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傷寒

傷寒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7日 16:51

概述

由傷寒沙門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有持續(xù)高熱、腹痛、玫瑰疹、肝脾大等癥狀 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 水和食物被污染可致暴發(fā)流行

疾病定義

傷寒(typhoid fever)是由傷寒沙門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典型癥狀包括持續(xù)高熱、腹痛、肝脾腫大和白細胞低下,部分患者有玫瑰皮疹和相對緩脈,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表情淡漠、反應遲鈍。

流行病學

傷寒每年感染超過2600萬患者。各地均有,發(fā)展中國家、(亞)熱帶多見,發(fā)達國家患者多為外出旅游后患病。

在部分發(fā)展中國家,該病仍是一個重要的威脅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對兒童。

疾病類型

根據不同發(fā)病年齡、機體免疫狀態(tài)、基礎病、細菌數量和毒力、治療及時性等因素,傷寒常見臨床類型包括:

普通型傷寒

存在典型的發(fā)熱、玫瑰疹、腹痛等表現,由于現在多數患者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抗菌治療,典型患者已較少見。

輕型傷寒

癥狀輕,病程短,1~2 周可恢復健康。

暴發(fā)型傷寒

急性起病,全身癥狀顯著,可出現中毒性腦病、心肌炎、休克等。

遷延型傷寒

發(fā)熱持續(xù)時間長,可達5周以上,常見于有慢性乙肝等基礎病的患者。

逍遙型傷寒

初期癥狀不明顯,部分患者直至發(fā)生腸出血或穿孔時,才被診斷。

頓挫型傷寒

起病較急,近似普通型傷寒表現,但在1周左右發(fā)熱等癥狀迅速消退而痊愈。

傳播途徑

傷寒帶菌者和患者是傷寒的唯一傳染源。有膽石癥或慢性膽囊炎等膽道系統疾病的女性或老年患者,容易變?yōu)槁詭Ь?,少數患者可終身排出細菌。傷寒沙門菌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攝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可引起該病。日常密切接觸蒼蠅、蟑螂,也可引起傷寒的散發(fā)流行。人群對傷寒普遍易感,兒童和青年人更常見,病后可獲得穩(wěn)固的免疫力。

患者最常見的問題

傷寒是怎么引起的?會傳染嗎?

傷寒是由傷寒沙門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會經過日常密切接觸傳染,攝入被傷寒沙門菌污染的食物或水,亦可導致傷寒發(fā)生。

傷寒和感冒的區(qū)別?

普通人容易將傷寒和風寒感冒混淆,但其實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傷寒是一種細菌感染,特指傷寒沙門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以高熱和消化道癥狀為主。

而感冒則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屬于上呼吸道感染。

傷寒能自愈嗎?傷寒是很嚴重的疾病嗎?

傷寒不能自愈,但經及時抗菌治療后多可治愈。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傷寒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腸穿孔、腸出血,中毒性休克,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

“傷寒瑪麗”為什么不患病?

“傷寒瑪麗”是一名攜帶傷寒菌的健康帶菌者,她體內的傷寒沙門菌藏在其腸道及膽囊內,本人并沒有癥狀,但是其排泄物帶有致病的傷寒沙門菌,因而可通過她傳播給他人。

病因

傷寒是一種由傷寒沙門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基本病因

傷寒沙門菌

人類攝入傷寒沙門菌量越多,該病罹患率越高、潛伏期越短。未被胃酸殺死的細菌,穿過腸黏膜上皮屏障,進入腸道淋巴組織,并通過淋巴或血行途徑播散,導致發(fā)熱、腹痛等典型癥狀,細菌可滯留在肝臟、脾臟、骨髓內,成為感染復發(fā)的源頭。

帶菌者和患者是傷寒唯一的傳染源。傷寒沙門菌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攝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可引起該病。

誘發(fā)因素

人群對傷寒普遍易感,兒童和青年人更常見。其他誘發(fā)因素包括:

在傷寒高危地區(qū)工作或旅游,如南美洲、非洲、印度、東南亞等;接觸傷寒沙門菌的臨床微生物工作者;與近期感染傷寒的患者密切接觸。

癥狀

傷寒患者主要表現為發(fā)熱、腹痛,伴腹瀉或便秘。

兒童患者及早期接受抗菌藥物的患者癥狀較輕,1~2周可恢復健康。若不及時治療,傷寒患者可出現神經錯亂,甚至腸穿孔、腸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

典型癥狀

傷寒潛伏期1~2周,其長短與感染菌數量和毒力有關,自然病程約4周。

傷寒常見癥狀有:

發(fā)熱,可伴畏寒,熱峰逐日升高,可達 40.5℃;頭痛;疲憊、乏力;肌痛;干咳;厭食和消瘦;腹痛,呈彌漫性或位于右下腹;腹瀉或便秘;肝脾大,可有觸痛;皮疹,50%以上患者可出現胸腹肩背部直徑2~4mm淡紅色小斑丘疹,壓之褪色,分批出現,稱為玫瑰疹,多在2~4日內消失;相對緩脈,即體溫升高和脈搏增快不成比例,是由于副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若患者未及時進行抗菌治療,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即表情淡漠、呆滯、反應遲鈍,也稱為“傷寒面容”。

伴隨癥狀

患者如出現嚴重并發(fā)癥,包括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腸出血、腸穿孔等,可表現出相應癥狀。如出現中毒性肝炎,可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肝大等;如出現中毒性心肌炎,可表現為心悸、氣短、心律失常等;如出現腸出血、腸穿孔,可表現為便血、劇烈腹痛、惡心、嘔吐,嚴重者出現休克等。

就醫(yī)

任何人出現持續(xù)發(fā)熱不退、腹痛、腹瀉、玫瑰疹、肝脾大等疑似傷寒表現時,都應盡早就醫(yī)。

極少數傷寒患者,在病程中會發(fā)生劇烈腹痛,應警惕腸穿孔,更需及時就診。

診斷流程

就診時醫(yī)生可能會問如下問題:

長期居住及工作的地區(qū);近期是否有外出旅游;近期是否有接觸傷寒的患者;癥狀開始及持續(xù)時間;癥狀發(fā)生后的用藥史。

醫(yī)生詳細了解患者病史、癥狀并結合患者血、骨髓、糞便等培養(yǎng)檢查結果,通常即可明確診斷。

就診科室

感染科。

相關檢查

查體

胸腹及肩背部是否有皮疹。是否有相對緩脈。腹部查體明確是否有肝脾大、腹部壓痛。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guī)

白細胞數量多減少,淋巴細胞比例相對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

肥達試驗

即傷寒血清凝集實驗,可測定患者血清中傷寒沙門菌菌體抗原O、鞭毛抗原H相應的抗體的滴度,若恢復期上述抗體滴度增高4倍以上可協助傷寒診斷。

傷寒沙門菌培養(yǎng)

血和骨髓培養(yǎng)陽性具有確診意義,骨髓培養(yǎng)比血培養(yǎng)陽性率高;糞便培養(yǎng)陽性也可確診。

病理檢查

回腸遠端微小膿腫及小潰瘍形成,吞噬細胞吞噬傷寒桿菌及壞死組織碎屑,形成“傷寒細胞”,傷寒細胞大量聚集在小腸潰瘍底部和周圍,可形成傷寒肉芽腫或傷寒小結。玫瑰疹在顯微鏡下顯示為毛細血管擴張和單核細胞浸潤,有時可見傷寒桿菌。

鑒別診斷

本病與病毒性感冒、細菌性痢疾等疾病有相似之處,醫(yī)生將從多個方面進行詳細的診斷。

病毒性感冒

傷寒早期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可僅表現為發(fā)熱,需與病毒性感冒相鑒別,后者多存在咽痛、鼻塞、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多可自愈,而傷寒體溫多逐日升高,病程4周左右。

細菌性痢疾

該病也出現發(fā)熱、腹痛、腹瀉,但痢疾多伴有里急后重、膿血便及白細胞升高,與傷寒不同。

布魯氏菌病

也可出現高熱、腹痛、肝脾大及神經系統癥狀,但患者多存在進食生肉或新鮮奶制品的病史。血培養(yǎng)發(fā)現布魯氏菌,可與傷寒鑒別。

血行播散性結核病

反復發(fā)熱、白細胞不高常見,但患者常有結核接觸史,伴盜汗。胸部CT可發(fā)現結核病灶,可據此與傷寒鑒別。

治療

傷寒一旦確診,患者就應該進行隔離治療,連續(xù)兩次糞便培養(yǎng)陰性可解除隔離。

抗菌治療是本病重要且有效的治療方式。

此外,還應注意預防腸出血、腸穿孔等并發(fā)癥,一旦發(fā)生并發(fā)癥則需進行相應治療。

急性期治療

包括抗菌治療及對癥支持治療。

一般治療

隔離

該病一旦確診就應該進行隔離,連續(xù)兩次糞便培養(yǎng)陰性可解除隔離。

休息

充分休息,保證睡眠。

飲食注意事項

建議攝入高熱量、高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食物,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避免進食堅硬、多渣的食物,以免發(fā)生腸穿孔和腸出血。

