已過魚眼生”,正好用于沖泡。而高沖可以讓祁門紅茶茶葉在水的激蕩下,充分浸潤,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發(fā)揮。第六道:荷塘飄香:將頭遍茶湯注入茶床/茶船中。

第七道:再注甘露:重新注入甘泉,澆淋壺的外部,內(nèi)外加溫使紅茶更顯蘭香神韻。

第八道:茶熟香溫:將溫潤泡的茶湯注入公道杯中,散發(fā)的暖暖的茶香。

第九道:分杯敬客:將茶湯依次斟入品茗杯中,好似行云流水一般,茶斟七分滿,留下三分是情誼。第十道:奉茶

第十一道:收杯謝客:祁門紅茶性情溫和,收斂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調(diào)飲。祁門紅茶具有特殊的“祁門香”香氣,領略其獨特的內(nèi)質(zhì)、雋永的回味、明艷的湯色。感謝嘉賓的光臨,愿所有的愛茶人都像這紅茶一樣,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篇2:紅茶茶藝表演解說

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興于唐而勝于宋,傳承五 千年,是華夏兒女不可遺忘的文化瑰寶。紅茶,顧名思義,葉紅湯紅,在六大茶類中,發(fā)酵最重,濃度最高,包容性最強。她原產(chǎn)自中國,卻為世界之茶,全球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在品飲紅茶,她更是西方人日 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紅茶,不喜計較,肚大能容,酸如檸 檬,辛如桂圓,甜如蜜糖,潤如牛奶,調(diào)配紅茶,皆為佳品。紅茶的飲用極為廣泛,如按花色品種而言,有工夫飲法和快速飲 法之分;如按調(diào)味方式而言,有清飲法和調(diào)飲法之分;如按茶湯浸出 方式而言,有沖泡法和煮飲法之分。今天我們將以功夫清飲的方式?jīng)_泡一款產(chǎn)自廣東蓮花山脈的高 山紅茶——貴妃醉?!耙或T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花果香,荔枝湯,茶不醉人人自醉,貴妃醉,便由此得名。首先,為您介紹一下沖泡貴妃醉所使用到的各類茶具。流水茶盤,上為船,用來盛放各類茶器,底為倉,用來盛放廢水及茶渣; 隨手泡,即隨手沖泡,根據(jù)不同的茶類,烹煮不同的水溫;茶道六用,共分五 件,今天我們要用到的是茶匙,用來撥趕茶葉; 茶夾,用來夾取雙杯; 茶荷,以瓷制造,用來鑒賞干茶;杯托,用來放置品茗杯;茶巾,用 來擦拭桌面杯底所留水漬;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杯為人,天地 人合,方能出上品;茶海,又稱公道杯,用來均勻茶湯;過濾網(wǎng),用 來過濾茶渣;品茗杯,用來品飲佳茗;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xiāng),景德鎮(zhèn)素有“瓷都”之稱,這里千年窯火不斷,其瓷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而貴妃醉,香濃色艷,配以

景瓷,相得益彰。1.溫杯燙盞,在沖泡之前滌凈杯具,提高杯溫。景瓷中煉泥的只

煉泥,拉坯的只拉坯,彩繪時畫者畫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畫,如此各 展所長,精工細作,便造就了這白釉青花一大城,花從釉里透分明的 精美品杯。2.執(zhí)權(quán)投茶,貴妃醉屬條形茶,喬木種,耐泡度高,投茶量為蓋

碗的二分之一即可。3.祥龍行雨,高沖茶,撇去浮沫,貴妃醉條索狀,易出湯,無需

溫潤泡,一泡時間較短,30 秒至一分鐘即可,茶為靈物,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如此三才杯中,方出好茶。4.長。5.敬奉佳茗,各位來賓得到茶杯后切莫急于品嘗,首先,靜觀杯 甘霖普降,低斟湯,以敬來賓,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情誼綿

中茶湯,紅濃透亮,外圈金光顯現(xiàn),乃此茶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所致。觀湯、聞香、品茗,接下來用您的食指拇指輕握杯沿,中指輕托杯底,這個動作雅稱三龍護鼎,女士可微微翹起蘭花指,以示溫柔端莊,

男 士可收回蘭花指,以示穩(wěn)重大方。品茗之前,請您細聞湯香,果味濃重,卻是茶之本香。6.品啜瓊漿,紅茶不講究品嘗的形式,您既可大口飲下亦可小口

微酌,但要將茶湯停留口中數(shù)秒,震動舌面,讓茶湯接觸到口腔中所 有味蕾,稍等片刻,慢慢感受茶湯的苦、甘、醇、厚。現(xiàn)在,您將感 覺到舌下生津,喉處回甘,正如剛剛吃下荔枝,余味尚存,滿口留香。

一般紅茶講究濃、強、鮮,而貴妃醉則講究濃、強、鮮、香,由于濃 強度高,收斂性強,清飲既為上品,調(diào)飲則更佳。于沖泡好的茶湯中 加入牛奶、蜂蜜、玫瑰、檸檬,如可口的飲料,老少皆宜。古人云,品茶品人生,先苦后甜;我要說,品茶品健康,健康是福。希望各位來賓,都能夠得到這種福氣,并將她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謝謝!

