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天天大魚大肉,吃膩了吧,換個口味嘗嘗這些中國民間節(jié)日的傳統(tǒng)食品吧。你有多久沒吃糖葫蘆、春卷、蔥油粑粑等這些小時候最愛的零食了?現(xiàn)在想起來一定咽口水了吧!新年有哪些年味小吃?童年最愛的年味小吃一覽。
冰糖葫蘆
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大概都有一串甜甜的冰糖葫蘆,或是媽媽慷慨的賞賜,或是爺爺奶奶滿懷深情的饋贈,或是戀人賠禮道歉時使用的小花招。
炸灌腸
灌腸講究用豬大腸中練出的油炸制,因此正宗的炸灌腸聞起來總有一股豬大腸的特殊味道,傳說炸灌腸是慈禧所喜愛的小吃之一。
展開剩余 78 %
蔥油粑粑
“長沙每一好呷蔥油粑粑”,于是旋風(fēng)而至解放西路游擊坪電線桿子旁,拿到一碗李娭毑所炸、添加了胡椒的蔥油粑粑,香軟粘,金黃透亮,口感一級棒。炸好蔥油粑粑有一定的決竅,比如磨制米漿中加入的現(xiàn)飯子必須是半生不熟的撩飯等。磨漿工作都是當(dāng)天早上4時完成,每天炸完200個左右的蔥油粑粑即收攤。
蛋散
蛋馓的俗稱,有的還稱之為翻角,以香脆著稱。引申:以形容不學(xué)無術(shù),無用之人。因蛋散易碎,在粵語中也用于指代人,即是膽小怕事或不成氣候沒出息的小人物,取其"不夠剛硬"之特征,多為貶義。
油角
油角的“角”可能是“餃”的意思。在某些廣東方言中“角”及“餃”的發(fā)音接近,而油角的形狀及製法亦的確與餃子類似。油角同樣是中國河南省的賀年食品,然而其餡料以及味道皆偏鹹,另外油角在當(dāng)?shù)赜挚梢员环Q為油炸餃子。
糖環(huán)
糖環(huán)是東莞著名小食,更是春節(jié)不可缺少的“冬果”之一,有悠久的歷史,也是東莞先人南遷.由北方帶來的傳統(tǒng)小食。
糖油粑粑
湖南長沙市的漢族傳統(tǒng)名吃,糖油粑粑造價便宜,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但其制造工藝精細講究,有特殊的制造過程。它雖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與山珍海味、魚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價的身份,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眾的厚愛,成為民間長吃不厭的小吃。
芝麻酥
炒米、油果、花生酥等小吃是客家人在春節(jié)家家必備的重要“年料”。
糖油果子
又稱天鵝蛋。因形似而得名,是四川成都著名漢族小吃,青石橋三絕之一。特色澤黃亮,外酥內(nèi)糯,香甜可口。
春卷
有關(guān)春卷的諺語很多,如“一卷不成春”,“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春的意思在這里就是春天,有迎春喜慶之吉兆。春卷味香可口,是莆田民間獨特的風(fēng)味小點。宋代名人蔡襄曾留下“春盤食菜思三九”的詩句,盛贊春卷的美味。
上文來自于搜狐美食不代表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