同時,還需注意多飲水,避免脫水。

藥物治療

喹諾酮類抗生素

如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不宜使用。部分傷寒桿菌對該類藥物耐藥,尤其是東南亞流行的菌株。

阿奇霉素

對喹諾酮類抗生素耐藥的菌株可試用該類藥物。

頭孢曲松

可用于兒童、孕婦。多用于復雜而嚴重的病例。

手術治療

若患者出現腸穿孔的并發(fā)癥,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中醫(y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yī)治療暫無循證醫(y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y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癥狀,建議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在醫(yī)師指導下治療。

預后

傷寒多呈急性發(fā)病過程,一般經及時有效抗菌治療后可痊愈。

該病病死率約為1%~5%。老年人、嬰幼兒、營養(yǎng)不良者預后較差,并發(fā)腸穿孔、腸出血者病死率較高。

曾接受預防接種者病情較輕,預后較好。

并發(fā)癥

傷寒經積極治療多可痊愈,極少數患者因治療不及時,可死于嚴重并發(fā)癥。

腸出血或腸穿孔

多見于病程第3周,是傷寒最嚴重的并發(fā)癥,腸穿孔會導致腸內容物進入腹腔,引起劇烈的腹痛、惡心、嘔吐,嚴重者可發(fā)生休克甚至死亡,故腸穿孔并發(fā)腹膜炎者應盡早手術。

其他并發(fā)癥

包括中毒性心肌炎或心內膜炎、胰腺炎、腦炎或腦膜炎、肺炎、精神異常等,發(fā)生率相對較低。

日常

該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隔離,避免感染他人。

通過疫苗和提高個人衛(wèi)生意識,可有效預防該病。

家庭護理

家庭生活中,需要注意自我隔離,避免傳染其他家庭成員。如患者應避免用手為別人抓取、傳遞及烹飪食物等。足量足、療程規(guī)律用藥,避免私自停藥。勤洗手,使用熱肥皂水沖洗30秒以上,飯前便后均應洗手。

日常生活管理

勤洗手,若無法洗手,建議常備含酒精的皮膚消毒劑。避免飲用未經處理的水,建議在傷寒疫區(qū)只飲用瓶裝碳酸飲料、白酒或啤酒,飲品不要加冰,使用瓶裝水刷牙,并避免洗澡時誤飲洗澡水。避免進食不能剝皮的水果或蔬菜。避免吃路邊攤的食物,選取充分加熱的食物。

特別注意事項

腸穿孔是該病致死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因此,當患者出現劇烈的腹痛、惡心、嘔吐等表現時,需警惕,并及時就醫(yī)。

預防

除注意個人、飲食衛(wèi)生外,注射疫苗也是預防傷寒的重要手段。

傷寒Vi多糖疫苗,單劑0.5ml(含多糖菌苗30μg),前臂外側肌注,適用于成人及2歲以上兒童,至少在外出旅游前1周肌注疫苗,對本品過敏者及孕婦禁忌使用。如需要持續(xù)防護,推薦每2~3年復種。傷寒桿菌Ty21a活疫苗,為口服,適用于成人及6歲以上兒童,但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或正在服用抗菌藥物的患者不宜服用。如果需要持續(xù)防護,推薦每3~5年復種。

對于易感傷寒的人群,推薦注射疫苗,需要注意的是,沒有疫苗能做到百分之百保護,而且疫苗的保護作用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降低。

參考資料

[1] 陳灝珠,林果為. 實用內科學第13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9:511-517. [2] 楊紹基,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第8版[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49-156. [3] 梅奧醫(yī)學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typhoid-fever/symptoms-causes/syc-20378661. [4] Edward T Ryan, Jason Andrew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enteric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UpToDate. 2019.7.19. [5] Edward T Ryan, Jason Andrews. Pathogenesis of enteric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UpToDate. 2019.1.24. [6] Edward T Ryan, Jason Andrews. Epidemiology, microb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enteric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2018.10.1.

以上內容由蔣榮猛教授參與編審

相關知識

夏季如何預防寒濕傷人
狂吃冷飲易受寒 最傷脾胃10件事
寒性體質讓你身體傷痕累累 盡早驅寒很是關鍵
乍暖還寒,警惕“倒春寒”傷了寶寶肺!
小寒大寒 養(yǎng)生須“冬藏”
十女九寒 為什么女性容易宮寒
寒冬如何進補防寒保暖
祛濕也分寒熱 寒濕熱濕如何區(qū)別
胃寒護理 胃寒吃什么好
寒性體質的調理大法 驅寒效果還不錯

網址: 傷寒 http://m.u1s5d6.cn/newsview13238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