篇3:茶藝解說的英文同聲翻譯技巧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意義深遠, 生長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上, 又汲取了儒家、佛家以及道家思想的精髓, 具有豐富的哲學蘊意, 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自古以來便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伴侶和情感寄托。在茶文化之中, 又以茶藝表演最為生動、最為直觀、最為明了, 于是自然成為了外國友人接觸我國茶文化的首要對象。很多外國友人在極富傳統(tǒng)特色的茶館中觀賞茶藝表演, 通過英文同聲翻譯學習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而翻譯質(zhì)量的高低則會直接影響到我國茶文化的對外傳播與茶道藝術(shù)的美感傳達, 因此, 如何把握茶藝解說英文同聲翻譯的技巧, 讓翻譯再現(xiàn)原文的靈氣, 就成為有關(guān)部門的研究重點。

1 茶文化與同聲翻譯

茶文化是與茶相關(guān)的一切社會價值系統(tǒng)的總和, 包括語言、文字、思想、習俗、制度等內(nèi)容。同聲翻譯與其它任何翻譯活動一樣, 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 也是兩種語言、兩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介入行為, 這種行為并不是簡單的文字轉(zhuǎn)換, 而是在審美理念、倫理觀點、宗教文化、政治觀念、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影響下進行文本再現(xiàn), 并會伴隨著信息失落與變形等問題。在翻譯理論界, 比較著名的學說在西方有奈達的動態(tài)對等理論和紐馬克的功能對等理論, 在中國則以嚴復的“信達雅”理論最為著名。這些理論盡管在具體內(nèi)涵上有所差異, 但就其根本而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它們都要求以原文的意義為核心, 同時將譯文讀者的感受與理解放在重要位置, 譯者在準確傳達原文意思的基礎上, 言語表達形式向譯入語的語言結(jié)構(gòu)靠攏, 對待文化元素的處理關(guān)鍵在于盡可能地保留原文特色, 形成一種能夠為譯文讀者所接受及期待的文化沖擊力。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中華兒女民族個性的有力彰顯, 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風情。在高度融合的當今社會,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 國外對于中國茶文化的關(guān)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對于茶藝解說同聲翻譯的質(zhì)量與數(shù)量需求也不斷升級, 如何將茶文化特別是茶藝表演與同聲翻譯有機融合, 就成為了我國茶文化產(chǎn)業(yè)與翻譯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2 茶藝解說同聲翻譯的現(xiàn)有問題

在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推進的過程中, 以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逐步登上了國際舞臺, 其中又以集意美、形美、音美等多種美感形態(tài)于一體的茶藝表演最為出名, 翻譯作為茶文化對外傳播的主要乃至唯一途徑, 肩負著重大的歷史及現(xiàn)實意義。不過, 由于理解不夠全面、不夠透徹, 加之同聲翻譯時間較短, 不足以讓譯者進行充分的思考和梳理, 因而在翻譯過程中, 譯者就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信息失落和變形的問題, 最終影響我國茶文化的國際推廣。

具體而言, 我國當前茶藝解說同聲翻譯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其一, 文化圖式缺失。文化圖示是指一個民族將所習得的知識與經(jīng)驗進行分門別類而在人腦中所形成的系統(tǒng)有序的知識框架, 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在翻譯中若要避免文化圖式缺失, 保留原有的民族辨識度, 就要盡量在目的語中再現(xiàn)原文本的語言文化特色, 彰顯原文本的文化圖式色彩。我國茶文化是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 蘊含著深厚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氣韻, 茶藝解說詞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會涉及到為中華民族所獨有的歷史、典故等, 文化圖式極其豐富。目前, 由于我國茶藝解說翻譯仍然處于發(fā)展的初步階段, 同聲翻譯更是最近十余年才納入茶藝體系之中, 加之其需求量較之其他文化翻譯形式而言微乎其微, 在市場上仍屬小眾產(chǎn)品, 翻譯理論界并未給予應有的重視, 導致同聲翻譯人員僅僅將工作停留在字面意義而沒有對其內(nèi)涵進行深入分析, 完全喪失了原文本的歷史美感,

例如, 我國茶藝表演中使用頻次最高的一個術(shù)語叫做“關(guān)公巡城, 韓信點兵”。其中, “關(guān)公巡城”是指沖泡好功夫茶以后, 為使各個小茶杯中的茶湯濃度均勻一致, 色澤、香氣、滋味等盡量接近, 從而做到平等待客、一視同仁, 沖茶者要將各個小茶杯以“一”字、“田”字或“品”字排開, 通過來回提壺灑茶的方法往茶杯中沖注茶湯。將這一步驟概括為“關(guān)公巡城”, 既形象生動, 又能表現(xiàn)出動作的連貫性。“韓信點兵”則是說茶壺中的最后幾滴茶湯往往是最濃醇的, 也是茶葉精華最為醇厚的部分, 為了均勻分配這幾滴茶湯, 沖茶者要將其一滴一杯地滴入每個茶杯之中, 以保證每杯茶湯濃淡相同, 故稱“韓信點兵”。另外, “關(guān)公巡城”又有四項針對手法的要求, 即低、快、勻、盡, 是說斟茶時茶壺不可過高, 動作要快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茶的香味與熱度, 各個茶杯之中的茶湯濃度要基本一致、均勻盛茶, 不可厚此薄彼, 斟茶時一定要將茶壺中的茶水倒空, 避免因茶單寧溶解造成茶湯苦澀??梢钥闯? 單單這一個簡單的沖茶動作背后就暗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 彰顯出中華茶文化的悠久文化底蘊。在同聲翻譯中, 這一術(shù)語的譯文為“pour the tea into every cup on order, we should bear these four words in mind, i.e.low, fast, even and end.When the tea is nearly ran out, pour the rest of the tea into every cup.Every drop of water should be distributed evenly”.譯文完全遺漏了原文的文化歷史積淀, 只是簡單地根據(jù)字面意義對這個動作進行翻譯, 原文的文化性與民族性色彩大打折扣, 不利于我國茶文化的傳播和傳承。

