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宿主識別腸道菌群調控免疫新機制
1x
Pip
Replay please try to refresh
人體腸道內棲息著數萬億微生物,它們不僅協助消化食物,更在免疫系統(tǒng)塑造中扮演關鍵角色。這些微生物通過釋放各類分子與宿主“對話”,調控免疫細胞的生長與功能。為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人體配備了黏液層、抗菌蛋白、抗體和補體系統(tǒng)等多重防御工具,以管控菌群活動并抵御有害病原體。但是,一個核心謎題始終未解:在如此復雜的微生物群落中,宿主能否在“茫茫菌?!敝羞x擇性識別并管理特定細菌?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yǎng)與健康研究所錢友存研究組聯合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宋昕陽研究組,揭示了一種宿主與腸道菌群互作的新機制。該研究采用先進的蛋白質組學技術,對比無菌小鼠與普通小鼠的腸道黏膜樣本,發(fā)現名為APOL9的蛋白在正常小鼠腸道中顯著高表達且主要由腸上皮細胞產生。研究通過獨創(chuàng)的結合流式細胞術與基因測序(APOL9-seq)技術發(fā)現,APOL9及其人類同源蛋白APOL2能夠特異性結合一類常見的腸道細菌即擬桿菌目。
進一步,機制研究表明,APOL9的識別能力依賴于細菌表面一種特殊的脂質分子神經酰胺-1-磷酸(Cer1P)。當通過基因編輯去除該分子后,APOL9與細菌不再結合。該研究首次證實,宿主能通過細菌特征性脂質標記,實現選擇性“身份識別”。
與傳統(tǒng)抗菌蛋白不同,APOL9并不殺死目標細菌,而是誘導其釋放外膜囊泡(OMVs)。這些納米級囊泡滿載細菌分子,可被宿主免疫系統(tǒng)捕獲并用于增強免疫防御。具體來說,OMVs可以激活干擾素-γ(IFN-γ)信號通路,并提升腸道細胞表面MHC-II分子的表達,從而訓練一類特殊的CD4+CD8αα+T細胞,以維持腸道免疫穩(wěn)態(tài)。
為驗證APOL9的生理功能,該團隊構建了APOL9基因敲除小鼠,并使其感染沙門氏菌。這些小鼠表現出更強的細菌擴散能力和更高的死亡率。而補充APOL9誘導的OMVs后,小鼠感染癥狀顯著改善,免疫應答明顯增強。
這一研究首次闡明了宿主蛋白可通過識別細菌脂質標志物并觸發(fā)有益的免疫反應,揭示了主動塑造菌群的新范式——宿主并非被動容忍微生物而是可以通過主動的分子“對話”實現腸道微生態(tài)的動態(tài)平衡。同時,該成果有望為開發(fā)“菌群-免疫”協同調控的下一代療法開辟新路徑。
5月14日,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自然》(Nature)上。
論文鏈接
新型載脂蛋白APOL9通過結合擬桿菌Cer1P分子誘導OMVs釋放并激活IFN-γ-MHC-II通路以增強腸道黏膜免疫
相關知識
科學家揭示宿主識別腸道菌群調控免疫新機制
Science丨 浙江大學發(fā)現腸道菌群調控脂質代謝新機制
連發(fā)3篇Science:浙江大學王宇浩等發(fā)現腸道菌群調控脂質代謝新機制
“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發(fā)布 聚焦腸道健康、免疫調節(jié)
仔豬腸道菌群演替調控腸道免疫發(fā)育的作用與機制
Science丨喬杰/雷曉光與合作者報道腸道菌群調控代謝性疾病的新角色——菌源宿主同工酶
《人體腸道菌群主要特征的專家共識》發(fā)布
從消化道健康、免疫調節(jié)到腸
從消化道健康免疫調節(jié)到腸
藥物性肝損傷的腸道菌群調節(jié)機制
網址: 科學家揭示宿主識別腸道菌群調控免疫新機制 http://m.u1s5d6.cn/newsview1316456.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