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百城百藝 舌尖上的非遺

百城百藝 舌尖上的非遺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5月24日 19:05

這是一種被稱為“咬文嚼字”的古徽州傳統(tǒng)食品。

這是一種瀕臨失傳的非遺美食?,F今已很少有人掌握該項手藝,且大都是年過古稀的老人。

這就是徽州嵌字豆糖。

圖片來源:《黃山日報》 林堅/攝

嵌字豆糖是安徽祁門縣民間的傳統(tǒng)糕點之一,迄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尤以祁門縣西部閃里鎮(zhèn)、新安鎮(zhèn)等偏遠鄉(xiāng)鎮(zhèn)最負盛名。

嵌字豆糖是春節(jié)正月里來農村村民經常擺放在八仙桌上用于招待客人的必備糕點。其制作原料為麥芽糖、黃豆、黑芝麻,經過“熬糖、磨粉、攪拌、壓實、制字、拉伸、切片”等3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做好后的嵌字豆糖,每塊糖片中都會有一個吉祥如意的漢字,如“?!薄皣帧薄巴薄皦邸钡龋胺Q徽州一絕。

2017年,嵌字豆塘制作技藝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片來源:《舌尖上的中國》視頻截圖

嵌字豆糖的原料雖然簡單,可是嵌字工藝卻異常復雜。制糖人需要利用黃、黑兩色糖條上下搭配,形成各種字體。

要先將黃豆粉炒熟,用麥芽糖熬制的糖稀拌調成細條,切成條、塊狀。另用黑芝麻粉和以糖稀,切成細條,做成福、綠、壽、喜等節(jié)慶字樣,字字隙處以豆粉條、塊嵌入,用刀切后補齊,再用手從四周向內緊縮,拉長、拉細后用刀切成薄塊。

在制作過程中,熬制糖稀火候很重要。時間少了,糖太嫩,不好吃;時間長了,糖老了,又不能吃了。

圖片來源:《黃山日報》 林堅/攝

拉伸糖條時需要有兩個師傅共同配合,力氣大了不行,力氣小了糖條又拉不動。

沒有多年的手藝傳承,難以做出字跡工整,美觀雅致的嵌字豆糖。

做好的嵌字豆糖甜糯不粘牙,一口下去,豆香、甜香、芝麻香彌漫舌尖,充盈齒間。

糖中有字,字里含意。這塊小小的嵌字豆糖飽含著文化與鄉(xiāng)情。方寸之間傳遞出徽州人對美好生活的祈愿與祝福。

責編:吳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關知識

恭城油茶:人間煙火 舌尖非遺
恭城油茶:人間煙火 舌尖非遺
舌尖上的瀏陽非遺,你了解多少?
【聚焦桂林經典】恭城油茶:人間煙火 舌尖非遺
舌尖上的非遺
祁門縣:舌尖上的非遺美食—嵌字豆糖
西府老街:舌尖上的千年古韻
百年醫(yī)仁攜手央視:非遺膏滋技藝煥新,守護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健康
恭城油茶:一盞非遺 千年滋味
指尖傳非遺 捏出新花樣

網址: 百城百藝 舌尖上的非遺 http://m.u1s5d6.cn/newsview132114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