其二, 原始美感缺失。二十世紀以來, 翻譯美學理論對我國翻譯界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翻譯美學》、《文化翻譯美學》、《文學翻譯比較美學》等著作相繼出版, 對我國新時期的翻譯理論及實踐活動都提供了積極的指導作用。翻譯美學理論主張要重塑原文的音韻美和字句美, 抓住原文的文化美感精髓, 立足于目的語文化環(huán)境之中, 彰顯出獨特的異域風情。當前在茶藝解說的同聲翻譯中, 譯者幾乎無一例外地依靠直譯手法, 忽略了茶藝表演本身的藝術(shù)文化美感。例如, 茶藝中常用的一句解說詞“若琛出浴”是指用第一次泡的茶水燙杯或溫杯時轉(zhuǎn)動杯身, 如同飛輪旋轉(zhuǎn)、繁花飛舞。若琛是清朝發(fā)明小杯飲茶之人, 后人以其名指代小茶杯, 出浴則將清洗茶杯的清麗脫俗娓娓道來, 飄逸動感十足。同聲翻譯為“use the tea to warm up the cup, in this process, we should turn the cup around”, 歷史典故不復存在, 只是簡單描述了溫杯的動作, 未能體現(xiàn)出原文所帶有的優(yōu)雅感與動態(tài)美。

其三, 譯文可讀性低。眾所周知, 我國很多國際馳名的茶葉為了保留其文化內(nèi)涵、地域特色、歷史典故等而直接采用音譯的方式來再現(xiàn)其名, 比如將龍井茶翻譯為“Longjing Tea”, 將普洱茶翻譯為“Pu’er tea”等等。在茶藝表演解說的翻譯中, 有些譯者為了充分體現(xiàn)中國古典歷史文化底蘊, 便以拼音來代替翻譯, 而聽者由于不具備原文語言系統(tǒng)知識, 也不熟悉原文本所涉及的歷史典故, 結(jié)果只能是不知其所云。例如, 功夫茶表演中有一個著名的持杯動作叫做“三龍護鼎”, 是指品茶者端杯時應當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茶杯, 姿勢典雅而穩(wěn)固, 其中, 三龍是指三根手指, 護則有持之意, 鼎指代茶杯。很多同聲翻譯人員直接將其譯為“three Long Huding”, 沒有進行任何闡釋, 令聽者相當費解, 而在這種強調(diào)即時互動的翻譯過程中, 這種翻譯方式也是相當不負責任的。

3 茶藝解說的同聲翻譯技巧

同聲翻譯是一種注重現(xiàn)場效果的形式, 它與筆譯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譯者沒有過多的時間進行長篇闡釋, 聽者的理解過程也只是局限在聽到解說詞的一瞬間, 雙方都無法進行反復的研究和論證, 有譯者指出, 同聲翻譯可謂是“成也在一句, 敗也在一句”, 一旦聽者的理解在某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卡殼, 那么后面的整個進程都將受到不可逆轉(zhuǎn)的影響, 特別是對于茶藝表演解說這種文化性、民族性、歷時性比較強的文本。所以, 在同聲翻譯過程中, 譯者應當把握如下技巧, 在有效傳達原文內(nèi)涵的基礎上, 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美感, 并盡可能地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 從而保證讀者在字面理解層面不受阻礙。

首先, 要注重傳達原文的文化圖式。通常, 在翻譯活動中, 處理文化圖式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無限接近源語文化, 另一種則是無限接近目的語文化, 成功的譯文并不專門局限于其中一種, 而是將兩種方法有機結(jié)合, 在透徹解析源語文化的基礎上, 使用目的語讀者所能接受的文化范式進行再現(xiàn), 讓譯文在目的語讀者中達到的社交效果等同于原文在源語讀者中所達到的效果, 實現(xiàn)文化功能的等值, 這也就是翻譯界所盛行的“功能對等”理論。針對茶藝解說的英文同聲翻譯, 更要注重文化的有效傳達及其功能的等值再現(xiàn), 譯者在進行現(xiàn)場同聲翻譯之前, 應當提前對茶藝表演的全過程進行學習和理解, 對相關(guān)茶藝文化知識進行研究和積累, 熟悉與茶藝表演相關(guān)的歷史文化典故, 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能夠以簡潔明了的字眼將原文意義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 如此在譯文中便不會出現(xiàn)文化底蘊單薄的情況了。另外, 茶藝表演是一種民族性、文化性非常強的藝術(shù)形式, 文化圖式豐富多樣,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當注重再現(xiàn)原文中的文化圖式, 努力維護原文的語言文化特色, 同時在語言表達上應當使用目的語讀者所熟悉的文字結(jié)構(gòu), 從而保證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可行性。

其次, 要強調(diào)翻譯的專業(yè)性。茶藝解說的同聲翻譯是一項難度頗高的工作, 需要有優(yōu)秀的譯者帶領專業(yè)團隊進行細致入微的研究。茶藝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所在, 經(jīng)歷四千余年歷史的洗禮與中華民族并肩邁入當今社會, 其中所蘊含的哲學理念、民族精神、價值觀念等是其他文化形式所無可比擬的。特別是茶藝進入國際舞臺以后, 逐步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標簽, 對我國意義重大, 因此, 茶藝的對外傳播事務應當?shù)玫较嚓P(guān)部門的高度重視, 翻譯界的精英應當給予茶藝解說翻譯所應有的關(guān)注。其實, 茶藝解說與政治經(jīng)濟會議解說一樣, 都是貫穿在一個整體架構(gòu)之內(nèi)的, 這其中很多術(shù)語會反復出現(xiàn), 成為固定翻譯方式。所以, 相關(guān)部門可以將優(yōu)秀譯者召集起來, 共同編撰一部茶藝解說中英文對照本, 對茶藝表演中常用的典故、術(shù)語、表達等形成統(tǒng)一的英語譯文, 同聲翻譯工作人員在翻譯過程中可以直接套用這些翻譯, 既減輕了譯者的工作量, 也有利于目的語讀者的理解和把握。

最后, 要協(xié)調(diào)運用多種翻譯方法。譯者應當跳出“以拼音翻譯再現(xiàn)原文意境”的藩籬, 綜合使用直譯、意譯、音譯等多種方法, 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精髓, 維系源語的語言文化特色, 讓譯文在目的語讀者群體中彰顯出獨特的異域色彩, 另一方面則能夠很容易地為目的語讀者所接受和理解, 促進茶藝文化的對外傳播。

摘要:茶藝表演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底蘊深厚, 文化內(nèi)涵豐富, 現(xiàn)已成為我國文化對外交流的主要形式, 受到越來越多國際友人的推崇。本文首先介紹了茶文化及其同聲翻譯的概念, 而后分析了當前茶藝解說的同聲翻譯領域所存在的幾個問題, 最后從文化及技術(shù)層面提出生成優(yōu)秀譯文的翻譯技巧, 旨在為后續(xù)同聲翻譯工作提供借鑒和指導。

關(guān)鍵詞:茶藝,解說,同聲翻譯,技巧

參考文獻

[1]劉宓慶.問題與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85.

