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廣東通報2起食物中毒死亡案例,毒蘑菇和蟾蜍都要當心

廣東通報2起食物中毒死亡案例,毒蘑菇和蟾蜍都要當心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7月02日 07:50

轉自:北京日報客戶端

4月15日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

2025年3月全省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信息

2025年3月(3月1日零時至3月31日24時),廣東省共報告2起一般及以上級別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均為較大級別,共發(fā)病2例,死亡2例。

分別為:深圳市龍崗區(qū)報告的一起誤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fā)病1例,死亡1例;珠海市斗門區(qū)報告的一起食用蟾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fā)病1例,死亡1例。

野生蘑菇不要隨便吃

當前,隨著降雨增多

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

然而

美麗的外表下卻暗藏殺機

以下是

幾種常見的致命毒蘑菇

大青褶傘

為毒蘑菇中毒事件中最常見的菌種。菌蓋表面具有蛇皮狀鱗片,菌褶初為白色后轉青灰,常見于城市公園、草坪和花盆。

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腸型癥狀,包括頻繁地上吐下瀉,往往在誤食幾小時內就開始出現(xiàn)明顯癥狀,嚴重時也會導致脫水休克甚至死亡。

灰花紋鵝膏菌與裂皮鵝膏菌

劇毒!對肝、腎等臟器毒性極大,很容易導致死亡,是毒蘑菇中毒死亡人數(shù)較多的野生毒蘑菇之一。

灰花紋鵝膏菌菌蓋灰褐色,白色菌褶,有菌環(huán),外形易與無毒的草雞樅菌相混淆。誤食后,潛伏期為6~12小時,首發(fā)癥狀多為急性胃腸炎表現(xiàn),嚴重者出現(xiàn)暴發(fā)性肝功能衰竭,可進展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癥狀、潛伏期與灰花紋鵝膏菌相似的有裂皮鵝膏菌,其菌蓋中央凸起呈斗笠狀,菌柄基部有“菌托”。

肉褐鱗環(huán)柄菇?

菌蓋上有褐色至暗褐色的鱗片呈近同心環(huán)狀排列,菌柄與菌蓋同色,菌柄中空且下部也有同色鱗片。長得跟一些可食用蘑菇比較相似,?肉褐鱗環(huán)柄菇?含有鵝膏肽類毒素,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型中毒,嚴重者可以導致急性肝損害、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在華南地區(qū)

最常見的毒蘑菇還有這些

我國蘑菇種類繁多

超過3.6萬種

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

但毒蘑菇也達480多種

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種

極難分辨

而普通人也很難

從外觀上判別一種蘑菇是否有毒

人們常常認為

顏色越鮮艷的蘑菇越有毒

此種鑒別方法不可靠

要警惕以下認知陷阱

“顏色樸素=安全”??

劇毒灰花紋鵝膏、裂皮鵝膏均為灰白色,與可食用口蘑極相似。

“蟲食無毒”??

致命鵝膏成熟期常被蛞蝓啃食,但毒素對昆蟲無害。

“銀器試毒”??

毒蘑菇毒素多不與金屬銀反應。

“高溫烹煮解毒”??

鵝膏毒肽耐高溫,燉煮2小時仍具毒性。

“蘑菇曬干后無毒”?

曬干后,毒蛋白活性反而增強3-5倍。

“固定采摘點安全”??

毒蘑菇孢子可通過風雨、動物傳播至新區(qū)域,往年安全地帶可能出現(xiàn)劇毒品種。

預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

不采摘

不購買

不食用野生蘑菇

目前對于毒蘑菇中毒

尚無特效解毒藥

所以

大家一旦誤食毒蘑菇中毒

別傻等

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通過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措施

盡早排出毒素,對癥治療

蟾蜍不要隨便吃

據(jù)了解

蟾蜍皮膚及腺體中含有多類有毒物質

包括蟾蜍毒素、腎上腺素類似物等

這些成分可直接影響

心臟、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

人因誤食、過量使用蟾蜍或其分泌物(如蟾酥)而引發(fā)毒性反應,中毒后可能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心悸、心律不齊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導致呼吸衰竭或心臟驟停。

直接接觸蟾蜍也可能導致皮膚出現(xiàn)紅腫、紅疹、瘙癢等癥狀,還有可能引起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如果毒液進入眼睛,還會引起視力下降、眼部紅腫、瘙癢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失明。

有醫(yī)學界人士表示

民間流傳的“蟾蜍去毒偏方”

均缺乏科學依據(jù)

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未獲任何專業(yè)認證

高溫、泡酒、只吃腿肉都無法去毒

蟾蜍毒素性質穩(wěn)定,普通廚房加工手段無法破壞其毒性,用120℃的水將蟾蜍煮沸加熱,4小時后仍能檢出毒性成分。

至于將之泡酒可消除毒性并無科學根據(jù),酒精反而會加速毒素溶解,近年已有多起飲用蟾蜍酒致死案例。

僅食用腿部肌肉也無法避免危險,因為毒素可通過蟾蜍的淋巴循環(huán)滲透至全身組織。

專家提醒

切勿聽信民間偏方

擅自食用蟾蜍及其制品

蟾蜍毒素毒性強

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

如不慎誤食蟾蜍

應立即催吐并盡快就醫(yī)

轉發(fā)提醒身邊人!

警惕有毒動植物!

來源:廣東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深圳疾控、健康湖北、南方新聞網(wǎng)、珠海疾控、廣州日報此前報道

來源:廣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jīng)APP

相關知識

316例中毒死亡案例分析
食物中毒
食用后1人身亡、2人搶救中……哪種野味有如此毒性?
常見食物中毒 急救與用藥
野蘑菇、暴腌菜、鮮黃花菜……哪些食物易中毒
我國家庭食源性疾病事件首位為毒蘑菇中毒
發(fā)病45例、死亡2例!一地通報3起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
如何識別毒蘑菇?
全國食物中毒情況公布 有毒動植物三個月毒死35人
越南又發(fā)生重大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5人住院,2人死亡

網(wǎng)址: 廣東通報2起食物中毒死亡案例,毒蘑菇和蟾蜍都要當心 http://m.u1s5d6.cn/newsview149417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