[2]劉士聰.關(guān)于漢英翻譯過程中的變通[J].中國翻譯, 2005 (5) :94-95.

[3]楊紹北, 唐述宗.論專業(yè)知識在英文翻譯中的運用[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1999 (2) :35-40.

篇4: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研究

關(guān)鍵詞:茶文化 茶藝表演 背景音樂

作為世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我國早在上古神農(nóng)時代就已經(jīng)開發(fā)與利用了。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歷史演變,茶文化已經(jīng)成為華夏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作為傳播茶文化的重要途徑,茶藝表演是茶文化與藝術(shù)的有機融合。茶藝表演是依靠茶藝表演環(huán)境,讓品茶人于優(yōu)雅寧靜的環(huán)境氛圍中,欣賞茶藝的生活之美,領悟茶藝的哲理之美。茶藝表演環(huán)境起到彰顯茶藝之美與體現(xiàn)茶藝之魂的作用,包括茶具擺設、背景音樂選擇與創(chuàng)作等多種元素。其中,背景音樂選擇與創(chuàng)作對烘托茶藝表演環(huán)境氛圍所起的作用尤其突出。選擇與創(chuàng)作合適的背景音樂既能夠使品茶人達至渾然忘我的境界,又可以使品茶人盡情感悟茶藝表演之美。

一、茶藝表演與音樂藝術(shù)的結(jié)合

同屬于藝術(shù)門類的茶藝與音樂,雖然各自獨立,卻又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結(jié)合,帶給人們感官的享受與精神的愉悅。其實,茶藝與音樂之間的歷史淵源由來已久,文人充當了橋梁的作用,而文化則成為孕育的土壤。茶藝正是在古代文人的參與下才成為了一門藝術(shù)。精通音律的古代文人,將茶藝與修養(yǎng)、教化等密切結(jié)合而形成了雅士茶道。作為將茶道演變?yōu)檠攀碌闹匾蛩兀尘耙魳诽嵘瞬杷嚨奈幕肺?。在古代社會,與茶藝表演相結(jié)合的背景音樂多為古琴所奏。在當代社會,茶藝表演引入了更多的新鮮背景音樂元素,更加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二、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選擇與創(chuàng)作

(一)依據(jù)茶的種類選擇與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

由于生長環(huán)境不同,不同地域出產(chǎn)的茶的味道不盡相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應該根據(jù)每種茶的不同特性及其本身帶給品茶人的感受進行選擇與創(chuàng)作。比如,烏龍茶茶藝表演通常運用《高山流水》等古典音樂作品為背景音樂,或者創(chuàng)作專用的茶藝背景音樂,表達心領神會的茶藝之美,讓品茶人品茶之際,神游茶鄉(xiāng)的風情,享受茶鄉(xiāng)的風味。比如,禪茶茶藝表演中,表演者融傳統(tǒng)茶藝文化與禪文化為一體,使品茶者品茶時能夠感悟禪茶一味之境界。佛教與茶藝結(jié)緣兩千年來,禪茶展示了禪宗的對茶藝的體驗。禪宗公案記錄的稱之為手段的形態(tài)各異的動作與姿勢,不僅有靜態(tài)的造型,而且有動態(tài)的表演。伴隨著佛教背景音樂,茶藝表演者變換著茶藝表演的動作與手勢,傳達著禪意的體驗。中國茶的品種多種多樣,不同的茶發(fā)源于不同的地域,蘊涵著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歷史信息,散發(fā)著自己獨特的韻味。由于不同地域與民族都有著獨特的音樂風格與民族樂器,創(chuàng)作茶藝表演的背景音樂時,應該像創(chuàng)作其他特殊音樂那樣,為每種茶藝表演創(chuàng)作適宜的音樂。當音樂在耳畔響起時,欣賞著美妙的茶藝表演,品味沁人心脾的茶香就能推斷出茶的品種,使茶藝表演與背景音樂彼此和諧融合。

(二)依據(jù)表演形式和品茶環(huán)境選擇與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

雖然茶藝表演形式多種多樣,但是不管何種形式的茶藝表演,假如不結(jié)合品茶環(huán)境而選擇與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哪怕表演多么出色,也會給人一種不搭調(diào)的感覺,品茶人不能靜下心神品茶,就無法品出茶湯之美,也無法感受到茶藝之美。反之,假如茶藝表演能夠依據(jù)表演的形式與品茶的環(huán)境選擇與創(chuàng)作適宜的背景音樂,品茶人能夠平心靜氣品茶,與茶藝表演和品茶環(huán)境融為一體,更易引發(fā)對茶藝之美的感受與茶道精神的思索。因此,茶藝表演時,依據(jù)表演形式與品茶環(huán)境選擇與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是非常重要的。茶藝表演充分考慮品茶環(huán)境,選擇與創(chuàng)作適宜的背景音樂才可以盡可能發(fā)揮表演者的表演。品茶人能夠融入茶藝表演中,茶藝表演者才能收獲表演的成功。比如,在自然山水之間的室外進行茶藝表演,周圍是巍巍高山,泉水噴涌而出,背景音樂就可以選擇與創(chuàng)作貼近自然之音的曲目,甚至有時可以不選擇與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在這樣的茶藝表演中,達至人境合一,實現(xiàn)自然的和諧,就能將茶藝表演展現(xiàn)得盡善盡美。需要強調(diào)的是,選擇與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應該綜合考慮表演形式、品茶環(huán)境與茶藝內(nèi)容等諸多方面的因素。茶藝表演既是茶藝的表演,也是茶藝、舞蹈以及其他藝術(shù)形式的綜合展示,是一種和諧融合的美感展現(xiàn)。

(三)依據(jù)民族風俗選擇與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

我國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在茶藝方面也不例外。每個民族選擇與創(chuàng)作茶藝表演的背景音樂,都與本民族的文化風俗緊密相關(guān)。在茶藝博覽會上,不同民族的茶藝表演者身著不同的民族服飾,展示給人們不同民族特色的茶藝,具有民族風情的背景音樂更增加了茶藝表演的民族風味,使茶味中也隱約彌漫著濃濃民族味道。少數(shù)民族的茶藝表演,既講究展現(xiàn)泡茶的技藝,又注重布景、配樂與姿態(tài)的搭配。例如,大理白族的三道茶茶藝表演中,茶藝表演者在展現(xiàn)泡茶技藝的同時,伴隨民樂的伴奏穿插表演舞蹈,將單一的茶藝表演演繹為小型的舞臺劇,使用地道的土陶茶具將泡好的熱茶盛給品茶者,使茶的味道平添了不少秋色。少數(shù)民族茶藝表演由于具備深厚的民族特色,歷來非常受到人們的歡迎。當茶藝表演時響起某個民族的背景音樂,就會使品茶人聯(lián)想起該民族的特色,茶中也會增加一絲民族風味。所以,茶藝表演時選擇與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應該與民族習俗緊密相關(guān)。民族風格發(fā)生變化,茶藝表演選擇與創(chuàng)作的背景音樂也應該隨之發(fā)生變化,才能使茶藝表演別具一番風味。

總而言之,茶藝表演是展現(xiàn)茶文化的高雅藝術(shù)形式。茶藝表演時,結(jié)合茶葉自身的特點、品茶的環(huán)境、民族風俗等多種因素選擇與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不僅能使品茶人心清神爽,感受到更深層次的美感,而且能夠提升茶藝表演的文化內(nèi)涵與藝術(shù)美感。

參考文獻:

[1]汪根發(fā).感悟“中華茶文化”[J].茶博覽,2011,(05).

[2]余婷婷.茶藝的配樂之美[J].廣東茶業(yè),2009,(05).

[3]卓敏,吳曉蓉.茶藝表演作品編創(chuàng)的理論與實踐剖析——以2010年廣東省冠軍茶藝《玉茶言德》為例[J].農(nóng)業(yè)考古,2012,(05).

篇5:浪漫音樂紅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梁祝的音樂沁人心弦,梁祝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在這道茶藝中我們借助紅茶、相思梅和小金桔來演繹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

第一道程序洗凈凡塵

愛是無私的奉獻,愛是無悔的赤誠,愛是純潔無暇心靈的碰撞,所以在沖泡之前,我們要特別細心地洗凈每一件茶具,使它們像相愛的心一樣一塵不染。

第二道程序喜遇知音

相傳祝英臺是一位好學不倦女子,她擺脫了封建世俗的偏見和家庭的束縛,喬裝成男子前往杭州求學,在途中她與梁山伯相遇,他們一見如故,義結(jié)金蘭,就好比茶人看到了好茶一樣,一見鐘情、一往情深。今天我們?yōu)榇蠹覜_泡的是產(chǎn)于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種紅茶。這種紅茶曾是風靡世界,在國際上被稱為“靈魂之飲”。

第三道程序十八相送

十八相送講的是梁祝分別時,十八里長亭,梁山伯送了祝英臺一程又一程,兩人難舍難分,恰似茶人 投茶時的心情。

第四道程序相思血淚

沖泡正山小種紅茶后傾出的茶湯紅亮艷麗,像是晶瑩璀璨的紅寶石,更像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相思血淚,點點滴滴在傾述這古老而纏綿的愛情故事,點點滴滴打動著我們的心。

第五道程序樓臺相會

把紅茶、相思梅放入同一個壺中沖泡,相思梅與紅茶在壺中相依偎、相融合,好比梁祝在樓臺相會,兩人心相印,情相融,升華成為芬芳甘美、醇和沁心得瓊漿玉液。

第六道程序紅豆送喜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蔽覀冇眯〗鸾鄞婕t豆,送上我們真誠的祝福,祝天上有情人終成眷屬,祝所有的家庭美滿、幸福。

第七道程序英靈化蝶

如果說悶茶時是愛的交融,那么出湯時則是茶性的涅槃,是靈魂的自由,是人心得解放。請看,傾瀉而出的茶湯,像春泉飛瀑在吟唱,又像是激動的淚水在閃爍著喜悅的光芒。請聽,這茶湯入杯時聲音如泣如訴,像是情人纏綿的耳語,又像是春燕在呢喃。

現(xiàn)在,我們用彩蝶雙飛的手法,為大家再現(xiàn)梁山伯與祝英臺英靈化蝶、雙飛雙舞的動人景象。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飛久徘徊,梁祝真情化茶水,灑下人間都是愛。

第八道程序情滿人間

現(xiàn)在我們將沖泡好的茶敬奉給大家。梁祝雖千古,真情留人間,“灑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咽不下金波玉液噎滿喉?!蹦鞘琴Z寶玉對愛情的傷懷,而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自有我們這個時代的情和愛。在我們眼里,杯中艷紅的茶湯,凝聚著梁祝的真情,而杯中兩粒鮮紅的小金桔如兩顆赤誠的心在碰撞。

篇6:紅茶茶藝演示解說詞

大家下午好!今天為各位演示的是紅茶茶藝。

第一道:初展仙姿(賞茶):

正山小種產(chǎn)于福建武夷山桐木關(guān),是紅茶的鼻祖。成品茶條索肥壯、緊結(jié)圓直、色澤烏潤。

第二道:冰清玉潔(潔具)

茶是圣潔之物,沖泡之前,我們靜心潔具,用這清清泉水,洗凈世俗和心中的煩惱,讓躁動的心變得祥和而寧靜,更能表示我對大家的崇敬之心。為了讓正山小種的茶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我們選用瓷來沖泡。

第三道:佳人入宮(投茶)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將茶比喻成讓人一見傾心的絕代佳人。佳人入宮即是將紅碎茶投入三才杯中。

第四道:潤澤香茗(洗茶):

正山小種第一泡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其目的一是潤茶,二是洗茶。

第五道:再注清泉(泡茶):

正山小種經(jīng)過第一泡的潤澤后,茶汁已充分侵出,所以出湯的時間應控制在10秒左右。

第六道:點水留香(分茶)

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入品茗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香、味一致。斟茶斟到七分滿,留下三分是情意。

第七道:香茗酬賓(奉茶)

坐酌淋淋水,看間瑟瑟塵;吾由持一杯,敬由愛茶人。茶香悠然催人醉,敬奉香茗請君評。

第八道:細輟慢品(品茶)

香茗至手,先聞其香。正山小種香氣高長,帶松煙香,湯色純紅明亮,滋味醇厚帶桂圓味。

第九道:收杯謝客(收具)

篇7:紅茶茶藝表演演說詞

表演用具:

蓋碗 1件 公道杯 1件 品茗杯 4件 杯托 4件 茶濾 1套 水盂 1件 茶巾 1條

茶席 1條 隨手泡 1件 茶荷 1件 茶匙 1支 花器 1份 紅茶 4克

配音選用:

心似蓮花開配演說詞

演說詞文本:

位于甘溪灘美麗山谷的桐溪山莊,千畝茶園綠海浪濤,山高林茂,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起源于7000年前的桐山野茶,飲用傳承3000余年。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孕育出不同風格的茶藝文化。現(xiàn)在我們?yōu)榇蠹規(guī)硗┥郊t茶茶藝表演,請大家靜心欣賞,讓我們共享茶藝的溫馨與愉悅。

第一道:靜手靜心

端坐席前,雙手靜置桌面,凝神靜氣,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安靜下來.第二道:溫杯潔具

水與器的相遇本為緣,將沸水注入蓋碗中,傾盡一泉溫熱,用最無聲的呼喚,還其一份潔凈,一份暖意,只為茶即將而來的蘇醒。

茶,可飲,可讀,可觀,亦可語。

有時,一個瞬間即可銘記永遠,香透一生。

第三道:賞茶投茶

我們?yōu)榇蠹曳钌贤┥饺f物山珍——“碧橋春”系列有機茶之一的抗戰(zhàn)紅茶。

采用單芽或一芽一葉為原料,用獨特的工藝精細加工而成,條索緊結(jié)勻整,芽葉飽滿,色澤紅潤,似少女般婀娜多姿。

第四道:搖香聞香

雙手捧起蓋碗,開蓋輕嗅,紅茶隨著碗中的熱氣飄揚,散發(fā)出迷人的甜香。

第五道:醒茶潤茶

“水利萬物而不爭”將90度的熱水注入到蓋碗中,喚醒沉睡的茶葉。

首輪洗茶的水我們一般不喝,直接倒入水盂中。

第六道:泡茶

再次提壺注水,當涓涓細流的“水君子”溫柔的拍打著甜蜜動人的“紅美人”時,思想的共鳴使它們一見如故,坦誠相待,恍若知音。

第七道:分茶

茶斟七分滿,留下三分情。將泡好的茶湯分到各個品茗杯中,紅橙透亮,閃閃動人的佳茗如虹橋般懸掛在公道杯與品茗茶之間。

第八道:敬茶

一杯香茗,聊表情誼。客來敬茶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現(xiàn)在我們將這一杯杯芬芳馥郁的香茗獻給嘉賓,祝大家萬事如意,前程似錦。

第九道:請茶

桐山紅茶滋味醇厚,回味綿長,茶香悠然催人醉,敬奉香茗請君評。

第十道:品茶

品茶分三口,一品其香,二品其味,三品其回甘。愿您細細品,慢慢酌,在享受桐山紅茶的細膩柔滑時,亦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百般柔情。

(起身)品桐山紅茶,觀青山綠水,憶崢嶸歲月。我們的表演到此結(jié)束。

篇8:議茶藝的舞臺表演和創(chuàng)意設計

【關(guān)鍵詞】舞臺 表演 創(chuàng)意 設計

1 關(guān)鍵詞解釋

舞臺:指供給演員表演的臺子或平臺。

表演:指戲劇、舞蹈、雜技等演出,把情節(jié)或技藝表現(xiàn)出來,也是向?qū)ο笪镒鍪痉秳幼鳌?/p>

創(chuàng)意:指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和構(gòu)思等。

設計:指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根據(jù)一定的目的要求,預先制定方法、圖樣,或是將設想創(chuàng)作成方案書和規(guī)劃的藍圖等。

2 茶藝舞臺的構(gòu)成

當今社會,舞臺藝術(shù)和設計已成為最偉大的藝術(shù)中軸。它已是直接推動各種藝術(shù)體前行的唯一平臺,從各個方向造就的藝術(shù)細胞質(zhì),在慢慢發(fā)生質(zhì)變和量變過程時,無一不開始選擇現(xiàn)實中的舞臺作為第一發(fā)表場所。而要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shù)體,首先就是這個現(xiàn)實的舞臺是否答應并給予支持。

舞臺和設計雖都為一種符號,但往往這種符號又是最難預測的。人是這些符號中的筆畫,導演、編劇、舞美、主持、劇務、燈光師、音響師、道具師等等,任何觀念不能統(tǒng)一或不能解釋,都有可能在審美視覺上出現(xiàn)誤差。

3 茶藝的表演設計要素

茶藝表演是一門創(chuàng)作藝術(shù),通過茶的信息達到表演的高度,形成表演的藝術(shù)。根源是茶提供創(chuàng)意設計母體,再通過藝術(shù)形式的設計完成表演的程序,最后由演員去執(zhí)行這一藝術(shù)過程。創(chuàng)作的表演藝術(shù)是表演者和設計者共同構(gòu)建的藝術(shù)生命,所以在設計的程序上和表演的過程中都不允許有半點閃失,否則生命就會當場消失或從此以后再也活不回來。

茶藝表演本身就帶有極高的表演者技術(shù)難度,它不是武術(shù)、雜技、舞蹈那樣以形對形,而是擁有武術(shù)的力度和器械、雜技的技巧和剛?cè)帷⑽璧傅娘h逸和步履。這還不是茶藝表演的難度,它還融合了“水”和“茶具”,大家知道,水上舞臺的管理有多難,茶具是易碎物品,二者組合,加上前面提到的六樣指標,一臺茶藝表演是擁有相當高的難度和藝術(shù)價值。為了更美地將舞臺茶藝體現(xiàn)出來,許多茶藝表演者自覺地接受各種體能訓練和文化素養(yǎng)的研修。

4 茶藝的創(chuàng)意規(guī)則

茶藝表演的創(chuàng)意設計首先要考慮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理,在技術(shù)技巧上要充分考慮到茶藝中最特殊的水的問題。水不像別的棍棒布匹道具,掉了可增補一個動作去撿起來,讓觀眾誤看成是設計動作而蒙混過關(guān)。水不一樣,掉到舞臺上是撿不起來的,茶具掉下去就碎了,音樂快了慢了都會讓整個程序失控。如果是使用開水表演,那難度更加難上加難了。

所以在設計一場茶藝表演時,第一從安全角度考慮;第二從技術(shù)含量上考慮;第三從時間觀測上考慮;第四是從音樂節(jié)拍上考慮;第五才是表演者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考慮。這樣的設計至少是最科學的,如果一定要將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放在第一位,那應該是一種舞臺賭博,風險極大,搞不好會得不償失。

5 茶藝的表演和創(chuàng)意目的

舞臺表演的美學觀宛如車水馬龍的藝術(shù)集散地,這對于表演藝術(shù)的創(chuàng)意設計者來說,好比滄海一粟,要從中一鳴驚人,達到眾心所向的高度,通常是八死九傷,留其唯一。有的藝術(shù)體將舞臺形容成鋼筋水泥土式的壁壘,也有的認為舞臺是精耕細作的小世界生活圈。

我們可以理解的就是生活舞臺無處不在,但這種概念式的自我安慰是對現(xiàn)實舞臺的向往和無賴。層出不窮的多元生活造就出的多元藝術(shù)最終要有舞臺眼睛關(guān)注,才會給人們也給自己一個很有必要的交待。

茶藝表演除開質(zhì)感藝術(shù)的設計要科學外,對于文化魅力的設計,一要符合傳統(tǒng)意識里的茶文化;二要具有時代氣息;三要體現(xiàn)生活元素;四要達到茶知識的普及;五要完成文化綜藝特點。一種簡單意義上的“好看”不是茶藝表演中文化魅力的追求,因為除了好看,還要有看有所得、看有所思的境界。其美學特征是正面和積極表現(xiàn),對于機械化表演技巧的規(guī)律可以放棄,茶藝表演有屬于自身原動力的支撐。

結(jié)語

我們承認,生活舞臺處處都是,其茶藝舞者也遍布生活的各個角落。如果將這些茶藝表演藝術(shù)的源程序提取精華,再進行分類,精制、總結(jié)、歸納、編排,那么,其現(xiàn)實舞臺的感染力是任何空間都會容納下的藝術(shù)體。不同于時代和不同于人群的藝術(shù)感召力,歷來是舞臺設計師們拚命幻想的曲子,有誰不希望自己設計的作品是老舍的《茶館》呢?

參考文獻

[1]呂叔湘,丁聲樹.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丁俊杰.創(chuàng)意學概論.首都經(jīng)貿(mào)大學出版社.

篇9:紅茶茶藝表演解說

各位嘉賓,大家好!歡迎來到正山堂。2005年正山堂首創(chuàng)金駿眉紅茶,它的問世,結(jié)束了四百年來沒有高端紅茶的歷史。其名寓意:金貴之茶猶如駿馬奔騰。正山堂金駿眉茶藝共有十八道,博采眾家茶道之長,完美演繹出紅茶茶藝的表演文化?,F(xiàn)在就由我為大家解說(展示)金駿眉茶藝十八道。

第一道:恭請嘉賓,焚香靜氣

“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敝腥A民族自古“客來敬茶”,延襲至今,成了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焚香靜氣,希望在座的茶友在這芬芳的馨香里,回歸自然,喚醒心中最真實的感受。

第二道:妙曲輕歌,活煮甘泉

品茶是精神享受,一曲輕歌能使品茗者進入高雅的精神境界?;钪蟾嗜?,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三道:初探白甌,若琛出浴

初探白甌即燙洗白瓷蓋碗,使之蓋碗溫度提高。若琛出浴即燙洗茶杯,若琛為清初景德鎮(zhèn)制瓷名匠,以善制茶杯而名,后人就把名杯喻為若琛。山泉之靈性第一次與白甌之皎潔相邂逅,讓茶多了一份初見的美好。

第四道:目睹雄姿,迎駿入宮

正山堂金駿眉因條索緊秀,微帶彎曲,有駿馬奔騰之勢。目睹雄姿是讓大家欣賞正山堂金駿眉干茶的條形,感受其品質(zhì)特征。迎駿入宮,將正山堂金駿眉送入蓋碗內(nèi)。駿,馬也,在這里喻指金駿眉。

第五道:徐徐注水,駿眉初展

徐徐注水,即沿蓋碗注入進行醒茶。正山堂金駿眉做工精細,注水后茶葉舒展開來,稱為駿眉初展。

第六道:玉液回壺,水繞茶香

將把泡出的茶水倒入公道杯,我們稱之為“玉液回壺”,目的是使茶水里的所有成分可以在公道杯中交融靜置,讓茶的香味與氣韻轉(zhuǎn)化到最和諧的狀態(tài)。

第七道:一江春水,點石成金

一江春水是指將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茶杯。斟茶到最后改為點斟,將均勻地依次倒入品茗杯中。我們形象地稱之為“點石成金”,象征著向嘉賓行禮 致敬。

第八道:捧杯敬茶,眾手傳盅

捧杯敬茶先是向右側(cè)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后把茶傳給他,并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讓這一杯茶融入大家的心田,使氣氛更為溫馨、融洽。

第九道:三龍護鼎,鑒賞金圈

三龍護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托住杯底。三根手指喻為三龍,茶杯如鼎,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端起茶杯后,認真鑒賞正山堂金駿眉的茶湯顏色,其湯色金黃,清澈有金圈。

第十道:喜聞花香,一試佳茗

“欲訪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花香?!庇^色聞香之后,開始品茶之味。正山堂金駿眉是當代中國頂級紅茶品質(zhì)的象征,是公認的“佳茗”。

第十一道:再注甘露,封甌流香

在蓋碗中注入沸水,讓正山堂金駿眉的香氣在蓋碗中流連穿梭。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花香

即斟第二道茶。流霞即仙酒。唐李商隱有“只得流霞泛一杯”的詩句,喻茶勝若仙酒。正山堂金駿眉經(jīng)過第二次的沖泡,水、香、味似果、蜜、花之綜合香型,更添韻味。

第十三道:啜玉含珠,喉底留甘

“啜玉含珠”是范仲淹《斗茶歌》中的詩句,在這里是指品飲正山堂金駿眉宜小口品啜,徐徐咽下頓覺滿嘴生津,齒頰留香。

第十四道:尋香探味,沁人心脾

輕聞杯底,正山堂金駿眉杯香持久、沁人心脾,仿佛使人置身于森林幽谷之中。

第十五道:君子之交,水清意遠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飲茶之后,喝一口白開水。緩緩咽下,回味紅茶的甘甜飽滿,領悟平淡是真的意境。

第十六道:駿馬馳騁,生活本色

駿馬馳騁即觀賞葉底,有駿馬馳騁之勢。讓客人觀看正山堂金駿眉芽頭的原形,回到茶的自然本質(zhì)。第十七道:再賞余韻,儉清和靜

正山堂金駿眉可以連泡12次,口感飽滿甘甜,芽尖鮮活,秀挺亮麗。必須靜心地去感悟,進入“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間”的妙境。在寧靜中放下塵世放下自我,去嘗試和自己的內(nèi)心對話,去感受儉清和靜。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正山小種紅茶早在清代就譽滿歐美,尤為英國皇室所珍愛,英吉利人云:“凡以武夷茶待客者,客必起立致敬”。盡杯謝茶就是茶客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茶人栽制佳茗的恩惠。

篇10:茶藝表演解說詞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功夫茶具焚香靜氣,就是透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期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愿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jié)泡茶的經(jīng)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秀麗的羽毛,我們借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這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制作的紫砂壺被后代茶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后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并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备呱搅魉磳㈤_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nèi)沖水,使壺內(nèi)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刮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nèi)的茶湯更清沏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鳖^一泡沖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仿佛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那里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后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nèi)外加溫,有利于茶香的散發(fā)。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于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于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F(xiàn)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干功夫茶具凈后,乘著壺熱再沖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回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jié)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征著向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為“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后,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轉(zhuǎn)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升天而去。我們借助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yè)發(fā)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側(cè)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后把茶傳給他??腿私拥讲韬蟛荒塥氉韵绕窞榭?,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點頭致謝,并按照茶藝***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后再從左側(cè)同樣依次傳茶。透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鑒賞雙色,喜聞高香

鑒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wěn),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制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yōu)槲宀?。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艷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wěn)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頭一品。茶湯入口后不要立刻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cè)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是否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碧m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比較,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

功夫茶具“云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葉的`美稱?!岸吩齐椤奔凑埧腿似返诙啦?。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回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來代表武夷茶?!叭迨椤奔凑宓谌啦?。“蕩氣回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巖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從鼻腔呼出,連續(xù)三次,這樣能夠全身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征。茶人們稱這種聞香的方法為“蕩氣回腸”。第三次聞香還在于鑒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巖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巖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并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的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即在品茶時像是在嘴里含著一朵小花一樣,慢慢地咀嚼,細細地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巖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無比美妙的巖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后,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咽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咽下白開水后,功夫茶具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必須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shù)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巖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匆豢磯刂械牟枧莸降趲着葸€能持續(xù)茶的色香味?!坝锡垜蛩笔前雅莺玫牟枞~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泡后的茶葉,行話稱為“看葉底”。武夷巖茶是半發(fā)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片的周邊呈暗紅色,葉片的內(nèi)部呈綠色,稱之為“綠葉紅鑲邊?!痹诓杷嚤硌輹r,由于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戲水,故名“游龍戲水?!?/p>

注:本文為網(wǎng)友上傳,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guān)。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E-MAIL:iwenmi@163.com

相關(guān)知識

茶藝表演解說
茶藝表演解說詞
綠茶茶藝表演解說詞5篇
綠茶茶藝表演解說詞3篇
[精華]茶藝表演解說詞
鐵觀音茶藝表演茶藝師的解說詞
綠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茶藝表演解說詞結(jié)束語
綠茶茶藝表演解說詞(優(yōu)秀5篇)
茶藝表演解說詞(精選16篇)

網(wǎng)址: 紅茶茶藝表演解說 http://m.u1s5d6.cn/newsview150261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